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案子里最关键证据——那份透着囊中羞涩的文书,一直在范成明手里。

  如今“颠倒黑白”,那雍修远就远不止失察那么简单,横竖都能挑出错来,连带个人品味都遭到猛烈的抨击。

  在大吴,攻击一个人的家世和艺术修养,甚至称得上一种“政治正确”。

  通过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条件,将世人划分成三六九等。

  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段晓棠想套一个免费解说的愿望落空,只能带上亲兵出行。

  手上拿着一张纸,是自称半个本地人的白湛,洋洋洒洒地列出的一连串景点推荐,据说许多地方他亲自“考察”过,值得一观。

  段晓棠不禁暗自思量,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他怎么挤出时间去外头游玩的。

  原来社牛不只体现在口头上,还有旺盛的行动力。

  他的鞋应该换得很勤快吧!

  段晓棠的要求很简单,距离近,一日可往返,最好有些趣味。

  从中挑出的第一个景点,虽然有点冷门,但格外能挑起她的兴致,因为它叫铁猫寺。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里头供奉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佛,而是寻常可见的狸猫。

  传说,村落旁曾有一座鼠山,山中藏有一只修炼成精的大老鼠,为祸乡里,村民们苦不堪言。

  当然,肯定不是《西游记》里偷灯油的那只老鼠精。

  一日,有位高人云游至此,听闻此事,心生慈悲,为村民们指点迷津。老鼠天性惧猫,何不铸造一尊铁猫,镇守此地,那鼠精自然不敢再出来。

  村民依言而行,立即集资请来技艺精湛的铁匠,着手铸造铁猫。

  又因为在动物界中,带崽的母兽最为凶残,所以他们铸造的是一对猫母子。

  母猫威风凛凛,小猫憨态可掬,一刚一柔,相映成趣。

  段晓棠等人一早从大营出发,一路顺着简略的舆图指引,再加上脖子上的智能问路,终于在午时前后,抵达了传说中的铁猫寺。

  段晓棠在现代见惯了各种被精心包装过的旅游胜地,乍见眼前这两间简陋的茅草小屋,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也能称之为寺?

  原来被别有用心的“哄骗”,也是一种尊重和优待。虽然是冲着钱来的,但他至少用心了。

  于广富本想去找村人问问,是否走错了地方。

  曹学海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石台,轻声道:“将军,你看。”

  段晓棠顺着曹学海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一人高的石台赫然矗立在空旷的场地上。石台上,一尊三尺有余的铁猫昂首挺胸,两耳直竖,双目圆睁,前腿直立,后腿微蹲,威严地注视着前方。

  在铁猫的腹下,还有一只正在吮乳的小猫,憨态可掬,与威严的母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段晓棠围着石台,仰头仔细观察着这一大一小两只铁猫,虽然地方简陋,但匠人的手艺却极为精湛,铁猫铸造得栩栩如生。

  历经多年风雨,铁猫依然光洁如新,显然它们护佑乡里的使命已经达成,才受到了如此尊崇。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向来实事求是,老天不下雨,连龙王像都得被砸碎。

  段晓棠兴致勃勃地来,两间小屋加上一座铁猫像,不过片刻便已游览完毕。

  一行人不用村里人家搭伙,悠闲地坐在旁边的空地上,吃完从营中带来的干粮,再在周围转悠一圈便可。

  青山绿水,似乎与别处并无二致。

  段晓棠感慨道:“村里可以供奉铁猫像,家里是否也可以摆放类似的雕像?”

  一生挚爱猫猫头。

  于广富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小院草棚里那座食铁兽形象的烤炉,的确很符合段晓棠等人的喜好。但现实条件所限,许多事不得不深思熟虑。

  劝道:“将军,家里地方有限,造几尊小的就行。”好在并未直言不能做。

  段晓棠租住柳家一角院子,对于寻常人家而言,这地方自然宽敞。

  但对如今已经有些正经官宦人家架势的他们来说,加之祝明月等人有条件之后,对生活质量要求颇高。一切繁琐的劳动背后,都需要庞大的人力支撑,原本宽敞的小院渐渐显得拥挤。

  更何况林婉婉刚把齐蔓菁接过来一起住,能腾出的空地方就更少了。

  曹学海紧随其后,补充道:“铁像需浇筑,倒不如找个好石匠细细雕琢。”

  最关键的原因则是,铁料价格贵。他们刚才围着铁猫转了好几圈,也没有上手触摸,无法判断它是否是实心的。

  几人集思广益,如何将这件天马行空的事,办得最有性价比。

  哪个现代小区没有一些人造景观,那些讲究排场的,还会摆放大大小小的雕像。

  可惜现实条件摆在这里,想要大型手办,没地方放呀!

  段晓棠边走边琢磨,不经意走到村民田地边角地带时,发现了一点新鲜东西。

  作为四野庄的挂名农夫,段晓棠虽然农业知识浅薄,但也能看出些门道来。

  眼前这块土地并不肥沃,但上面的绿植却长得茂盛异常,叶片宽大厚实,绿得深沉而鲜亮,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当真是因为铁猫保佑?

  非也,非也!

  因为这里种的是红薯。

  原来杜乔的“诈骗”活动已经波及到铁猫身边。

  恰在此时,一位农人提着镰刀走了过来,见几个身强体壮的男人站在自家田地前指指点点,顿时心生怯意,停下了脚步。

  段晓棠见状,和颜悦色地问道:“老丈,这些是你种的吗?”

  农人见段晓棠态度和蔼可亲,胆子这才大了两分,回答道:“回郎君的话,是的。”

  段晓棠再问道:“你提着镰刀,是要割它吗,割来做什么用?”

  农人吞吞吐吐地回答:“喂……喂羊。”

  山西更流行养羊,而非养猪。

  虽然当初是被强逼着种下来的,好在没浪费好田地,边边角角的地方种上两丛,补上羊草的缺漏足够了。

  至于牛这种金贵的大牲畜,不确定有没有不良反应之前,是万万不敢给它吃的。

  段晓棠唇角勾出一抹玩味的笑容,“那也不错!”

  羊吃了,早晚有一天人也能吃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最新章节,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