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下来挺长一段时间,苏知知没有拉着薛澈往后山跑了。

  因为她太忙了!

  正值秋日丰收时节,今年果然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田里各色作物都被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腰,粮仓满得都快要装不下了。

  今年春日新种的辣椒、甘蔗、棉花等作物也陆续成熟了。

  甘蔗长得又粗又高,比孔武还高出很多,苏知知走在茂密的甘蔗林都快迷路了。

  苏知知和薛澈都是第一次见到地里成熟的甘蔗,居然像一片青紫相间的竹林。

  花二娘带着几个人来拔甘蔗,先用甘蔗熬一锅红糖试试。

  “阿澈,你在后面拉我一下。”

  苏知知抓住一根和她手腕一样粗的甘蔗,拖着甘蔗要把它连根拔起。

  薛澈走到苏知知后面,抓住了苏知知腰上的衣服往后拽,帮着一起拔。

  “嘿呦拔——嘿呦拔——”

  “嘿呦拔——嘿呦拔——”

  两个小人儿喊着口号齐心协力拔。

  咔哒一下,甘蔗被拔出来了,薛澈和苏知知同时往后摔个屁股墩。

  “哈哈哈哈哈……”花二娘和其他婶婶们都笑了。

  秋奶奶砍下一小段甘蔗,切成几小瓣,分给苏知知和薛澈吃。

  清甜爽口的汁水划过舌尖,苏知知甜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好甜呀。”

  薛澈嚼着甘蔗,额头出了些汗,小脸红扑扑的:

  “还好来了浔州。”

  以前只听说岭南穷山恶水,现在越来越庆幸自己到了浔州。

  否则的话,往年这个时候他还坐在寂寥的院子里数枯黄的落叶。

  这批甘蔗长得很好,几乎每一根都又甜又多汁。

  孔武拉着石碾,把甘蔗汁都榨出来。

  秋奶奶把甘蔗汁熬成红糖,然后把一部分红糖切成小块,放进罐子里存着给孩子们当零嘴。

  甘蔗是做成糖了,但地里的棉花还没用上。

  大家原本做好了心理准备,今年第一回栽种棉花,可能收成会不尽人意。

  但秋风一过,所有棉株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棉铃,棉铃爆开,吐出洁白蓬松的棉絮。

  大家把棉花采摘下来,一大包一大包地存入村里的空屋。

  “这么下去,村里的空屋都不够用了,是不是要再盖几间屋子?”白洵跟郝仁提起此事。

  “我正有此意,待我草拟张图纸,与众人商议。”

  郝仁最近在忙两件事。

  一是重新设计村庄的布局。

  村里以后的财产物料会越来越多,也许还会有新增人口,原本的环形小村落空间不足。

  他打算分区规划出饲养区、居住区、仓库区、练武区、作坊区等,规划好后,冬日农闲时就可以动工。

  “郝村长、刀哥。”

  一个脸被烟熏得乌漆嘛黑的人走进来,唤了一声郝仁和白洵。

  黑乎乎的人拿起手边的一块巾子擦擦脸,露出一张面庞,有点像宋钰又不太像宋钰的模样。

  白洵点头:“小宋来了。”

  村里众人现在叫宋钰都叫小宋。

  宋钰醒来那日抱着郝仁的大腿哭了半天,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更不敢相信裴凌云还活着。

  等他平静下来后,他觉得估计是天上的太爷爷酒醒了,好歹还保佑他到了故人的地界。

  宋钰无处可去,在黑匪山留下来,成为了良民村的新村民。

  大家看出来小宋和郝仁以前相识,估摸着小宋有点背景秘密。

  可这山上哪个村民没点过去?

  大家不在意,只一口一个“小宋”这么喊。

  秋奶奶受郝仁的拜托,不知用什么材料给小宋做了一副极其逼真的假眉毛和翘鼻头,贴上去之后,相貌看着一下子就变了很多。

  郝仁:“小宋,今日试得如何?”

  宋钰摇摇头:“试了几种木头,成墨的效果都不太好。”

  郝仁在忙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宋钰一起研制新墨。

  宋家曾经靠制墨发家,如今宋钰想再以此法重振旗鼓。

  眼下出现了一个问题——

  黑匪山附近一带松木不多。

  上好的松烟墨需要至少二十年以上的松木烧制,木头烧出的黑烟可采集起来,再经过加工制成墨锭。

  宋钰尝试用其他木头烧制烟灰,打算找出最适合的替代品,可惜试了一段时日还没有结果。

  宋钰刚来村里,还没有自己的住处,于是先住在郝仁家的空房里。

  夜深人静时,他想到家中亲族都在发配充军的路上,根本睡不着觉,便爬起来看书,继续琢磨制墨之法,以此摆脱焦灼的心绪。

  他刚点起灯没多久,敲门声就响起了。

  咚咚咚!

  “小宋哥!”苏知知童稚清亮的声音在外头响起。

  夜里秋风萧瑟,云淡星明。

  宋钰打开门,就见苏知知一手抱着纸笔,另一手端着桐油灯,眼睛晶亮地仰头。

  “知知?”

  “小宋哥,我来跟你一起看书。两个人一起,两盏灯更亮些。我爹说过,要物尽其用才行。”

  宋钰揉揉眉心:“也行,但是你进来不能吵闹。”

  “放心吧,我要专心做功课的。”

  苏知知迈着小短腿就进来了,还给自己搬了个小板凳放在桌前。

  她把桐油灯点燃,和宋钰房间的灯放在一起,屋内瞬时明亮了许多。

  苏知知铺平了纸张后,竟真的很安静专心地在写字。

  没办法,假期过得太快了,过不久又要回书院,邱夫子布置的功课她还没写呢,只能挑灯夜战了!

  跃动的火光里,苏知知圆润的脸颊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带着孩童的纯真与柔和。

  宋钰看着苏知知认真的侧脸,好似心上悠然飘下了一片绿叶,盖灭所有焦灼不息的火焰。

  他只知道苏知知是郝仁收养的女儿,是全村的掌上明珠,性子活泼闹腾,每次见到他就“小宋哥小宋哥”地叫个不停。

  那天他濒死时,多亏了苏知知和薛澈出现,把他从落叶堆里扒拉出来。

  从这个角度想,这个小不点还算是他的救命恩人。

  房间很亮,纸上的字被照得清晰。

  苏知知安静写字,宋钰安静看书。

  苏知知的桐油灯上罩着一个漂亮通透的琉璃灯罩。

  也不记得是劫了哪个江洋大盗后搜刮出来的,村民们觉着透亮好看,就给苏知知用了。

  可用的时间一久,若不清洗,灯罩顶部就会越来越黑。

  苏知知写到最后一个字,还差一笔的时候,砚台里面已经用完了最后一滴墨。

  “小宋哥,水在哪里呀?”苏知知扭头问。

  宋钰以为苏知知口渴了,放下书,给苏知知倒了一小杯水:

  “喝吧。”

  可苏知知接过水没有喝,而是在宋钰疑惑的目光中,摘下琉璃灯罩,倒了一点点水进去融化黑色的烟灰。

  那一刹宋钰脑中有一束灵感,压在巍巍山石之下,几欲破土而出。

  “知知,你在做什么?”宋钰明知故问。

  苏知知把笔尖搅进烟灰水里,小嘴念念有词:

  “还差一笔就写完了,反正都是黑色的,凑合一下。”

  她每次遇到写没墨但是只差一两笔的情况,就会用笔蘸灯罩上的黑烟糊弄一下。

  苏知知在纸上落下最后一笔,颜色很浅淡,但的确写出来了。

  宋钰看着那一道淡色的笔迹,用手抹了一下桐油灯盏上的烟灰。

  耳边忽然轰鸣,似山崩石裂。

  仿若站在一扇苦思冥想多日也打不开的石门前,看见石门倒塌,视野大开。

  明明是很简单的答案,他竟一直没有想到过!

  宋钰激动地把苏知知举起来,在原地转了好几圈:

  “找到了!找到了!”

  “油!可以是桐油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最新章节,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