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按此办理吧。”

  说完,他又随意给王启年指了几处书中可以摘录的段落。

  比如,园中的女孩们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坐卧间毫无避讳……再比如那些动人的曲调、绝妙的词句。

  芳心初动,落红点点……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王启年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竖起了大拇指:“苏兄,你实在是太有才华了!”

  而方才还在书局中咸逛、翻阅其他儿童书籍的笵若若,此刻却是脸颊微红。

  有些话语,她如今已经能够听懂。

  她觉得先生所说的某些词汇,十分优美。

  但同时又在心里嘀咕,哎呀,先生怎么如此不庄重?

  思索着这些,若若羞涩地垂下了眼帘,随后便匆匆逃离了现场。

  小胖子笵思哲却仿佛置身事外,完全不为所动。

  他正聚精会神地听着王启年夸赞先生的计策精妙,能引来更多的买书人。

  笵思哲嘴角挂着憨厚的笑容,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银钱叮当作响的声音,心里愈发欢喜。

  他只觉得先生真是神通广大,

  只需嘴唇轻轻一动,便能财源滚滚而来。

  接下来的两天,王启年着手修改扉页,并着手找人宣传《红楼》,为书局的开张造势。

  其实,这些准备工作在苏渝参加春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苏渝深知,王启年为此事付出了诸多心血。

  毕竟,赚钱对于老王来说,既是专业又是热爱。

  选择他作为掌柜,绝对是明智之举!

  对于王启年的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苏渝初见之时,既感到好笑又有些无奈。

  但更多的是,他由衷地为王启年叫好。

  王启年,真可谓是妇女们的知音。

  这两日,苏渝在京城的繁华市井、街巷之间游走,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一群嗑着瓜子的大妈们,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遍布京城的各个热闹角落。

  她们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含蓄地推销着《红楼》这本书,同时宣传书局的地址和开业时间。

  “哎,你们听说了吗?洛东道最近要开一家新书局。”“没听说。”

  “没兴趣。”

  “不爱读书。”

  “你们这些女人,在家带孩子就行了,还看什么书。”一位妇人撇撇嘴,随后给同伴递了个眼色。

  另一位妇人接话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家那口子去逛了一圈。”“说是出了本新书,叫《红楼梦》。”

  有人好奇地问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妇人故作神秘,低声说道:“哎呀,还能讲什么。”“就是那种书呗。”

  几个中年男人闻言转过头来,其中一人笑眯眯地问道:“哦,就是那种书吗?”妇人点了点头。

  “嗯,就是那种书。”路人们面露各异的神色。

  有人好奇,有人心动,有人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

  毕竟,虽然庆国民风开放。

  但对于“淫”字却是严令禁止的。

  平日里若想读这样的书,只能私下偷偷购买,还要时刻提防被抓。

  没想到这家书局竟然敢公开出售。

  想必是书局的主人有些来头。

  但对此,大家并不太在意。

  他们更在意的,自然是书本身。

  这几日,不少被瓜子大妈们吸引来的看客,在书局里转了一圈,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

  果真是精彩绝伦,令人震撼!

  只可惜,只有扉页寥寥几行字。

  要等到两日后书局开业,才能购买。

  正如王启年所说,前来观看的客人们,在看扉页时表情各异,抓心挠肝。

  离开时,也是满心遗憾,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开业。

  像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

  苏渝对于瓜子大妈们的推销本领,不禁心生感叹。

  同时,他也对王启年在京都的广泛人脉和众多闺蜜感到惊讶。

  然而,这类人只是红楼梦读者群体的一部分。

  春闱过后,京都仍有许多举子逗留。

  他们不愿离去,选择在此等待一个月后公布的榜单。

  当然,也有考生因经济原因而选择离开京都,前往郊外更为经济的客栈。

  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留在京都,一方面享受这座庆国首都的繁华,另一方面安心等待考试结果。

  他们担心在其他地方会遇到不测,比如遭遇劫匪,导致虽取得功名却失去生命。

  因此,留在京都被认为是最稳妥的选择。

  此外,留在京都还能增加曝光度,结交更多才子,拓宽人脉。

  这些都不难理解。

  只是当苏渝看到京都里如此众多的学子时,有时会感到感慨。

  苏渝深知,对于学子们而言,春闱是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

  若能顺利通过,便能一举成名。

  若失败,则只能黯然回乡,准备来年的乡试。

  这一来一回,便是数年的光阴。

  不知有多少人的青春岁月就这样被消磨掉。

  更有一些倔强不屈的人,一旦落榜,便沉迷于京都,不愿回乡。

  从此,有人颓废,有人放荡,更多的人则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不久后,苏渝便将此事抛诸脑后。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他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书局卖书之事。

  京都中有如此多的举子,这无疑对红楼梦的销量大有裨益。

  这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

  对于这些人的宣传,瓜子大妈们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她们在公众场合谈论这本书,恐怕会引起文人们的反感。

  尽管他们心中或许并不真的那么排斥这本书。

  对此,王启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免费给几名学子多看了几章内容。

  然后,这些学子在客栈和酒馆中与朋友交谈时,便频繁提及这本书。

  他们赞不绝口,称之为文风奇美,深受其喜爱。

  这些赞美之词引起了众多才子佳人的浓厚兴趣。

  他们约定在淡泊书局开张之日一定前去参观。

  苏渝笑着,再次对王启年的聪明才智表示赞赏。

  他竟然想到了区分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而对于那些才子们仅仅看了一眼便能称之为奇书,苏渝并不感到惊讶。

  毕竟,对于曹公的这部巨著,他充满信心。

  一头牛,无论来自儋州还是其他地方,只要牵到京都,它依然是一头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庆:收徒奖励,开局收司里里,大庆:收徒奖励,开局收司里里最新章节,大庆:收徒奖励,开局收司里里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