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拍起了手掌,十几个太监步入含元殿,手里都抱着一本本‘白皮书’。

  上面用竖着的大字体印刷着——关于大唐制度改革试行办法!

  “这本书,诸位爱卿拿回去看看,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上奏疏呈上来。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在接收了吐蕃之后,就开始实行!

  还是那句话,大唐的地盘扩大之后,现有的制度已经不足以维系。

  别说你们,朕手里的事情都快忙不过来了。”

  这本书上面,实际上只有关于政治的改革,没有关于财权还有军权的。

  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反正现在的府兵制度,还没有走到历史上大唐后期那般腐败的程度。

  目前来说,有吐蕃和高句丽练兵,大唐的大部分青壮年官兵,还是有实力的。

  或许存在一些吃空饷等,但还不太严重。

  等百官适应了这个新政治体系之后,再开始改革财权和军权就好。

  因为政治关系民生,是接下来好几年的重心。

  只有把政治改革好了,大唐才能够高速的运转,大唐才能够爆发出新的活力,百官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会奋勇争先。

  收到白皮书的百官,眼角嘴角都开始抽搐。

  这简直是不打招呼,强行要推行下去。

  可惜,时至今日,在大唐境内来说,不管是威望还是实力,没有人能够再反抗李承乾。

  就算想要阳奉阴违,随着报纸的推广,交通的越来越便捷,迟早会被爆出来。

  更何况前年巡查,又处理了一批地方官员,所以问题应该不大了。

  百官们却不这么想,他们不怕辛苦,而是怕分权。

  事情多好办,大不了任命一些吏,或者紧抓核心权力。

  可权力被强行分了之后,想要拿回来就难了。

  就算不看手中的那本书,他们心中都清楚。

  李承乾做任何事情,就算是他们理解不了,但一直以来都证明,他是正确的。

  一旦把这个制度,完整的实施下去。

  只怕他们想要翻身,就更难了。

  只是听李承乾说出的那些,都能够感觉到权力被分化,甚至被相互监督。

  如此一来,想要有所操作,可就太难了。

  就在此时,马周问道:“陛下,听您刚刚的意思,相当于把县令的权利给分了,那县令还有何用处?”

  要按照原本的体制,县令的限制就是主簿,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的监督者。

  但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两人很可能打成一片。

  渐渐的就会形成天高皇帝远,成为地方的土皇帝。

  而现在,听这个意思,县令好像只剩下抓人的权力,其他权利都没有了。

  那县令这个职位,又有什么用?

  “哦,朕没有说过吗?

  其实你们手上的那本书里面就有,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朕就稍微说说。

  县令,以后的主要职责是统筹,也可以说是一个县名义上最大的官,什么都可以管,但又什么都不能一言堂。

  下面,有专门负责招商的,有专门负责县城规划的,有专门负责水利设施的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职责细化!

  断案抓人这方面,是由专门的公安局负责。

  即便是县令的儿子犯了案,该抓一样要抓。

  县令犯了案,公安局一样可以抓。

  反过来,县令在职位上是公安局的上位。

  但,可以指导,却没资格命令公安局。

  关于权力的制衡,里面都写得很清楚,你们回去好好看好好记,别把自己弄糊涂了。

  如果哪个部门的人敢越权,该抓同样要抓。

  一言堂容易滋生腐败,一言堂也容易让人狂妄。

  往后的大唐,不会是一言堂。

  哪怕是皇帝,也只是拥有最终决策权。”

  “嘶……”

  百官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听起来有些吓人了。

  以前的县令,要么被当地架空,要么就是一手遮天。

  以后的县令,听起来简直像个吉祥物,实际的权力,反而掌握在手下各部门手里。

  也就是说,各方面都是相互制衡的,谁都管不了全部。

  至于皇帝只拥有最终决策权,百官们心中太清楚了。

  这要是遇到强势的皇帝,还是皇帝的一言堂。

  如果遇到好商量的皇帝,倒是还稍微好说一些。

  可没办法,没有谁敢在朝会上,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

  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得到支持。

  除非他们的反对意见,的确是站得住道理,至少明面上,李承乾会给面子。

  如果只会胡搅蛮缠的话,李承乾又不是提不动刀。

  看来只能先回去看看手上的东西,再找找里面的破绽,然后再和相熟的官员好好商议一下。

  “好了,来说下一件事!

  这件事,朕称之为义务教育。

  想要进行制度改革,会缺乏大量的基层官员。

  这已经不是,你们谁谁谁家几个儿女,能够补充的了。

  更何况,你们的儿女也不一定有你们的才华。

  未雨绸缪,也是时候了!”

  “陛下,所谓义务教育,何意?”房玄龄站了出来。

  上次跟松赞干布陪酒,房玄龄是听过义务教育这个词的。

  但上次,李承乾只说了义务教育的核心,并没有进行细化的诉说 。

  “义务教育,就是字面意思,大唐所有五岁以上儿童,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必须要接受教育。

  这个教育,是属于义务。

  何为义务,就好像曾经的徭役一样,是属于国家赋予百姓的,一种强制性的政策。

  所有适龄的儿童,除非是患有脑疾,或者眼瞎耳聋这样的疾病。

  否则,就算是肢体有残缺,也必须要进行识字教育。

  朕将在各地,以千户为单位,划定区域修建小学。

  第一批,强制五到十岁的孩童,无论男女,进入学校进行学习。

  学习基础的认字以及算术等,这个学习时间是六年。

  至于十岁以上的孩童,取其自愿。

  若不愿意入学,也可以自谋生路。

  一切费用,都由国库承担,并且还管一餐吃喝,标准按照五文钱一餐来。

  六年之后,会按照执行这些年来,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成本,来进行索要。

  这个成本,会根据每个州府,每年不同的情况来,并不是一概而论。

  长安这边派人统计,进行汇算。

  一些无法计算的东西,将真正由国库补贴。

  总之,会尽可能减少学生家庭负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