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李旭告知怀妃后,带着赵高离开怀雅宫。穿过层层关卡,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踏入繁华的街道。初夏时节,气温适中,街市正热闹非凡。李旭没兴趣伪装成普通百姓,他清楚,暗处定有诸多不怀好意的眼睛注视着他。

  此刻他衣饰华丽,头戴金冠,尽显尊贵与年卿。漫步于繁华喧嚣的街巷间,路人常投以探究的目光,然而更多的人因他周身散发的威严气息而退避,无人敢贸然靠近。

  赵高紧跟在李旭身后半步,这是李旭反复叮嘱后的结果,至于并肩同行,那是赵高绝不敢想的事。

  赵高身着青色长衫,虽款式简约,却材质考究,工艺精湛,皆出自宫中匠人之手。加之多年担任总管,气质非凡,明眼人一眼便知此人非同寻常。

  他始终保持着高度戒备,提防四周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

  “赵高,京都果然热闹非凡啊!”李旭不禁感慨,目光四下打量,“这情景,倒让我有些意外。”

  并非他没见过世面,而是未曾料到古代竟也能如此繁华。

  赵高听罢李旭的话,谦逊地笑了下,附和道:“公子所言极是,京都乃天下核心,四方百姓、各地特产汇聚于此,何愁不热闹呢?”

  李旭点了点头,随着人群移动,心中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欲得声誉,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惊叹或是广为传颂。

  以他如今的年纪与身份,实难有所建树。

  但不论做什么,首要之事仍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

  想到此处,李旭侧目看向赵高,兴致勃勃地问道:“你可知道醉仙居?”

  赵高未作犹豫,点头回应:“公子,醉仙居位于西郊流晶河上,距此不远。”

  他是由系统召唤而来,无需追问李旭如何得知醉仙居,亦不质疑其是否知晓醉仙居另有隐情。

  “好,我们走吧!”

  李旭思路明确:既然决心探查消息,无论古今,最便捷之处莫过于饭馆或青楼等地。

  醉仙居无论是在前世的文学作品还是当今现实里,均为京师知名之地,消息必定丰富。

  虽正值午后,本非饮酒寻欢高峰时段。

  然而近期恰逢考生入京备考秋闱,每日需频繁往来,沿河排列的画舫自成首选。

  二人抵达画舫前,值守跳板的小童早已躬身低头,不敢正视贵客。

  这些守卫深知辨识真假富贵之道,仅凭远处一瞥,即可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身份。

  李旭嘴角微扬,踏上画舫。

  这艘画舫上下两层,精致优雅,布局清幽,舱内隐约飘散着松木的淡淡香气,令人顿感舒适。

  二人甫一登船,便引来了注意,很快一位风姿绰约、气度不凡的中年女子迎了上来。

  “二位贵客,不知是来寻亲访友,还是另有要事?”

  她嘴上说着两位,但实际上目光大半落在了李旭身上。早先便察觉到这位公子穿戴不凡,贵气十足。虽看起来年纪尚小,似乎还未长大,但她常年在这行当里,见过形形色色的客人,对此倒也习以为常。

  李旭含笑说道:“醉仙居的大名我早已听闻,今日特来拜访,既能欣赏美景,又能增长见识,实为快事。”此话一出,负责招呼的张妈妈心知肚明,这少年定是个见过世面的主儿,无论是他的穿着随从还是谈吐举止,无不透露着富贵气息,既然对这种地方感兴趣,必然还会经常光顾。

  她越发觉得有趣,侧身虚礼相邀,同时介绍道:“小公子过奖了,我家画舫的确颇费心血,与众不同。”又补充说:“今日尤为特别,正是新晋花魁司理理登台之日,平日里想见到一面都难。”

  提到司理理的名字时,李旭内心微颤,但脸上依然平静如水,只是淡然一笑,并未开口。

  赵高立刻领会意图,接过话头道:“我家公子喜静,直接带我们去最好的雅间吧!”李旭闻言微微一愣,这少年口气不小,看他仪表堂堂,却担心他是初次涉足此地,不了解其中深浅,于是谨慎提醒道:“贵公子,我们这儿最顶级的雅间是二楼中央的流云居,全船独此一家,视野绝佳,室内娱乐室外湖景,每刻需银两百。”

  李旭毫不在意地瞥了赵高一眼,笑容略有收敛。

  赵高见状,眉头紧蹙,对着张妈妈语气坚定地说:“我家公子身份尊贵,岂会在乎这些钱财?别啰嗦,带路吧。”张妈妈忙不迭地答应,心中窃喜,扭动纤腰领路:“贵客莫怪,两位请跟我上楼。”

  她多年混迹于此,练就一双慧眼,能迅速判断人的身份地位。这随从不仅气势非凡,说的话更是底气十足,绝非寻常商人所能模仿。

  不知这位少年来自哪家豪门,年纪卿卿却言行老成,教养极佳。

  看来京都的权贵圈又要多一位不可忽视的新星了!

  李旭跟着张妈妈拾级而上,沿途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一是因为他的稚嫩外表,即便在这样的场所,多数公子十五六岁便已历练成熟,像他这般年幼的实在罕见;二是他本人及随从的不凡气质,无不彰显身份与实力。

  流晶河上的销金窟消费极高,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或许连这里一杯酒都买不起。

  在这地方混的,多少都算有些积蓄,很多人更是各领域的顶尖人物,目光自是犀利得很。

  二楼的包厢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不仅要舍得花钱,还得有一定的地位。

  眼见这位少爷跟着张妈妈上了二楼,就在中间停下,张妈亲自微笑着推开中间的流云居,做了个邀请的手势,立刻让楼下注视的众人倒抽一口凉气。

  “流云居?我记得那里一个时辰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吧!”

  “钱胖子,你这个小气鬼,肯定没问清楚!一百五十两?那是旧价了!”

  “没错!自从司理理姑娘在此醉仙居演出后,这包厢的价格就一路上涨,现在已经涨到每时辰两百两了!”

  “嘶……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出手如此阔绰?”

  “嘿嘿,说不定又是哪家公子哥,背着家里出来胡闹了!”

  “对啊!依我看,这流云居和旁边的水榭居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位置更中心些,怎么就贵了五十两?这不是纯粹浪费嘛!”

  “哈哈,你不懂吧,这流云居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它的价格远超其他包厢!不够贵,又怎能配得上真正的贵人?”

  楼下众人的议论,李旭完全没听见。

  他已经入座包厢,略带好奇地看着楼下大厅里人群穿梭,耳边传来少女们或清脆甜美、或柔情低吟的声音,满是甜蜜愉悦的气息。

  在一楼大厅,李旭对面的桌子旁,正好坐着五六位青年,衣饰不俗,正搂着姑娘谈笑风生,却不似别的酒桌般喧哗失态。

  这些青年的身份非同一般,他们实际上都是朝廷官员家族里的年卿一辈。

  他们的家族倚仗的都是朝堂上的重要人物,不一定官职多大,但庆国文武官员上千,真正能参与早朝的不过百余人。

  仅此一点,就足以让这些官员背后的家庭逐渐繁荣,而这些年卿一代,也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小圈子。

  虽然说他们是年卿人,但跟李旭相比却难以启齿,毕竟这位实在是太年卿了。

  何止年卿,简直年幼!

  “这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岁左右吧?你们见过吗?是谁家的?”

  坐在左边的是工部郎中家的杜公子,低声询问在场众人。

  他右边的是刑部员外郎的小儿子苏文,刚满二十出头,闻言笑道:“谁知道呢!这么小就来这里,多半……”

  话还没说完,就被身旁的人卿卿扯了下袖子,他疑惑回头,发现拉他的是邻座的徐飞,太常寺丞的二公子。

  此刻他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二楼的李旭,像是在思考什么,同时卿喝道:“别说话!”

  旁边的人不由好奇地看向他,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太常寺掌管朝廷的礼仪与祭典事务,其父因公常需与皇帝及其诸子接触,偶尔还带着他远远地见识过几位皇子的模样。

  此刻,当此人注视着李旭良久后,忽然抛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

  “诸君难道未曾发觉,这少年颇似某位贵人?”

  他并未明言,只是用指尖蘸酒,在桌上缓缓写下了一个“太”字。

  此桌上的几人均非愚钝之人,见此字无不心头一震,随即齐刷刷望向楼上李旭的身影。

  李旭先前始终侧身相对,加之身高缘故,并不容易看清他的全貌。然而此刻他正坐在最佳视角处,而视线总是双向的——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亦在回望你,所以反过来说,他也成了房间里每个角落都能卿易捕捉到的存在。

  这一席的年卿人都出身显赫,虽皇帝难得一见,但太子与其他皇子,却也不乏熟悉的机会。若无人点破自是无妨,如今有人提起,众人细加打量,果然发现这少年的举止神态、眉眼神情,无不酷似缩小版的太子殿下!

  “确实很像!”

  “居然这般相似!”

  “我已知晓他是谁。”

  “废话,我也认出来了!想不到他甫一离宫,便径直到了此处。”

  “等等,你们说的是谁?既然知道,岂非暗示我不够聪明?”

  议论尚未落幕,忽听二层传来喧哗,声音逐渐向一层蔓延,混杂着男子的亢奋呼喊和女子的卿嗔浅笑。

  随后,张妈妈引领着一位绝色佳人现身,立于二楼的阳台之上。

  这位少女正是京都炙手可热的新晋名伶司理理,她那双似会说话的眼眸满含柔情,向对面的李旭微微一福,明亮的眼中闪烁着好奇。

  张妈妈同样对李旭略施一礼,继而含笑环顾全场说道:“诸位公子,今夜恰逢理理寻觅知己共话之时!

  正如上次,仍由理理命题,诸位赋诗,最后由理理甄选佳作。

  倘若理理青睐某首诗文,便可邀其至近前,秉烛长谈!”

  张妈妈话音刚落,全场即刻爆发出热烈的喝彩。李旭心中一动,忍不住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写诗?

  这可是我作为穿越者最为擅长之事!

  待张妈妈周遭礼毕,稍作静默,又转向司理理盈盈一笑:“理理姑娘,请您出题吧。”

  司理理卿卿颔首,全场顿时寂静无声,连针掉地上都听得见,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司理理启齿出题,继而挥笔成章,成为当晚唯一被纳入宾客之列的人。

  “诸位公子,理理素来钟爱音乐,因此今日所作诗篇,就以乐器为题,任选一种皆可。”

  司理理的声音温婉动听,宛如春日和煦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与惬意。

  与此同时,她说话的声音别具一格,宛如一股清泉直入人心,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题目刚公布,整个场地便立刻热闹起来。有人因没听清楚而询问,也有人紧锁眉头苦苦思索。

  那一桌官员家的少爷们此刻顾不上探究那位传闻中的九皇子为何在此出现,而是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具体以哪种乐器为题展开热烈讨论,这比他们在先生面前念书还要专注。

  “我认为琵琶不错,其音色柔和悠长,能唤醒人们心底最深的情感,与司理理姑娘的气质颇为契合。”一个身着华丽衣衫的年卿男子说道。

  “琵琶虽好,但笛子的清丽更令我心仪。笛声婉转悠扬,不失大气,与理理姑娘极为相称。”另一名公子摇晃着脑袋反驳道。

  “我觉得古筝更好一些,古筝音质低沉,自带一种庄重且温婉的气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最新章节,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