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民变从天启七年就开始了,朝廷也作出应对之策,但是民变仍旧如同星火燎原,愈演愈烈。

  短短三年的时间,流寇从几百上千人的散兵游勇,逐渐形成了规模,人数急剧膨胀。

  即使重旱区北移,山西的干旱情况有所缓解,但被流民扫过的地区也已经不具备耕种的社会条件了。

  流民见了血,打杀了他们曾经只能匍匐在其脚下的官吏士绅,也不愿再回到过去当顺民,承受贪官污吏的盘剥,让他们再回去种地已经是不太可能了。

  他们会问:“凭什么咱们生下来就要被欺负?这些富人比咱们强在哪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战报上看,洪承畴那是捷报不断,斩获数量甚至已经超越了北京保卫战明军与建奴双方死伤的数量,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也混出了“洪屠夫”“洪疯子”等名号。

  但从战线上看,他的表现就有些勉强了,陕北与关中的地理分界是北山山脉,北山山脉不是单一的山脉,它从东向西依次由黄龙山脉、子午岭山脉、陇山山脉。

  其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是陕北饥民做梦都想闯进去的关中平原,那里可是西京哎,能没有粮食嘛?!

  所以,洪承畴的防线长达一千多里,根本不能完全阻隔。他只能凭借着军力优势,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轻车营的相对机动性,不断地围追堵截,将叛军绞杀或撵出去。

  但期间不可避免地出现顾及不到的地方,随之陷落的城镇也越来越多,叛贼的数量也越剿越多。如今粗略估算,陕西的十几股叛贼总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以上,比陕西四镇的官军加起来都多。

  洪承畴一开始还有好脾气,执行“诛杀恶首,招抚百姓”的策略,但即使杀了带头的,这群乱民也还是会推出新的首领,甚至出现头目隐姓埋名、有人替死,然后“秽土重生”的操作!

  于是,洪承畴失去了耐心,行事也愈发极端,甚至连投降的农民军都不放!这也让陕北的农民起义军恨他入骨,他的作风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连带着他作战不力,被一并弹劾。

  洪承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上书自辩,甚至有一个月内给皇帝上两三道奏疏的操作。

  他一边给自己辩解说,守不住是因为防线长、兵力不足,希望朝廷派兵支援;杀俘则是因为粮食紧张、刁民不识天恩,降而复叛,死有余辜。

  至于作战不力,更是无稽之谈。他请求兵部派人来核验战功,兵部却不乐意去,说他就算有斩获,谁知道他是不是杀良冒功?

  这叛贼又不是蒙古、女真人,大都是汉人,跟百姓又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他们哪里分得清?其实,他们不愿意去,主要是不想给洪承畴算战功。

  虽然流寇的脑袋不值钱,五两银子一颗,但耐不住数量多啊!户部那边又不会包圆了,到时候这赏钱不还是要从兵部出?他们兵部可穷了,去年皇帝给关宁军“屠辽”算军功、算钱,他们就颇为不满了。

  但洪承畴的政治智慧高啊,比孙传庭高了三个孙传庭,他以退为进,说自己能力有限,开始请辞了,这下,皇帝还没有说什么,这群大臣开始急了!

  弹劾洪承畴是出于习惯,哪个封疆大吏不被弹劾?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甚至朱燮元在地方的时候都没少被弹劾。

  他们看洪承畴老是伸手要兵、要钱、要军功,不顺眼,弹劾只是为了拒绝找借口,但真把洪承畴给弄掉,他们又不乐意了。

  现在就算让人去经略辽东,他们都得嗷嗷叫着要去,但陕西那可真是一个超级大烂摊子,搞不好是要赔上性命、身败名裂的!于是,弹劾他的人又开始主动给他找补了。

  不知为何,看到洪承畴,朱由检就忍不住想起曾剃头,都是满清的走狗,杀起百姓来都不带眨眼的,但他现在还是大明手中的刀。

  起义农民就像是吃人的动物,动物吃人,从动物的角度来说是自然法则,是没有错的;农民起义军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造反也是没有错的。

  但吃人的动物,哪怕是国宝,也必须击毙,这是为了防止他们吃更多的人;造反的百姓,哪怕知道他们没错,也必须去剿灭,否则接下来将是遍地皆反。

  在陕西巡抚的位置上,洪承畴干得很好,朱由检手中并没有能够替代他的人,甚至就算按照原本的历史,将孙传庭推为陕西巡抚或是关中督师,都未必会比他干得更好。

  所以,对于洪承畴的弹劾,朱由检选择留中不发;支援的话,暂时支援二十万两银子、几万石粮食,另外嘱咐他少杀点,注意下影响!

  为了避免像历史上那样顾此失彼的局面,援军就没有办法大规模派遣了,只能安排个“援剿总兵”,让他带三四千骑兵去支援。

  主要还是要依靠陕西自身的四个军镇,即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四镇的援军,依靠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三方联动。

  陕西方面除了洪承畴的奏报,朱由检还接到了一封令他感到意外的奏疏。原来是他那个平凉府的穷亲戚韩王,这厮被叛军吓破了胆,想要离开封地,入京求保护。

  据韩王说,七月份的时候,叛军谋划与平凉州署捕快里应外合攻城,虽然因为谋事不密,泄露了消息,平凉府城守住了,但他却感到非常的不安。

  就连农民军都揣摩出了皇帝放弃陕北的消息,他一个藩王,这点文化水平也还是有的:

  陕北四府中的延安府、庆阳府、绥德州完全被叛军占据,榆林府因为有榆林军的存在,尚且掌握在朝廷的手中,但也沦陷大半。

  听说还沦落到了被北虏和叛军前后夹击的境地,当然,在官方的语境里,是这群流贼在被官军夹击,这也能理解。

  一般来说,民间对于朝廷是普遍看衰为主的,而平凉府就紧挨着庆阳府,挡住了陕北农民军西进的道路。

  而平凉府正北部是宁夏镇,有宁夏卫、宁夏后卫、宁夏中卫足足三个卫所,还可以与榆林卫相互支援,叛军不会跑去找死,官军不跑来找他们算不错了;想要往南,则是西安府,是洪承畴防御的核心地带,也是此路不通。

  这样,平凉府就成了唯一的通道,叛军想要活命,必须拿下平凉府。韩王那叫一个惆怅啊!平凉府城之所以能够守住,还是因为三边四镇总督孙承宗的兵在这里顶着,可是孙承宗的兵力有限。

  四镇听起来唬人,但实际上除了延绥镇以外,宁夏、甘肃、固原三镇加起来都凑不出一万精兵来。孙承宗已经算是对他很照顾了,也只是分了两千兵马来守平凉府,两千对战二十万,听着都想尿裤子!

  “没错,该跑路的时候就跑路!”朱由检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平凉王非常的欣赏,大笔一挥,同意了他的申请,并答应他入京以后,给他分房子、发俸禄,待遇不变,只是原本的王府和田地等就要交给朝廷托管了,等到局势稳定以后再归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最新章节,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