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俭的介绍下,别说吐蕃人了,陪同的官员都感觉自己见识到了,居然还有那么多种纸。

  比如说带香味的,带花纹的,用来洗脸的,用来做包装的,用来做袋子的,甚至万用的。

  单单一个纸,居然会有那么多用途。

  唐俭还加了一句:“其实,关于纸这方面,陛下有一次来视察,说过一句很真实的话。

  他说,当纸张成为廉价的商品,百姓都能够随便买卖使用的时候。

  纸张的用途,是无尽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具体怎么用,全看百姓自己。”

  “贵国陛下高瞻远瞩,佩服佩服!

  只是,以此地的产量,如何供应大唐国境?”松赞干布问。

  “不,赞普你搞错了!

  工部将作监这里,只负责研发,不负责买卖。

  就以这纸张而言,研发出一种纸张,就会把技术卖出去,收回一定的费用再研究其他。

  同时,买到技术的商家,他每年生产出来的纸张,卖出去之后,也得分出一部分利润,用来补偿给发明的工匠,或者发明的工匠小组。

  这个费用,陛下称之为专利费,为期二十年。

  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工匠的发明热情,又让他们全家过上富裕的生活,让他们能更热爱去研究和发明。

  总体而言,现在工部已经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拨款了。

  如果有所结余的话,反而还需要上交国库。”

  松赞干布等人无语,禄东赞瞳孔紧缩。

  如此模式之下,大唐各方面的技术,只怕会如那浪潮一般,一浪接着一浪,无有穷尽。

  松赞干布也是一个明白人,要不然他不会打大唐技术的主意,他万分明白技术的重要。

  大唐只是一个造纸,就甩他吐蕃十条街。

  虽然唐俭没有说之前那些纸张的价格,但显然价格已经降低了很多。

  要不然的话,不可能说要铺遍整个大唐,不可能说要大唐百姓都买得起。

  “敢问贵国,这纸张如此便宜也就罢了, 可百姓买些纸张也无用啊!

  我是说,纸张的本质是传承文脉的载体。

  这读书,书籍昂贵,也不是单纯纸张方面的问题。

  何况,没有人教导的话,识字都比较困难吧?”

  鸿胪寺卿抢着介绍道:“这一点赞普也说错了,关于书籍的印刷,就好像那报纸一样,每一期都不一样,但我们一样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印刷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新技术。

  同时,陛下已经开启扫盲教育,发明了一套新的识字体系以及文字体系。

  在这一套新的识字体系之下,识字的效率要快十倍百倍,甚至如果单纯只是识字,根本不需要夫子教导,只要先学好体系的基本组成!”

  这位新的鸿胪寺卿说得很保守,颇有种生怕透露秘密的感觉。

  但是唐俭不怕,他有专门私下请示过。

  按照李承乾的话说,万事无不可对人言。

  只因为李承乾清楚,轻易能够看懂的东西,也轻易能被研究出来,差的不过是一个灵感。

  轻易看不懂的东西,看了也是白看。

  更何况,他不会让吐蕃‘存活’那么久,最好这一波就直接把吐蕃拿下。

  造反的根源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吃不饱穿不暖,被有心人利用,另一种就是对文化的不认同。

  所以上次宴会的时候,他才提出华夏遗民论。

  只要把这两方面做好,他还有至少六十年的时间,三四代人过去,一切都会大变样。

  就好像后世那样,就算有些人还知道自己是匈奴后人,甚至知道自己是妖清后人,又有什么用呢?

  自己都迫不及待的改姓,哪里可能还想着恢复祖先的所谓荣光。

  更何况,一旦互相之间有了婚姻关系,就更加不会有那种想法了。

  于是,唐俭大方的介绍道:“其实很简单,印章这东西,赞普也是习以为常的。

  若是把印章做到很小,把每一个字做成多个印章,把这些印章用一点小方法排列起来,是不是可以形成任何一篇文章?

  到时候,再刷上墨,随便一覆盖按压,他就是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

  想要印什么文章,也就是开始排列的时候比较麻烦。

  只要排好了,就不会出现错漏,比抄写要更有效率太多,比雕版印刷要千变万化。

  至于识字方面,我朝陛下发明了一套拼音方法。

  即用一些符号,代替某一个音节。

  一个字,是单独的音节,就用这个符号去代替,是多音节,就多个符号组合。

  如此一来,只需要认识不到三十个符号,就可以自己明悟每一个字的发音。

  若这一个个字再形成一段段话,联系上日常用语,自然也就等于识字了。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吐蕃人脸色大变,在唐俭的形容之下,虽然具体操作方法还欠缺,但理论上确实极为可行。

  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真可谓天才!

  很多东西,难的本来就是从零到一。

  有些东西存在了千百年,甚至比人类的历史的长远,可就是没人想到利用,道理是一样的。

  吐蕃人一片寂静,好一会儿松赞干布才说:“贵国真可谓人才济济,不可思议!”

  唐俭只是随意笑了笑,没说这些都是李承乾弄出来的。

  禄东赞也是暗自把方法记下来,准备回去之后就着手试验。

  没有人提出要亲眼去看看,他们都知道,这肯定是属于大唐的机密。

  唐俭也没带他们去,但并非是所谓机密,否则也不会告诉他们办法。

  只不过是因为造纸这个工序,实在是有些恶臭难闻,简直跟粪坑有些类似,唐俭觉得带过去有失礼仪,索性带着他们走向下一处。

  下一处,是属于蒸汽机院。

  目前的大唐还淘汰不了这玩意,不可能全面进入电力时代。

  为了打牢科技的基础,一层层的往上叠加,因此一直还在研究蒸汽机小型化。

  来到制作蒸汽机的现场,这里不但有组装的工序,也有完整的蒸汽机正在运行,毕竟要进行实际的试验,记录各方面的数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