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有烛 第一百一十七章:繁华将落,戏法

小说:长生有烛 作者:有运 更新时间:2025-07-06 00:30:2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时光如水,匆匆过。

  云梦小酒馆,生意还算不错。

  宁国的桃花酿没有普及,一听是盛国那边的名酒,都来尝个新鲜。

  如今宁国几乎遍地是武者,其中不少女武者,喜爱桃花酿这种果酒。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烈酒。

  江德也注意到江烛,他距离上次来,已经有六年了。

  “一坛桃花酿,几碟小菜。”江烛放下一锭银子,这是李青尘给他留的,还有不少。

  江德连忙上菜:“客官,您慢用。”

  江烛倒了一碗酒,随口问道:“掌柜的还认得我?”

  “有些印象,约莫六年了,那是我的小酒馆刚开业,您还有两位朋友。”江德道。

  “好记性。”江烛笑道:“怎不见云梦?”

  “那丫头,整天疯玩。”江德笑着道:“这不,又不知道跑哪玩去了。”

  “孩子都爱玩闹。”江烛感应一番,云梦正和几个小伙伴掏鸟窝,也就不在关注了。

  “您慢用。”

  江德客气退下,招呼其余客人了。

  小酒馆的人,依旧在谈论长生的事情。

  如今宁国遍地论长生,似乎长生近在眼前,不像过去,虚无缥缈。

  江烛饮着酒,吃着菜,静静听着。

  盛国那边,有人在南海上,看见了蟠桃。

  桃树流金溢彩,仙光四射,有白衣仙子虚影,在桃树周围翩然起舞。

  “那蟠桃,香气飘荡,鱼儿跃出水面,只为嗅一口蟠桃香气。”

  “有海底的妖怪,冲上天空,追逐那蟠桃树,惊的仙子虚影,躲在蟠桃树后。”

  “我还听说,炼气士在南海布下阵法,想要锁住蟠桃,可惜,没能成功。”

  “朝廷已经派遣大军,携带圣旨,前往南海了,定能一举拿下蟠桃。”

  酒馆的客人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听来的消息。

  宁国为了蟠桃,这些年,投入的财力物力,难以计数。

  在场的客人,都是普通武者,无力参与这场长生的角逐之中。

  江烛静静听着,有些惋惜。

  江晨曦的出现,终究只是延缓了一下,宁国和朝堂已经变了,早将太平国策给遗忘了。

  “蟠桃再好,与我们又有何干系?”一位年轻女子,冷声开口。

  此话一出,小酒馆都沉默了。

  是啊,长生再好,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我听说,南方的小城,开始加农税了,每个人税收加一成。”年轻女子又道。

  “什么?这么多?”

  有人当即变了色:“当年太祖定下,农税只减不增,怎会加税?”

  “这就不知道了。”年轻女子摇头,补充道:“我只是听来的消息。”

  小酒馆忽地有些沉重,他们虽然是武者,但都只是底层人,家里也是有田地的。

  如果加税蔓延开来,肯定会到他们头上。

  沉默了半刻钟,一位青年道:“鲁城去年大旱,听说是百姓凑钱,请的炼气士施云布雨。”

  他的一句话,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当即有人道:“两年前,青山城洪灾来的很突然,也很诡异,如天河一般,悬挂在城头,百姓们出了钱后,洪灾就退了。”

  “还有之前鼠灾……”

  “之前蝗灾……”

  各种事情讲述出来,众人越说越热闹,

  一位中年武者,连忙高声开口,压住了所有声音:“莫要谈论这些,喝酒喝酒。”

  这些事情,若是换做以前,大家谈论也就谈论,无人会多想。

  可如今世道风向,已经有所转变了。

  天灾大旱,正常情况下,本就是朝廷想办法,施云布雨,不会找百姓要钱。

  可如今,却要百姓出钱,请炼气士出手。

  那洪灾,鼠灾,蝗灾等,更像是人为,逼迫百姓们出钱,有预谋的一般。

  这话私下谈论也就罢了,可这在酒馆,人多口杂的,一旦传出去,都要倒霉。

  江烛咽下一口桃花酿,颇有些索然无味,自己好不容易缩短了沉眠时间,想享受下太平盛世,没想到,世道已经乱了。

  这酒喝的,没什么滋味。

  他提着桃花酿,出了酒馆,那些谈话的人,此刻冷静下来,也都纷纷告辞离开。

  不到片刻,酒馆便空荡下来。

  江德早在第一时间,躲进了后院,那些话,他是真不敢听。

  江烛在街道上悠闲逛着,虽然不是大城,但各种摊贩不少,消息还未传开,小城的人,嗅觉也不是特别敏锐,还算是热闹。

  街道上有不少女子,正在小摊位上,看着各种饰品,香囊。

  江烛来到一家面摊,菌子香气很浓郁。

  “掌柜的,你家的面,用了菌子?”江烛问了一声。

  “客官好本领,仅凭这味道便闻出来了。”

  一位瘦削汉子,竖起大拇指:“来一碗?我请您。”

  “来一碗。”江烛笑着道。

  瘦削汉子连忙端来一碗面,浅黄面条,清淡的汤,上面是满满的菌子,还有一些肉丝。

  江烛很喜欢这股味道,尝了一口,十分鲜香:“这手艺也是一绝,不过,我记得宜顾城很少人吃菌子,掌柜的怎想到做这菌子面?”

  “我曾在南方待过,那里靠近盛国,那边人喜欢吃菌子,我只会做面,就想着结合一下。”

  掌柜的笑着道:“只是,这边人口味都比较重,菌子面对他们来说,有些清淡了。”

  江烛点点头,宜顾城这边的人,主要是吃咸辣口。

  他尝了一口肉丝,是鸡肉丝,这掌柜的也是个妙人,很少有人会特意将鸡肉切成丝。

  至少,这个世界没有。

  “菌汤却是清淡了些,掌柜的有没有口味重的?”江烛问道。

  “嘿,不瞒客官,我刚钻研了新的面,可惜,只能下次请您尝了。”掌柜的道。

  “为何是下次?”江烛问道:“是未准备好么?”

  “那倒不是,我这面,吃一碗差不多就饱了,客官俊朗如玉,看着也不像大胃口的人。”掌柜的笑了笑。

  江烛看着碗里的面,分量十足:“那你可看错了,我还真是个大胃口的。”

  他挑起面条,大口吃了起来。

  在掌柜惊讶的目光下,仅是片刻,便将面条和菌子吃了个干净。

  江烛神色如常:“快让我尝尝,你新的面。”

  “这就来。”掌柜的连忙道。

  一股麻香的气息,扩散开来,还有牛油的香气,各种香料的气息。

  江烛面露讶色,这种香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熬药呢。

  一刻钟后,一碗面条端了上来,红油汤底,香气十足,麻椒,八角等药材的味道交织在一起。

  他迫不及待尝了一口,皱起了眉头。

  掌柜的期待地看着他,见他皱眉,忐忑道:“客官,可是不合口味?”

  “药味过重了。”江烛放下筷子:“你放的药材,有些年头了,还有补气血的药材。”

  掌柜的目瞪口呆:“您这都能吃出来?”

  “你搁这熬药呢?”江烛笑骂一声:“卖面条就卖面条,你还想当成练武的补药卖不成?”

  掌柜的挠了挠头:“这不是大家都在练武么?我想着,加入补气血的药材,对修炼也有帮助。”

  “那你得去研究药膳了,如果你有这个本事的话。”江烛沉吟道:“如果那样,你的面摊得换个招牌,得叫药膳摊。”

  掌柜的尴尬地红了脸,似乎有些惭愧,良久才作揖道:“客官,不知能否详细说说?”

  之前不觉得,现在想来,确实有些不伦不类。

  他这碗面,真正练武的人瞧不上,不练武的人,又受不住药材的味道。

  “将那些补气血的药材去了,换上普通的,借个香味,至于如何配比,你得自己研究了。”

  江烛说到这里,又补充道:“而且药材不能乱用,补气血是好,但有些人本就气血旺,有些则过于体虚,不可乱用。”

  “您教训的是,等我改良,您一定要来尝尝,多提提意见。”掌柜的连忙道。

  “没问题。”江烛站起身来:“对了,麻椒少一些,太麻了。”

  他站起身来,放下十文钱,起身离开。

  “客官,说好的我请您。”掌柜的连忙叫道,拿起钱,就要还给他。

  “就当我下次的面钱。”江烛摆摆手,快步离开面馆。

  他开始在宜顾城闲逛起来,仅是这一座小城,便可看出宁国的繁华。

  还记得,以前乾国时期的粗饼,还带着酸味,难以下咽。

  现在的饼,有软和的,酥脆的,都没了那骨子酸味。

  里面也有了肉馅,青菜馅。

  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吃的起的糕点,小摊上都有。

  江烛买了几块,味道都还不错。

  这只是小城,那大城池,也会更加繁华。

  也只有盛世,百姓们才会钻研出,各种改善生活的东西。

  如此盛世,可惜了。

  江烛心中微微感叹,却也知道,任何事物,都难以永恒。

  不知不觉,江烛来到一处学堂,里面传来稚嫩而清脆的认字声。

  “这个字念:书,都认真练习……”

  一位粗布麻衣的青年,站在前方,在一块木板上,写下了书字。

  下方是七位孩童,衣衫褴褛,脸色蜡黄,他们都很认真地跟着学字。

  而他们没有纸笔,则是在地上,用树枝写字。

  察觉到有人到来,青年冲着孩子们道:“你们好好练习,不准偷懒。”

  交代完,他来到江烛身前,作揖道:“见过公子,公子可是来看孩子们的?”

  “算是吧,我听他们认字声而来。”江烛微微点头:“这不是官家学堂?”

  “这……”

  青年看了他们一眼,道:“公子,请入内饮茶。”

  江烛随着他进入屋内,看着他小心翼翼打开纸包,里面是一些碎茶叶,小心地给他泡了一杯,而他自己则是一杯清水。

  “公子,学堂简陋,还请莫怪。”他将茶水放下。

  江烛打量着屋内情况,一个书架,一个古旧圆桌,一个大通铺。

  “学生张明,受吾皇隆恩,在此教书。”

  青年道:“这里是官家学堂,以往还算繁盛,曾走出不少秀才,举人,只是如今有些落寞。”

  “为何落寞?”江烛问道:“我很少出门,不曾想,官家学堂的学生,竟是如此艰苦。”

  张明沉默片刻,道:“或许是朝廷对外征战,耗费巨大,已经几年不曾有月钱发下……”

  他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只是猜测,朝廷与盛国的战争,造成了巨大消耗,财政吃紧。

  起初,上官安慰他,只是两三个月就过去了。

  可两三个月后,上官早跑没影了,之前还有几位夫子,陪他一起苦熬。

  可都是要养家的人,那些夫子们相继离开,另谋生路去了。

  临走前,也曾让他想法,是否有什么亲友同窗,能离开就离开。

  可惜,张明没有这方面关系。

  “不是有束脩么?”江烛问道。

  “学堂是有减免的,若没了减免,那大家也不用来此了。”张明苦笑道。

  官家学堂,有一定减免,所以很多人会送来。

  但上面都不给钱了,这减免后的学费,连笔墨纸砚都无法满足,如何在这学习?

  更何况,还有学堂夫子,也是需要吃饭的。

  江烛哑然,没想到宁国,学堂都放弃了。

  如今的宜顾城官家学堂,全靠张明想办法,出去帮人抄书,代写书信,勉强维持。

  笔墨纸砚是不敢想了,只能以树枝练字。

  偶尔也会有一些好心人,会送来一些银钱,但只是杯水车薪。

  现在那七位孩童,是附近穷苦人家,他们上不起私塾,想读书认字,只能来此。

  江烛默默听完,略一沉吟,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我通晓些技艺,只是来钱慢了些。”

  “公子。”张明激动地看着他,小心问道:“不知是什么技艺?”

  江烛思忖道:“衣食住行,酿酒这些,外面竞争也大,钓鱼捕猎,你也没时间……”

  他忽然间,还真不知道,该教张明什么技艺了。

  张明也是有些茫然,衣食住行,他没有启动资金,也需要一定时间,整个宜顾城,也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脱颖而出很难。

  “不如,我教你变戏法如何?”江烛忽地道。

  “戏法?”

  “红尘幻术,也就图个乐,遇上高人和武者,很容易被人看穿。”江烛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生有烛,长生有烛最新章节,长生有烛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