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淅淅沥沥打在太极殿的琉璃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马载捧着厚厚的卷宗,站在殿外,雨水打湿了他的官袍下摆,却丝毫没在意。

  卷宗里的内容,让他的心比雨水还要冷。

  “进来吧。”

  殿内传来了李承乾的声音。

  马载推门而入,躬身将卷宗放在案上,语气凝重的说道:

  “陛下,京兆府审理武家亲戚时,听风楼查到了新线索。

  武奎等人不仅在长安横行,还涉嫌勾结突厥部落,传递长安布防图,甚至......有谋反的迹象。”

  李承乾握着朱笔的手猛地一顿。

  他抬头看向马载,惊讶的问道:

  “谋反?可有实据?”

  “有。”

  马载翻开卷宗,指着里面的密信和账本,

  “这是从武奎的客栈房间搜出的密信,用突厥文写的,翻译后是‘长安防卫空虚,可在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发动突袭,里应外合’。

  还有这本账本,记录了武奎从突厥商队那里收取的‘资助’,前后共计五万贯,用途标注为‘招兵买马’。”

  李承乾拿起密信,指尖抚过那些扭曲的突厥文字,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三日前,卢越还在朝堂上追问武家亲戚的处置结果,若此时爆出“外戚谋反”,世家官员定会借机发难,指责李福管教不严、武月失德,甚至质疑储君的资格,朝堂必将大乱。

  “此事......还有谁知道?”

  李承乾看着马载问道。

  “只有听风楼统领、京兆府尹和臣三人知晓。”

  马载躬身道,

  “臣已下令封锁消息,暂时压下了密信和账本,未让任何人外传。”

  李承乾松了口气。

  武家亲戚横行霸道,他本想按律惩处,流放或杖责即可,可“谋反”二字,足以让整个东宫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武月是太子妃,她的亲戚谋反,无论她是否知情,都会被贴上“外戚干政”“谋逆同党”的标签,李福的储君之位,甚至大唐的根基,都可能因此动摇。

  “陛下,”

  马载看着李承乾凝重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此事非同小可,需立刻彻查,将武家亲戚及其党羽全部抓获,严加审讯,挖出背后的突厥势力。”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手指在密信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帘上。

  “不能彻查。”

  马载愣住了,随即问道:

  “陛下?

  若不彻查,任由他们勾结突厥,恐会酿成大祸!”

  “彻查?”

  李承乾苦笑一声,

  “一旦公开彻查,‘太子妃亲戚谋反’的消息就会传遍长安,世家官员会怎么说?

  百姓会怎么看?

  福儿和武月,还能在东宫立足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武奎等人该死,但不能以‘谋反’的罪名死。

  公开审理,只会让东宫成为众矢之的,让突厥看笑话,让朝堂陷入混乱。

  这不是解决问题,是制造更大的麻烦。”

  马载沉默了。

  他明白李承乾的顾虑。

  帝王做事,从来不止看对错,更要看利弊。

  武家谋反是事实,但为了保护储君、稳定朝堂,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处理。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马载轻声问道。

  李承乾站起身,走到殿中,望着墙上的大唐舆图,声音低沉的说道:

  “此事,交给隐杀卫。”

  他召来李一,低声吩咐道:

  “传隐杀卫统领,即刻来见,不得让任何人知晓。”

  半个时辰后,隐杀副统领身着夜行衣,悄无声息地跪在殿中。

  他是跟着李承乾从东宫出来的老人,最懂陛下的心思,见此情景,便知是要执行隐秘任务。

  “武奎及其党羽,共计十七人,现关押在京兆府的临时牢房。”

  李承乾冷声说道,

  “你带隐杀卫去,今夜子时之前,将他们全部‘处理’掉,不留痕迹,对外只说‘突发恶疾,不治身亡’。”

  “陛下,”

  副统领犹豫了一下,

  “武月太子妃那边......”

  “不用让她知道真相。”

  李承乾直接打断了他,

  “就告诉她,武奎等人在狱中不思悔改,斗殴致死,按律不予追究。”

  副统领躬身领命道:

  “属下遵旨,定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隐杀副统领离开后,殿内只剩下李承乾和马载。

  “马载,”

  李承乾转向他,语气缓和了些,

  “此事过后,你让京兆府尽快结案,将武家亲戚的‘死因’公告天下,堵住世家的嘴。

  另外,让听风楼加强对突厥商队的监控,务必挖出他们在长安的其他眼线。”

  “臣遵旨。”

  马载躬身道。

  夜色渐深,长安城内一片寂静。

  只有巡夜金吾卫的脚步声偶尔响起。

  京兆府的临时牢房外,隐杀卫统领带着十名精锐,悄无声息地解决了看守的狱卒,潜入牢房。

  牢房内,武奎正躺在草堆上,骂骂咧咧地抱怨道:

  “等我出去,定要让月丫头给我做主!

  卢越那个老东西,还有京兆府的人,都别想好过!”

  他的儿子武虎也跟着附和道:

  “爹,咱们还有突厥的人帮忙,等他们打进来,咱们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还怕没官做?”

  隐杀副统领眼中寒光一闪,挥手示意手下行动。

  没等武奎父子反应过来,几道黑影闪过,捂住他们的口鼻,锋利的匕首划破喉咙,只发出一声微弱的闷响,便没了声息。

  其他十五名武家亲戚,也在睡梦中被悄无声息地解决。

  隐杀处理掉尸体,伪造了斗殴的痕迹,又在牢房里放了些“恶疾”的药物,才悄然离开,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第二天清晨,京兆府尹“发现”武家亲戚全部死亡,立刻上报给马载。

  马载按照李承乾的吩咐,让京兆府发布公告,称“武奎等人在狱中因琐事斗殴,引发恶疾,不治身亡”,并将尸体草草火化,骨灰送回文水县。

  消息传到东宫时,武月正在禁足期间,陪着李福整理西域的奏折。

  小绿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的说道:

  “姑娘,不好了!

  武奎他们......他们在狱中斗殴,还得了恶疾,全都死了!”

  武月手中的朱笔“啪”地掉在纸上,她愣了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虽然不认同武奎等人的所作所为,可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戚,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别太难过了。”

  李福握住她的手,轻声劝慰道,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咎由自取。

  你已经尽力了,不必太过自责。”

  武月点了点头,靠在李福的肩上,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道:

  “我只是觉得......若是当初我没有认他们,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了。”

  “这不怪你。”

  李福轻轻拍着她的背,

  “是他们自己贪得无厌,仗势欺人,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纵容他们,也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最新章节,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