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

  听到外面的开门声,秦淼有些好奇,这饶领导不是去组织会议了吗?这么快就回来,难道是……被那些家伙给怼回来了?饶领导,这就尴尬了吧?您可是大领导,还摆不平手下的人?

  “饶领导,我可只能帮到这里,今天下午三点的飞机,我得赶紧回哈城,那边的事情可耽误不得……”

  “老饶不是在开会吗?”

  这声音……有些熟悉?秦淼扭头,看到了一个中年人,浓眉大眼的,很熟悉的样子,这是谁来着……

  “爸?”

  张万和笑了笑:“你小子还认识我啊,回了首都,怎么没回家住?”

  “爸,这次过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斯太尔打名声的……爸,我可不是接受了斯太尔的贿赂,斯太尔重卡,是咱们东方最好的选择……”

  “嗯,我知道,国家给你奖励五百万,你都用来创业了,怎么可能会收斯太尔的贿赂,话说,你给一机部提了个改革方案?”

  “是啊,现在各个重卡厂还没有到积重难返的地步,现在改革,能更好地走出来,要是继续……”

  有些话,秦淼是没法说的。

  后世,那么多国企倒闭,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不适应市场竞争,就是没有人去为此负责,作为厂长,难道没有直接领导责任吗?工厂倒闭,是多少个家庭失去生活来源!

  下岗工人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很多无法适应,穷困潦倒,甚至自杀的都有。

  哪怕黄河厂,后世通过改革,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那也是经历过阵痛的,职工半年多没领到工资,就连看病都没法报销,没存钱习惯的工人家庭,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后来改革,七万多人缩减到了两万多人,对那五万多人来说,也是非常残酷的。

  现在才八十年代,如果现在就能走出来……那将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自己既然遇到了,上级领导还这么信任,当然要推动一把了,如果推不动,那就算了。

  “你说,如果现有的重卡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愿意改革,那咱们首都这边,能不能自筹资金,全新建立个重卡厂?”

  这……这是听说了自己的建议,跑过来的啊!

  看着老丈人眼睛里的期待,秦淼点头:“当然可以!爸,您真有这个打算,我全力支持!”

  在后世,首都也是有重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福田欧曼,96年成立,当时不过是个造农用车的小厂子,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进入重卡领域,没有其他国企的顽疾,发展迅速,产量曾经有两年是世界第一,出口量也是国内第一。

  如果不考虑帮助老国企的话,其实,自己专门创建个工厂,应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树立一个全国标杆,也是有纪念意义的。

  “好啊,咱们市里大力扶植,清山厂就可以挑起大梁来……”

  “我爸的厂子?造重卡”

  “我不是你爸?”

  “是,是,爸,爸是要支持爸的厂子吗?”

  一组绕口令过来,张万和也笑了。

  “清山厂开启出口创汇以来,发展很快,厂子的盈利能力,已经排进了全市前十……”张万和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早就想让清山厂再向前迈一大步了,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

  “报告,张领导,那边会议进展顺利,黄河厂,老区厂都表态,愿意接受上级的安排……”

  张万和瞬间一愣,啥?同意了?自己这希望,是要化为泡影了啊!

  这次会议,上面非常看重,会议内容几乎是实时传给了上级主管部门,甚至秦淼和饶领导的谈话,也被汇报上去,张万和沾了光,当时正好在给相关领导汇报工作,听说之后,就急匆匆过来了。

  其他厂不愿意这样干,咱们首都可以新开个工厂给所有汽车厂树立个典型!

  看来,那些人也不是顽固不化的啊!

  会议室内,红岩厂的人傻眼了。

  你们都叛变了?这是什么条件,你们自己不清楚吗?万一没搞成,那就会成为厂子的千古罪人!成为整个工业系统的罪人!

  “好,黄河厂和老区厂,都没有让咱们失望,你们就是我们改革的急先锋,有什么需求,也可以说出来,咱们一机部会尽量帮忙。”

  王厂长站了起来:“我代表黄河厂,请上级协调秦淼同志去我们厂工作!当我们厂的改革顾问!只要他去,我都可以听他的!”

  “老王,你在说什么,就秦淼那样的,还需要把他当菩萨供养起来?”宋伟泽当下就惊呼起来。

  “要改革,就离不开秦淼这样的人才!”

  “秦淼去你们厂工作是不行的,不过……我倒是可以让你们见他一面,听一听他的建议。”

  “好,他在哪里?现在就去!”

  红岩厂的人,个个都是不可思议,明明是你们率先挑起对秦淼攻击的,现在却把他当军师?合着就咱们红岩厂是坏人了是吧?

  “我们也请求一起去听!”高国强也站了起来。

  “好,一起去吧。”

  哗啦啦……

  看着涌进来的一大堆人,秦淼有些好奇:“饶领导,这是干啥?”

  “大家伙都希望你给工厂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大家伙知道,现在必须要改革,大刀阔斧地改革。”饶领导说道。

  秦淼神色也严肃起来:“要说改革,我的确有很多想法,只是……我敢说,你们敢听吗?”

  “当然!”王厂长开口。

  秦淼笑了笑,看了一眼旁边满怀期待的老丈人,开口说道:“其实,核心思想就一个,所有和生产无关的,全部剥离,一线从事生产的职工比例,不能低于百分之九十五!”

  后世说起国企破产来,总会长篇大论,什么固有顽疾,什么臃肿不堪,具体是什么却都遮遮掩掩。

  实际上,很简单,坐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比创造价值的工人多!极端的,从事一线生产经营的人数,不到工厂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样的企业,不倒闭就见鬼了!

  什么生产质量,还是次要的,哪怕造的是一流产品,也得被拖垮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80,我考上了哈工大,重回1980,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重回1980,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