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九年腊月初八,应天府外的长江码头人声鼎沸,岸边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
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缓缓驶来,为首的旗舰上飘扬着大明的龙旗与“大将军王朱高炽”的将旗,正是朱高炽与朱雄英带着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及南洋各国使者归来的船队。
船队靠岸,朱高炽身着银甲,朱雄英身着蟒袍,一同搀扶着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走下跳板。
阇耶跋摩八世身着华丽的真腊王室服饰,身后跟着的南洋各国使者也都带着本国的特色冠服,每个人身后都跟着数十名随从,扛着装满奇珍异宝的箱子,牵着大象、孔雀等奇珍异兽,引得岸边百姓阵阵惊呼。
“那是大象吧?听说只有南洋才有这么大的象!”
“你看那箱子里,亮晶晶的肯定是宝石!还有那羽毛五颜六色的鸟,真是少见!”
百姓们踮着脚张望,议论声此起彼伏,脸上满是好奇与自豪——这些南洋邦国带着重礼前来,足见大明的强盛。
从码头到皇宫的街道上,早已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挂满了沿街的商铺与屋檐,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万国来朝”、“盛世安康”的春联,身着新衣的孩童提着灯笼穿梭在人群中,整个应天府都洋溢着过节般的热闹氛围。
礼部官员早已在街道两侧安排了仪仗,士兵们手持刀枪,整齐地站在路边,彰显着大明的威仪。
三日后,庆典如期举行。
天还未亮,午门外已集结了文武百官与京营士兵,甲胄与朝服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辰时三刻,朱元璋身着明黄色帝王袍服,在太子标的搀扶下,缓步走上午门的御座。
他虽年迈,却因今日的盛典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帝王的威严与欣慰。
随着太监一声“传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觐见”,阇耶跋摩八世手持金印与降表,在朱高炽、朱雄英的陪同下,一步步走向午门。
他走到御座前,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而后高举降表,用略显生硬却清晰的汉话高声宣读:“大明洪武皇帝陛下圣鉴!真腊自开国以来,久闻大明仁政,仰慕上国文明。近年见大明王师平定南洋,安抚百姓,不滥杀、不掠夺,实乃天下之主!今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愿举国内附,纳土称臣,永为大明疆土,真腊子民永为大明子民,恳请陛下接纳!”
他的声音传遍午门广场,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皆屏息聆听。
宣读完毕,阇耶跋摩八世双膝跪地,将金印与降表高举过头顶,恭敬地说道:“臣阇耶跋摩八世,恭请陛下收纳真腊,臣愿率真腊子民,永奉大明正朔!”
朱元璋在太子标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跪地的阇耶跋摩八世,又望向广场上的各国使者与文武百官,嘴角露出温和的笑容。
他走下御座,亲手接过阇耶跋摩八世手中的金印与降表,声音洪亮地说道:“朕览尔之奏,知尔真心归附,感念大明仁政。朕今日便准你所请,接受真腊内附!自此以后,真腊便是大明的疆土,真腊子民便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定会一视同仁,轻徭薄赋,绝不苛待!”
广场上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文武百官跪地行礼,各国使者也纷纷躬身致敬。
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又对阇耶跋摩八世说道:“阇耶跋摩八世,你主动率国归附,有功于大明。朕今册封你为真腊侯,世袭罔替,仍驻守真腊,治理地方。望你尽心辅佐大明,安抚子民,勿负朕之所托!”
阇耶跋摩八世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地叩首:“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为大明守好南疆,不负陛下信任!”
朱元璋笑着扶起他,亲自挽住他的手臂,带着他走到御座旁,与他并肩而立,一同接受百官与使者的朝拜。
这一幕,让在场的蒙古与女真部落使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暗自心惊肉跳。
这些年来,蒙古部落虽被徐允恭率领的岭北铁骑压制,不敢南下异动,却始终对大明心存芥蒂,从未真正臣服;女真部落更是表面归顺,私下里仍在积蓄力量,妄图有朝一日脱离大明掌控。
可今日亲眼见到真腊这样的南洋大国主动内附,见到朱元璋对阇耶跋摩八世的礼遇,他们才真切地感受到大明的强盛——不是靠武力压制,而是靠仁政吸引,让邦国主动归附,这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令人恐惧。
一个蒙古使者悄悄对身旁的同伴说道:“以前只知大明军力强盛,今日才知,大明的仁政竟能让南洋邦国主动来附。照此下去,大明只会越来越强,咱们……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女真使者也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以往还觉得能凭借山林之地周旋,可现在看来,大明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南洋,其国力之强,远超咱们想象。今日之后,咱们怕是得收起那些小心思,真心归附大明才是正道。”
他们的心思,朱高炽与朱雄英看在眼里,心中满是不屑。
此次促成真腊内附,并举办盛大庆典,便是要让这些心存观望的部落看清大明的实力,彻底断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庆典的后续流程在一片欢腾中进行。
奉天殿内灯火通明,数十盏琉璃宫灯悬挂在殿梁上,映得满殿金光熠熠。
殿中央摆着一张巨大的紫檀木长桌,桌上铺着明黄色锦缎桌布,满汉全席的菜肴层层叠叠摆放其上,热气腾腾的烤鸭色泽油亮,清蒸江团鲜嫩诱人,还有用南洋香料烹制的咖喱牛腩、香茅鸡,兼顾了大明风味与异域特色,香气弥漫在整个大殿,引得众人频频侧目。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各国使者则坐在殿的另一侧,手中捧着琉璃酒杯,不时与身旁的官员举杯交谈。
真腊侯阇耶跋摩八世捧着酒杯,向朱元璋敬贺,口中不断称赞大明饮食的精致;南洋各国使者则对桌上的丝绸、瓷器赞不绝口,眼神中满是羡慕。
殿外传来悠扬的丝竹之声,宫女们身着彩衣,手持乐器,演奏着《大明盛世曲》,欢快的旋律与众人的笑语交织在一起,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席间,朱高炽起身奏报:“皇爷爷,暹罗种植园已初见成效,今年水稻、香料产量远超预期,湄南河港口商船往来不绝,百姓生活日渐富足。”
朱雄英也紧随其后,汇报了一下南洋各国的港口建设情况。
朱元璋听着两人的禀报,手中的酒杯微微晃动,嘴角的笑容从未停歇,他抬手示意两人坐下,高声说道:“好!你们做得好!今日君臣同乐,诸位不必拘谨,尽情畅饮!”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阵阵欢呼,官员与使者们纷纷举杯,高声喊道:“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丝竹之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将庆典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
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缓缓驶来,为首的旗舰上飘扬着大明的龙旗与“大将军王朱高炽”的将旗,正是朱高炽与朱雄英带着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及南洋各国使者归来的船队。
船队靠岸,朱高炽身着银甲,朱雄英身着蟒袍,一同搀扶着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走下跳板。
阇耶跋摩八世身着华丽的真腊王室服饰,身后跟着的南洋各国使者也都带着本国的特色冠服,每个人身后都跟着数十名随从,扛着装满奇珍异宝的箱子,牵着大象、孔雀等奇珍异兽,引得岸边百姓阵阵惊呼。
“那是大象吧?听说只有南洋才有这么大的象!”
“你看那箱子里,亮晶晶的肯定是宝石!还有那羽毛五颜六色的鸟,真是少见!”
百姓们踮着脚张望,议论声此起彼伏,脸上满是好奇与自豪——这些南洋邦国带着重礼前来,足见大明的强盛。
从码头到皇宫的街道上,早已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挂满了沿街的商铺与屋檐,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万国来朝”、“盛世安康”的春联,身着新衣的孩童提着灯笼穿梭在人群中,整个应天府都洋溢着过节般的热闹氛围。
礼部官员早已在街道两侧安排了仪仗,士兵们手持刀枪,整齐地站在路边,彰显着大明的威仪。
三日后,庆典如期举行。
天还未亮,午门外已集结了文武百官与京营士兵,甲胄与朝服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辰时三刻,朱元璋身着明黄色帝王袍服,在太子标的搀扶下,缓步走上午门的御座。
他虽年迈,却因今日的盛典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帝王的威严与欣慰。
随着太监一声“传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觐见”,阇耶跋摩八世手持金印与降表,在朱高炽、朱雄英的陪同下,一步步走向午门。
他走到御座前,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而后高举降表,用略显生硬却清晰的汉话高声宣读:“大明洪武皇帝陛下圣鉴!真腊自开国以来,久闻大明仁政,仰慕上国文明。近年见大明王师平定南洋,安抚百姓,不滥杀、不掠夺,实乃天下之主!今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愿举国内附,纳土称臣,永为大明疆土,真腊子民永为大明子民,恳请陛下接纳!”
他的声音传遍午门广场,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皆屏息聆听。
宣读完毕,阇耶跋摩八世双膝跪地,将金印与降表高举过头顶,恭敬地说道:“臣阇耶跋摩八世,恭请陛下收纳真腊,臣愿率真腊子民,永奉大明正朔!”
朱元璋在太子标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跪地的阇耶跋摩八世,又望向广场上的各国使者与文武百官,嘴角露出温和的笑容。
他走下御座,亲手接过阇耶跋摩八世手中的金印与降表,声音洪亮地说道:“朕览尔之奏,知尔真心归附,感念大明仁政。朕今日便准你所请,接受真腊内附!自此以后,真腊便是大明的疆土,真腊子民便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定会一视同仁,轻徭薄赋,绝不苛待!”
广场上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文武百官跪地行礼,各国使者也纷纷躬身致敬。
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又对阇耶跋摩八世说道:“阇耶跋摩八世,你主动率国归附,有功于大明。朕今册封你为真腊侯,世袭罔替,仍驻守真腊,治理地方。望你尽心辅佐大明,安抚子民,勿负朕之所托!”
阇耶跋摩八世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地叩首:“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为大明守好南疆,不负陛下信任!”
朱元璋笑着扶起他,亲自挽住他的手臂,带着他走到御座旁,与他并肩而立,一同接受百官与使者的朝拜。
这一幕,让在场的蒙古与女真部落使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暗自心惊肉跳。
这些年来,蒙古部落虽被徐允恭率领的岭北铁骑压制,不敢南下异动,却始终对大明心存芥蒂,从未真正臣服;女真部落更是表面归顺,私下里仍在积蓄力量,妄图有朝一日脱离大明掌控。
可今日亲眼见到真腊这样的南洋大国主动内附,见到朱元璋对阇耶跋摩八世的礼遇,他们才真切地感受到大明的强盛——不是靠武力压制,而是靠仁政吸引,让邦国主动归附,这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令人恐惧。
一个蒙古使者悄悄对身旁的同伴说道:“以前只知大明军力强盛,今日才知,大明的仁政竟能让南洋邦国主动来附。照此下去,大明只会越来越强,咱们……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女真使者也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以往还觉得能凭借山林之地周旋,可现在看来,大明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南洋,其国力之强,远超咱们想象。今日之后,咱们怕是得收起那些小心思,真心归附大明才是正道。”
他们的心思,朱高炽与朱雄英看在眼里,心中满是不屑。
此次促成真腊内附,并举办盛大庆典,便是要让这些心存观望的部落看清大明的实力,彻底断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庆典的后续流程在一片欢腾中进行。
奉天殿内灯火通明,数十盏琉璃宫灯悬挂在殿梁上,映得满殿金光熠熠。
殿中央摆着一张巨大的紫檀木长桌,桌上铺着明黄色锦缎桌布,满汉全席的菜肴层层叠叠摆放其上,热气腾腾的烤鸭色泽油亮,清蒸江团鲜嫩诱人,还有用南洋香料烹制的咖喱牛腩、香茅鸡,兼顾了大明风味与异域特色,香气弥漫在整个大殿,引得众人频频侧目。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各国使者则坐在殿的另一侧,手中捧着琉璃酒杯,不时与身旁的官员举杯交谈。
真腊侯阇耶跋摩八世捧着酒杯,向朱元璋敬贺,口中不断称赞大明饮食的精致;南洋各国使者则对桌上的丝绸、瓷器赞不绝口,眼神中满是羡慕。
殿外传来悠扬的丝竹之声,宫女们身着彩衣,手持乐器,演奏着《大明盛世曲》,欢快的旋律与众人的笑语交织在一起,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席间,朱高炽起身奏报:“皇爷爷,暹罗种植园已初见成效,今年水稻、香料产量远超预期,湄南河港口商船往来不绝,百姓生活日渐富足。”
朱雄英也紧随其后,汇报了一下南洋各国的港口建设情况。
朱元璋听着两人的禀报,手中的酒杯微微晃动,嘴角的笑容从未停歇,他抬手示意两人坐下,高声说道:“好!你们做得好!今日君臣同乐,诸位不必拘谨,尽情畅饮!”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阵阵欢呼,官员与使者们纷纷举杯,高声喊道:“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丝竹之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将庆典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最新章节,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最新章节,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