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棠轻轻地拍了拍李弘业的肩膀,语带笑意,“所以嘛,多吃点饭,长高了自然就什么都好了。”

  听起来更像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常规慰藉,但这份慰藉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应。

  李弘业鼓起了腮帮子,眼神中闪烁着不解与不满,“为何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才能加冠!”

  这中间的五年差距,实在是太不公平!

  段晓棠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点了点头,仿佛是在认同李弘业的观点,“我也觉得不合理,至少要十八嘛!”

  这一天,李弘业仿佛成了段晓棠的小尾巴,她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看着她训练士兵、吩咐下属、与同僚谈笑风生……

  至今觉得,李君璞是真的另有要事,才会把他托付给段晓棠。

  午食时,段晓棠把李弘业带到伙房,交代道:“想吃什么自己拿!”

  一众将官知晓李弘业的身份,但看他那张稚嫩的脸庞和段晓棠满不在乎的态度,大家也都默契地没有多问。

  全当是来营里历练的后辈,顶多称呼一句“李大郎”。

  每每听到这三个字,段晓棠都一脑袋黑线。

  周水生热情向众人推荐伙头营的最新力作,眉飞色舞地说着,“尝尝刚出炉的列巴,加了本地特有的黄米和莜面,老话说吃了这两样,三四十里不在话下。”

  列巴是个筐,什么材料都敢往里装。

  全永思心有戚戚,“周营长,一下子上这么猛的料儿,可别把大伙儿给吓跑了!”

  哪怕做个炊饼先试试水也行啊!

  周水生信心满满地表示:“放心吧,我这列巴经过精心调配,保证让大家吃得满意、吃得开心。”

  吕元正上前取了一片,“列巴这东西,得看它凉的时候是什么样!”

  众所周知,刚出炉暄软的列巴和冷硬的列巴,是两个物种。

  “现在不吃,可就冷了!”

  说白了,这是在试验他们在本地的新干粮。

  周围七手八脚立刻过来拿了,生怕晚一会就被并州的朔风吹硬了。

  前不久右武卫突然拔营,干粮问题差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范成明率领的两千先遣队,险些饿着肚子到并州。

  长安是常驻的安乐窝,不备干粮是常态。并州却是战区,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如今天寒,东西存的住,做一些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才是应有之义。

  周水生嘟囔道:“还准备了其他几样干粮,往后慢慢试。”

  争取在饱腹、成本、口味之间达成平衡。

  周水生找到范成明,说道:“范将军,能不能搞点并州大营的干粮来看看。”

  入乡随俗的道理还是懂的。

  并州大营在这片土地上挣扎几十年,肯定比他们这群外来户懂行。

  范成明拍着胸脯表示,“包在我身上。”

  另一头段晓棠则找上庄旭,“我们是不是做几个和煤球的模具。”

  庄旭想起路过校场看见的一堆奇形怪状,问道:“什么样的?”

  段晓棠不知道蜂窝煤为什么要做成圆柱体,想来其中必然有科学原理,“一掌高的圆柱形状,中间要能戳孔洞。”

  庄旭心头过一遭要求,爽快道:“这有什么难的,吃过饭就给你。”

  徒留段晓棠原地风中凌乱,庄旭在哪儿发掘出车床了?

  据她所知,不管木工还是铁匠,做活都快不了。

  等吃完饭,段晓棠带着李弘业到校场上一看,不得不佩服庄旭是个大聪明。

  他砍了几个两头中空的大竹筒做模具,戳洞的还是勇于承担重任的小树枝。

  和段晓棠想象的自动化截然不同,但在严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标准化。

  连木头铁皮都不舍得,拿几个竹筒来充数。

  但你就说实没实现吧!

  军士往竹筒里填充混合好的石炭渣,段晓棠手拿木棍按照对角线往上戳洞,戳了个九九归一。

  你别说,脱模之后的蜂窝煤摆在一起,确实让强迫症得到莫大满足。

  段晓棠将木棍递给李弘业,“试试。”

  李弘业兴奋地接过,用力在竹筒里鼓捣,段晓棠只戳了九个洞,他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无限的创造力,戳了十二个。

  段晓棠将一切看在眼里,暗道还是得标准化啊。

  小孩对玩“泥巴”都有莫大的兴趣,李弘业干脆“专职”给蜂窝煤戳洞。

  曹学海找过来,说道:“将军,吕将军请众将去帅帐议事。”

  段晓棠缓缓起身,“行,我知道了。”

  将另一个亲兵指给李弘业,“玩累了就去活动活动身体,或者去我屋里看书。”

  李弘业不是第一天进军营,晓得规矩,点头道:“嗯。”

  段晓棠信步走到帅帐,心中思索吕元正所为何事。

  为何刚才在伙房用饭时,一个字没提,转头又将众人聚到一处。

  众人到齐后,吕元正开门见山道:“梁国公快到了。”

  这事人尽皆知。

  “征突厥之事马上就会提上议程,你们心底有什么想法?”

  连周水生都在为开战做足准备,他们这些一线的战将还沉浸在休整的松闲中。

  不动手,但动动脑子不难。

  待白隽到了,这件事肯定要摆上桌面讨论,他们心底得有个谱。

  吕元正挥挥手,亲兵抬上来并州周围的舆图。

  段晓棠凝视发黄舆图,先问一句,“这图是什么时候的,何人所绘?”

  吕元正:“从兵部调出来的,有问题吗?”

  段晓棠:“我就是想到孙三提的并州城墙事,兵部的数据多少年没更新过。”

  或许有更新,但他们第一时间还是拿出的旧数据。

  十几年时间,山川地理天翻地覆不可能,但万一有所变化呢。

  南衙诸卫是客军,不比本地人了解情况。

  吕元正合掌道:“老成之言。”

  外联负责人范成明主动道:“我待会去找并州军摹一份。”

  补充一句,“代州那边也找一找。”

  两相比对,万无一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最新章节,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