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泥土不合,这也没办法。”

  朱允熥说道:“张先生想不想随我回京,帮我种出第一批拔塔塔?如果拔塔塔可以在大明存活,产量比我们如今的稻麦等都要高,我会请求皇爷爷给你封侯。”

  “真的吗?”

  张文保大喜。

  他对红薯,还是充满信心。

  如果真的是泥土和气候不服,那也和他没有关系,仿佛看到封侯在望。

  没想到自己一个商人,也有能封侯的时候,张文保觉得是不是在做梦了。

  朱允熥道:“自然是真的,你看如何?”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很清楚,红薯不受泥土气候等影响,只要能种植,都可以存活,产量绝对不低。

  张文保朗声道:“回殿下,草民愿意!”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愿意拼一把,为自己和家族拼一个全新的未来。

  闻言,旁边的何荣,有些羡慕了。

  想自己父亲当年在战场上拼杀下来,才能得到一个东莞伯,张文保直接可以封侯了。

  只不过,何荣可以理解。

  拔塔塔这个东西,如果真的可以大范围种植,绝对能活人无数。

  只要产量足够大,百姓们的存粮充足,再也不用怕饥荒、旱灾等问题。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确实值得封侯!

  何荣很快释然了,没必要羡慕。

  朱允熥说道:“过两天,我就要回去了,你跟随我回去,对了这个拔塔塔,名字叫起来太奇怪了,我给他改个名字。”

  他故作思考,好一会才说道:“我看拔塔塔表面是红色的,就叫做红薯吧!”

  名字一改,红薯正式出现。

  朱允熥把箩筐里的红薯,全部留下来,再让何荣他们回去。

  “殿下!”

  李景隆也很羡慕,张文保一个商人,也能得到封侯的赏赐,于是他又要来表现自我,希望能得到重视。

  未来他们李家,希望可以一直风光。

  “怎么了?”朱允熥问道。

  “我们李家,良田甚多,臣请求回去后可以划一块肥田出来,专门给殿下种植红薯。”

  李景隆积极地说道:“臣也想为殿下分忧,请殿下同意!”

  朱允熥觉得,李景隆的觉悟,一直很高。

  这家伙拍马屁的本事,一直不差。

  那么快就想着,要从红薯入手,一来能讨得朱允熥欢喜,二来如果红薯成了,他李景隆也有一份功劳。

  这真的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朱允熥道:“行吧,给你一个机会。”

  李景隆兴奋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他满心欢喜地离开,心想总算抱稳大腿。

  ——

  时间很快,到了回去的时候。

  何荣也腆着脸,跟在朱允熥身边回去,不能把马屁,都让李景隆拍完了。

  朱允熥唯一带上的人,就是张文保了。

  至于沈旺、罗兴为他们,都留在当地干活。

  还有朱高炽那个大胖小子,不知道他又去了什么地方推进改革,那就不管他了。

  让他好好地当自己的牛马,帮自己干活。

  从广东回到金陵,距离还是很远的,朱允熥不知道走了多久,回到金陵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年了。

  解缙他们知道朱允熥回来,当然是首先出来迎接。

  不过朱允熥回来了,第一时间还是进宫,回去见老朱,外出回来首先要见的当然是亲人,以及汇报巡视的结果。

  其实老朱应该知道的事情,肯定都知道得差不多。

  有于礼这个锦衣卫在,很多事情都瞒不住,到了文华阁,朱允熥看到老朱在看奏章。

  “回来了。”

  朱元璋还按得住心中的激动,没有第一时间问红薯的事情。

  不过看到朱允熥回来了,他的脸上还是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平安无事回来,那是最好的。

  不要求一定做了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人没事,那就足够了。

  “皇爷爷,孙儿想您了。”

  朱允熥一屁股坐在老朱身边,问道:“您想先知道,孙儿做的哪一件事情呢?”

  关于翁家的事情,就不用赘述。

  人已经被张大宝带回来,到了现在,只怕人皮早就风干,皮场庙又有新增的业绩。

  朱元璋想了想道:“你给那些武将,那么多好处,让他们转移出海,未来不怕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允熥早就想好了解决的方法,道:“皇爷爷知不知道,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朱元璋寻思片刻,道:“秦王的支持。”

  朱允熥道:“秦王的支持,只是其一,最主要是变法之初,刚好迎合贵族的利益,孙儿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方法,但孙儿绝对不是商鞅。”

  “海外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如果让我们自己去开拓,这得多费时费力?”

  “但是那些老土匪不一样,他们看到利益了,要忍不住扑过去,孙儿让他们去开发,让他们去打海外,将来坐收渔利。”

  “这样能让他们,慢慢脱离在军中的威望,将来要掌握兵权也容易多了。”

  “孙儿可以,控制好他们的。”

  朱允熥颇为自信,从把他们转移出海开始,就想好了后面可以怎么办。

  “咱相信你。”

  朱元璋说道。

  他现在还有时间,大不了在走之前,把他们一波带走,要想个理由,对那些老东西动刀,又不是什么难事。

  朱元璋暂时放下这件事,又道:“你之前杀倭人,如今时间过去了许久,他们应该准备得差不多,可能要打过来报仇,你又如何应对?”

  朱允熥说道:“孙儿从何荣那里,得到了三十艘战船,再加上我们的火炮和火器,以逸待劳足够应对那些倭人。忽必烈打不下倭国,只是他的运气不好,遇到了不好的天气,我们是等倭人打来,那些乌合之众,孙儿还不放在眼内。”

  朱元璋哈哈笑道:“说得挺好的,本来咱不想劳师动众,派兵去打倭人,既然你准备给咱出一口气,那就打吧!”

  朱允熥笑道:“孙儿还盯上了,他们的银山。”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和老朱说起银山。

  爷孙二人,一起笑了。

  离开了那么长时间,朱允熥觉得,陶志学那边肯定有了新的研究成果。

  要对付倭人,他还没有把陶志学的成果,给算进去了。

  如此一来,赢面更大。

  倭国拿什么,来和大明打?

  朱元璋又道:“那些红薯,真的吗?”

  他终于问到了,最想知道的一件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