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武媚娘忽悠陈汤的场景,周易想制止,又觉得王昭君凄惨的命运,确实应该改一改。
王昭君嫁到匈奴第三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去世,王昭君提出想回归大汉,草原的生活她实在不适应。
可惜汉成帝刘骜并未答应,反而让她依照匈奴的习俗,嫁给名义上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从此一代美人就陷于草原,在35岁那年香消玉殒。
番邦来大汉出使,汉人要尊重他们的习俗,汉人到了番邦的地盘上,依然要尊重他们的习俗……那么庞大的军队,真是白养了!
现在陈汤那边的时间线是公元前36年,距离昭君出塞的公元前33年还有三年,时间完全来得及。
只是王昭君一直在深宫中,陈汤接触不到,这件事得慢慢来,急不得。
陈汤此时还不知道后续的历史,瞪着铜铃似的眼睛问道:
“本将刚灭了北匈奴,那位王昭君为何还要委身匈奴?”
武媚娘叹了口气:
“将军在威震西域后,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吓得连夜跑到长安示好,还多次提出想娶大汉之女为妻,汉元帝刘奭便从后宫中选出一位不出名的宫女出嫁,结果选中了后宫相貌最美的王嫱,也就是王昭君。”
陈汤一听就猛拍大腿:
“糊涂啊!北匈奴已灭,应该组织大军,将南匈奴分而治之,再挑拨离间使其内斗……匈奴越散,大汉越安全,此时怎能和亲呢?”
看看,这就是名将的战略眼光。
虽然阿汤哥贪财、情商低、没背景,但他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最顶级的。
成帝时期,他被贬为平民,多年未能参与朝政。乌孙国突然作乱,起兵围攻西域都护段会宗,段会宗请求朝廷发兵求援,群臣讨论数日没有结果,最后在大将军王凤的建议下,请陈汤来做决断。
阿汤哥到了宫里,先是夹枪带棒的嘲讽了成帝两句,然后做出判断:
“想打倒一个汉人士卒,至少需要五个胡兵,乌孙那点儿人,根本打不进都护府,无需大军支援。”
他算了算日期,推断五天内必有乌孙退兵的消息。
果然,在第四天的时候,乌孙退兵的军情传到长安,跟陈汤的判断一模一样。
武媚娘惋惜道:
“将军所处的朝代,配不上将军的才华。”
陈汤的判断是正确的,昭君出塞后,边关虽然有一二十年的和平,但那是因为南匈奴一直在整合吞并北匈奴的地盘,没时间袭扰大汉而已。
王昭君死后,匈奴再次变得强势起来,恰逢两汉交替时期,边关百姓深受匈奴人袭扰,苦不堪言。
假如按照陈汤想法来,趁着北匈奴灭亡,把南匈奴拆分掉,根本不用等窦宪率军北伐勒石燕然,整个匈奴就会轰然倒塌,彻底沦为大汉砧板上的猪肉。
可惜,现在的皇帝是汉元帝,大汉皇帝中唯一一个把儒家经典奉为圭臬的人。
虽然从武帝时期开始,大汉开始独尊儒术,但当皇帝的都清楚,儒家那些口号是用来哄朝臣和百姓的,朝廷的核心,依然是法家的从严为主。
可汉元帝刘奭是个异类,他从小跟着儒学大家学习,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还没当皇帝,就以太子的身份劝汉宣帝刘询饶恕犯错的大臣。
刘询失望至极,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断言:
“乱我家者,太子也!”
事实证明,元帝时期确实是西汉大幅度滑坡的开始,成帝继任后变本加厉,给了王莽上位的机会。
说起王莽,就不得不提陈汤了。
王莽最初被封的那个新都侯的爵位,就是陈汤帮他上书表举的。
后来王莽掌握朝堂大权,念及陈汤的推举之情,特意追封陈汤为破胡壮侯,给一同作战的甘延寿加了食邑,甚至连队正之类的基层军官也跟着沾了光。
王莽追封时,参与诛杀郅支单于的将士已经过世,不过也算荫泽了后人,没让英雄们的血白流。
陈汤看着周易问道:
“先生,您仙术高强,能否直接将汉家的屈辱改写?”
周易倒是想,但他到现在也不清楚,自己除了大忽悠术还有什么能做的。
还是武媚娘聪明,当场帮周易解了围:
“袁国师说过,仙人不能干预凡人命运,否则会吃大因果,想要干预历史走向,还需要我等凡人努力……陈将军,右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人忠厚正直,你蒙受冤屈时他曾顶着压力驳斥匡衡,帮你请功;宗正刘向,与匡衡同一时期的大儒,同样帮你求过情,这两人可结交一番。”
陈汤有些意外:
“我出征西域时,右将军府的人还向我讨债,没想到王将军如此关怀,等我回到长安,就将他家的欠债还上……至于刘向,我不认识啊,在哪住都不知道。”
知道在哪住你就上门借钱了吧……周易说道:
“不认识不打紧,回头我买点儿宣纸你带过去,他身为大儒,应该抗拒不了宣纸的诱惑。”
跟这些文化人打交道,要讲究投其所好。
直接送钱啥的,既低级又下乘,相对来说还是笔墨纸砚之类更让他们心动。
武媚娘知道周易手中的钱不多,开口说道:
“太极宫宣纸颇多,妾身下次带一些便是了,顺便看看我们大唐的东西拿给陈将军,会不会也变成飞灰。”
陈汤这个见钱眼开的家伙赶紧道谢:
“多谢女皇陛下!”
这会儿太阳即将升空,周易对陈汤说道:
“把这俩羊宰了吧,羊血留着,等会儿配着羊内脏煮一锅羊杂当早餐。”
陈汤挠头问道:
“先生,如此方外之地,宰杀牲畜会不会冒犯神灵?”
周易摆了摆手:
“这里百无禁忌,做啥都行。”
他一个道士,搞得比无神论者还大气,倒是陈汤,有些放不开手脚:
“要不我还是去大门外宰杀吧,杀好再提回来。”
周易无奈的笑了笑:
“搞那么麻烦做什么?媚娘,准备纸笔。”
武媚娘赶紧将笔墨纸砚拿了过来,周易提起毛笔,在一张道教常用的黄色符纸上写下四个字:
【百无禁忌】
写完指了指桃树旁的墙壁说道:
“等会儿贴墙上,就在那宰杀,正好旁边有个水龙头,冲洗比较方便。”
看着刚写好的【百无禁忌】四个字,武媚娘赞叹道:
“仙长的字古朴苍劲,临摹的哪位大家?”
“唐朝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小时候爷爷逼着我练,说我字丑了别人会笑他一万年。”
武媚娘搜索一下脑子里记忆,不记得有颜真卿这个人。
“他是你孙子玄宗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擅长写碑文,西安碑林有好几块他的石刻,我初中那年还去看过。”
武媚娘:“……”
你能不能别总是我孙子我孙子的提?以后有机会见到那个李隆基,我这当奶奶的高低得给他几巴掌,害我一直丢脸!
武媚娘把纸条贴好,陈汤拎着俩羊宰杀去了。
周易回房间换成白色道袍,洗漱后先打了一遍八部金刚功,然后又对着朝阳打坐半小时,吐故纳新。
陈汤宰羊的本事很高,放血过后,很快就将羊皮完整的剥了下来。
他挂在桃树旁,打算走的时候捎回去。
羊皮留在这里没啥用,但拿到大汉那边,用处可就大了,比如缝制大氅、制作护腿、水囊等等,简直就是宝贝。
武媚娘在厨房忙着烧水泡茶,三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三清殿的房顶上,一个白影偷偷观察着这一幕,眼中透着浓浓的惊讶,仿佛见到了死人复生……
——————————
第二更送上,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王昭君嫁到匈奴第三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去世,王昭君提出想回归大汉,草原的生活她实在不适应。
可惜汉成帝刘骜并未答应,反而让她依照匈奴的习俗,嫁给名义上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从此一代美人就陷于草原,在35岁那年香消玉殒。
番邦来大汉出使,汉人要尊重他们的习俗,汉人到了番邦的地盘上,依然要尊重他们的习俗……那么庞大的军队,真是白养了!
现在陈汤那边的时间线是公元前36年,距离昭君出塞的公元前33年还有三年,时间完全来得及。
只是王昭君一直在深宫中,陈汤接触不到,这件事得慢慢来,急不得。
陈汤此时还不知道后续的历史,瞪着铜铃似的眼睛问道:
“本将刚灭了北匈奴,那位王昭君为何还要委身匈奴?”
武媚娘叹了口气:
“将军在威震西域后,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吓得连夜跑到长安示好,还多次提出想娶大汉之女为妻,汉元帝刘奭便从后宫中选出一位不出名的宫女出嫁,结果选中了后宫相貌最美的王嫱,也就是王昭君。”
陈汤一听就猛拍大腿:
“糊涂啊!北匈奴已灭,应该组织大军,将南匈奴分而治之,再挑拨离间使其内斗……匈奴越散,大汉越安全,此时怎能和亲呢?”
看看,这就是名将的战略眼光。
虽然阿汤哥贪财、情商低、没背景,但他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最顶级的。
成帝时期,他被贬为平民,多年未能参与朝政。乌孙国突然作乱,起兵围攻西域都护段会宗,段会宗请求朝廷发兵求援,群臣讨论数日没有结果,最后在大将军王凤的建议下,请陈汤来做决断。
阿汤哥到了宫里,先是夹枪带棒的嘲讽了成帝两句,然后做出判断:
“想打倒一个汉人士卒,至少需要五个胡兵,乌孙那点儿人,根本打不进都护府,无需大军支援。”
他算了算日期,推断五天内必有乌孙退兵的消息。
果然,在第四天的时候,乌孙退兵的军情传到长安,跟陈汤的判断一模一样。
武媚娘惋惜道:
“将军所处的朝代,配不上将军的才华。”
陈汤的判断是正确的,昭君出塞后,边关虽然有一二十年的和平,但那是因为南匈奴一直在整合吞并北匈奴的地盘,没时间袭扰大汉而已。
王昭君死后,匈奴再次变得强势起来,恰逢两汉交替时期,边关百姓深受匈奴人袭扰,苦不堪言。
假如按照陈汤想法来,趁着北匈奴灭亡,把南匈奴拆分掉,根本不用等窦宪率军北伐勒石燕然,整个匈奴就会轰然倒塌,彻底沦为大汉砧板上的猪肉。
可惜,现在的皇帝是汉元帝,大汉皇帝中唯一一个把儒家经典奉为圭臬的人。
虽然从武帝时期开始,大汉开始独尊儒术,但当皇帝的都清楚,儒家那些口号是用来哄朝臣和百姓的,朝廷的核心,依然是法家的从严为主。
可汉元帝刘奭是个异类,他从小跟着儒学大家学习,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还没当皇帝,就以太子的身份劝汉宣帝刘询饶恕犯错的大臣。
刘询失望至极,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断言:
“乱我家者,太子也!”
事实证明,元帝时期确实是西汉大幅度滑坡的开始,成帝继任后变本加厉,给了王莽上位的机会。
说起王莽,就不得不提陈汤了。
王莽最初被封的那个新都侯的爵位,就是陈汤帮他上书表举的。
后来王莽掌握朝堂大权,念及陈汤的推举之情,特意追封陈汤为破胡壮侯,给一同作战的甘延寿加了食邑,甚至连队正之类的基层军官也跟着沾了光。
王莽追封时,参与诛杀郅支单于的将士已经过世,不过也算荫泽了后人,没让英雄们的血白流。
陈汤看着周易问道:
“先生,您仙术高强,能否直接将汉家的屈辱改写?”
周易倒是想,但他到现在也不清楚,自己除了大忽悠术还有什么能做的。
还是武媚娘聪明,当场帮周易解了围:
“袁国师说过,仙人不能干预凡人命运,否则会吃大因果,想要干预历史走向,还需要我等凡人努力……陈将军,右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人忠厚正直,你蒙受冤屈时他曾顶着压力驳斥匡衡,帮你请功;宗正刘向,与匡衡同一时期的大儒,同样帮你求过情,这两人可结交一番。”
陈汤有些意外:
“我出征西域时,右将军府的人还向我讨债,没想到王将军如此关怀,等我回到长安,就将他家的欠债还上……至于刘向,我不认识啊,在哪住都不知道。”
知道在哪住你就上门借钱了吧……周易说道:
“不认识不打紧,回头我买点儿宣纸你带过去,他身为大儒,应该抗拒不了宣纸的诱惑。”
跟这些文化人打交道,要讲究投其所好。
直接送钱啥的,既低级又下乘,相对来说还是笔墨纸砚之类更让他们心动。
武媚娘知道周易手中的钱不多,开口说道:
“太极宫宣纸颇多,妾身下次带一些便是了,顺便看看我们大唐的东西拿给陈将军,会不会也变成飞灰。”
陈汤这个见钱眼开的家伙赶紧道谢:
“多谢女皇陛下!”
这会儿太阳即将升空,周易对陈汤说道:
“把这俩羊宰了吧,羊血留着,等会儿配着羊内脏煮一锅羊杂当早餐。”
陈汤挠头问道:
“先生,如此方外之地,宰杀牲畜会不会冒犯神灵?”
周易摆了摆手:
“这里百无禁忌,做啥都行。”
他一个道士,搞得比无神论者还大气,倒是陈汤,有些放不开手脚:
“要不我还是去大门外宰杀吧,杀好再提回来。”
周易无奈的笑了笑:
“搞那么麻烦做什么?媚娘,准备纸笔。”
武媚娘赶紧将笔墨纸砚拿了过来,周易提起毛笔,在一张道教常用的黄色符纸上写下四个字:
【百无禁忌】
写完指了指桃树旁的墙壁说道:
“等会儿贴墙上,就在那宰杀,正好旁边有个水龙头,冲洗比较方便。”
看着刚写好的【百无禁忌】四个字,武媚娘赞叹道:
“仙长的字古朴苍劲,临摹的哪位大家?”
“唐朝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小时候爷爷逼着我练,说我字丑了别人会笑他一万年。”
武媚娘搜索一下脑子里记忆,不记得有颜真卿这个人。
“他是你孙子玄宗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擅长写碑文,西安碑林有好几块他的石刻,我初中那年还去看过。”
武媚娘:“……”
你能不能别总是我孙子我孙子的提?以后有机会见到那个李隆基,我这当奶奶的高低得给他几巴掌,害我一直丢脸!
武媚娘把纸条贴好,陈汤拎着俩羊宰杀去了。
周易回房间换成白色道袍,洗漱后先打了一遍八部金刚功,然后又对着朝阳打坐半小时,吐故纳新。
陈汤宰羊的本事很高,放血过后,很快就将羊皮完整的剥了下来。
他挂在桃树旁,打算走的时候捎回去。
羊皮留在这里没啥用,但拿到大汉那边,用处可就大了,比如缝制大氅、制作护腿、水囊等等,简直就是宝贝。
武媚娘在厨房忙着烧水泡茶,三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三清殿的房顶上,一个白影偷偷观察着这一幕,眼中透着浓浓的惊讶,仿佛见到了死人复生……
——————————
第二更送上,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最新章节,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最新章节,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