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27章 热火朝天

小说: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作者:钓雪寒江 更新时间:2025-05-31 01:27:5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今年沿河县计划清理竹溪,这可是大工程,对于宋天赐是一个考验。

  县衙今年收秋税提前了。

  刚刚过了中秋节,八月二十这一日,清水镇的吏员来了村上,开始收秋粮。

  赋税对于整个绿竹村来说都是大事,赵清虎也赶到了现场。

  镇上的典吏曹云来这次亲自来了,见赵清虎来了,远远便带着人过来见礼。

  “卑职曹云来,参见大人!”

  赵清虎摆了摆手,“无需多礼,我就来看看,你们自己忙自己的。”

  今年收税的吏员,可比去年客气多了。

  一些小手段也没了,就老老实实按照皂册收税。

  今年定下的规矩,上等水田一亩一百六十斤稻谷税赋、中等水田一亩一百四十斤、下等水田一百二十斤。

  赵清虎家的税赋,二郎早就算清楚了。

  开荒的水田不算,需要上税的,其一就是绿竹村的一百零五亩水田,其中三十五亩上等,七十亩中等水田;李家村的,两百亩免税,此外,需要上交税赋的田亩数量,下等水田七亩、中等水田一百二十亩,上等水田一百一十亩。

  他们家需要上交的赋税是五万零七百一十斤稻谷。

  “啧啧!”

  赵清虎看二郎跟曹云来对账,心中也颇为感慨。

  田地多了,上交的税赋也多了啊。

  除了农税,还有丁口税、商税。

  他们家作坊多了一些,可收税的标准没变,都不用查账的,只要看皂册内记录的作坊面积就行。

  大渊朝对商税的确是不重视。

  村庄的作坊基本上就是按照皂册作坊面积收税。

  而镇上的,似乎也是一样,是按照店铺规格来的,就是单价要贵一点。

  唯有县城、府城的商税,才会查看账本,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来。

  重农抑商,从收税标准就能看出来,根本就瞧不上你商业贡献的那一点点税赋。

  实际上,朝廷是不喜欢太多人从事商业活动的。

  也不知道老皇帝知不知道,他每年都要错失一大笔商税收入。

  下面的人,不至于集体瞒着老皇帝这个吧?

  那也太不地道了!

  若真是如此,那就不得不说,读书人是真的黑心。

  耕读传家的同时,家族之人肯定有经商的。

  商税绝对是官僚系统内的聪明人,为自己谋求的最大利益之一。

  赵清虎自然没有戳破这个谎言的打算。

  他又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皇室中人。

  皇帝老子屁股底下那龙椅,又不给他坐,椅子腿稳不稳,与我无关。

  秋税收缴完毕后,很快,徭役就下来了。

  绿竹村的人自然是积极响应。

  不仅仅是县衙规定的徭役,一些人甚至自发参与其中。毕竟,赵清虎可是开出了二十文一天的工钱。

  绿竹村的汉子们聚集,县衙给他们安排的任务不是梳理竹溪,而是挖掘水库。

  有钱能使鬼推磨,赵清虎第一笔就拿了五万两银子给宋天赐。

  银钱在手,宋天赐立马就开始调兵遣将。

  兑换铜钱、征召人手、抽调粮食、棉被、油布等等物资,都是需要人手的。

  沿河县的三万徭役,基本上月底之前就赶到了竹溪。

  在衙门之人的安排下,几乎全都聚集在了绿竹村附近。

  竹溪旁边,大量茅草屋拔地而起,好一点的挂上油布,差一点的就是茅草盖顶。往来巡逻的除了衙门的衙役之外,还有一支一千人的府兵。

  带兵的是个把总,来到沿河县的第一时间,还来拜见过赵清虎。

  赵清虎原本想留他住在自己家里面。

  那把总婉拒了他的好意,说是要住在营地里面。

  对方尽职尽责,赵清虎只有开心的份。

  目前还是秋天,尚未入冬,晚上不是很冷。

  可即便如此,宋天赐在手中银钱充足的条件下,还是做了一些防寒抗寒的准备。

  他请了不少大夫坐镇在工地,每天都会熬煮一些防寒的药汤。

  一车车的粮食、药材、蔬菜运送到工地,场面很大。

  清理竹溪,不可能完全将竹溪截断,县衙采用的是筑坝分流的办法。

  九月初的时候,最先抵达的徭役大部队,是隔壁县,雾山县的八千民夫,带队的是雾山县县丞。

  出乎意料的,这位县丞也婉拒了赵清虎的留宿,而是跟宋天赐一样,住在了工地上。

  见对方也是三十出头的年纪,赵清虎理解了,这是在官路之上还有晋升可能的,没有怠惰。

  若是吴知府来了,赵清虎绝对不怀疑,老家伙肯定乐意住在他家里面。

  有些时候,这人就是禁不起念叨。

  九月中,等庆州府七县六万徭役全都到齐后,吴知府坐着轿子,打着知府仪仗来到了绿竹村。

  见了赵清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了瞻仰圣上御笔的请求。

  吴知府头发胡子都白了,王员外说的没错,他是真的老了。

  阁楼内,见吴知府跪倒在御赐牌匾之前,三呼万岁,赵清虎也吃了一惊。

  “失态了,老夫年纪大了,情难自抑,惭愧惭愧!”

  “吴知府言重了,君父御笔在前,人之常情。”

  吴知府抬头仔细观摩了一番圣上御笔,闻言点了点头,“是啊,犹记得二十年前,我外任一方县令的时候,也曾有幸入宫面圣。陛下之言,言犹在耳,可惜老夫垂垂老朽,难以再为陛下分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知府大人不可妄自菲薄。疏通竹溪,挖掘三座水库,疏通四十里航道,这件事情若没有知府,我等可做不来。”

  “赵农令谬赞了,老夫也就是敲敲边鼓。”

  “知府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家中已经备下酒水,请移步入席,洗洗这一路风尘。”

  “多谢赵农令,老夫愧领了。”

  吴知府到来,宋天赐等下属,自然早早就汇聚了过来。

  赵清虎在大厅内摆了宴席,有资格来吃席的,都是蓝袍官员。

  沿河县,自然是上到县尊宋天赐,下到通判、县丞、主簿都带了。

  另外六县,或是通判、或是县丞来了,都是负责送徭役民夫来的主事人。

  吴知府年纪大了,喝了三杯水酒,便辞席去了住处。

  赵清虎倒是被留了下来。

  他如今也是六品大员啊,跟吴知府是平起平坐的。

  算起来,比吴知府还要高半级。

  毕竟,吴知府这个庆州府知府,是从六品。

  一杯接着一杯水酒入腹,赵清虎也有点扛不住,很快离席休息去了。

  陪着吴知府,在工地上转了两日,把人送走后,赵清虎回到家,意外见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兔崽子,终于回来了,这次出去有一个多月吧?”

  三郎把五郎送去京城,顺带着押送一批香皂、肥皂入京。

  回来后,马不停蹄,就带着人去开辟江北道的商路了。

  大郎、四郎都被他带了出去,六个儿子,只有二郎、六郎留在家陪着赵清虎这个老父亲。

  “爹,我们回来了。”一个月没见老父亲,大郎也是满心激动。

  三郎则是摊开了一张地图。

  “爹你来看,这就是我们江北道的大致地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