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琬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我知道这只是妄想。”

  他只是想守护自己的家乡。

  以河东世家的能量,无法挑战默认的政治规则,更无法撬动幽州大营。

  柳琬目光转向北方,“希望王爷和国公武运亨通,凯旋而归。”

  河东富庶繁华,从未像今日这般,感受到突厥的威胁逼近。

  若吴越和白隽在前线败北,迎接河东的就将是一场灭顶之灾。不是洛阳兵肆掠,就是突厥铁骑直抵黄河,将这片土地践踏得满目疮痍。

  这一刻,杜乔和柳琬站在同一阵线,“他们会的。”

  这一战,他们压上了自己的所有。

  柳琬先行回城,杜乔去找李弘业汇合。

  李弘业看出两人私下有话要说,并不问具体内容。

  孰料杜乔主动开口,“弘业,你猜柳十一郎心忧何事?”

  李弘业向北望一眼,“北征。”

  杜乔:“并不尽然,他真正担心的,是北征失利后突厥南下,朝廷征调洛阳兵过境河东入山西支援。”

  近些年的数场大战,李君璞都曾经掰碎同李弘业提过。不谈兵法,只说来龙去脉。

  李弘业:“担心重演三州民乱旧事?”

  杜乔没想到李弘业能想到这一层,“河东不曾历民乱,却也被祸害得不轻。”

  李弘业记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度过。但李君玘战死后,洛阳各方的表现,简直让人伤透了心。

  若非要拉个洛阳好感度评分,李弘业一定比柳琬更低。因为柳琬看的是大势,李弘业却有切肤之痛。

  杜乔感慨道:“若是换一名精明强干的统帅领兵,方可约束一二。”

  李弘业郑重道:“杜先生,不是这样的。”

  在乎的领域,他有“辩论”的兴趣。

  杜乔笑道:“那你说说看,是怎样的?”

  李弘业用童稚的声音,说出冷冰冰的现实,“吃过人的野兽不能留,因为它将来还会吃人。”

  三州民乱闹大后,所有人包括洛阳,都将责任推到杨守礼身上。是他一人肆意妄为,方才造成如今局面。

  事实当真如此吗?

  杨守礼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或许作恶,但并非所有的恶都是他作的。

  洛阳兵马从上到下,都参与了这场恶行或者说“狂欢”。

  如果抢劫手无寸铁的百姓,以他们的人头充作军功。比九死一生征战,荣华富贵、升官加爵来得更容易,那不如将屠刀对准更弱者。

  杜乔恍然惊觉,李弘业是将洛阳兵马比作吃过人的野兽。

  所以段晓棠才会在文城公开杀俘。

  李弘业一字一顿道:“统帅心志坚定,也只能约束一二。”剩下的几分全看天意和良心。

  杜乔问道:“弘业觉得可有挽救之法?”

  李弘业脸上出现一抹不同于他年纪的深沉,“统帅只能管一时,若想洛阳兵马重新恢复战力,非得经过长久的锤炼,就像如今的南衙四卫和并州大营一般。”

  李弘业家的长辈都和军旅沾边,焉能不知军中事。

  并州大营还有不破不立的机会,统领洛阳兵马非得主帅赌上生前身后名。

  杜乔明白两支军队的共性,能放在表面上说就是对敌作战勇敢。

  背地里,则是他们这些年都被动或主动的换过血。

  不管人还是军队,被逼到一定份上,都会往“求活”的那条路奔,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向未必一样。

  别看李弘业模样和性子都软,但轮到该上重典的时候,一样不会手软。

  李弘业安慰道:“杜先生,别担心。突厥不破并州城,洛阳兵马是不会过黄河的。”

  杜乔一时失笑,一叶障目,他居然没有一个孩子看得透彻。

  果然是关心则乱啊!

  哪怕朝中君臣担忧山西局势,如今明面上的兵马足以应对,若此时征调洛阳兵马北上,才是腹背受敌。

  南衙兵马过境,河东可以放开道路,甚至提供一定的支援,因为吴岭父子能约束得住手下人。

  换做洛阳兵,新仇旧恨一起算,两边不知明争暗斗到何种地步。

  地头蛇是好惹的吗?

  若突厥破关南下,山西和河东之地,注定成为一片焦土,洛阳兵马渡河驱逐胡虏,大义当前,其他的也无需顾及了。

  杜乔笑道:“还是你想的透彻。”

  李弘业并不自傲,“不是我想的,二叔和四叔闲聊时说起的。”就在知晓呼图集兵南下之后。

  集兵之法坏处颇多,但好处显而易见。一旦突破南衙诸卫和并州大营的联合防线,眼前的山西和河东就是一片坦途。

  不过这只是最坏的结果,表兄弟俩只是简单地带过并未深入讨论。

  若战事当真演变至此,他们两人恐怕都已经折戟草原,生前哪管身后事。

  冯睿达没指望李弘业如今的年纪能披甲上阵,只嘱咐他,若并州守不住,就在心腹护卫的护送下返回长安。待长成后,再来报这个仇。

  杜乔心道柳琬现在着急上火,不知冷静下来之后能否想明白这个道理,得找个机会向他透透风。

  嘴上说道:“今日难得出来,不如我们去汾河边走一走。”

  如今大军出征,城中空虚,料想李弘业往后一段时日别说打猎了,连出城都少有机会。今日能在外头多玩一会,也就不急着回家陪两只小宠物玩耍。

  李弘业眉眼弯弯,“好。”

  这一段路程距离并不短,两人一路骑马前行,顺便欣赏沿途风光。

  说来也没什么好看的,春色未尽展,大地犹带几分萧瑟,景致略显单调。

  李弘业依旧高兴得紧,手里握着一把小弓,随时准备搭弓射一些小猎物。

  并州水草树木比云内繁盛,但人烟也更稠密,大路沿途哪有野鸡野兔的踪迹。

  直至汾河映入眼帘,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沿岸的植被茂盛,远比其他远离水源的地方多了一丝春意。

  李弘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河面上的几叶扁舟所吸引。

  两艘间隔有一定距离却并排航行的小船,船首上各站着一个黑衣人,高高抛起手中的渔网。

  渔网入水后不久,船头便聚集了更多的人,他们齐心协力,拉动着渔网,其余的人则奋力划桨,向着水边的临时码头驶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最新章节,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