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80章 垦荒

小说: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作者:钓雪寒江 更新时间:2025-05-12 18:32:5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赵清虎一家老小人口不少。

  儿女就十个,加上秦氏,两个孙子,还有秦氏肚子里面快要来到人世间的孩子,还有腊月就要进门的二儿媳。

  此外,还有九个佣人呢。

  这几十口子,吃饭问题就是大问题。

  如今世道太平,有钱就能买来粮食,自然是不用担心。

  可万一来了个天灾人祸,赵清虎手里面的银钱,也不一定能买来足够养活所有人的粮食。

  古代那粮价,能涨上天。

  目前他们家的田地太少,属于他们家的,就是今年开荒出来的,山坳里面的八亩水田,还有十一亩旱地。

  这些田地,就目前的生产力来说,想要保证他们一大家子不缺口粮,有些困难。

  所以,垦荒是必须的。

  丰年囤粮,灾年才能安稳度过。

  赵清虎可不想拖家带口去逃荒,那是自寻死路。

  所以,必须多多垦荒,多多置产,抗风险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在古代的小日子才能安稳。

  今年眼看着就是个丰收年,赵清虎自然要借此机会,多多垦荒,多弄些粮食存着。

  哪怕是大豆、绿豆、小米、高粱这种粗粮,有地方种植,他也会囤一些。

  为了开荒,赵清虎做足了准备。

  家里面吃食一定要好,而且要一天三顿,顿顿有荤腥。

  毕竟,开垦可是费力气的苦力活。

  一大早,赵清虎就带着人来到了山坳。

  大郎在豆腐坊盯着,他带了二郎、鲁羊蹄两人过来。

  这山坳里面,赵清虎已经提前观察过了,说是山丘,实际上就是两片坡地,而且坡度在十五到二十左右,土层也很厚,没什么碎石。

  关键是,上面长的是草,灌木丛有,可乔木很少见。

  这种地形,就很适合开垦成梯田。

  从自己水田往上,大概一米的地方,赵清虎动锄头,还在两旁立了标杆,拉上了线。

  首先要清理出来的,就是以这条线为基准,四百多米长,半米宽的一条泥土路。

  三人虽然都是壮劳力,但是,也累人啊,所以赵清虎带着二郎两人,先清理这条路上的杂草,等着后续家里面的大部队过来。

  忙过了早上,大郎带着顾凌轩、吴树根来了,还跟着娘子军大部队,大丫、二丫、顾莜莜。

  两个弟妹,带着小草、小花也来了,孩子们都留在了豆腐坊。

  这千金大小姐来开荒挖土,赵清虎不敢想象。

  下午才是真的热闹,三郎、四郎来了,老三、老四也来了。

  除草挖土,运土平土,还有堆积田坝。

  等开出来两米多有空间后,牛车、驴车也来了。

  帮着运石头、运草、运土。

  清理出来的石头就往田坝里面塞,草木树根则是运到之前清理出来的平台,等着堆肥。

  顺着土坡往里面挖,大概五米后,需要挖掘的土层就达到了半米高,赵清虎看了一眼,估算着这第一层梯田到这差不多了。

  这块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概有两亩。占了最下面一层大概一半的位置。

  等到傍晚的时候,第一层已经全都开了出来,大概有五亩地。此外,第一层往上将近一米的地方,赵清虎带着人挖了一大片。

  这速度不错,赵清虎很满意。

  这一片坡地,有个十天时间,完全能够开垦出来。

  今年先当旱地,种上豆子,按照这个开垦时间推进,完全能赶上大豆的种植时间。

  等深秋收了大豆,便开始放荒肥田,引水进来,来年春天这就是水田。

  垦荒的日子,又累又快,连续干了二十天,山坳两旁的坡地都开出来了。

  日子也到了小满,冬小麦灌浆饱满,是最后的增肥机会。

  再有半个月,冬小麦就能收割了。

  山坳内的坡地,最后开垦出来足有一百一十亩。

  赵清虎按劳分配,给了老三、老四两家各自十五亩,一半水田,一半旱地。

  “大哥,咱们全都种大豆吗?”

  站在高处,众人看着下面一片一片,一层一层的梯田,满满都是成就感。

  “都种上大豆,不管收多收少,豆腐坊都能用上。”赵清虎道。

  赵清牛抓了一把地里面的泥土,很贫瘠,灰黄色的,好在土质还算松弛,耕种不会太困难。

  一百多亩地全都种上大豆,绝对能收不少,哪怕土地肥力不好,一亩地收上一百多斤,也有上万斤黄豆啊。

  请村长来,看了坡地,给了他五百文,让他帮着去镇上找官府立契。

  村长有点懵,这段时间,他也听说了,赵清虎带着全家老小在开荒。

  可他没想到,这坡地竟然也能开出来。

  而且,看着脚下平整的土地,还有这一层一层的田地,似乎还真行得通。

  “清虎,你们开垦出来的这些土地,有高有低,地势高的怕是不好蓄水啊。”

  村长是老把式,一眼也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高处的土地,怎么蓄水啊?

  就算是当做旱地种,缺水,庄稼也产不了多少。

  “村长,这两旁的坡地,左边往上有一个野湖,等枯水期的时候,我带着人把野湖整一整,再修一条水渠下来,大概也就是一百多米,就能把水引下来灌溉。至于右边,没有合适的水源,只能看能不能挖蓄水池,实在不行上面的当旱地用,下面的当水田。”

  村长双眼一亮,有野湖能引水,那从上到下引水下来,的确可以当水田用,甚至山坳里面的八亩水田,也能灌溉。

  村里面的人,连石头缝里面的一片石头地都要栽种上,这里的确不错。

  “那好,我尽快给你们把田契、地契办好。”

  接下来,就是翻地碎泥,施肥,赵清虎两手一背,把劳动交给了大郎他们。

  有牛有驴,家里劳动力也足,不用他出手。

  垦荒的二十天时间,许多事情都耽搁了。

  偏房茶室,王木匠已经把带着底座的石头送了过来,还有三个抹了桐油的树根。

  赵清虎找博物架上合适的位置,全都给他摆了上去。

  木头底座,王木匠是用了心的,不仅刨的十分光滑,还上了漆,最外面也抹了桐油,放在博物架上,仔细看就会发现,上面还有清晰的木纹,桐油也发亮。

  那些石头,在底座的衬托下,还真的像是正经摆件。

  至于木桩子,你随地乱扔,自然就是木桩子,可你把它清洗干净,抹上桐油,往博物架里面一放,立马味道就变了。那些树根上,一层一层,都有纹路的。

  反正王木匠是看的双眼透亮,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不得不对赵清虎竖起了大拇指。

  那大木桩子,连同八个木墩子,就被赵清虎安置在了小花园里面。

  秦氏再也不说把这里挖了,种上豆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