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蔫双手接过来,眼睛瞬间亮了。
那物件像缩小的弓,却比弓箭短不少,弓弦中间还缝着个厚厚的皮兜,摸起来软乎乎的。
“这、这、这——这是……”
“这叫、叫弹弓。”
王铁柱拿过来,拉了拉弓弦给它看。
“跟弓箭不一样,不用箭,往皮兜里塞个小石子,一松手就能打出去,能打鸟,还能打果子,好玩得很!我在南边的市集上看到的,想着你肯定喜欢,就给你买了。”
“弹、弹弹弹弹弓?”张小蔫接过弹弓,拉了拉弓弦,开心死了。
“大人在哪儿?”王铁柱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抬头往谷里望了望,“我给大人带了个好东西回来,得赶紧找他。”
张小蔫一听好东西,也顾不上琢磨弹弓了,拉着王铁柱酒楼方向跑:“大、大人肯肯肯肯肯肯——”
“议事厅对不对?”
“对对对!”
……
议事厅。
案几上摆放着军情简报,砚台里的墨汁尚未干涸。
而所有人的注意力,却都被桌中央那个精致的竹编笼牢牢吸引。
“咕咕咕——”
笼中那只灰羽生灵正警惕地探着脑袋,黑眼珠滴溜溜转,时不时用短而尖的喙啄一下笼壁,发出咕咕咕的鸣叫。它体型比寻常家鸡小上一圈,羽毛顺滑,翅膀隐约泛着的银灰光泽,站在笼内,姿态虽显局促,却透着一股不同于凡鸟的灵动。
“这玩意儿就是好东西?”
胡大勇率先凑上前,粗粝的手指在笼外晃了晃,引得那鸟往后缩了缩,“瞅着跟山里的斑鸠也没啥两样啊,毛少肉薄的,别说炖一锅了,连盘菜都凑不齐。南先生,你认得不?”
南宫珏无奈地摇摇头:“南某……不认得。”
“你就没看呢,就说不认得?”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一旁的南宫珏。
他手中还握着一卷刚批注完的《孙子兵法》,闻言放下书卷,缓步走到桌前。
俯身仔细观察笼中鸟的形态。
片刻后,南宫珏直起身,轻轻摇了摇头:“南某……自幼博览群书,却也未曾见过这般习性与形态的鸟类。观其羽色与体型,倒有几分像古籍中记载的鸽。”
“哥?你管它叫哥?”胡大勇哈哈大笑起来。
王铁柱惊喜地点点头:“对对对,这就叫鸽。”
“啊?”胡大勇挠了挠后脑勺,一脸茫然。
南宫珏闻言笑起来,随即侃侃而谈:“《礼记》有云: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这六禽之中便包含鸽。不过听闻京城之中,贵人们盛行养鸽逗趣,更有甚者会举办斗鸽之戏,也不知大人找这东西,究竟做何打算……”
“哈哈哈,怀瑾博学,对鸽子的渊源了解得如此透彻。”
林川等大家说完,笑道,“这可是实打实的宝贝,我让铁柱去南边寻它,不为吃也不为玩,而是为了让它当信鸽,用来传信。”
“传信?”众人有些发愣。
南宫珏满脸困惑:“仅凭一只鸟,如何传信?它既不能言语,又无法携带文书……”
“怀瑾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林川笑着解释道,“这信鸽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习性,认路。无论将它带到多远的地方,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它都能准确地飞回原本的巢穴。我们只需将写有讯息的纸条,用轻薄的丝线绑在它的腿上,再将它放飞,它便能带着讯息,快速飞回去。”
“就像老马识途?”
“对,一个意思。不过信鸽就算在几百上千里外,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真的?”众人惊讶不已。
“当然是真的。”
林川拿起案上的一张纸条,示范道:“比如说,咱们在百里之外的哨卡布置了兵力,若有紧急军情,派斥候骑马传递,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若是遇上恶劣天气或是敌人拦截,讯息很可能会延误。但若是用信鸽传递,不用半天,便能将讯息送回,大大缩短了传递时间,也降低了讯息被拦截的风险。”
胡大勇听得眼睛都亮了:“这么厉害?那以后咱们传递军情,岂不是再也不用怕耽误事了?”
“不止如此。”林川点点头,“铁柱这次带回来十只,我打算以这十只信鸽为基础,在铁林谷建立一支专门负责传递讯息的队伍——飞羽营。”
“飞羽营?”众人眼中满是好奇。
林川点了点头,走到悬挂的舆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各个哨卡与据点,缓缓说道:“你们看,咱们如今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东边平阳关,北边的草原,各个地方之间距离遥远,讯息传递极为不便。这飞羽营,便是要解决这个难题。”
南宫珏闻言,赞赏道:“大人此计甚妙!若是飞羽营能够建立起来,就解决了咱们讯息传递的难题,无论是战时的军情通报,还是平日的物资调配,都将更加便捷。这信鸽果然是好东西啊!铁柱,你可真立了大功!”
王铁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转头跟身边的张小蔫对视一眼。
两人都嘿嘿笑了起来。
张小蔫手里还攥着那把新得的弹弓。
“哎?小蔫,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林川的目光落在张小蔫掌心。
那弓型的物件看着有些眼熟,却又跟他印象里的东西不太一样。
张小蔫闻言,赶紧把弹弓递过去,结结巴巴地说:“这这这……这叫弹——”
“弹弓?”林川接过弹弓,手指抚过光滑的木柄和紧绷的弓弦,眼前一亮。
这物件的名字和用途,他再熟悉不过,可眼前这弓型的造型,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大人您这也认得?”王铁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在南边市集上看到这玩意儿时,摊主说这是当地小孩玩的,我想着小蔫肯定喜欢才买的,还以为这是南边独有的东西呢!”
“可太认得了……”林川摩挲着弹弓,笑起来。
前世他玩过的弹弓,都是 Y型木叉加皮筋的样式,轻便灵活,装颗石子就能打老远。
眼前这把却是弓的形状,弓弦中央缝着个厚实的皮兜,看着更像缩小版的弓箭。
他拿着弹弓试着拉了拉弓弦,指尖能感受到弓弦的张力。
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弓型弹弓是靠弓体本身的弹性来释放力道,而 Y型弹弓则是靠皮筋的弹力。
两者相比,皮筋的弹力更强,射程更远,操作起来也更灵活。
还能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粗细的皮筋调整力道。
可这个时代,受限于材料,根本没有橡皮筋这种东西。
没有弹性十足的皮筋,Y型弹弓就无从谈起,人们便只能用弓体的弹力来制作弹弓。
想到这儿,林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若是能造出橡皮筋,别说给小孩子们当玩具,就算是用来改良武器,说不定都能派上用场。
可橡皮筋需要橡胶,而橡胶树,国内好像并没有……
那物件像缩小的弓,却比弓箭短不少,弓弦中间还缝着个厚厚的皮兜,摸起来软乎乎的。
“这、这、这——这是……”
“这叫、叫弹弓。”
王铁柱拿过来,拉了拉弓弦给它看。
“跟弓箭不一样,不用箭,往皮兜里塞个小石子,一松手就能打出去,能打鸟,还能打果子,好玩得很!我在南边的市集上看到的,想着你肯定喜欢,就给你买了。”
“弹、弹弹弹弹弓?”张小蔫接过弹弓,拉了拉弓弦,开心死了。
“大人在哪儿?”王铁柱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抬头往谷里望了望,“我给大人带了个好东西回来,得赶紧找他。”
张小蔫一听好东西,也顾不上琢磨弹弓了,拉着王铁柱酒楼方向跑:“大、大人肯肯肯肯肯肯——”
“议事厅对不对?”
“对对对!”
……
议事厅。
案几上摆放着军情简报,砚台里的墨汁尚未干涸。
而所有人的注意力,却都被桌中央那个精致的竹编笼牢牢吸引。
“咕咕咕——”
笼中那只灰羽生灵正警惕地探着脑袋,黑眼珠滴溜溜转,时不时用短而尖的喙啄一下笼壁,发出咕咕咕的鸣叫。它体型比寻常家鸡小上一圈,羽毛顺滑,翅膀隐约泛着的银灰光泽,站在笼内,姿态虽显局促,却透着一股不同于凡鸟的灵动。
“这玩意儿就是好东西?”
胡大勇率先凑上前,粗粝的手指在笼外晃了晃,引得那鸟往后缩了缩,“瞅着跟山里的斑鸠也没啥两样啊,毛少肉薄的,别说炖一锅了,连盘菜都凑不齐。南先生,你认得不?”
南宫珏无奈地摇摇头:“南某……不认得。”
“你就没看呢,就说不认得?”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一旁的南宫珏。
他手中还握着一卷刚批注完的《孙子兵法》,闻言放下书卷,缓步走到桌前。
俯身仔细观察笼中鸟的形态。
片刻后,南宫珏直起身,轻轻摇了摇头:“南某……自幼博览群书,却也未曾见过这般习性与形态的鸟类。观其羽色与体型,倒有几分像古籍中记载的鸽。”
“哥?你管它叫哥?”胡大勇哈哈大笑起来。
王铁柱惊喜地点点头:“对对对,这就叫鸽。”
“啊?”胡大勇挠了挠后脑勺,一脸茫然。
南宫珏闻言笑起来,随即侃侃而谈:“《礼记》有云: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这六禽之中便包含鸽。不过听闻京城之中,贵人们盛行养鸽逗趣,更有甚者会举办斗鸽之戏,也不知大人找这东西,究竟做何打算……”
“哈哈哈,怀瑾博学,对鸽子的渊源了解得如此透彻。”
林川等大家说完,笑道,“这可是实打实的宝贝,我让铁柱去南边寻它,不为吃也不为玩,而是为了让它当信鸽,用来传信。”
“传信?”众人有些发愣。
南宫珏满脸困惑:“仅凭一只鸟,如何传信?它既不能言语,又无法携带文书……”
“怀瑾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林川笑着解释道,“这信鸽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习性,认路。无论将它带到多远的地方,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它都能准确地飞回原本的巢穴。我们只需将写有讯息的纸条,用轻薄的丝线绑在它的腿上,再将它放飞,它便能带着讯息,快速飞回去。”
“就像老马识途?”
“对,一个意思。不过信鸽就算在几百上千里外,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真的?”众人惊讶不已。
“当然是真的。”
林川拿起案上的一张纸条,示范道:“比如说,咱们在百里之外的哨卡布置了兵力,若有紧急军情,派斥候骑马传递,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若是遇上恶劣天气或是敌人拦截,讯息很可能会延误。但若是用信鸽传递,不用半天,便能将讯息送回,大大缩短了传递时间,也降低了讯息被拦截的风险。”
胡大勇听得眼睛都亮了:“这么厉害?那以后咱们传递军情,岂不是再也不用怕耽误事了?”
“不止如此。”林川点点头,“铁柱这次带回来十只,我打算以这十只信鸽为基础,在铁林谷建立一支专门负责传递讯息的队伍——飞羽营。”
“飞羽营?”众人眼中满是好奇。
林川点了点头,走到悬挂的舆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各个哨卡与据点,缓缓说道:“你们看,咱们如今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东边平阳关,北边的草原,各个地方之间距离遥远,讯息传递极为不便。这飞羽营,便是要解决这个难题。”
南宫珏闻言,赞赏道:“大人此计甚妙!若是飞羽营能够建立起来,就解决了咱们讯息传递的难题,无论是战时的军情通报,还是平日的物资调配,都将更加便捷。这信鸽果然是好东西啊!铁柱,你可真立了大功!”
王铁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转头跟身边的张小蔫对视一眼。
两人都嘿嘿笑了起来。
张小蔫手里还攥着那把新得的弹弓。
“哎?小蔫,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林川的目光落在张小蔫掌心。
那弓型的物件看着有些眼熟,却又跟他印象里的东西不太一样。
张小蔫闻言,赶紧把弹弓递过去,结结巴巴地说:“这这这……这叫弹——”
“弹弓?”林川接过弹弓,手指抚过光滑的木柄和紧绷的弓弦,眼前一亮。
这物件的名字和用途,他再熟悉不过,可眼前这弓型的造型,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大人您这也认得?”王铁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在南边市集上看到这玩意儿时,摊主说这是当地小孩玩的,我想着小蔫肯定喜欢才买的,还以为这是南边独有的东西呢!”
“可太认得了……”林川摩挲着弹弓,笑起来。
前世他玩过的弹弓,都是 Y型木叉加皮筋的样式,轻便灵活,装颗石子就能打老远。
眼前这把却是弓的形状,弓弦中央缝着个厚实的皮兜,看着更像缩小版的弓箭。
他拿着弹弓试着拉了拉弓弦,指尖能感受到弓弦的张力。
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弓型弹弓是靠弓体本身的弹性来释放力道,而 Y型弹弓则是靠皮筋的弹力。
两者相比,皮筋的弹力更强,射程更远,操作起来也更灵活。
还能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粗细的皮筋调整力道。
可这个时代,受限于材料,根本没有橡皮筋这种东西。
没有弹性十足的皮筋,Y型弹弓就无从谈起,人们便只能用弓体的弹力来制作弹弓。
想到这儿,林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若是能造出橡皮筋,别说给小孩子们当玩具,就算是用来改良武器,说不定都能派上用场。
可橡皮筋需要橡胶,而橡胶树,国内好像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