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202 吴铭的移动餐车

小说:我的饭馆通北宋 作者:庄申晨 更新时间:2025-08-18 03:32:5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苏颂颇有些感动,他不过吃顿便饭,吴掌柜竟特意以一等琉璃杯款待,此等深情厚谊,焉能不动容?

  二人举杯浅尝,冰冽清甜的凉茶入喉,喉间不禁溢出一声轻叹,顿觉暑气消退大半。

  再看那盘中菜肴,更是惊艳!

  诸般菜蔬俱切作细丝,品类之多,难以胜数。

  光是苏颂识得的,便有芹菜、菠菜、黄花菜、豆芽菜、莲藕、香菇……翠绿、深绿、鹅黄、金黄、嫩白、深褐、橙红等诸色交织,油光水亮,煞是好看。

  好一个东京什锦,当真如花似锦!

  滋味如何暂且不论,吴掌柜这用料是真足,同样是五十文,这不比大相国寺的素蒸鸭馋人多了!

  苏颂迫不及待地举筷品尝。

  入口咸鲜打底,细细咀嚼,只觉爽脆无比,兼有黄花菜的清香、芹菜的多汁、豆芽菜的清甜、菌菇的清鲜、藕片的甘甜……诸般滋味在口中交织,层次繁复却又统一,咽下后略带回甘,直教人回味无穷!

  待荤菜上来后,二者搭配着吃,既下饭又解腻!

  苏、喻二人本就是来干饭的,一桶米饭眨眼即尽,兀自意犹未尽。

  “金玉满堂——”

  这时,李二郎掀起布帘而出,将最后一道菜呈上桌。

  两人的目光霎时被盘中的亮色牢牢吸引住!

  热气挟裹着清爽的田园气息扑鼻,略带着谷物的甜香,青翠、金黄、橙红三色交织,干净、纯粹,在油光和水汽映衬下,越发的鲜艳亮眼。

  苏颂盯着盘中辨认了好一会儿,他自认为对各色作物颇有了解,可这三色菜蔬,他竟有两种不识,忙指着红黄二菜询问:“此二者为何物?”

  李二郎按吴掌柜的嘱咐作答:“此乃红萝卜和玉米,皆是吴掌柜家乡特产。”

  “哦……”

  苏颂仍觉得疑惑,他虽非蜀人,可蜀人所馔书籍他读过不少,怎的从不见述诸文字?

  喻言举勺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只要滋味好,管它是何处所产!”

  扭头对李二郎道:“烦请再上半桶米饭。”

  说罢舀一勺金玉满堂送入口中,顿露惊喜之色,连声称赞。

  苏颂见状,也赶紧品尝,但他不似喻言那般囫囵,分别夹起玉米粒和红萝卜丁送入口中。

  玉米粒软糯甘甜,内里裹有汁水;胡萝卜丁脆中带韧,略带草木清气。

  又将三色菜蔬一并送入口中,但觉三种截然不同的清甜在舌尖上交织,食材的清新本味尽数释出,端的清爽可口!

  苏颂更觉疑惑,这红萝卜和玉米若是类同鱼腥草也就罢了,分明滋味上佳,何以不曾在别处见过?

  我大宋水运陆输,勾连南北,纵是岭南的荔枝亦可送至京师,蜀地虽远,运输不过多花些时日罢了。

  怪哉!

  他素喜钻研探究,何况药食同源,此二种菜蔬是否有药用价值也未可知。

  苏颂又细细辨认另三道菜肴里的食材,他不识得的竟不在少数!

  同这些稀奇食材相比,琉璃杯反倒显得平平无奇了。

  吴掌柜到底是何来历……

  苏颂本欲一探究竟,忽又想到:吴掌柜假借“无名”二字自隐于市,用意便是隐其来历,令食客专注于食物本身。

  此等境界,委实令人心折!倘若自己执意穷究其底,岂非徒显俗气,反负了吴掌柜的一片匠心?

  唔……

  也罢,先吃饭罢!

  李二郎新呈上的半桶米饭,二人亦转瞬食尽,末了将杯中残余的凉茶饮尽,皆发出满足的轻叹。

  唠嗑时间!

  吴铭掀帘而出,见礼寒暄罢,笑问食后感。

  “妙极!倘使天下素馔皆能达此境地,日日食素又何妨!”

  此语出自无肉不欢的苏颂之口,已是顶格之誉。

  吴铭笑着自谦两句,又同二人闲聊一阵,随后转入正题:“吴某久闻喻作头大名,正欲登门相扰,烦请打造一物,不料喻作头竟先我一步,真真巧极!”

  “哦?”

  苏、喻二人相顾讶然,喻言问道:“不知吴掌柜意欲打造何物?”

  “乃是一辆可推行可售卖、兼具庖厨之用的餐车,其大致形制见此图……”

  吴铭从怀里取出一张“样图”。

  自打上回摆摊归来,他便生出了造餐车的想法。

  餐车的机动性强,以后想去哪里摆摊就去哪里摆摊,不必再局限于大相国寺和勾栏瓦舍。东京那么大,他得去看看。

  只不过,餐车显然过不了两界门,只能在本朝请工匠打造。

  两人接过样图一看,霎时面露难色。

  “吴掌柜,这是……你自己画的?”

  “咳!正是。”

  吴铭不禁老脸一热。

  眼前这二位俱是行家里手,苏颂后来撰写的《新仪象法要》里共有营造图六十余种,采用透视和示意的画法来描绘机件,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机械图纸。

  和苏大发明家的图纸一比,他这张样图就跟鬼画符似的,自是入不了行家的眼,更不可能据此造物。

  吴铭指着图上的各个部位解释其功能,阐述自己的需求,不一定要按他画的样图来,只要能满足他的需求即可。

  宋代的工匠连二十多米长的军舰都能造出来,只是造辆木质餐车不在话下。

  但这玩意儿毕竟是新事物,吴铭又说不出详细的营造法式,还得靠喻作头自己摸索。

  喻言尚未表态,苏颂已经捻须而笑:“有趣!有趣得紧!吴掌柜虽非工匠,却颇有些奇思妙想!我看此车可造,喻作头以为如何?”

  “嗯,看起来似是用太平车的骨架,添几个储物的箱柜,再弄个台面出来,搭个棚子……按理应是不成问题,但具体如何,我得回去仔细琢磨琢磨。”

  苏颂接茬道:“你我二人一同琢磨!”

  他最喜探究新事物,立时被勾起了兴趣。

  吴铭忙问:“大致需费多少银钱?”

  “视用料、工期和营造难度而定……”

  喻言想了想,报出一个数字:“应该不会超过一百贯。”

  一百贯远超寻常太平车的造价,但喻作头乃东京城首屈一指的名匠,又是从零开始研制,这个报价并不离谱,吴铭也付得起。

  于是拱了拱手道:“那便有劳了。”

  ……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吴记今天的客流量呈断崖式下跌,临近黄昏,巷陌中更是人影寥寥,连最贪玩的孩童也已早早回家。

  听李二郎说,城里的各大夜市今晚俱不开市。

  吴铭随口问:“那内城的鬼市还开么?”

  李二郎摇头:“某不曾去过鬼市,但想来是不会开的。”

  毕竟,在鬼市里做生意的是人不是鬼,今夜地府洞开,孤魂野鬼尽出,活人理应避其锋芒。

  吴记川饭亦早早闭店打烊,吴铭给李二郎发了工钱,让他早些归家祭祀先祖。

  川味饭馆的生意照旧做。

  仙人自不惧怕鬼魂,但谢清欢修为尚浅,她还是有点怕的。

  吃过晚饭,她立刻支起下午去市集里买的三脚竹竿,高约三五尺,上端编成灯窝的形状,这东西便是“盂兰盆”,宋代的盂兰盆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器皿。

  谢家先祖自有父亲以丰厚贡品祭祀,谢清欢主要祭一祭孤魂野鬼,她放一些冥钱在盆中燃烧,嘴里念念有词:

  “教诸位知晓:吾师乃灶王上仙,法力无边!我劝诸位远离此地,莫要自讨苦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我的饭馆通北宋最新章节,我的饭馆通北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