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傅最后,报上了三百五十两银子的预算。
当即,两人就签了契约,赵清虎给了二百三十两银子的订金,约定了一个时辰后回来,带着郑师傅跟几个泥瓦匠去看宅基地。
赵清虎去了一趟镇上的粮店,买了五百斤精细粮食搬上驴车,准备存入空间,同时定下了五千斤糙米,五百斤黄豆,交了订金让粮店负责送去绿竹村。
又买了一些包子馒头、烧饼烧鸡烤鸭,花出去不少银钱。
等约定时间到了,他就赶着空空如也的驴车去郑师傅家接人。
郑师傅一共带了三个泥瓦匠,一个是他儿子,另外两个是徒弟,一起去看宅基地,还带了石灰,好现场测一测,也留下一些痕迹,方便挖地基。
盖砖瓦房,是一定要打地基的,之后用石料堆砌地基,这样房子才稳。
郑师傅干这一行几十年了,算是清水镇上数一数二的老手,程序都很熟悉。
跟着他一起干的,除了有木匠外,也有石匠。
驴车进村,立马就引起了村里面人的注意。
得知是赵清虎要盖房子,还请了镇上的泥瓦匠,还是盖砖瓦房,一时间,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要知道,之前老赵家闹了一场,已经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老赵家老两口偏心的,也有说赵清虎疯魔不孝的,逼迫爹娘太甚,也有骂赵怀远不是东西的。
之前,赵清虎拉扯三头牲口进村,已经让大家惊叹连连。
都说他是托了儿子的福,有了那找蜂巢割蜂蜜,还有养蜂的本事,是要发家致富了。
如今,听说赵清虎家要盖上砖瓦房,那一个个的,心里面也是酸溜溜的。
赵清虎这是赚了一笔大钱啊!
不少喜欢看热闹的,跟着驴车来到了宅基地上,眼睁睁看着郑师傅带着人,把石灰撒了好大一片,一个个又瞪大了眼珠子。
“清虎啊,你这宅基地,怎么这么大?”一个老人找到了赵清虎。
“嘿嘿,不大的,我从老家分出来后自己立了户,大郎他们原本分出来的时候也是立了户的,我这是两个宅基地。”
“两个宅基地也大啊,我看这估摸着有六亩地吧?”
“您老眼睛毒,就是六亩地,这里是荒帝,地势又高又干燥,没啥价值只能用来当宅基地。村长见我家人口多,十个儿女,五个郎也长大了,马上娶妻生子,便多划了两亩。”
那老人点了点头,“是这个理,你跟你那媳妇是个能生的,村里面孩子多的,最多也就五六个,你这一口气生了十个,让人羡慕啊。”
“您老这话说的,那也是十几张嘴啊,嗷嗷待哺。”
“也是你们有本事,都养活了,如今大郎他们五个也大了,能帮着你干活,我看田地里面的活他们都干的很好。”
“是啊,我这年纪也到了,该是时候享受享受儿孙福了。”
“哈哈哈哈,那还早,你还年轻呢。若是找个续弦,指不定还能为你老赵家添丁进口。”
------
“爹!”
“大哥!”
此时,大郎他们,还有清狗、清牛也闻讯而来。
赵清虎点了点头,“你们去找找郑师傅,看有没有能帮忙的。”
赵大郎五个连忙去找正在忙碌的郑师傅了。
老三、老四则是留了下来。
“大哥,我跟三哥商量了下,打算把宅基地也弄在这边,到时候咱们三兄弟当邻居。”
“好,这片地大,你们找村长挑选。若是要盖砖瓦房,待会也跟郑师傅聊一聊,我这房子盖好需要一个月时间,等我这结束了,你们立马开工。”
两人点头如捣蒜,他们都跟各自的媳妇商量好了,就跟着大哥走。
反正,那一大笔银子放在手中,他们还忧心,不如用来盖一座房子。
砖瓦房,可是能住上一辈子的。
“清虎你们三兄弟都要搬上来?”
此时,王三叔走了过来。
他年纪也大了,五十多岁,儿孙也有,目前处于半养老状态,干不了重活,但是田地里面有活他也要下地干活,拦都拦不住。
他家房子也不错,虽然大部分是土坯房,可是正房堂屋有两间是砖瓦房。
“是啊王三叔,日后我们可都是邻居了。”
“哈哈哈哈,好啊,我们这里有些偏,你们来了就好,老头子我也有地方串门,小孩子们也多了玩伴。”
寒暄一番,郑师傅已经完成了测量,石灰撒在地上,也大概规划出了房子的雏形。
“东家,我这里弄好了,就是我们一大群人过来,需要东家派人来工地上看着,此外我算了算,后天就是好日子,合适开工动土,你看这日子行吗?”
“当然,郑师傅你安排就好!”
之后郑师傅又提了他们带工人来的住宿问题。
一大群人,不可能住进村里面。
郑师傅的意思,他们会拉来材料,自己搭建临时窝棚。
赵清虎大手一挥,让他们就地取材,不管是石隆山上的柴火木头,还是竹林里面的竹子,能用上的只管用。
这也是村里面给村民的福利。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村里面共有的,也没有划给私人,而且资源充足,谁愿意用下些苦力就能获取。
当然了,你也不能一口气把竹林砍光了,自己弄去买了。
这可是忌讳,村里面会找你麻烦的。
古代社会,一个农户脱离了家族,脱离了村子,那等于是堵死了自己的活路。
郑师傅离开,约定了明天就会安排人开始往工地送建材。
赵清虎也找到了大伯赵大柱。
一千个工,一个月内完成,他需要请七十个杂工,其中三个妇女帮厨。
详细介绍了一遍需求后,赵大柱道:“你看看你几个堂兄堂嫂能去吗?”
赵清虎点头,“大伯您这话说的,自然是先紧着家里面的人,否则我来找您干嘛?外人去厨房我还不放心呢!”
赵大柱点了点头,“要请七十个人,而且连续一个月,那就不能把一家的劳力全都请完。才春耕,田地里面也有活。这件事情我还要找村长,还有王家的族老、李家族老商议一下。”
“那好,都听您的,后天上工,杂工三十文一天,帮厨的妇人二十文一天。我十天结算一次工钱。”
“好!”
赵清虎盖房子,还是盖砖瓦房,这对于他们整个赵家来说也是好事情。
毕竟,他们不仅是乡里乡亲,还是同族。
赵清虎发达了,对他们这些族人也会有所照顾。
养蜂,还有那肉钻子,都是赵清虎传出来的。
听说已经有人把肉钻子烘干,送去镇上药店,还真的兑换了铜板回来,赚的还不少。
最近绿竹村的田间地头,小溪小河旁边,不少人在抓肉钻子呢,甚至还去了旁边村的水田旁边转悠。
养蜂也不错,他们家有三箱蜜蜂,之前找到的蜂巢,也得了几斤蜂蜜,换了几两银子回来。
而且家里面养的蜂,也开始割蜜了。
慢慢积攒,两三年后,他们家的土坯房也能换成砖瓦房,连孙子相看媳妇,对方见了蜂箱,听了他们家有养蜂的手艺,连彩礼都下降了一些。
当即,两人就签了契约,赵清虎给了二百三十两银子的订金,约定了一个时辰后回来,带着郑师傅跟几个泥瓦匠去看宅基地。
赵清虎去了一趟镇上的粮店,买了五百斤精细粮食搬上驴车,准备存入空间,同时定下了五千斤糙米,五百斤黄豆,交了订金让粮店负责送去绿竹村。
又买了一些包子馒头、烧饼烧鸡烤鸭,花出去不少银钱。
等约定时间到了,他就赶着空空如也的驴车去郑师傅家接人。
郑师傅一共带了三个泥瓦匠,一个是他儿子,另外两个是徒弟,一起去看宅基地,还带了石灰,好现场测一测,也留下一些痕迹,方便挖地基。
盖砖瓦房,是一定要打地基的,之后用石料堆砌地基,这样房子才稳。
郑师傅干这一行几十年了,算是清水镇上数一数二的老手,程序都很熟悉。
跟着他一起干的,除了有木匠外,也有石匠。
驴车进村,立马就引起了村里面人的注意。
得知是赵清虎要盖房子,还请了镇上的泥瓦匠,还是盖砖瓦房,一时间,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要知道,之前老赵家闹了一场,已经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老赵家老两口偏心的,也有说赵清虎疯魔不孝的,逼迫爹娘太甚,也有骂赵怀远不是东西的。
之前,赵清虎拉扯三头牲口进村,已经让大家惊叹连连。
都说他是托了儿子的福,有了那找蜂巢割蜂蜜,还有养蜂的本事,是要发家致富了。
如今,听说赵清虎家要盖上砖瓦房,那一个个的,心里面也是酸溜溜的。
赵清虎这是赚了一笔大钱啊!
不少喜欢看热闹的,跟着驴车来到了宅基地上,眼睁睁看着郑师傅带着人,把石灰撒了好大一片,一个个又瞪大了眼珠子。
“清虎啊,你这宅基地,怎么这么大?”一个老人找到了赵清虎。
“嘿嘿,不大的,我从老家分出来后自己立了户,大郎他们原本分出来的时候也是立了户的,我这是两个宅基地。”
“两个宅基地也大啊,我看这估摸着有六亩地吧?”
“您老眼睛毒,就是六亩地,这里是荒帝,地势又高又干燥,没啥价值只能用来当宅基地。村长见我家人口多,十个儿女,五个郎也长大了,马上娶妻生子,便多划了两亩。”
那老人点了点头,“是这个理,你跟你那媳妇是个能生的,村里面孩子多的,最多也就五六个,你这一口气生了十个,让人羡慕啊。”
“您老这话说的,那也是十几张嘴啊,嗷嗷待哺。”
“也是你们有本事,都养活了,如今大郎他们五个也大了,能帮着你干活,我看田地里面的活他们都干的很好。”
“是啊,我这年纪也到了,该是时候享受享受儿孙福了。”
“哈哈哈哈,那还早,你还年轻呢。若是找个续弦,指不定还能为你老赵家添丁进口。”
------
“爹!”
“大哥!”
此时,大郎他们,还有清狗、清牛也闻讯而来。
赵清虎点了点头,“你们去找找郑师傅,看有没有能帮忙的。”
赵大郎五个连忙去找正在忙碌的郑师傅了。
老三、老四则是留了下来。
“大哥,我跟三哥商量了下,打算把宅基地也弄在这边,到时候咱们三兄弟当邻居。”
“好,这片地大,你们找村长挑选。若是要盖砖瓦房,待会也跟郑师傅聊一聊,我这房子盖好需要一个月时间,等我这结束了,你们立马开工。”
两人点头如捣蒜,他们都跟各自的媳妇商量好了,就跟着大哥走。
反正,那一大笔银子放在手中,他们还忧心,不如用来盖一座房子。
砖瓦房,可是能住上一辈子的。
“清虎你们三兄弟都要搬上来?”
此时,王三叔走了过来。
他年纪也大了,五十多岁,儿孙也有,目前处于半养老状态,干不了重活,但是田地里面有活他也要下地干活,拦都拦不住。
他家房子也不错,虽然大部分是土坯房,可是正房堂屋有两间是砖瓦房。
“是啊王三叔,日后我们可都是邻居了。”
“哈哈哈哈,好啊,我们这里有些偏,你们来了就好,老头子我也有地方串门,小孩子们也多了玩伴。”
寒暄一番,郑师傅已经完成了测量,石灰撒在地上,也大概规划出了房子的雏形。
“东家,我这里弄好了,就是我们一大群人过来,需要东家派人来工地上看着,此外我算了算,后天就是好日子,合适开工动土,你看这日子行吗?”
“当然,郑师傅你安排就好!”
之后郑师傅又提了他们带工人来的住宿问题。
一大群人,不可能住进村里面。
郑师傅的意思,他们会拉来材料,自己搭建临时窝棚。
赵清虎大手一挥,让他们就地取材,不管是石隆山上的柴火木头,还是竹林里面的竹子,能用上的只管用。
这也是村里面给村民的福利。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村里面共有的,也没有划给私人,而且资源充足,谁愿意用下些苦力就能获取。
当然了,你也不能一口气把竹林砍光了,自己弄去买了。
这可是忌讳,村里面会找你麻烦的。
古代社会,一个农户脱离了家族,脱离了村子,那等于是堵死了自己的活路。
郑师傅离开,约定了明天就会安排人开始往工地送建材。
赵清虎也找到了大伯赵大柱。
一千个工,一个月内完成,他需要请七十个杂工,其中三个妇女帮厨。
详细介绍了一遍需求后,赵大柱道:“你看看你几个堂兄堂嫂能去吗?”
赵清虎点头,“大伯您这话说的,自然是先紧着家里面的人,否则我来找您干嘛?外人去厨房我还不放心呢!”
赵大柱点了点头,“要请七十个人,而且连续一个月,那就不能把一家的劳力全都请完。才春耕,田地里面也有活。这件事情我还要找村长,还有王家的族老、李家族老商议一下。”
“那好,都听您的,后天上工,杂工三十文一天,帮厨的妇人二十文一天。我十天结算一次工钱。”
“好!”
赵清虎盖房子,还是盖砖瓦房,这对于他们整个赵家来说也是好事情。
毕竟,他们不仅是乡里乡亲,还是同族。
赵清虎发达了,对他们这些族人也会有所照顾。
养蜂,还有那肉钻子,都是赵清虎传出来的。
听说已经有人把肉钻子烘干,送去镇上药店,还真的兑换了铜板回来,赚的还不少。
最近绿竹村的田间地头,小溪小河旁边,不少人在抓肉钻子呢,甚至还去了旁边村的水田旁边转悠。
养蜂也不错,他们家有三箱蜜蜂,之前找到的蜂巢,也得了几斤蜂蜜,换了几两银子回来。
而且家里面养的蜂,也开始割蜜了。
慢慢积攒,两三年后,他们家的土坯房也能换成砖瓦房,连孙子相看媳妇,对方见了蜂箱,听了他们家有养蜂的手艺,连彩礼都下降了一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