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深思良久之后,知道许泽这话的意思,所谓赤陉如龙、降火天罚,足够在大胜之后用檄文将袁绍的声望彻底压垮。

  日后在他的领地之内,定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世家、百姓归顺大汉。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赵地,”拿下赵国兵至逢山,方才能进入常山之地,而赵国有三道险要的山川设关,乃是袁绍南面的山险防线。

  分别为湡水、汦水和洺水。

  三条水线自西向东天然分割了赵国腹地,可形成纵深梯次防御,赵国的水线可并非藉藉无名,当年韩信依靠汦水灭赵,可合兵法反复推敲。

  曹操深知其地势特性,需要再仔细的筹划此计,他对虞翻笑道:“先生有易学用于兵法之能,不如别回江东了,留在许都随本相至冀州建立功勋如何?”

  “多谢丞相厚爱,在下不敢妄念此功绩,江东还有许多公务在身,待交、夷安定,那时丞相若是还信任,翻敢不从命。”

  “也好,”曹操重重地捏了几下虞翻健壮的肩膀,眼神流露出遗憾之色,这等贤才,并非是有鬼神莫测之能,而是有出色的才智和精深的易学造诣,方才能将易学与兵法结合。

  如此人才,当世也算少有啊,放在孙策那里简直是浪费了。

  “子泓,若能大败袁绍,奠定局势,你当记大功!”

  火龙降罚这种谶言,亦是奇思妙想。

  ……

  散议之后,许泽和虞翻走在军营之中,谈及了方才的起卦。

  许泽问道:“那帐内挂二十八星宿图,以北斗柄指西北是因为什么?”

  虞翻凑近了些:“总得虔诚些,风雅。”

  “这是风雅吗?”

  “易学里,这就是风雅,”虞翻的自信丝毫没有被打击道,他这人是有点神叨,你说带兵不行吧,前几年讨伐山越,虞翻功绩在那些孙氏老将之中也不相伯仲。

  若说行吧,守豫章的时候直接就投了,根本不打。

  许泽现在倒是能看懂些许了。

  这老哥肯定是能依靠易学的道理为本,而后审时度势,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世投降恐怕还预见到了如今江东归顺扬州的前景,方才如此干脆。

  并非是全然依靠迷信。

  “君侯也懂一些炼气士的偏学?”

  虞翻好奇的问道。

  “略懂,略懂,”许泽则是非常谦虚,他明白这是问的方才“赤气如刀”的事,不过为谋者涉猎必然广泛,所以虞翻也懂就不奇怪了。

  况且他家里本就是大家族底蕴,所藏的书籍里有这些偏门也不算奇怪。

  “君侯这样的才学,已可称渊博,听说还有蔡中郎之衣钵,那位才女蔡博士是代父授学的,当初袁本初竟无此慧眼,这活该他输啊。”

  “若是君侯当年就在冀州,恐怕如今天子也不会在许都了。”

  “说不好,”许泽这几年听了很多次这样的奉承,一直到昨夜才从许攸身上得以确信,“若我当时在冀州,很可能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吏,被各文武世家排挤,而且还需要依附于他人,很多策略功绩,可能都是别人的。”

  许泽说出了昨夜许攸之事,当初的官渡疑兵之战,若是袁绍果决一点,能听从许攸、沮授的计策,应该是险象环生的。

  “原来如此,”虞翻听完亦是感慨,啧啧称奇:“袁本初早年得讨董盟主之名,但是却思东立刘幽州为帝,之后竟然无容人之度,天下贤才皆向往冀州,却大半不得入其门。”

  “连君侯,荀令君、郭府君、吕将军、董太守这些如今皆有丰功伟绩的人,都失之交臂。”

  虞翻笑着道:“他若是懂易学之理,也许能顺应天意大势而动。”

  “今年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些比较了,此计若成,袁绍必无翻身之可能,”许泽说着翻身上马,冲虞翻道:“仲翔稍作准备,三日之后我们启行青州,而后再自广陵归庐江。”

  “唯。”

  ……

  七月下旬。

  曹操筹措十万石军粮,以精锐、老兵、新兵混编,以李典、高顺、徐晃为辅,关羽为帅领三万大军押送粮草驰援冀州。

  命曹洪、曹仁先攻湡水,直奔邯郸、永年,一路向北而攻,最终在苏人亭遭到袁绍兵马伏击,但和许攸所言不差,袁绍虽然依三水纵深设防,却没有倾注太多兵力。

  故此攻克赵国,似乎不难。

  曹操更是亲自坐镇邺城,将自己公务之所迁徙至此,收治流民安置于魏郡,且迁五十万民至邺城劳作,如今半年过去,魏郡已逐步恢复往日秩序井然之状。

  当然,也将驻军之地推进了百里。

  临城,袁绍至此常山南面的藩障城池,督战于汦水,欲效仿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给予少许精兵信心,让曹操大军耗损于赵国境内。

  沮授亲自查看了湡水、汦水防线后,回到临城对袁绍赞不绝口,此前他还未曾来看过,只是知晓袁绍用少许兵力,不到五千人,镇守赵国。

  其余的兵马,还要从当地的豪族榨取出来,就算是将所有乡勇算在一起,满打满算也不过八千人。

  没想到今日走完三道水关,依险设防扼守要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驰援,且方便传令,不会被人以疑兵、流言祸乱,曹操想拿下赵国,非得付出数倍损伤不可。

  沮授一夸,那可真是夸到了袁绍的心坎里。

  特别是两人之前有所不快,如今又还能够重新共事,情绪价值倍增。

  “哈哈哈!!”

  袁绍在临城城头,平视远方山川,朗声道:“曹阿瞒纵能过三水,人马也将折半,何惧之有啊!”

  “吾料定他今年必定无功而返,劳民伤财,诸位贤者谓之时机转折,想必就在今年了!”

  “主公英明。”

  众人附和一番,沮授还是躬身道:“主公,既有三水为险,曹军暂且不能过来,不如趁机将粮仓从界休移至薄落亭附近?”

  袁绍默算了片刻,薄落亭在巨鹿,地势虽然平坦,但若是运粮到常山来,至少要多耗好几日,因为水路大多逆流。

  岂能舍顺求逆,徒增耗损呢?沮君真是危言耸听,井陉关周围设防亦是牢固,比这赵国三水更加精妙,暗含了八关阴阳均衡之道,古来少有。

  “沮君,此事不便呀,你信不信,曹操减轻赵地援军压力,定然会举一支大军佯攻巨鹿?”

  沮授眉头一皱,没有开口。

  后续数日之后,果然不出袁绍所料,曹操派曹洪为将,分兵转向巨鹿,欲夺城渡大陆泽而从侧翼进常山。

  但在薄落津遭到阻击,亦不能建功。

  沮授对袁绍的料敌先机敬佩不已,有惭愧之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最新章节,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