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在这种时候......

  一个清癯而刚直的身影站了出来,正是谏议大夫魏征。

  "陛下,臣以为不可!”魏征眉头紧锁,沉声道:"太子殿下所呈证据确凿,高句丽,倭国其行可诛。”

  “然,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去岁北疆方定,西域初安,国库虽丰,亦当惜用民力。”

  “此时若跨海远征,耗费钱粮无数,且海上风涛险恶,胜负难料。”

  “若战事迁延,恐生内变。”

  “所以,依臣之见不若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携此铁证,前往问罪,陈明利害,以朝廷天威迫其屈服,赔偿,谢罪,方为上策。"

  魏征的话,代表了许多文臣和务实派的想法。

  立刻又有几位大臣出列,支持魏征。

  这时,户部尚书也出列奏道:"陛下,魏大夫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

  “去岁各地虽有结余,新政之下,商税也逐渐已显成效。”

  “然若要支撑跨海大战,却仍需加征赋税,恐伤民力。”

  “且水师楼船打造,人员粮秣,非一日之功,还望陛下三思。"

  紧接着,一位出身山东大族的大臣也委婉开口:"陛下,高句丽,倭国虽有不臣,然海贸一事,牵连甚广。”

  “若骤然开战,东南沿海与辽东,倭国之间的商路断绝,恐伤及无数依此为生的商民,亦非朝廷之福啊。"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

  主战,主和,甚至主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各有道理,难以决断。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面色沉静如水,手指在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听着臣子们的激烈辩论,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其实李二早已通过百骑司和赵牧那里,知晓了全部详情!

  甚至两相结合之下,他这个皇帝,自然比太子掌握的更为细致。

  身为皇帝,李世民自然是欣赏太子的锐气与担当,但同时却也能理解魏征,戴胄等人的老成谋国,更洞悉那些世家大臣话语背后维护自身商贸利益的私心。

  良久,李二缓缓抬手,殿内的争论声瞬间平息。

  "太子所奏,情真意切,证据确凿。”

  “然高句丽,倭国,藐视天朝,其罪当诛。"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定了性。

  目光扫过李承乾,李二这个老父亲的严重,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随即转向群臣,

  "然魏爱卿,戴爱卿所虑,亦是为国为民,跨海远征,确需慎重。"

  略一沉吟,李世民当即决断道:"着中书省拟旨,以最严厉之辞,申饬高句丽荣留王与倭国舒明天皇,责令其严惩泉盖苏文,金哲及岛津氏一干首恶,并赔偿大唐商民损失,限期三月内回复。”

  “另,擢升鸿胪寺少卿为钦使,持节前往问罪。"

  这是外交上的极致施压。

  "同时,"李世民语气一转,带着金铁之音道,"命登州,莱州水师,即日起进入一级战备,集结主力,于东海进行大规模海上演武!”

  “并命营州都督张俭,于辽东厉兵秣马,加强巡边,震慑高句丽!”

  “朕要让他们看清楚,大唐的刀锋,利不利!"

  这是军事上的最强威慑,海陆并举。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山呼。

  这个决定,既展现了天朝不容侵犯的威严,又保留了回旋余地,且做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可谓恩威并施,老辣至极。

  李承乾心中稍定,父皇的决定,基本符合了赵牧事先的预判。

  而且,他知道赵牧那边.....肯定还有后手!

  因为他这个太子,整日一得空就跑去天上人间与赵兄一起勾栏听曲儿,自然也非常清楚赵牧那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对高句丽还又倭国的厌恶......

  退朝后,李承乾径直来到龙首原山庄。

  "先生,父皇已下旨申饬,并命水师演武,陆上整军威慑。"

  李承乾将朝堂上各方势力的争论详细说与赵牧听,特别是户部与世家代表的反对意见。

  赵牧正在修剪一盆兰草,闻言头也未抬,只是淡淡一笑:"陛下圣心独运,如此处置,最为妥当。”

  “既全了天朝体面,也留了余地,更展了肌肉。”

  “至于那些反对之声......无非是利益二字。”

  “断了他们的财路,自然要叫唤。"

  "可是赵兄,若高句丽和倭国虚与委蛇,拖延不办,或是阳奉阴违,又当如何?"李承乾还是有些担忧,"总不能一直靠水师演武耗着,国库和那些世家,恐怕会持续施压。"

  "所以,光靠朝廷还不够。"赵牧放下剪刀,拿起布巾擦了擦手。

  "殿下可还记得,我之前提过,要让海商们自己能立起来?"

  "赵兄是说......"李承乾眼睛一亮:"趁着这次大胜的势头,和朝廷问罪的东风....."

  太子的话还没说罢,赵牧却又点拨道:"殿下或可推动一项条陈,奏请朝廷明确鼓励民间海船武装自卫,并许立盟约,共保海疆。”

  “凡有能力,有信誉之海商,经官府核准,可配备相应武装,以抗海盗。”

  “并可自发组建商盟,协调航线,共享警讯,互助联防。”

  “凡抗击海盗有功者,无论击退,擒获或是提供关键线索,朝廷皆予以重赏,甚至可授予散官勋爵。”

  “如此,既能为牧云商会和其他大海商的护卫正名,也能将整个东南海商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千帆竞渡,共御外侮的局面。”

  “而且这样以来朝廷省心省力,海疆却能长治久安。”

  “那些反对的世家,若想继续在海贸中分一杯羹,也只能加入这个体系,届时便不再是阻力,而是助力了。"

  “最关键的是......此举,能进一步将我大唐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海域....”

  “哪怕最终这些海商当中,会有大成就者....”

  “也是他们将我大唐的力量,伸展到域外,而不可能为祸国内......”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这等于是在官方层面,为赵牧的"民间"力量提供了合法性和政策支持,将海上防卫的一部分责任和权力,下放给了有能力的商贾团体,并将其纳入可控的框架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最新章节,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