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什么?” 萧琰生急忙问。
“只是这些证据,不足以扳倒他,” 陈先生说,“除非能找到他和京城权贵勾结的证据。”
萧琰生皱紧了眉头:“那去哪里找这些证据?”
“李盐运使有个心腹,姓赵,是他的师爷,” 陈先生说,“听说赵师爷手里,有一本账本,记录了李盐运使和京城权贵的往来。若是能拿到这本账本,或许就能救苏家父子了。”
“那我们去偷账本?” 苏晚晴说。
“谈何容易,” 陈先生摇头,“赵师爷为人谨慎,那本账本,肯定藏得很隐蔽。而且,他身边总有护卫跟着,很难接近。”
萧琰生沉思片刻:“陈先生,你知道赵师爷的住处吗?”
“知道,” 陈先生说,“就在城南的一条巷子里。”
“好,” 萧琰生说,“我们今晚去看看。”
“萧相公,这太危险了,” 陈先生劝阻道,“若是被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救苏伯父和苏公子,就算再危险,也值得一试。” 萧琰生坚定地说。
苏晚晴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夜幕降临,广州城渐渐安静下来。
萧琰生和苏晚晴换上夜行衣,按照陈先生给的地址,来到了赵师爷的住处。
赵师爷的住处是一座不大的宅院,门口有两个护卫守着。萧琰生和苏晚晴绕到后院,翻墙进去。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盏灯笼在风中摇曳。两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来到正房门口。
正房里还亮着灯,隐约能听到里面有人说话。
“…… 那本账本,你一定要收好,千万不能让别人发现了。” 是赵师爷的声音。
“师爷放心,小的已经把它藏在床底下的暗格里了。” 另一个声音说。
“嗯,” 赵师爷说,“最近风声紧,你们都警醒着点。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我们都得掉脑袋。”
“是,师爷。”
过了一会儿,里面的灯灭了。
萧琰生和苏晚晴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见里面没了动静,才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房间里很暗,只有月光从窗户照进来。两人摸索着来到床前,按照刚才听到的,在床底下摸索着。
很快,苏晚晴摸到了一个暗格。她轻轻打开暗格,里面果然放着一本厚厚的账本。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不好,有人来了!” 萧琰生低呼一声,拉着苏晚晴,从窗户跳了出去。
两人刚跳出窗户,就听到房间里传来了惊叫声:“有贼!抓贼啊!”
顿时,整个宅院都乱了起来。灯笼亮了起来,脚步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萧琰生和苏晚晴在前面跑,后面有很多人在追。
“往这边跑!” 萧琰生拉着苏晚晴,拐进一条小巷。
小巷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人在小巷里七拐八拐,终于甩掉了追兵。
他们跑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才停下来喘口气。
“拿到账本了吗?” 萧琰生问。
苏晚晴打开手里的包裹,里面果然是那本账本。“拿到了。”
萧琰生松了口气:“太好了。我们快把账本交给陈先生。”
两人不敢耽搁,连夜赶到了陈先生的宅院。
陈先生见他们拿到了账本,很是高兴。他打开账本,仔细看了看,激动地说:“太好了!这里面的证据,足够扳倒李盐运使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官府告他?” 苏晚晴问。
“不行,” 陈先生摇头,“现在去告他,恐怕会打草惊蛇。李盐运使在官府里有很多眼线,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账本送到巡抚大人手里。巡抚大人是个清官,只要他看到这本账本,一定会秉公处理的。”
“那怎么才能把账本送到巡抚大人手里?” 萧琰生问。
“巡抚大人明日会去白云山祈福,” 陈先生说,“我们可以在半路上拦住他,把账本交给他。”
“好,就这么办。” 萧琰生点头。
第二天一早,萧琰生、苏晚晴和陈先生就来到了白云山脚下,等待巡抚大人的到来。
没过多久,就看到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严肃,想必就是巡抚大人。
萧琰生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拦住了队伍。
“大胆流寇,竟敢拦巡抚大人的驾!” 护卫厉声喝道。
“大人,在下有冤要伸!” 萧琰生大声说。
巡抚大人看了他一眼:“你有什么冤屈?说来听听。”
萧琰生把苏家父子被陷害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把账本递了上去。
巡抚大人接过账本,打开看了看,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你说的都是真的?”
“句句属实,” 萧琰生说,“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查。”
巡抚大人沉吟片刻:“好,我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吧,等我查明情况,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萧琰生和苏晚晴谢过巡抚大人,跟着陈先生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广州城里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萧琰生和苏晚晴心里都很着急,不知道巡抚大人会不会秉公处理。
直到第五天,终于有消息传来。李盐运使被革职查办,苏家父子被无罪释放。
萧琰生和苏晚晴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们立刻赶到大牢,接苏家父子出来。
苏长风和苏慕言看到萧琰生和苏晚晴,都很激动。
“萧相公,晚晴,多谢你们!” 苏长风握着萧琰生的手,眼眶通红。
“苏伯父,不必客气,” 萧琰生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苏慕言拉着苏晚晴的手:“妹妹,让你担心了。”
“哥哥,你没事就好。” 苏晚晴笑着说,眼泪却流了下来。
一家人团聚,场面很是感人。
回到客栈,苏长风才说起事情的经过。原来,他早就知道李盐运使要陷害他,所以提前把一些证据交给了陈先生,然后故意被抓起来,就是为了引李盐运使露出马脚。他写信让萧琰生来岭南,就是希望萧琰生能帮忙找到账本,救他们出去。
“萧相公,这次多亏了你,” 苏长风感激地说,“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苏家定当尽力相助。”
“苏伯父客气了。” 萧琰生说。
在广州又待了几日,处理完一些事情,苏家父子便决定回大渊。萧琰生也打算和他们一起回去,他想念文宝斋的王老板,想念大渊的码头,想念那棵老槐树下的夕阳。
船离开广州时,阳光明媚,江风和煦。萧琰生站在船头,望着远方,心里一片平静。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苏晚晴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朵栀子花。“萧相公,送给你。”
萧琰生接过栀子花,闻了闻,清香依旧。“谢谢你。”
“萧相公,” 苏晚晴轻声说,“回到大渊后,你打算做什么?”
萧琰生笑了笑:“还没想好。或许,会继续在文宝斋抄经吧。”
“我觉得,你应该去参加春闱,” 苏晚晴说,“你的才华,不应该埋没。”
萧琰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再说吧。”
他其实也想过参加春闱,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忽然觉得,功名利禄,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船行数日,终于回到了大渊。
回到文宝斋,王老板看到萧琰生,很是高兴。“萧相公,你可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王老板,让你担心了。” 萧琰生笑着说。
他从王老板那里取回了那方刻着 “萧” 字的端砚,还给了苏长风。
苏长风接过端砚,感慨道:“这方砚台,见证了我和你父亲的友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在。”
萧琰生看着他,忽然问道:“苏伯父,你能告诉我,我父亲和你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吗?”
苏长风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当年,我和你父亲在汴京相识,一见如故。后来,你父亲因为弹劾权贵被贬斥,我也受到了牵连,只好离开了汴京,来到了大渊。这些年,我们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你父亲不想让你知道这些,怕影响你。”
萧琰生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和苏长风之间,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那我父亲……”
“你父亲是个好人,” 苏长风说,“只是性子太直,不适合在官场混。他现在赋闲在家,也好,落得个清静。”
萧琰生点了点头。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回到大渊后,萧琰生依旧在文宝斋抄经。只是,他的心境,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想着离开大渊,去追求功名利禄。他开始喜欢上了大渊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水,这里的桥,这里的人。
他依旧会在傍晚时分,去码头边的老槐树下坐着,看夕阳把江水染成一片金红。只是,身边多了一个人。
苏晚晴会陪着他一起坐,有时会吹笛,有时只是静静地坐着。她的笛声,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惆怅,而是多了些温柔和喜悦。
这日,苏慕言来找萧琰生。
“萧相公,我打算下个月去汴京一趟,” 苏慕言说,“一来是感谢你父亲当年对我父亲的照顾,二来是想看看汴京的风光。你要不要一起去?”
萧琰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不了,我想留在大渊。”
“留在大渊?” 苏慕言有些意外,“你不想参加春闱了吗?”
“想过,” 萧琰生说,“但现在觉得,在哪里都一样。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哪里都是好的。”
苏慕言看着他,笑了笑:“我明白了。那好吧,等我从汴京回来,再来看你。”
“好。”
苏慕言走后,萧琰生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叶子已经落光了,但枝干依旧挺拔。
他想起离家时,母亲的叮嘱,父亲的沉默。他忽然想家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又是一年秋风起,客居他乡亦故乡。”
墨迹干了,他把纸折好,放进信封。他决定,过几日,就回汴京看看。
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为了看看父母,看看那座生他养他的城市。
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无论他经历多少事情,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比如,家的方向。
比如,心中的那份执着。
比如,大渊的这一江秋水,和岸边的那抹倩影。
又是一年惆怅客,却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惆怅客了。
冬至前的冷雨下了整三日,萧琰在老宅西厢房翻找祖父遗留的医案,指尖触到樟木箱底一叠泛黄的信笺。牛皮纸信封上的小楷清瘦如竹,"琰哥亲启" 四个字被岁月浸得发灰,却仍能看出落笔时的迟疑 —— 竖钩收笔处微微颤抖,像那年苏婉琴站在码头石阶上,欲言又止的模样。
窗外的雨敲打着芭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往事在耳边低语。萧琰坐在褪色的藤椅上,拆开了那封尘封已久的信。信纸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带着苏婉琴特有的温婉气息。
"琰哥,见字如面。此刻我正坐在南下的邮轮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心中百感交集。想起我们初识的那个春日,你穿着月白色的长衫,站在医馆的回廊下,专注地看着墙上的草药图谱。那时的你,眼神清澈,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萧琰的思绪被拉回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那时他还是个青涩的医学生,在祖父的医馆里实习。苏婉琴是邻街苏记茶庄的千金,时常来医馆为父亲抓药。她总是穿着素雅的旗袍,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竹篮,篮子里装着刚沏好的碧螺春。
"还记得你第一次为我诊脉的情景吗?你的手指微凉,轻轻搭在我的腕上,我却感到一阵心悸。你说我有些气血不足,要多喝些红枣枸杞茶。那时的我,偷偷将你的话记在心里,每天都泡上一杯,仿佛这样就能离你近一些。"
萧琰的嘴角微微上扬,眼前浮现出苏婉琴羞涩的模样。那时的他们,心中都藏着一份懵懂的情愫,却始终没有说破。他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苏婉琴来医馆的时刻,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也能让他心满意足。
"祖父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希望我能早日继承家业。父亲也在为我物色亲事,对方是城中富商的千金。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缘分或许就要走到尽头了。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信中的字迹开始有些潦草,显然苏婉琴写这封信时,心情十分复杂。萧琰的心中也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那时祖父确实催过他几次,希望他能尽快成家立业。而他,却始终犹豫不决,因为心中早已装下了一个人。
"那日在码头,我多想告诉你,我不愿嫁给别人,我只想留在你身边。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看着你故作镇定的模样,我知道,你也是舍不得我的。只是我们都身不由己,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向前。"
萧琰的眼前模糊了,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雨天,苏婉琴站在码头的石阶上,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旗袍,雨水打湿了她的发梢。他多想冲上前去,将她拥入怀中,告诉她他的心意。可他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邮轮即将靠岸,我就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再见的一天,也不知道那时的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这个小丫头。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心里为你留一个位置,就像你曾经在我心中留下的那样。"
信的末尾,苏婉琴画了一个小小的茶壶,旁边写着 "勿念" 二字。萧琰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信封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连绵的雨幕,心中五味杂陈。
忽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萧先生,有位苏女士送来了一盒茶叶,说是您订的。" 管家的声音传来。
萧琰心中一动,连忙说道:"请她进来。"
片刻之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头发盘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清澈的眼睛,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动人。
"琰哥,好久不见。" 苏婉琴微笑着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萧琰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过了许久,他才缓过神来,轻声说道:"婉琴,你回来了。"
苏婉琴走进房间,环顾四周,轻声说道:"这里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
"是啊,还是老样子。" 萧琰感慨道,"只是我们都变了。"
苏婉琴的目光落在萧琰手中的信封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 你看到了?"
萧琰点了点头,将信封递给她。"我今天整理旧物时发现的,一直没来得及看。"
苏婉琴接过信封,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眼中泛起了泪光。"我以为这封信早就丢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萧琰轻声问道。
苏婉琴抬起头,望着萧琰,微微一笑:"还行。丈夫几年前去世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一个人住着,倒也清静。这次回来,是想看看老朋友,也想看看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那你打算住多久?" 萧琰问道。
"还不确定,或许会住一段时间吧。" 苏婉琴说,"我在城西租了个小院子,离这里不远。"
萧琰心中一阵欣喜,却又有些犹豫。他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回到过去,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无话不谈。
"对了," 苏婉琴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从南方带来的碧螺春,你小时候最喜欢喝的。"
萧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抬起头,望着苏婉琴,眼中充满了感激。"谢谢你,婉琴。"
"不客气。" 苏婉琴微笑着说,"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以后有空,我再来看你。"
萧琰点了点头,目送苏婉琴离开。他站在窗前,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心中百感交集。
或许,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兜兜转转,他们终究还是回到了彼此的身边。虽然错过了许多年,但萧琰相信,只要他们心中还有彼此,就一定能找回曾经失去的时光。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院子里的芭蕉叶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芒。萧琰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他知道,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只是这些证据,不足以扳倒他,” 陈先生说,“除非能找到他和京城权贵勾结的证据。”
萧琰生皱紧了眉头:“那去哪里找这些证据?”
“李盐运使有个心腹,姓赵,是他的师爷,” 陈先生说,“听说赵师爷手里,有一本账本,记录了李盐运使和京城权贵的往来。若是能拿到这本账本,或许就能救苏家父子了。”
“那我们去偷账本?” 苏晚晴说。
“谈何容易,” 陈先生摇头,“赵师爷为人谨慎,那本账本,肯定藏得很隐蔽。而且,他身边总有护卫跟着,很难接近。”
萧琰生沉思片刻:“陈先生,你知道赵师爷的住处吗?”
“知道,” 陈先生说,“就在城南的一条巷子里。”
“好,” 萧琰生说,“我们今晚去看看。”
“萧相公,这太危险了,” 陈先生劝阻道,“若是被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救苏伯父和苏公子,就算再危险,也值得一试。” 萧琰生坚定地说。
苏晚晴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夜幕降临,广州城渐渐安静下来。
萧琰生和苏晚晴换上夜行衣,按照陈先生给的地址,来到了赵师爷的住处。
赵师爷的住处是一座不大的宅院,门口有两个护卫守着。萧琰生和苏晚晴绕到后院,翻墙进去。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盏灯笼在风中摇曳。两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来到正房门口。
正房里还亮着灯,隐约能听到里面有人说话。
“…… 那本账本,你一定要收好,千万不能让别人发现了。” 是赵师爷的声音。
“师爷放心,小的已经把它藏在床底下的暗格里了。” 另一个声音说。
“嗯,” 赵师爷说,“最近风声紧,你们都警醒着点。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我们都得掉脑袋。”
“是,师爷。”
过了一会儿,里面的灯灭了。
萧琰生和苏晚晴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见里面没了动静,才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房间里很暗,只有月光从窗户照进来。两人摸索着来到床前,按照刚才听到的,在床底下摸索着。
很快,苏晚晴摸到了一个暗格。她轻轻打开暗格,里面果然放着一本厚厚的账本。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不好,有人来了!” 萧琰生低呼一声,拉着苏晚晴,从窗户跳了出去。
两人刚跳出窗户,就听到房间里传来了惊叫声:“有贼!抓贼啊!”
顿时,整个宅院都乱了起来。灯笼亮了起来,脚步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萧琰生和苏晚晴在前面跑,后面有很多人在追。
“往这边跑!” 萧琰生拉着苏晚晴,拐进一条小巷。
小巷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人在小巷里七拐八拐,终于甩掉了追兵。
他们跑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才停下来喘口气。
“拿到账本了吗?” 萧琰生问。
苏晚晴打开手里的包裹,里面果然是那本账本。“拿到了。”
萧琰生松了口气:“太好了。我们快把账本交给陈先生。”
两人不敢耽搁,连夜赶到了陈先生的宅院。
陈先生见他们拿到了账本,很是高兴。他打开账本,仔细看了看,激动地说:“太好了!这里面的证据,足够扳倒李盐运使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官府告他?” 苏晚晴问。
“不行,” 陈先生摇头,“现在去告他,恐怕会打草惊蛇。李盐运使在官府里有很多眼线,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账本送到巡抚大人手里。巡抚大人是个清官,只要他看到这本账本,一定会秉公处理的。”
“那怎么才能把账本送到巡抚大人手里?” 萧琰生问。
“巡抚大人明日会去白云山祈福,” 陈先生说,“我们可以在半路上拦住他,把账本交给他。”
“好,就这么办。” 萧琰生点头。
第二天一早,萧琰生、苏晚晴和陈先生就来到了白云山脚下,等待巡抚大人的到来。
没过多久,就看到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严肃,想必就是巡抚大人。
萧琰生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拦住了队伍。
“大胆流寇,竟敢拦巡抚大人的驾!” 护卫厉声喝道。
“大人,在下有冤要伸!” 萧琰生大声说。
巡抚大人看了他一眼:“你有什么冤屈?说来听听。”
萧琰生把苏家父子被陷害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把账本递了上去。
巡抚大人接过账本,打开看了看,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你说的都是真的?”
“句句属实,” 萧琰生说,“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查。”
巡抚大人沉吟片刻:“好,我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吧,等我查明情况,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萧琰生和苏晚晴谢过巡抚大人,跟着陈先生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广州城里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萧琰生和苏晚晴心里都很着急,不知道巡抚大人会不会秉公处理。
直到第五天,终于有消息传来。李盐运使被革职查办,苏家父子被无罪释放。
萧琰生和苏晚晴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们立刻赶到大牢,接苏家父子出来。
苏长风和苏慕言看到萧琰生和苏晚晴,都很激动。
“萧相公,晚晴,多谢你们!” 苏长风握着萧琰生的手,眼眶通红。
“苏伯父,不必客气,” 萧琰生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苏慕言拉着苏晚晴的手:“妹妹,让你担心了。”
“哥哥,你没事就好。” 苏晚晴笑着说,眼泪却流了下来。
一家人团聚,场面很是感人。
回到客栈,苏长风才说起事情的经过。原来,他早就知道李盐运使要陷害他,所以提前把一些证据交给了陈先生,然后故意被抓起来,就是为了引李盐运使露出马脚。他写信让萧琰生来岭南,就是希望萧琰生能帮忙找到账本,救他们出去。
“萧相公,这次多亏了你,” 苏长风感激地说,“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苏家定当尽力相助。”
“苏伯父客气了。” 萧琰生说。
在广州又待了几日,处理完一些事情,苏家父子便决定回大渊。萧琰生也打算和他们一起回去,他想念文宝斋的王老板,想念大渊的码头,想念那棵老槐树下的夕阳。
船离开广州时,阳光明媚,江风和煦。萧琰生站在船头,望着远方,心里一片平静。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苏晚晴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朵栀子花。“萧相公,送给你。”
萧琰生接过栀子花,闻了闻,清香依旧。“谢谢你。”
“萧相公,” 苏晚晴轻声说,“回到大渊后,你打算做什么?”
萧琰生笑了笑:“还没想好。或许,会继续在文宝斋抄经吧。”
“我觉得,你应该去参加春闱,” 苏晚晴说,“你的才华,不应该埋没。”
萧琰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再说吧。”
他其实也想过参加春闱,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忽然觉得,功名利禄,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船行数日,终于回到了大渊。
回到文宝斋,王老板看到萧琰生,很是高兴。“萧相公,你可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王老板,让你担心了。” 萧琰生笑着说。
他从王老板那里取回了那方刻着 “萧” 字的端砚,还给了苏长风。
苏长风接过端砚,感慨道:“这方砚台,见证了我和你父亲的友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在。”
萧琰生看着他,忽然问道:“苏伯父,你能告诉我,我父亲和你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吗?”
苏长风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当年,我和你父亲在汴京相识,一见如故。后来,你父亲因为弹劾权贵被贬斥,我也受到了牵连,只好离开了汴京,来到了大渊。这些年,我们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你父亲不想让你知道这些,怕影响你。”
萧琰生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和苏长风之间,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那我父亲……”
“你父亲是个好人,” 苏长风说,“只是性子太直,不适合在官场混。他现在赋闲在家,也好,落得个清静。”
萧琰生点了点头。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回到大渊后,萧琰生依旧在文宝斋抄经。只是,他的心境,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想着离开大渊,去追求功名利禄。他开始喜欢上了大渊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水,这里的桥,这里的人。
他依旧会在傍晚时分,去码头边的老槐树下坐着,看夕阳把江水染成一片金红。只是,身边多了一个人。
苏晚晴会陪着他一起坐,有时会吹笛,有时只是静静地坐着。她的笛声,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惆怅,而是多了些温柔和喜悦。
这日,苏慕言来找萧琰生。
“萧相公,我打算下个月去汴京一趟,” 苏慕言说,“一来是感谢你父亲当年对我父亲的照顾,二来是想看看汴京的风光。你要不要一起去?”
萧琰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不了,我想留在大渊。”
“留在大渊?” 苏慕言有些意外,“你不想参加春闱了吗?”
“想过,” 萧琰生说,“但现在觉得,在哪里都一样。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哪里都是好的。”
苏慕言看着他,笑了笑:“我明白了。那好吧,等我从汴京回来,再来看你。”
“好。”
苏慕言走后,萧琰生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叶子已经落光了,但枝干依旧挺拔。
他想起离家时,母亲的叮嘱,父亲的沉默。他忽然想家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又是一年秋风起,客居他乡亦故乡。”
墨迹干了,他把纸折好,放进信封。他决定,过几日,就回汴京看看。
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为了看看父母,看看那座生他养他的城市。
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无论他经历多少事情,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比如,家的方向。
比如,心中的那份执着。
比如,大渊的这一江秋水,和岸边的那抹倩影。
又是一年惆怅客,却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惆怅客了。
冬至前的冷雨下了整三日,萧琰在老宅西厢房翻找祖父遗留的医案,指尖触到樟木箱底一叠泛黄的信笺。牛皮纸信封上的小楷清瘦如竹,"琰哥亲启" 四个字被岁月浸得发灰,却仍能看出落笔时的迟疑 —— 竖钩收笔处微微颤抖,像那年苏婉琴站在码头石阶上,欲言又止的模样。
窗外的雨敲打着芭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往事在耳边低语。萧琰坐在褪色的藤椅上,拆开了那封尘封已久的信。信纸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带着苏婉琴特有的温婉气息。
"琰哥,见字如面。此刻我正坐在南下的邮轮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心中百感交集。想起我们初识的那个春日,你穿着月白色的长衫,站在医馆的回廊下,专注地看着墙上的草药图谱。那时的你,眼神清澈,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萧琰的思绪被拉回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那时他还是个青涩的医学生,在祖父的医馆里实习。苏婉琴是邻街苏记茶庄的千金,时常来医馆为父亲抓药。她总是穿着素雅的旗袍,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竹篮,篮子里装着刚沏好的碧螺春。
"还记得你第一次为我诊脉的情景吗?你的手指微凉,轻轻搭在我的腕上,我却感到一阵心悸。你说我有些气血不足,要多喝些红枣枸杞茶。那时的我,偷偷将你的话记在心里,每天都泡上一杯,仿佛这样就能离你近一些。"
萧琰的嘴角微微上扬,眼前浮现出苏婉琴羞涩的模样。那时的他们,心中都藏着一份懵懂的情愫,却始终没有说破。他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苏婉琴来医馆的时刻,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也能让他心满意足。
"祖父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希望我能早日继承家业。父亲也在为我物色亲事,对方是城中富商的千金。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缘分或许就要走到尽头了。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信中的字迹开始有些潦草,显然苏婉琴写这封信时,心情十分复杂。萧琰的心中也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那时祖父确实催过他几次,希望他能尽快成家立业。而他,却始终犹豫不决,因为心中早已装下了一个人。
"那日在码头,我多想告诉你,我不愿嫁给别人,我只想留在你身边。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看着你故作镇定的模样,我知道,你也是舍不得我的。只是我们都身不由己,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向前。"
萧琰的眼前模糊了,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雨天,苏婉琴站在码头的石阶上,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旗袍,雨水打湿了她的发梢。他多想冲上前去,将她拥入怀中,告诉她他的心意。可他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邮轮即将靠岸,我就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再见的一天,也不知道那时的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这个小丫头。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心里为你留一个位置,就像你曾经在我心中留下的那样。"
信的末尾,苏婉琴画了一个小小的茶壶,旁边写着 "勿念" 二字。萧琰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信封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连绵的雨幕,心中五味杂陈。
忽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萧先生,有位苏女士送来了一盒茶叶,说是您订的。" 管家的声音传来。
萧琰心中一动,连忙说道:"请她进来。"
片刻之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头发盘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清澈的眼睛,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动人。
"琰哥,好久不见。" 苏婉琴微笑着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萧琰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过了许久,他才缓过神来,轻声说道:"婉琴,你回来了。"
苏婉琴走进房间,环顾四周,轻声说道:"这里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
"是啊,还是老样子。" 萧琰感慨道,"只是我们都变了。"
苏婉琴的目光落在萧琰手中的信封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 你看到了?"
萧琰点了点头,将信封递给她。"我今天整理旧物时发现的,一直没来得及看。"
苏婉琴接过信封,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眼中泛起了泪光。"我以为这封信早就丢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萧琰轻声问道。
苏婉琴抬起头,望着萧琰,微微一笑:"还行。丈夫几年前去世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一个人住着,倒也清静。这次回来,是想看看老朋友,也想看看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那你打算住多久?" 萧琰问道。
"还不确定,或许会住一段时间吧。" 苏婉琴说,"我在城西租了个小院子,离这里不远。"
萧琰心中一阵欣喜,却又有些犹豫。他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回到过去,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无话不谈。
"对了," 苏婉琴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从南方带来的碧螺春,你小时候最喜欢喝的。"
萧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抬起头,望着苏婉琴,眼中充满了感激。"谢谢你,婉琴。"
"不客气。" 苏婉琴微笑着说,"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以后有空,我再来看你。"
萧琰点了点头,目送苏婉琴离开。他站在窗前,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心中百感交集。
或许,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兜兜转转,他们终究还是回到了彼此的身边。虽然错过了许多年,但萧琰相信,只要他们心中还有彼此,就一定能找回曾经失去的时光。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院子里的芭蕉叶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芒。萧琰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他知道,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