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王德海,那可是整个乡百多位队长中出了名的先进队长,工作能力超强,讲原则,按规矩,敢于逗硬,各项工作指标都超前完成,让老李书记都很自豪,欣慰自己识人的眼光。
让我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他自制的木梆。这是一个简陋的用较粗的干木材响器,约两尺长,把中间掏空,两端留有竹结巴的实心,内空形成共鸣腔,再表面开一条长长的口子,两端钉上铁钉绑麻索挂在大桐籽树的树枝上,位置在我们大院子的后面田塝上,也就是从老学校那个长田过来也方便他敲梆,只要他用两根木棍一敲,嘣嘣嘣的声音响起来,就表示社员同志们该上坡劳动了,就象学校的钟声一样,钟声就是命令,在四队梆声就是命令。
那个木梆的响声啄木鸟啄木一般,深深印记在脑海中,每当听到啄木声,就想起王队长的木梆,那是他行使队长权力的独特象征之一。
这木梆一直用了好多年,听说都换了好几个,直到1982年土地下户,取消了集体生产。
老王队长失业了,也难免有一种失落感。上面说到桐籽树,又唤起了那个年代简直就是桐籽树的天下,田边地角到处都是桐籽树,听说桐油是战备物资,工业原料,要求各队大力发展桐籽。
我们没有通电,用桐油灯作为照明主要工具。每到夏天,桐籽树象巨大的太阳伞,劳动累了,就在树荫下纳凉。
要吃新鲜玉米粉粑粑,小麦面粑粑,大张大张的如心形的桐籽叶就是包装粉质放进蒸笼的首选,没有其它叶子可以替代。
这个传统就是现在还一直在沿用。我们下乡有时候还在路边选摘一把漂亮的桐籽叶回来,有的人还带进省城包粑粑呢。
有人说桐籽树一身都是宝,一点都不为过。每年过了国庆节,桐籽收进了库,就该把黄灿灿的桐叶子用竹竿敲打下地,一匹一匹散落一地的叶子用背篓装好背回家,等嗮干后就是最受欢迎的柴火燃料到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人多,做饭需要大量的柴火,要砍柴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林去砍伐,特别费事。
有些桐籽树老化了,或是因天干而旱死了,或者被害虫侵害死了,那干枯的枝干就是做饭最热门的干柴。
还有就是冻桐籽花的季节,也别有一番景色。春到四月,那粉红色的桐籽话次第开放,漫山遍野,在暖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如火如荼,走在其中,如入美丽的大花园。
队上在我们大院子右上方,新修建了保管室,设有打谷场,晒场,粮仓,堆码场,还建有公猪圈。
功能还算齐全。在保管室外面就长了几棵老桐籽树。其中两棵树身子空了形成了天然的树洞。
那一对一对的水鸟,还有麻雀好有眼光。它们争着把树洞作为洞房,双双辛劳,在附近衔来干草草筑巢,过起了生儿育女的美好生活。
小时候真不懂事,常常搞破坏,干扰鸟们的正常生活。爬上桐籽树捣鸟窝,取鸟蛋,还捉孵蛋鸟儿,这是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个时候没有把一般鸟儿列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名录,所以就有恃无恐。
我因为取鸟蛋差点被蛇咬。初夏一个黄昏,太阳刚落土,就来到桐籽树旁边,正准备爬树,抬头仰望,看见洞口有一个尖尖的蛇头,一动不动,舌头一伸一缩,把我吓得全身发麻,转身就回跑。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爬桐籽树摸鸟窝了。也算是为保护野生动物作贡献。
让我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他自制的木梆。这是一个简陋的用较粗的干木材响器,约两尺长,把中间掏空,两端留有竹结巴的实心,内空形成共鸣腔,再表面开一条长长的口子,两端钉上铁钉绑麻索挂在大桐籽树的树枝上,位置在我们大院子的后面田塝上,也就是从老学校那个长田过来也方便他敲梆,只要他用两根木棍一敲,嘣嘣嘣的声音响起来,就表示社员同志们该上坡劳动了,就象学校的钟声一样,钟声就是命令,在四队梆声就是命令。
那个木梆的响声啄木鸟啄木一般,深深印记在脑海中,每当听到啄木声,就想起王队长的木梆,那是他行使队长权力的独特象征之一。
这木梆一直用了好多年,听说都换了好几个,直到1982年土地下户,取消了集体生产。
老王队长失业了,也难免有一种失落感。上面说到桐籽树,又唤起了那个年代简直就是桐籽树的天下,田边地角到处都是桐籽树,听说桐油是战备物资,工业原料,要求各队大力发展桐籽。
我们没有通电,用桐油灯作为照明主要工具。每到夏天,桐籽树象巨大的太阳伞,劳动累了,就在树荫下纳凉。
要吃新鲜玉米粉粑粑,小麦面粑粑,大张大张的如心形的桐籽叶就是包装粉质放进蒸笼的首选,没有其它叶子可以替代。
这个传统就是现在还一直在沿用。我们下乡有时候还在路边选摘一把漂亮的桐籽叶回来,有的人还带进省城包粑粑呢。
有人说桐籽树一身都是宝,一点都不为过。每年过了国庆节,桐籽收进了库,就该把黄灿灿的桐叶子用竹竿敲打下地,一匹一匹散落一地的叶子用背篓装好背回家,等嗮干后就是最受欢迎的柴火燃料到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人多,做饭需要大量的柴火,要砍柴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林去砍伐,特别费事。
有些桐籽树老化了,或是因天干而旱死了,或者被害虫侵害死了,那干枯的枝干就是做饭最热门的干柴。
还有就是冻桐籽花的季节,也别有一番景色。春到四月,那粉红色的桐籽话次第开放,漫山遍野,在暖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如火如荼,走在其中,如入美丽的大花园。
队上在我们大院子右上方,新修建了保管室,设有打谷场,晒场,粮仓,堆码场,还建有公猪圈。
功能还算齐全。在保管室外面就长了几棵老桐籽树。其中两棵树身子空了形成了天然的树洞。
那一对一对的水鸟,还有麻雀好有眼光。它们争着把树洞作为洞房,双双辛劳,在附近衔来干草草筑巢,过起了生儿育女的美好生活。
小时候真不懂事,常常搞破坏,干扰鸟们的正常生活。爬上桐籽树捣鸟窝,取鸟蛋,还捉孵蛋鸟儿,这是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个时候没有把一般鸟儿列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名录,所以就有恃无恐。
我因为取鸟蛋差点被蛇咬。初夏一个黄昏,太阳刚落土,就来到桐籽树旁边,正准备爬树,抬头仰望,看见洞口有一个尖尖的蛇头,一动不动,舌头一伸一缩,把我吓得全身发麻,转身就回跑。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爬桐籽树摸鸟窝了。也算是为保护野生动物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