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明 第 95章 长安的变动

小说:哈哈哈,大明 作者:微微的薇 更新时间:2025-09-05 18:13:0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老天爷啊,守心成了知府……”

  这个消息如飓风般掠过长安。

  当余令成为知府的消息传开,短短半日,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长安有了新的知府大人!

  一直都跟着余令的那帮人恨不得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人。

  什么是知府,知府就是掌一府之政。

  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官员选拔、任免及考核,以教养百姓。

  对于当初就跟着余令的那批人来说……

  此时此刻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证明了他们的眼光没错。

  如今令哥成了长安的知府,众人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官员的任免和考核,这就是同知不具备的权力。

  所有人都明白,接下来的知府衙门会有大变动。

  三班六房的那些“长官”要离开,去各县担任主簿或是县丞。

  那些贰官就会成为三班六房里新的上官!

  这些年,因为怠政等诸多原因如一潭死水的衙门终于要迎来大换血了。

  升迁,平替,去职都可以进行。

  最让余令满意的是他现在可以练兵了,心心念的东西突然撞了个满怀。

  此刻的知府衙门人满为患。

  虽然余令来晚了,但在余令进来的那一刻所有人全部站起了身,一齐拱手道:

  “我等拜见知府大人!”

  望着弯腰行礼的众人,望着那一张张恭敬的脸,余令的心在这刻竟然有些恍惚。

  这就是权力的感觉。

  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喜而喜,因自己的悲而悲。

  “接下来的日子长安两县以及周边各县会有人员变动,今日只做咸宁县的安排,王辅臣暂任县丞一职!”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王辅臣走出人群,朝着余令行礼。

  望着王辅臣,众人眼里满是羡慕。

  只要把这个坑占了,今后就是知府换任,他王辅臣也能把这个位置坐的死死的。

  这些年的打磨王辅臣对官场的理解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白。

  官场是有位置先坐上去,坐上去之后再调整坐姿。

  用商队里话来说就是:椅子先坐热,本事再练硬!

  大明官场的关系多,长安官场也是,能人有的是,可能做官的位置就那么几个。

  位置展示能力,没有位置,光是有能力也不一定熬的出来。

  官场的位置变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够格”了才上,而是因为“刚好有空缺”或是“有人拉你。

  金子是会发光的,但前提是有人知道你是金子。

  咸宁县就是当初的万年县。

  万历三十年的时候咸宁县的县令去世以后就再没有补充新的县令来上任。

  自那以后,咸宁县的政务就由长安县来管。

  长安县衙门缺人缺的厉害,里面的官吏衙役还一次管两个县。

  管就管了,涨个俸禄也能说的过去。

  问题是不但俸禄没涨,后面的俸禄还不发了。

  官员没有朝廷的俸禄,他们就会默许底下人的孝敬。

  如此一来,那些衙役就成了吸血鬼,想着法子搞钱。

  学好需要一辈子,学坏只需一瞬间。

  长安便成了这样,周边的几个县自然开始学模学样。

  在这种的风气下,百姓的日子就不用想了,再加上天灾……

  一个好好的天府之国险些活成了地狱。

  余令安排王辅臣去做这个事,就是想把咸宁县的班底补充起来,减少长安县衙门的压力,让彼此有个监督。

  没有人愿意做两份工只拿一份的工钱。

  “第二件事很简单,夏收在即,田赋在即,看好手底下的人,只要有人淋尖踢斛,我就把他的脑袋当球踢!”

  众人闻言赶紧点头称是。

  在这个职位随时变动的特殊时刻,这衙门的所有同僚都是自己的竞争者。

  今日能来这里开会的,那都是可以成为各县的县丞和主簿的。

  “第三件事,从今日起,衙门官文要进行改变,要以简单明了为目的,做什么,做的怎么样,结果如何……”

  余令的话让众人露出笑脸。

  余令早都想改变衙门的工作公文汇报了,这个正合心意。

  如今的衙门公文制度可归结为三个字:繁、长、臭。

  繁,是指做什么事都要写个公文汇报下。

  长,是指公文写的长篇大论。

  一个田赋税,直接写多少户应该收多少就行,官员偏偏不这么写。

  他们还会写心得体会,还要咏一下来展示文学。

  朱元璋当初为什么打刑部主事茹太素,不知道的人以为是老朱暴躁。

  真实情况是换谁来他都得火冒三丈。

  中书郎中王敏立读他的折子,读了一万七千字只说了五件事。

  而这五件事实际用五百个字就能把情况说明。

  也就是说这家伙写了一万六千多字的废话。

  他挨打可不是因为他说了废话,而是他真的该打。

  他在试探皇帝,他在消磨皇帝的耐心,和时间。

  字数少可以通揽一目了然,字数多耽误的可不是时间,还有精力。

  这是官场里,官员争权的小秘密,从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元朝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一旦皇帝不喜欢看这些折子……

  那这些折子就会落到内阁那里。

  学坏只需要一瞬间,地方很快也学着这么干,那些小吏就靠着这个那拿走衙门主官的决策权。

  它也是造成衙门里“官弱吏强”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老朱最后下旨“若官民有言者,许陈实事,不许繁文,若过式者问之”。

  但这道旨意根本没有什么用,依旧长篇大论。

  “臭”就别说了,一说余令就头疼。

  衙门公文汇报事情用的是八股文。

  有承题,还有破题,中间来一堆圣人言,中间的某一段才是他要说的事情。

  余令是受害者,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都是。

  余令开会的速度很快,从来不磨叽,也从来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余令都想不明白,开个会哪有那么多屁话。

  余令没想把升职办个庆功宴。

  余令心里很清楚,自己成为知府不是自己能当知府,而是朝廷需要自己去辽东拼命。

  说的难听些这是用命换的。

  余令还知道,下一道旨意里一定会有让茹慈和闷闷回京的内容。

  朝廷是不会让一个可以练兵的人不受控制的在地方练兵。

  知府衙门的会议结束,信使忙碌了起来,他们要把今日余令安排的三件事传递到周边的几个县衙里。

  王辅臣回到咸宁衙门。

  咸宁县衙门和长安县衙门一墙之隔,一个有着人气衬托显得热热闹闹,一个沦为库房摇摇欲坠。

  院里杂草丛生。

  “秀忠,咱们开干吧!”

  吴秀忠和王辅臣等人推开门忙碌了起来,人不多,加上王榆瑾一共也才三个人。

  可三个人却干出了一股热火朝天气势来。

  “臣哥,令哥真的没看上我姐么?”

  王辅臣闻言一愣,无奈道:

  “你这个事问我做什么,我和令哥关系好是不假,可这事我怎么敢问他啊!”

  “我爷给我姐说了好几门亲事,我姐都不同意!”

  吴秀忠闻言插话道:

  “你姐姐的心思我们都知道,可这事以前还能拿出来说道一下,现在夫人当家,再说就不妥了!”

  “怪我爷!”

  王榆瑾埋头干活,他家现在有本难念的经了。

  当初爷爷看不上令哥,嫌他是个军户,如今去见令哥还得递帖子。

  不是令哥架子大,村里的那些娃娃不也经常不打招呼就跑到了余家?

  如今令哥的身份不一样,要是再想像以前一样就是不知礼,容易被人说道不说,还显得王家不知好歹。

  如果当初就把事情定了……

  自己是什么样子就不说了,自己姐姐那可是知府夫人,是长安城以及周边十多个县最尊贵的女人。

  如今倒好,其余的男人她看不上了。

  一说到亲事姐姐就哭,她一哭整个宅子阴云笼罩,没办法,家里这一代就她一个女孩。

  在家里那是宝贝疙瘩。

  三个人收拾着咸宁县的衙门,由里到外,等到快要散衙的时候长安县的官吏来了,速度立马就快了起来。

  当钟楼上提醒时间的钟声响起,响彻长安时,王辅臣揉了揉自己的腰,望着焕然一新的衙门咧着嘴傻笑。

  “辛苦了各位,休沐的时候我请大家去茶楼喝茶!”

  众人笑着摆手离开,扯着被汗水打湿的衣衫准备回家洗澡。

  衙门里很快就剩三个人,王辅臣用才买的锁锁上了大门,拍了拍挂在腰间的钥匙笑道:

  “走了,谨哥来了,令哥让咱们去聚一聚!”

  三个人骑上了驴子,并排着朝余家走去,钟楼的钟声响起,王辅臣回首望去。

  “娘啊,孩儿现在管一县之事了!”

  吴秀忠望着抱着门板开始打烊的铺子,望着远处茶楼和屋舍亮起的灯火.....

  他觉得,长安好像活了过来。

  吴墨阳醒了,他觉得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好长好长的梦。

  “命大啊!”

  苦心大师打了个佛号离开,吴墨阳的双眼有了焦距,他望着余令忍不住道:

  “哥,报仇么?”

  “报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哈哈哈,大明,哈哈哈,大明最新章节,哈哈哈,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