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听了,并没有立即呵斥,只对着玄阳玄翯道:“你们能接受几成?”
当即玄翯和玄阳也紧张起来,说多了切他们的肉、说少了怕真君不高兴。
但上交六成,实在太多了。
他们想想,决定折半:“我等愿意贡献三成给宗门,如此虽然艰难些,我等苦些没关系,只不要断了弟子未来便好。”
真君斟酌一二,看向其他人:“若是定在上交三成,你们同意么?”
“弟子同意。”
这回就是太和也没话说了。
“同意。”
真君道:“行,既然都同意,那就如此行事。”
随后对着林东来道:“第二项议事开始吧。”
林东来没想到真君会答应三成,本来还以为是五五分成呢。
林东来道:“第二桩议事,就是制度了,原先大家各自经营门派,都是太上长老,现在太上长老只有一位,那就是真君,大家便任各脉脉主、兼任各殿殿主、副殿主。”
“凡人王朝,大一统后,都有书同文、车同轨、律同法、如今咱们宗门自然也要如此。”
“即议论真传、真传候补、内门弟子门坎。”
“再议三大殿下诸殿殿主、诸峰峰主、内外门长老、执事。”
这个涉及到人事利益,各脉未来,因此大家都争论起来。
林东来认为,各脉,包括原来青木门的真传弟子,都降为真传候补,然后角逐真传,当保紫府。
其余的则为真传候补。
真传候补需要由各脉内门弟子角逐。
内门弟子又需要经过外门角逐。
其中内门弟子,都需要在先在分脉、再入本宗角逐。
这是传统的鲤鱼跃龙门、万灵竟跃大格局,让弟子们相互竞争,败者失去气数,胜者获得气数。
内务弟子比拼技艺、斗战弟子比拼斗战水平。此外还需要门派功勋贡献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有资格角逐。
其中外门弟子给予劣等筑基、下乘筑基待遇,为宗门劳作二十年以上,且达到练气后期、便可申领一份筑基三药和保命丹资源。
如果修为达练气九层,四十岁左右就可以突破一次筑基,哪怕第一次失败了,还有五十岁、六十岁,至少两次机会。
甚至吃过延寿丹药,七十岁前都有机会,不过这些机会,就需要自费了。
比之万仙城三十年,林东来还是放宽了标准的,因为万仙城是针对所有人,哪怕外来散修,只要交了三十年筑基金,就可以获得。
而宗门之内是针对弟子,自然不需要他们贡献这么久,或者更早筑基,才能贡献更长时间,毕竟练气修士,最多给宗门贡献四十年,见筑基无望,就会告老,然后去建立想办法修仙家族。
但只要筑基,哪怕劣等道基,也能活180岁到240岁左右,还能再贡献个一百年。
内门弟子,则一应需要筑基长老收徒、师带徒模式,传承衣钵。
真传候补,则是需要在内门弟子中抉择,且修为达到筑基、属上乘道基、或者中乘道基,但技艺天赋超群者。
但太和和切云不同意,一个现在是没几个弟子,一个分派在东海,数十万里迢迢,怎么派遣弟子来角逐真传?
另外清渠真人觉得天机技艺没法评判标准、钓鱼技艺又太小众了。
玄阳玄翯则认为,赤焰门弟子擅长斗战的少,擅长炼器的多,但如果这些精英都到主脉来了,将来谁来维持分脉?
大家当即吵个不停。
最终真君烦了:“每脉固定一个真传名额,但需要紫府举荐并仙务殿评议,若无特殊过错,不予否决,但限制诸紫府一甲子内只能举荐一个名额。”
“真传名额为九,除却举荐的,剩下的让真传候补自己争,真传候补数量三十六,紫府可直接举荐,每三十年只有一个名额、其余者须由各脉内门弟子参与本宗角逐。”
“没有弟子的,或者弟子少的,不是本座的问题,你们尽快培育弟子。”
“另真传候补只能任到一百岁,百岁前未成为真传、便转任内门长老。”
“真传弟子只能任到120岁,120岁前未达到筑基巅峰、着手突破紫府者,便转任各殿副殿主、各峰副峰主。”
“余者内门弟子筑基者,先为内门执事,后积功勋为内门长老。”
“外门弟子筑基者,先为外门执事,后为外门长老。”
“听从仙务殿调遣,前往诸峰任职。”
“另各脉三大殿殿主、掌门,作分殿殿主、或副掌门、可为本宗总殿决议长老,具备本宗议事权、表决权,各殿分殿主,需经仙务殿议事、表诀任免。”
这一下子,玄阳、玄翯、太和都面色难看起来,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要在宗内扶持几个代理人,争取利益和话语权罢了。
“接下来议事第三项。”
真君发话,人事权肯定是要牢牢握住的,只是给了紫府真人一定自由度,但口子并不算大。
林东来当即道:“第三项,乃是税制,主要是各坊市收入、包括各脉麾下家族、或者筑基门派设立的练气坊市、筑基仙城。”
“另外,诸家族、门派的岁贡、也是如此,需要入账,属于税制包含的部分。”
“掌门真人!这一项不是包含在第一项么?”
玄阳真人忍不了了:“不是说我们交三成么?”
林东来诧异:“怎么能混为一谈,你们上交的部分,是你们炼丹、炼器本部盈利的部分,包括你们直营辖下坊市店铺盈利,也算在里面。”
“但那些仙城、坊市,又不止有你们的店铺,这部分自然要统筹入本宗财政。”
“你们依然可以收他们的房租、租洞府,我们讨论的是三大税,一是农税,二是商税、三是关税。”
“这部分税目收得上来,宗门才能培育真传、真传候补、才能反哺各脉。”
“农税包括灵田税、灵矿税、渔税、林税等等。”
“商税,则只绑定坊市商铺,一铺一执照,当然摊位等只收取摊位费便不算此列。”
“关税则是非本宗地界,外来商户,需要交的税目,防止外来商户倾销大宗商品,扰乱本地市场。”
林东来道:“关于税制,大家也可以自由探讨。”
玄阳很想拍桌子走人、但被玄翯拉住:“你摆脸色给真君看呢,不要命了!”
玄阳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真君也不去管下面,任他们吵,任他们闹。
最终评议得灵田税十税一、渔税,林税、矿税、八税一。
商税五税一、关税则三税一,外来商品、一应加增其本身三成价值的税目,高价值的商品,比如高阶的丹药和法器、阵法,则会提升到二税一,或者一税一。
这些税目,都由功德殿管,不交税,或者偷税漏税的、又或者偷渡的、走私的,就都交给执法殿、省得到时候除却巡查本境、执法殿的道将没有事情做。
仙务殿则负责抽查、派遣筑基修士,专门在各仙城,设立税务殿、税务殿由功德殿和仙务殿、执法殿,三殿同辖、相互监督,防止贪污腐败坐大。
评议得税政之后。
真君十分满意,觉得林东来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竟然事事有结果,不用议好几天。
当即道:“议第四项。”
林东来当即道:“这是最后一议,如今议的是国祚制度,毕竟是道国、不仅仅涵盖凡人,也涵盖诸修仙家族、筑基门派。”
“如今国土虽大,但地广人稀,需要尽早确认。包括定都何处,何等国策。
如今李寒山已经择得潜龙,不出十年,便会一统白骨观地界、而后咱们便会安排其余数脉直接献土合并。”
清渠真人第一个道:“不可使其大一统,如今国土几万里,真要一统,国主气数只怕要催发人道龙气,要反过来压制宗门,甚至可能养成仙朝、尾大不掉。”
林东来道:“道国是践行道主之道,也是真君道果之道,并不会养出人道仙朝、毕竟是依托道果而存的王朝、废立只在真君一念之间,就像是咱们宗门,也得由自然道主擢拔才能升宗,赐下金符玉箓、赐下龙虎玄章,其立国,咱们也是要炼制对应国宝、镇压气运,子母一套,只将子器给他,作收拢气数、香火愿力之用的。”
“如此的话,还是建议不要太过于集中,最好还是分出许多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炼制国宝镇压气数、类似镇山之宝、镇洞之宝之类。”
“诸侯分封制……”
玄阳真人已经不说话了,玄翯真人代为道:“弟子认为不妥,上位者固定,贵族生生世世是贵族,只怕长久来,凡人民不聊生,而且现在都是府县制度,流官制,怎么还倒退到上古的诸侯分封制?”
林东来点点头:“玄翯真人,你怎么说?”
玄翯道:“修行界,自然还是以修行为尊,我认为应该行两种制度,一种就是现在的制度、即府县制,由凡人王朝任免。”
“另外一种就是门阀制,即修仙家族,由宗门直接负责、而且修仙家族血脉更容易培养出修仙者,素质更高些。”
“这些修仙家族,他们也不是都能生出修行者,还是会有很多灵根不显的凡人,肯定会在凡俗成就势力的。”
“这是必定的,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掌握,根据修仙家族的规模,给其列为门阀世家,打上标记,给予固定的族地,和王朝势力相互制衡,岂不是两全其美。”
清渠真人冷笑一声:“只怕这些修仙家族也尾大不掉。最终把宗门也变成家族利益的战场。”
“前面不是说了,只要是家族出身的修士,也打上标记了么?到时候看出身,再选择重用不重用么?反正成为真传、或者真传候补,都是要经过筛选,或者紫府举荐。”
“那更会离心离德,分裂宗门,还不如小国寡民,哪里都坐大不了,最好再施行推恩制,让他们自己分化掉。”
眼见这些人又要吵,林东来连忙阻止:“只议事!”
国制和他们的道行理念也是相关的,如果是符合其道行理念的国制,那么也会助力他们修行、这是相关金丹道果的。
林东来对国制倒是无所谓,前面的三项议事,其实已经把林东来的治理理念贯穿了,宗门如此,必然上行下效,往后错不了。
最终真君还是决定采用玄翯真人的制度,给修真家族分级,分别是士族、县望、世家、门阀。
但同时也采取小国寡民之制、给这些家族的凡人势力封爵封地、分别封士大夫、县男、县伯、列侯等、赐镇族之宝、实行推恩制。
即主脉嫡脉子嗣,必须往下分封,并且与修仙主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太虚飘渺宗目前情况,修仙家族是出不起紫府的,最多有筑基修士,那么最多就是筑基家族了。
比如只有一个劣等筑基修士的家族,有十万凡人族人,便给其凡俗主脉封三等县男、并可建立家族城池,称[县都],属于下县。
但如果这个筑基老祖死了,十年内没有第二个筑基出现,就会降爵,从筑基家族变成练气家族、那么就只能算是士大夫之族。
当然宗门治下肯定是禁止各族发生严重斗争,比如族灭之类的杀戮,所以治世手段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
而且以此手段,也是为了刺激修士生育,毕竟族运也是气数。
道国道国,没有几千万、上亿人口哪里能称道国?如今地广人稀,大量地方需要人力去开发,到时候直接封给这些家族一块荒地就是。
而且前面的税目也好,各种制度也好,都是要趋于稳定的势力才能提供贡献、这些修仙家族有产业,比散修产生的价值要多得多,既然如此,将其更加深入的绑定到这套制度中来,更深入的参与进来,便如同宗门这棵参天巨树的无数毛细根须,可以深扎凡俗,掌控并吸收一切营养。
根本不会给王室,或者修行世家坐大的机会。
“还有议事么?”
“没有了。”林东来看了下宗门规划:“基本框架已经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了。”
“既无,那便散会!”
当即玄翯和玄阳也紧张起来,说多了切他们的肉、说少了怕真君不高兴。
但上交六成,实在太多了。
他们想想,决定折半:“我等愿意贡献三成给宗门,如此虽然艰难些,我等苦些没关系,只不要断了弟子未来便好。”
真君斟酌一二,看向其他人:“若是定在上交三成,你们同意么?”
“弟子同意。”
这回就是太和也没话说了。
“同意。”
真君道:“行,既然都同意,那就如此行事。”
随后对着林东来道:“第二项议事开始吧。”
林东来没想到真君会答应三成,本来还以为是五五分成呢。
林东来道:“第二桩议事,就是制度了,原先大家各自经营门派,都是太上长老,现在太上长老只有一位,那就是真君,大家便任各脉脉主、兼任各殿殿主、副殿主。”
“凡人王朝,大一统后,都有书同文、车同轨、律同法、如今咱们宗门自然也要如此。”
“即议论真传、真传候补、内门弟子门坎。”
“再议三大殿下诸殿殿主、诸峰峰主、内外门长老、执事。”
这个涉及到人事利益,各脉未来,因此大家都争论起来。
林东来认为,各脉,包括原来青木门的真传弟子,都降为真传候补,然后角逐真传,当保紫府。
其余的则为真传候补。
真传候补需要由各脉内门弟子角逐。
内门弟子又需要经过外门角逐。
其中内门弟子,都需要在先在分脉、再入本宗角逐。
这是传统的鲤鱼跃龙门、万灵竟跃大格局,让弟子们相互竞争,败者失去气数,胜者获得气数。
内务弟子比拼技艺、斗战弟子比拼斗战水平。此外还需要门派功勋贡献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有资格角逐。
其中外门弟子给予劣等筑基、下乘筑基待遇,为宗门劳作二十年以上,且达到练气后期、便可申领一份筑基三药和保命丹资源。
如果修为达练气九层,四十岁左右就可以突破一次筑基,哪怕第一次失败了,还有五十岁、六十岁,至少两次机会。
甚至吃过延寿丹药,七十岁前都有机会,不过这些机会,就需要自费了。
比之万仙城三十年,林东来还是放宽了标准的,因为万仙城是针对所有人,哪怕外来散修,只要交了三十年筑基金,就可以获得。
而宗门之内是针对弟子,自然不需要他们贡献这么久,或者更早筑基,才能贡献更长时间,毕竟练气修士,最多给宗门贡献四十年,见筑基无望,就会告老,然后去建立想办法修仙家族。
但只要筑基,哪怕劣等道基,也能活180岁到240岁左右,还能再贡献个一百年。
内门弟子,则一应需要筑基长老收徒、师带徒模式,传承衣钵。
真传候补,则是需要在内门弟子中抉择,且修为达到筑基、属上乘道基、或者中乘道基,但技艺天赋超群者。
但太和和切云不同意,一个现在是没几个弟子,一个分派在东海,数十万里迢迢,怎么派遣弟子来角逐真传?
另外清渠真人觉得天机技艺没法评判标准、钓鱼技艺又太小众了。
玄阳玄翯则认为,赤焰门弟子擅长斗战的少,擅长炼器的多,但如果这些精英都到主脉来了,将来谁来维持分脉?
大家当即吵个不停。
最终真君烦了:“每脉固定一个真传名额,但需要紫府举荐并仙务殿评议,若无特殊过错,不予否决,但限制诸紫府一甲子内只能举荐一个名额。”
“真传名额为九,除却举荐的,剩下的让真传候补自己争,真传候补数量三十六,紫府可直接举荐,每三十年只有一个名额、其余者须由各脉内门弟子参与本宗角逐。”
“没有弟子的,或者弟子少的,不是本座的问题,你们尽快培育弟子。”
“另真传候补只能任到一百岁,百岁前未成为真传、便转任内门长老。”
“真传弟子只能任到120岁,120岁前未达到筑基巅峰、着手突破紫府者,便转任各殿副殿主、各峰副峰主。”
“余者内门弟子筑基者,先为内门执事,后积功勋为内门长老。”
“外门弟子筑基者,先为外门执事,后为外门长老。”
“听从仙务殿调遣,前往诸峰任职。”
“另各脉三大殿殿主、掌门,作分殿殿主、或副掌门、可为本宗总殿决议长老,具备本宗议事权、表决权,各殿分殿主,需经仙务殿议事、表诀任免。”
这一下子,玄阳、玄翯、太和都面色难看起来,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要在宗内扶持几个代理人,争取利益和话语权罢了。
“接下来议事第三项。”
真君发话,人事权肯定是要牢牢握住的,只是给了紫府真人一定自由度,但口子并不算大。
林东来当即道:“第三项,乃是税制,主要是各坊市收入、包括各脉麾下家族、或者筑基门派设立的练气坊市、筑基仙城。”
“另外,诸家族、门派的岁贡、也是如此,需要入账,属于税制包含的部分。”
“掌门真人!这一项不是包含在第一项么?”
玄阳真人忍不了了:“不是说我们交三成么?”
林东来诧异:“怎么能混为一谈,你们上交的部分,是你们炼丹、炼器本部盈利的部分,包括你们直营辖下坊市店铺盈利,也算在里面。”
“但那些仙城、坊市,又不止有你们的店铺,这部分自然要统筹入本宗财政。”
“你们依然可以收他们的房租、租洞府,我们讨论的是三大税,一是农税,二是商税、三是关税。”
“这部分税目收得上来,宗门才能培育真传、真传候补、才能反哺各脉。”
“农税包括灵田税、灵矿税、渔税、林税等等。”
“商税,则只绑定坊市商铺,一铺一执照,当然摊位等只收取摊位费便不算此列。”
“关税则是非本宗地界,外来商户,需要交的税目,防止外来商户倾销大宗商品,扰乱本地市场。”
林东来道:“关于税制,大家也可以自由探讨。”
玄阳很想拍桌子走人、但被玄翯拉住:“你摆脸色给真君看呢,不要命了!”
玄阳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真君也不去管下面,任他们吵,任他们闹。
最终评议得灵田税十税一、渔税,林税、矿税、八税一。
商税五税一、关税则三税一,外来商品、一应加增其本身三成价值的税目,高价值的商品,比如高阶的丹药和法器、阵法,则会提升到二税一,或者一税一。
这些税目,都由功德殿管,不交税,或者偷税漏税的、又或者偷渡的、走私的,就都交给执法殿、省得到时候除却巡查本境、执法殿的道将没有事情做。
仙务殿则负责抽查、派遣筑基修士,专门在各仙城,设立税务殿、税务殿由功德殿和仙务殿、执法殿,三殿同辖、相互监督,防止贪污腐败坐大。
评议得税政之后。
真君十分满意,觉得林东来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竟然事事有结果,不用议好几天。
当即道:“议第四项。”
林东来当即道:“这是最后一议,如今议的是国祚制度,毕竟是道国、不仅仅涵盖凡人,也涵盖诸修仙家族、筑基门派。”
“如今国土虽大,但地广人稀,需要尽早确认。包括定都何处,何等国策。
如今李寒山已经择得潜龙,不出十年,便会一统白骨观地界、而后咱们便会安排其余数脉直接献土合并。”
清渠真人第一个道:“不可使其大一统,如今国土几万里,真要一统,国主气数只怕要催发人道龙气,要反过来压制宗门,甚至可能养成仙朝、尾大不掉。”
林东来道:“道国是践行道主之道,也是真君道果之道,并不会养出人道仙朝、毕竟是依托道果而存的王朝、废立只在真君一念之间,就像是咱们宗门,也得由自然道主擢拔才能升宗,赐下金符玉箓、赐下龙虎玄章,其立国,咱们也是要炼制对应国宝、镇压气运,子母一套,只将子器给他,作收拢气数、香火愿力之用的。”
“如此的话,还是建议不要太过于集中,最好还是分出许多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炼制国宝镇压气数、类似镇山之宝、镇洞之宝之类。”
“诸侯分封制……”
玄阳真人已经不说话了,玄翯真人代为道:“弟子认为不妥,上位者固定,贵族生生世世是贵族,只怕长久来,凡人民不聊生,而且现在都是府县制度,流官制,怎么还倒退到上古的诸侯分封制?”
林东来点点头:“玄翯真人,你怎么说?”
玄翯道:“修行界,自然还是以修行为尊,我认为应该行两种制度,一种就是现在的制度、即府县制,由凡人王朝任免。”
“另外一种就是门阀制,即修仙家族,由宗门直接负责、而且修仙家族血脉更容易培养出修仙者,素质更高些。”
“这些修仙家族,他们也不是都能生出修行者,还是会有很多灵根不显的凡人,肯定会在凡俗成就势力的。”
“这是必定的,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掌握,根据修仙家族的规模,给其列为门阀世家,打上标记,给予固定的族地,和王朝势力相互制衡,岂不是两全其美。”
清渠真人冷笑一声:“只怕这些修仙家族也尾大不掉。最终把宗门也变成家族利益的战场。”
“前面不是说了,只要是家族出身的修士,也打上标记了么?到时候看出身,再选择重用不重用么?反正成为真传、或者真传候补,都是要经过筛选,或者紫府举荐。”
“那更会离心离德,分裂宗门,还不如小国寡民,哪里都坐大不了,最好再施行推恩制,让他们自己分化掉。”
眼见这些人又要吵,林东来连忙阻止:“只议事!”
国制和他们的道行理念也是相关的,如果是符合其道行理念的国制,那么也会助力他们修行、这是相关金丹道果的。
林东来对国制倒是无所谓,前面的三项议事,其实已经把林东来的治理理念贯穿了,宗门如此,必然上行下效,往后错不了。
最终真君还是决定采用玄翯真人的制度,给修真家族分级,分别是士族、县望、世家、门阀。
但同时也采取小国寡民之制、给这些家族的凡人势力封爵封地、分别封士大夫、县男、县伯、列侯等、赐镇族之宝、实行推恩制。
即主脉嫡脉子嗣,必须往下分封,并且与修仙主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太虚飘渺宗目前情况,修仙家族是出不起紫府的,最多有筑基修士,那么最多就是筑基家族了。
比如只有一个劣等筑基修士的家族,有十万凡人族人,便给其凡俗主脉封三等县男、并可建立家族城池,称[县都],属于下县。
但如果这个筑基老祖死了,十年内没有第二个筑基出现,就会降爵,从筑基家族变成练气家族、那么就只能算是士大夫之族。
当然宗门治下肯定是禁止各族发生严重斗争,比如族灭之类的杀戮,所以治世手段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
而且以此手段,也是为了刺激修士生育,毕竟族运也是气数。
道国道国,没有几千万、上亿人口哪里能称道国?如今地广人稀,大量地方需要人力去开发,到时候直接封给这些家族一块荒地就是。
而且前面的税目也好,各种制度也好,都是要趋于稳定的势力才能提供贡献、这些修仙家族有产业,比散修产生的价值要多得多,既然如此,将其更加深入的绑定到这套制度中来,更深入的参与进来,便如同宗门这棵参天巨树的无数毛细根须,可以深扎凡俗,掌控并吸收一切营养。
根本不会给王室,或者修行世家坐大的机会。
“还有议事么?”
“没有了。”林东来看了下宗门规划:“基本框架已经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了。”
“既无,那便散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仙只想种田,地仙只想种田最新章节,地仙只想种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仙只想种田,地仙只想种田最新章节,地仙只想种田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