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马上站出来问:“陛下是想把吐蕃的王留在大唐,让他们内乱,我们再给予致命一击?”

  李承乾摇头道:“朕从来不屑耍这些阴谋诡计,朕说的是,吐蕃真正统一不过十年不到。

  在这之前,吐蕃的前身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比当初的突厥更加混乱。

  吐蕃现在的凝聚力,算是靠着松赞干布打下来的。

  吐蕃是靠着松赞干布这个人,强行凝聚在一起的,这跟当初始皇帝刚刚统一的时候差不多,全靠个人的威望镇压一切。

  一旦松赞干布没了,那必然就是一盘散沙,我大堂得花上无数的精力,在那片土地上重新折腾一遍。

  还因为地域气候的原因,只怕连派中原人去管理都很难。

  对我大唐目前来说,重要的还不是土地,而是人!

  朕在这里给你们一个新概念: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朕并不想,先花上几十年去平乱吐蕃。

  希望诸位爱卿拿出一个办法,能够和平过渡,温和的统治吐蕃。”

  房玄龄再问:“敢问陛下,为何要温和的统治吐蕃?

  吐蕃在前些年,对大唐边境的侵犯,也不是没有。

  虽然不像突厥那样,几乎是世仇。

  但边境的百姓,也是深受其害的。”

  “房爱卿,你忘了朕提出的华夏遗民论吗?

  这一套理论,是给今后的统治打基础,也是给未来的文化奠基!

  吐蕃,就是第一个试验品。

  这个头一旦开不好,对未来更大范围的统治,没有任何好处!

  人生苦短,朕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全世界统一那天。

  难道说,房爱卿不想活着看到那天?

  与其把一片地方打得破破烂烂,用几十年去收拾残局,又用上百年去消弭百姓心中的仇恨。

  温和的手段,难道不可取吗?”

  “这……陛下言之有理,老臣想想!”

  “别光你一个人想,所有人都想想,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核心就一点,尽最大可能平稳的接手,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冲突或者仇恨,让吐蕃平稳的融入大唐。

  成为大唐新生的力量,成为大唐的地基之一。

  吐蕃跟突厥还有高句丽都不一样,大唐和他们之间,没那么深的世仇。

  这也是为什么,朕要把突厥的残部赶走,要让高句丽彻底灭国,偏偏对吐蕃的态度不一样。

  高句丽和新罗百济那三个小国,经过灭国之战后人口并不多,把他们送到南方打散很容易。”

  魏征站出来说:“陛下,何不学高句丽一样,把人口给他们迁徙打散?”

  “魏征,你知道吐蕃有多少人吗?

  你又知道,吐蕃是由多少个部落组成的吗?”李承乾反问。

  魏征现在已经彻底坐了冷板凳,基本就当自己是个吏部尚书,不关他的事,他都不发言了。

  在李承乾默默集权的统治之下,除非是问到他们,否则很多人都当了背景板。

  只因为,李承乾虽然不随便砍人,可大臣们说的东西,总是会被李承乾推翻,还把他们教训一顿。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又敢轻易发言呢?

  这不好的印象多了,非常影响升官发财的。

  万一触碰到什么忌讳,被砍头就不好了。

  “臣……不太清楚……”

  “朕也不太清楚!

  但是,大概的数据还是知道的。

  吐蕃统一之前,大概是十几个比较大的部落,四五十个小的部落。

  这些部落,各有各的传统和习俗,至少有些区别。

  而吐蕃的主要部落加起来,大概是四五百万人口。

  所有部落加起来,就算没有一千万也差不多。

  如果不算我大唐最近几年出生的新生儿,吐蕃的人口跟我大唐相差不大。

  如此庞大的人口,你说迁徙就迁徙吗?

  更何况,我大唐的本土人口就算庞大,可不管南方北方,总归本质是种地。

  但是吐蕃的人口,多数是介于放牧和种地之间。

  并且,跟高句丽不同的是,他们生存的地域极高。

  若是把他们分到脚下这片中原大地,可能十个之中会死两三个。

  若是分到南方那边,各种意外状况加起来,估计得死一半以上,还可能对大唐的百姓造成伤害。

  你认为,你这个建议有意义吗?”

  魏征默然,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地理环境,生存模式,全都不一样,还有堪比大唐的人口,这怎么搞?

  百官们听到李承乾说的数据,原本想要开口的人,默默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这简直相当于,两个同样大小的国家融合,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至于能不能打过吐蕃,现在百官都不怀疑。

  其实,李承乾把这个事情提出来,的确是想听听百官的意见。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嘛,三人行必有我师!

  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什么都照搬。

  因为政治格局不同,想要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

  多民族政策肯定要实行,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果。

  但一国两制绝不可行,也没那个必要。

  沉默了好一会儿,房玄龄说道:“陛下,您是想要兵不刃血的收下整个吐蕃,把他们即刻利用起来。

  然后,通过自由通婚,自由移民等手段,实现民族融合。

  再通过文化,让他们融入华夏中来。

  就算百年后,他们还叫吐蕃,还是以现在的方式生活。

  但他们同样也承认,自己是华夏人,臣说的可有错?”

  “不错不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难以避免的,我大唐要做到的是求同存异。

  就像之前我大唐的百姓,不愿意前往南方,这就是水土不服和对未知的恐惧造成的。

  吐蕃如此多的人口,若是用杀戮的方式去解决,除非全部屠杀干净,否则仇恨可以延续百年,实在没那个必要,也是得不偿失!

  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最多百年时间,就可以让他们彻底融入华夏文明。

  到那个时候,他们只是华夏文明之中的一族而已。

  文明的传承,一些东西不可留,这是毫无疑问。

  但一些东西应该保留,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尊重一些传统,就是尊重祖先,文脉本该百花齐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