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林川翻下马来。
刚要上前施礼,陈远山哈哈大笑着走来,一把拉住他。
“伤了几处?”他看着林川身上包扎的布条。
“都是小伤,不打紧。”林川笑起来。
“小伤就好!”陈远山拉着他,“来来来,你给我讲讲,这粮仓怎么烧的?”
“将军,属下觉得,在城中点火制造混乱,目的是为了制造声势,不是为了烧粮。所以就让兄弟们,尽量把周遭的房子都点着,留着主仓……反正起火的点很多,一时半会他们也扑不灭……”
“小兔崽子,亏你想的出来……”陈远山哈哈大笑,“他娘的,老子真是稀罕死你了!!”
粮仓门大开,露出里面成堆的布袋,装满了鞑子抢来的粮食。
陈远山看着粮仓,感慨一声:“今年的新粮要是能保住,就会有很多人饿不死了……”
林川点点头:“将军,有西梁城和青州城在手,鞑子要抢新粮,怕是不太容易。只是这西梁城……将军如何打算?”
“嗯?”陈远山盯着林川的眼睛,“如何打算?”
“属下斗胆……”林川试图抱拳,可牵动了肩膀上的伤势,只好半扭着身体。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礼数,直接说。”
“将军,属下以为,西梁城太烫手了,不如……交给鹰扬卫。”
“林川,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庞大彪急切道。
陈远山摆摆手,阻止了庞大彪:“你继续说。”
林川说道:“此番拿下西梁城,西梁王倘若知晓,必然派兵来取,至于硬取还是软求,不得而知……况且此地距离西陇卫大营两百里,反倒是鹰扬卫离得近些,属下以为……将军可将城中钱粮带走,将西梁城送给鹰扬卫……至于以后西梁城的归属,也自有王爷定夺……”
林川心中澎湃。
他说的理由,只是表面上的。
真正的理由,他没有说,也说不出口。
西陇卫这一战,如果真的是个陷阱,那么,无论输赢都难善了。
输了,西陇卫自此跌落神坛,甚至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而赢了,将直接面对西梁王的针对,以及西陇卫的兵力分散、青州城空虚等局面,必然危机重重。
更何况,镇北王目前态度不明,如果此时西陇卫急流勇退,反倒能落个不争之名。
对陈将军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些想法,林川也只能藏在心底。
将军能不能听懂,就不知道了。
陈远山死死盯着林川,半晌,悠悠地叹口气。
“好小子,你这一招……妙得很!”
城头变幻大王旗。
对西梁百姓而言,不过是守军换了一拨人。
原先的骑兵撤走了,新来的军士背着铁弓,箭囊里插满羽箭。
街市依旧热闹,隆昌酒楼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听说没?前几日那场仗……”
“嘘,喝酒喝酒……”
酒客们交头接耳,却都默契地压低声音。
唯有对将军醉的追捧,比往日更甚。
……
铁林谷,烈日如火。
谷地深处,一座三丈高的玄武石碑悄然落成。
石碑上,除了“铁林英烈碑”五个大字外,还刻着南宫珏亲笔撰写的碑铭:
“铁血铸英魂,丹心照汗青。
夫天地生人,谁无死乎?然死有重于山岳,有轻于鸿毛。
铁林子弟,执干戈以卫社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巍巍青山,葬我忠骨;
滔滔江河,鉴我赤心。
刀锋所向,为护身后父老;
马革裹尸,不负平生誓言。
非为封侯觅爵,但求山河无恙;
不图青史留名,惟愿黎庶安康。
生为铁林人,死为铁林魂。
后之来者,当抚碑追思:
知我辈以何而生,因何而战,为何而死。
——铁林谷军民敬立。”
许多年后,铁林谷的居民依然会记得这一天。
永和二十三年,芒种。
一场为铁林谷战死将士举办的祭魂仪式,在铁林谷举行。
辰时三刻,谷中号角齐鸣。
林川身着祭服,率领五百战兵列阵于碑前。
将士们皆身着战甲,腰挎战刀。
预备营和辅兵营,整齐地站在他们身后。
谷中百姓扶老携幼,围在周围。
“迎灵——”
随着南宫珏一声长喝,六名战兵缓步上前。
每人手捧一个黑漆木匣,匣中安放着烈士的遗物。
上一次的草原奔袭,折了六子等三个兄弟。
这一次西梁城,又折了三个。
他们有的甚至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个名字,被刻在了木板上,放进了匣中。
只要有名字,他们就不会被遗忘。
林川接过木匣,将其安放在碑前的祭台上。
“跪——”
战兵齐刷刷单膝跪地,铁甲碰撞,战刀锵锵出鞘。
数千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有人重重地磕下头。
南宫珏展开祭文,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永和二十三年六月五日,铁林谷主将林川率全体军民,谨以清酌庶羞,祭奠我铁林英烈……”
祭文读完,号手举起牛角号。
苍凉的号声响彻云霄,惊起满山飞鸟。
“献礼——”
林川拔出战刀,刀尖指天:
“铁林子弟,听我誓言!”
“护我疆土,卫我百姓!”
“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英魂永驻,浩气长存!”
战兵拔刀向天:“护我疆土!卫我百姓!”“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呜咽。
一个年轻寡妇捂着嘴,眼泪大颗大颗砸在怀里的婴儿襁褓上。
她的男人,就埋在这碑下。
很快,哭泣声在山谷间蔓延开来。
他们之中,有许许多多都是战兵的家属,也有许许多多是失去亲人的流民。一个老人颤颤巍巍扑了过来,手指用力摸索着石碑上的名字。几年前,她的三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连尸骨都没找回来。而此时此刻,这一座冰冷的石头,成了她唯一能哭的地方。
人群中,许多只手紧紧攥了起来。
这些粗糙的手,种过地、打过铁、织过布,也送走过儿子、丈夫、父亲。过去当兵吃粮,死了不过几吊烧埋银子。官府发个木牌牌,就算对得起这条命了。
可今天,他们第一次知道,这里对待人命,和别处不一样。
赵铁匠站在人群中,浑浊的目光望着石碑。
他活了一把年纪,送走过无数当兵的汉子。
那些名字就像秋天的落叶,风一吹就没了,谁也记不住。
可眼前这块石头,怕是百年之后还在。
“值了……”他喃喃道。
也不知是说给谁听。
刚要上前施礼,陈远山哈哈大笑着走来,一把拉住他。
“伤了几处?”他看着林川身上包扎的布条。
“都是小伤,不打紧。”林川笑起来。
“小伤就好!”陈远山拉着他,“来来来,你给我讲讲,这粮仓怎么烧的?”
“将军,属下觉得,在城中点火制造混乱,目的是为了制造声势,不是为了烧粮。所以就让兄弟们,尽量把周遭的房子都点着,留着主仓……反正起火的点很多,一时半会他们也扑不灭……”
“小兔崽子,亏你想的出来……”陈远山哈哈大笑,“他娘的,老子真是稀罕死你了!!”
粮仓门大开,露出里面成堆的布袋,装满了鞑子抢来的粮食。
陈远山看着粮仓,感慨一声:“今年的新粮要是能保住,就会有很多人饿不死了……”
林川点点头:“将军,有西梁城和青州城在手,鞑子要抢新粮,怕是不太容易。只是这西梁城……将军如何打算?”
“嗯?”陈远山盯着林川的眼睛,“如何打算?”
“属下斗胆……”林川试图抱拳,可牵动了肩膀上的伤势,只好半扭着身体。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礼数,直接说。”
“将军,属下以为,西梁城太烫手了,不如……交给鹰扬卫。”
“林川,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庞大彪急切道。
陈远山摆摆手,阻止了庞大彪:“你继续说。”
林川说道:“此番拿下西梁城,西梁王倘若知晓,必然派兵来取,至于硬取还是软求,不得而知……况且此地距离西陇卫大营两百里,反倒是鹰扬卫离得近些,属下以为……将军可将城中钱粮带走,将西梁城送给鹰扬卫……至于以后西梁城的归属,也自有王爷定夺……”
林川心中澎湃。
他说的理由,只是表面上的。
真正的理由,他没有说,也说不出口。
西陇卫这一战,如果真的是个陷阱,那么,无论输赢都难善了。
输了,西陇卫自此跌落神坛,甚至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而赢了,将直接面对西梁王的针对,以及西陇卫的兵力分散、青州城空虚等局面,必然危机重重。
更何况,镇北王目前态度不明,如果此时西陇卫急流勇退,反倒能落个不争之名。
对陈将军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些想法,林川也只能藏在心底。
将军能不能听懂,就不知道了。
陈远山死死盯着林川,半晌,悠悠地叹口气。
“好小子,你这一招……妙得很!”
城头变幻大王旗。
对西梁百姓而言,不过是守军换了一拨人。
原先的骑兵撤走了,新来的军士背着铁弓,箭囊里插满羽箭。
街市依旧热闹,隆昌酒楼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听说没?前几日那场仗……”
“嘘,喝酒喝酒……”
酒客们交头接耳,却都默契地压低声音。
唯有对将军醉的追捧,比往日更甚。
……
铁林谷,烈日如火。
谷地深处,一座三丈高的玄武石碑悄然落成。
石碑上,除了“铁林英烈碑”五个大字外,还刻着南宫珏亲笔撰写的碑铭:
“铁血铸英魂,丹心照汗青。
夫天地生人,谁无死乎?然死有重于山岳,有轻于鸿毛。
铁林子弟,执干戈以卫社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巍巍青山,葬我忠骨;
滔滔江河,鉴我赤心。
刀锋所向,为护身后父老;
马革裹尸,不负平生誓言。
非为封侯觅爵,但求山河无恙;
不图青史留名,惟愿黎庶安康。
生为铁林人,死为铁林魂。
后之来者,当抚碑追思:
知我辈以何而生,因何而战,为何而死。
——铁林谷军民敬立。”
许多年后,铁林谷的居民依然会记得这一天。
永和二十三年,芒种。
一场为铁林谷战死将士举办的祭魂仪式,在铁林谷举行。
辰时三刻,谷中号角齐鸣。
林川身着祭服,率领五百战兵列阵于碑前。
将士们皆身着战甲,腰挎战刀。
预备营和辅兵营,整齐地站在他们身后。
谷中百姓扶老携幼,围在周围。
“迎灵——”
随着南宫珏一声长喝,六名战兵缓步上前。
每人手捧一个黑漆木匣,匣中安放着烈士的遗物。
上一次的草原奔袭,折了六子等三个兄弟。
这一次西梁城,又折了三个。
他们有的甚至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个名字,被刻在了木板上,放进了匣中。
只要有名字,他们就不会被遗忘。
林川接过木匣,将其安放在碑前的祭台上。
“跪——”
战兵齐刷刷单膝跪地,铁甲碰撞,战刀锵锵出鞘。
数千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有人重重地磕下头。
南宫珏展开祭文,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永和二十三年六月五日,铁林谷主将林川率全体军民,谨以清酌庶羞,祭奠我铁林英烈……”
祭文读完,号手举起牛角号。
苍凉的号声响彻云霄,惊起满山飞鸟。
“献礼——”
林川拔出战刀,刀尖指天:
“铁林子弟,听我誓言!”
“护我疆土,卫我百姓!”
“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英魂永驻,浩气长存!”
战兵拔刀向天:“护我疆土!卫我百姓!”“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呜咽。
一个年轻寡妇捂着嘴,眼泪大颗大颗砸在怀里的婴儿襁褓上。
她的男人,就埋在这碑下。
很快,哭泣声在山谷间蔓延开来。
他们之中,有许许多多都是战兵的家属,也有许许多多是失去亲人的流民。一个老人颤颤巍巍扑了过来,手指用力摸索着石碑上的名字。几年前,她的三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连尸骨都没找回来。而此时此刻,这一座冰冷的石头,成了她唯一能哭的地方。
人群中,许多只手紧紧攥了起来。
这些粗糙的手,种过地、打过铁、织过布,也送走过儿子、丈夫、父亲。过去当兵吃粮,死了不过几吊烧埋银子。官府发个木牌牌,就算对得起这条命了。
可今天,他们第一次知道,这里对待人命,和别处不一样。
赵铁匠站在人群中,浑浊的目光望着石碑。
他活了一把年纪,送走过无数当兵的汉子。
那些名字就像秋天的落叶,风一吹就没了,谁也记不住。
可眼前这块石头,怕是百年之后还在。
“值了……”他喃喃道。
也不知是说给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