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酒楼,二楼雅座。
靠窗的位置摆着个黑黢黢的铁炉子,火苗从炉口舔出来,暖烘烘的。
常来的张员外刚坐下,就指着炉子纳闷:“小二,这才九月,离上冻还早着呢,怎么就点上炉子了?”
小二脸上堆着笑:“爷您有所不知,咱店里新添了道招牌菜,就得用这炉子炖才够味。刚好掌柜前几日从铁林谷弄了几个这物件,说是预备着过冬的,今儿就先拿出来试试。”
“特色菜?”张员外眼前一亮,“那今儿个可得尝尝。”
“好嘞,爷,您先喝口茶,小的这就给您安排……”
谈笑间,小二端来了只砂锅,架到了炉子上。不过片刻,砂锅里就传出“咕嘟咕嘟”的声响,一股醇厚的肉香混着说不清的料香漫出来。
张员外抽了抽鼻子,惊奇道:“这炉子真不错啊?咋烧起来还有股香味?”
小二嘿嘿一笑:“爷,这您就不知道了,俺们掌柜的说了,这炉子不值钱,可里面烧的东西金贵。”他指了指旁边地上堆着的几块蜂窝煤,“那玩意儿叫’墨香炭’,听说是从西域运过来的,一两银子才买五个,比咱店里的肉包子贵多了!”
“这么金贵?一天得烧多少?”张员外好奇问道。
小二想了想:“十五六个吧?”
“十五六个?”
张员外眉头一挑,屈指算了算:“这么说,要烧一个月,岂不是要百八十两银子?”
“可不是嘛!”小二笑道,“也就咱掌柜舍得,说是这炭烧起来格外香,冬天还暖和,就给客人们备着,也就雅座的客人身份尊贵,配得上。您瞧这砂锅,小火慢煨着,等会儿开盖,保准您馋得慌。”
正说着,砂锅盖子被热气顶得“咔哒”作响。
张员外盯着那炉子,越看越稀罕:“这炉子看着倒精巧,你家掌柜在哪弄的?我也想弄两个,冬天搁书房里,又暖又干净。”
小二刚要答话,雅间门被推开,另一个穿锦缎的客人走进来,一眼就瞅见炉子:“哟,这啥新鲜玩意儿?还冒热气呢!”
张员外没等小二开口,先接了话:“听说是西域来的墨香炭炉子,烧起来香得很。”
他心里已经盘算起来。
这么好的东西,从来没见过,回头多买几个,给京城的亲戚送过去,保准有面子……
……
周掌柜家的花厅里,临窗摆着张梨花木长桌。
几位员外夫人围着桌沿坐着,手里捏着绣花针,有一句没一句唠着家长里短。
靠窗的位置支着个铸铁炉子,把半边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李夫人绣着绣着,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珠花,笑着打趣:“周嫂子,这才刚过白露,你家就点上炉子了?莫不是怕冻着你那宝贝孙子?”
周夫人正穿针引线,闻言往炉边瞟了眼,嘴角带着笑:“哪能呢。这是前几日当家的从铁林谷弄来的新鲜物件,说是叫’暖炉’,我瞧着稀奇,就先点上试试。”
王夫人凑近了些,盯着炉子打量:“这炉子看着倒干净,烧的是银骨炭?”
“可不是银骨炭。”周夫人放下绣绷,用铁钳夹起盖子,“当家的说这叫’墨香炭’,金贵着呢?”
张夫人盯着炉子里的炭火,惊讶道:“你们瞧这炭的模样,中间全是眼儿,倒像是地里长的藕!”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见那炭块上布满孔洞,真有几分像切开的莲藕。
李夫人忍不住咋舌:“莫不是西域真有这种’藕炭’?长在地里,挖出来就能烧?”
“我听当家的说,这炭是西域的黑土地里长出来的。”
周夫人顺着话头往下说,“那边的人要先焚香祷告,再用银锄挖,挖出来还得用酥油泡三个月,才能有这股墨香,不然哪来这么金贵?”
“哎呀我跟你们说,周嫂子说的没错!”李夫人接口道,“前几日我家老爷从京城带回来一盒西域香饼,烧起来就有这股子味。这炭既能取暖,又能当香用,真不错。”
张夫人忍不住伸手往炉边探了探,惊讶道:“这炭火倒旺,手刚凑过去就觉得暖了,比炭盆好用多了。就是不知费不费钱?”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周夫人笑了笑,声音压得低了些:“说出来你们别吓着。这炭可贵着呢,一两银子才五个,当家的说,要是烧一个冬天,够养活半个庄子了。”
“哎哟!”李夫人惊讶一声,“这么金贵?那谁烧得起?”
“咱们自然是烧得起的。”
王夫人故意露出手腕上的金镯子,笑道,“你看这屋子,不用守着炭盆熏得满屋子烟,孩子进来玩也不怕烫着。我们当家的总嫌冬天书房冷,要是摆个这物件,冬夜里看书倒舒坦。”
张夫人也点头:“可不是嘛。前儿我家老爷还说,今年得备些好炭。咱们西北比不上中原,冬天冷飕飕的,这炉子这么暖和,多花点银子也值当。周嫂子,你家当家的在哪弄的?能不能帮我也整两个?”
周夫人故意面露难色:“这我可说不准。当家的说这东西少,想买还得排队呢。听说好几个王爷将军家里都用上了……”
“真的啊?”几位夫人对视一眼,“赶紧的,咱们也都备上……”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周掌柜掀帘进来,见她们围着炉子说话,便笑着搭话:“诸位夫人也觉得这炉子好?我正琢磨着再去弄几个,给孩子们的屋里也摆上。”
“周掌柜帮个忙呗!”李夫人立刻接口,“也给我们留几个,价钱好说。”
周掌柜捋着胡须笑,却没立刻应承,只道:“我得先去问问,要是有富余的,自然先紧着诸位。”
“哎呀那可太好了!”
张夫人笑道:“我那新布置的暖阁,正缺个像样的物件。摆上这炉子,烧着’藕炭’,来客时既能取暖,又能说段西域的新鲜事,可比摆那些瓷瓶玉器有脸面多了。”
炉子里火苗跳动,将几位夫人的脸映得暖融融的。
她们盯着那蜂窝状的炭块,越看越觉得稀罕,说出来的话也越发玄乎。
有人说这炭没准是西域高僧开过光的,有人说埋炭的地方底下肯定有玉石矿脉,连周夫人听着都暗自点头,心道当家的果然能耐,连这么好的东西都能先搞到……
靠窗的位置摆着个黑黢黢的铁炉子,火苗从炉口舔出来,暖烘烘的。
常来的张员外刚坐下,就指着炉子纳闷:“小二,这才九月,离上冻还早着呢,怎么就点上炉子了?”
小二脸上堆着笑:“爷您有所不知,咱店里新添了道招牌菜,就得用这炉子炖才够味。刚好掌柜前几日从铁林谷弄了几个这物件,说是预备着过冬的,今儿就先拿出来试试。”
“特色菜?”张员外眼前一亮,“那今儿个可得尝尝。”
“好嘞,爷,您先喝口茶,小的这就给您安排……”
谈笑间,小二端来了只砂锅,架到了炉子上。不过片刻,砂锅里就传出“咕嘟咕嘟”的声响,一股醇厚的肉香混着说不清的料香漫出来。
张员外抽了抽鼻子,惊奇道:“这炉子真不错啊?咋烧起来还有股香味?”
小二嘿嘿一笑:“爷,这您就不知道了,俺们掌柜的说了,这炉子不值钱,可里面烧的东西金贵。”他指了指旁边地上堆着的几块蜂窝煤,“那玩意儿叫’墨香炭’,听说是从西域运过来的,一两银子才买五个,比咱店里的肉包子贵多了!”
“这么金贵?一天得烧多少?”张员外好奇问道。
小二想了想:“十五六个吧?”
“十五六个?”
张员外眉头一挑,屈指算了算:“这么说,要烧一个月,岂不是要百八十两银子?”
“可不是嘛!”小二笑道,“也就咱掌柜舍得,说是这炭烧起来格外香,冬天还暖和,就给客人们备着,也就雅座的客人身份尊贵,配得上。您瞧这砂锅,小火慢煨着,等会儿开盖,保准您馋得慌。”
正说着,砂锅盖子被热气顶得“咔哒”作响。
张员外盯着那炉子,越看越稀罕:“这炉子看着倒精巧,你家掌柜在哪弄的?我也想弄两个,冬天搁书房里,又暖又干净。”
小二刚要答话,雅间门被推开,另一个穿锦缎的客人走进来,一眼就瞅见炉子:“哟,这啥新鲜玩意儿?还冒热气呢!”
张员外没等小二开口,先接了话:“听说是西域来的墨香炭炉子,烧起来香得很。”
他心里已经盘算起来。
这么好的东西,从来没见过,回头多买几个,给京城的亲戚送过去,保准有面子……
……
周掌柜家的花厅里,临窗摆着张梨花木长桌。
几位员外夫人围着桌沿坐着,手里捏着绣花针,有一句没一句唠着家长里短。
靠窗的位置支着个铸铁炉子,把半边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李夫人绣着绣着,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珠花,笑着打趣:“周嫂子,这才刚过白露,你家就点上炉子了?莫不是怕冻着你那宝贝孙子?”
周夫人正穿针引线,闻言往炉边瞟了眼,嘴角带着笑:“哪能呢。这是前几日当家的从铁林谷弄来的新鲜物件,说是叫’暖炉’,我瞧着稀奇,就先点上试试。”
王夫人凑近了些,盯着炉子打量:“这炉子看着倒干净,烧的是银骨炭?”
“可不是银骨炭。”周夫人放下绣绷,用铁钳夹起盖子,“当家的说这叫’墨香炭’,金贵着呢?”
张夫人盯着炉子里的炭火,惊讶道:“你们瞧这炭的模样,中间全是眼儿,倒像是地里长的藕!”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见那炭块上布满孔洞,真有几分像切开的莲藕。
李夫人忍不住咋舌:“莫不是西域真有这种’藕炭’?长在地里,挖出来就能烧?”
“我听当家的说,这炭是西域的黑土地里长出来的。”
周夫人顺着话头往下说,“那边的人要先焚香祷告,再用银锄挖,挖出来还得用酥油泡三个月,才能有这股墨香,不然哪来这么金贵?”
“哎呀我跟你们说,周嫂子说的没错!”李夫人接口道,“前几日我家老爷从京城带回来一盒西域香饼,烧起来就有这股子味。这炭既能取暖,又能当香用,真不错。”
张夫人忍不住伸手往炉边探了探,惊讶道:“这炭火倒旺,手刚凑过去就觉得暖了,比炭盆好用多了。就是不知费不费钱?”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周夫人笑了笑,声音压得低了些:“说出来你们别吓着。这炭可贵着呢,一两银子才五个,当家的说,要是烧一个冬天,够养活半个庄子了。”
“哎哟!”李夫人惊讶一声,“这么金贵?那谁烧得起?”
“咱们自然是烧得起的。”
王夫人故意露出手腕上的金镯子,笑道,“你看这屋子,不用守着炭盆熏得满屋子烟,孩子进来玩也不怕烫着。我们当家的总嫌冬天书房冷,要是摆个这物件,冬夜里看书倒舒坦。”
张夫人也点头:“可不是嘛。前儿我家老爷还说,今年得备些好炭。咱们西北比不上中原,冬天冷飕飕的,这炉子这么暖和,多花点银子也值当。周嫂子,你家当家的在哪弄的?能不能帮我也整两个?”
周夫人故意面露难色:“这我可说不准。当家的说这东西少,想买还得排队呢。听说好几个王爷将军家里都用上了……”
“真的啊?”几位夫人对视一眼,“赶紧的,咱们也都备上……”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周掌柜掀帘进来,见她们围着炉子说话,便笑着搭话:“诸位夫人也觉得这炉子好?我正琢磨着再去弄几个,给孩子们的屋里也摆上。”
“周掌柜帮个忙呗!”李夫人立刻接口,“也给我们留几个,价钱好说。”
周掌柜捋着胡须笑,却没立刻应承,只道:“我得先去问问,要是有富余的,自然先紧着诸位。”
“哎呀那可太好了!”
张夫人笑道:“我那新布置的暖阁,正缺个像样的物件。摆上这炉子,烧着’藕炭’,来客时既能取暖,又能说段西域的新鲜事,可比摆那些瓷瓶玉器有脸面多了。”
炉子里火苗跳动,将几位夫人的脸映得暖融融的。
她们盯着那蜂窝状的炭块,越看越觉得稀罕,说出来的话也越发玄乎。
有人说这炭没准是西域高僧开过光的,有人说埋炭的地方底下肯定有玉石矿脉,连周夫人听着都暗自点头,心道当家的果然能耐,连这么好的东西都能先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