“纸有万千种,笔墨也并非唯一,朕早就已经想到。

  朕这里,有多种纸的制造方式,也有多种笔墨的制造方式,更节省成本,也更加的高效。

  有了电力之后,速度也更快。

  只要能够做出来,真正普及天下不再是问题。

  说句不雅的话,哪怕尔等拿着纸去擦屁股,在未来都会觉得无所谓!”

  百官瞠目结舌,一方面心中担忧,另一方面又觉得,李承乾说得太夸张了。

  纸张怎么可能廉价到那个程度,要真廉价到那种程度,这文脉下沉就必将变成大势,根本就无可阻挡。

  “魏征,去河南道那一次,朕和你说过的,关于思想品德之事,你有没有写出一些?”李承乾突然问。

  “陛下,臣确实有写一点,但还比较少,因为事务繁多,没有那么多时间,有时候也没有灵感。”魏征无奈回应道。

  他现在才发现,原来在这里等自己呢。

  这个思想品德一旦出现,那他魏征岂不是成了现在的千夫所指?

  青史留名是定了,可文人士大夫们,只怕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哪怕是死了,估计都要想着把他挫骨扬灰,他这是被李承乾给坑了呀。

  别看魏征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那是因为他心中有数。

  可这个思想品德一旦完成,他得完蛋呀!

  “呵呵……不着急,魏爱卿你可以慢慢来。

  朕这边,也会辅助于你。

  等思想品德成书,你的功绩朕不会忘记,在署名上你一定是第一位。”

  魏征冷汗刷的就下来了,脸色有些发白。

  他明白了,李承乾这是拿他当替罪羊。

  就算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李承乾干的。

  可李承乾本身,属于虱子多了不痒。

  他就不一样了,维持了半辈子的名,死后必将被极尽编排,搞不好被挖坟掘尸,挫骨扬灰。

  魏征心中一团乱麻,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要的名,马上就要被毁了。

  “怎么,魏爱卿,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李承乾问。

  “臣,臣事务繁多,不如……不如……”

  魏征吞吞吐吐,被李承乾逼得简直无路可退。

  “哦……也对,魏爱卿事务的确繁多!

  这样吧,魏爱卿事务繁忙,朕也不忍你如此辛劳。

  你的功绩,只要大唐在一天,就永远也抹不掉。

  如此,魏爱卿保留吏部尚书之职,但卸去门下省侍中之职。

  重点主持思想品德成书,如何?”

  魏征心头咯噔一下,一股凉意从头到脚。

  他知道,自己一直顶撞李承乾,每一次都没有站住脚,已经引起了李承乾的厌恶,迟早他得被收拾。

  同时他也知道,以自己对贞观之治的贡献,无论如何都涉及不到砍头,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到今天,终于来了!

  “臣……遵旨!”

  魏征没有反驳什么,他心中清楚是迟早的。

  没把他全部的职务卸掉,让他告老还乡,已经算是李承乾手下留情了。

  他是吃过李承乾给的那种药的,自我感觉自己还精神头十足,没有那种大限将至的感受。

  但他不敢反驳,因为理由是他自己给的,只不过被李承乾抓到了由头而已。

  给他保留个吏部尚书的职务,同时继续让他主持编著那思想品德,就等于是没有彻底放弃他。

  若真的把他一撸到底,让他告老还乡的话,他这一辈子就没了,甚至还会被报复。

  这些年,他为了塑造自己的名,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有个兵部尚书的位置在,好歹别人还得求着自己。

  因此,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百官也出现了轻微的骚动,他们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见证了如此大场面。

  正常情况下,别说坐到如此高位,就算是再低的位置,只要是个官,人还没有咽气就往死里干,谁都不会想要放手,那只是权利。

  “马周,你来接任门下省侍中!

  至于你自己原本的位置,你推荐几个人上来,朕酌情考虑。”

  马周,本来按照按历史来说,明年也会接任中书令,能力和各方面都是有的。

  现在不过是换个位置,但并不影响他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样是三省的最高长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

  “臣,马周遵旨!”

  马周没想到,自己只是吃个瓜,居然瞬间飞升了。

  他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赶紧拿出一些民生建议来,免得李承乾对自己失望。

  对于李承乾来说,马周现在背后没有了世家,自身才能有足够,让他接替魏征,就等于是让他变成自己人,彻底掌控门下省。

  而门下省的职责,总体来说就是审核诏书,颁布国家政令。

  整体就是审核-封驳-监督的职能。

  关系到国家政令方面,基本都是门下省制定。

  如此一来,李承乾的政令,将会更加的通达。

  同时,马周自身,本来也有这方面的才能,可谓相得益彰。

  至于中书省,由于李世民曾经做过中书令的原因,所以在整个贞观时期,中书令不是一直都有,一般都是中书侍郎间接负责。

  目前的中书侍郎是岑文本,本来中书省负责根据皇帝意图或国家需要,策划并起草诏书、敕令、奏章等官方文书。

  国家重大政策、官员任免、军事部署等均需经中书省草拟成文。

  现在,基本属于被架空的状态。

  剩下的尚书省,就是房玄龄负责的。

  不过他也只是尚书左仆射,并不是尚书令,原因还是李世民担任过。

  整体而言,他们就是属于没有那个身份,但实际负责相关的一切事务。

  三省都没有真正的最高长官,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上。

  当然,也就是遇到了强势的皇帝。

  遇到不强势的皇帝,职位不一定那么重要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