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440章 辉煌战果,天下皆惊

小说:寒门权相 作者:皇家大芒果 更新时间:2025-11-08 23:48:5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为什么说胜利总是可以凝聚人心?

  因为胜利总是伴随着利益的获得。

  但,人性的趋利避害,在强化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也会放大对每一次失败的恐惧。

  更何况,当一场争斗的注码是生死的时候。

  听见漫山遍野的呼声,在南朝援兵抵达之后本就心生退意甚至小股崩散的风豹骑后军众人,抬头看去,原本帅旗的位置果然不见了那杆如主心骨一般飘扬的旗帜。

  虽然风中依稀也传来北渊骑兵的呼喊,但帅旗的垮塌显然更具备说服力。

  在这一幕之下,风豹骑后军彻底崩溃,开始大股大股地朝着峡谷外溃散而去。

  溃退是会传染的,这是人性的本能。

  当瞧见后军一逃,中军便也没有选择地跟着逃了。

  这当中不是没有聪明人,不是没有人想到只要一逃就是把后背露给敌人,让战局变成一边倒。

  但战场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别人都逃了,自己又怎么可能挡得住。

  那么只要比别人跑得快,那就足够了。

  “给老子停住!不许逃!”

  督战官带着督战队举起刀子,试图用当场的死亡来震慑士卒对未来的恐惧。

  砰!

  一支巨大的弩箭从高处飞来,直接将督战官贯穿,钉在地上。

  而溃兵们没了阻拦,当即更加慌不择路地飞奔了。

  士气逆转,风字营在这一刻,也彻底化身成了疯子。

  他们嘶吼着出刀,刀刃斩风也斩人,刀刀见血。

  拓跋青龙看着身边的士兵不断倒下,后军崩溃,中军崩溃,前军崩溃,侧翼阵线崩溃,大批的士卒在风字营缴械不杀的喊声中投降,目眦欲裂的同时,也深知大势已去。

  但他没有放弃,仍在努力找寻着反败为胜的那一点点机会所在。

  凌岳已经从风豹骑的围困中突围了出来,他扭头大喊道:“苏烈,跟我来!”

  苏烈闻言,当即带着部众和凌岳合并一处,跟着他前冲。

  双方兵锋所指,正是拓跋青龙亲卫营的所在。

  “将军,不能再等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先收拢残兵,稳住阵脚再战啊!”

  亲卫的呼喊,掐灭了拓跋青龙的最后一丝幻想。

  他的眼中,闪过浓浓的不甘,咬着牙喊道:“亲卫营跟我断后!”

  说完,他率领亲卫营,决然地迎向了风字营,为溃兵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逃跑时间。

  这一幕,落在凌岳和苏烈的眼里,对这位北渊将种,也不由高看几分。

  但高看也好,低看也罢,都无法影响战场上的敌对身份。

  凌岳当即指挥风字营迎头撞了上去。

  人数上只要不吃大亏,风字营不怕当今世上的任何一支军伍。

  拓跋青龙的亲卫虽然悍勇,但本身战意不高,又无拼死之心,登时落入下风,不断有人倒下。

  当风字营冲破了对方的阵型,凌岳当即催马上前,和苏烈两人,直接攻向拓跋青龙。

  既然敢断后,那就要做好被留下的准备!

  瞧见这两个在战场上的杀神朝着自家主将杀来,拓跋青龙的护卫当即劝道:“将军,该撤了!再不走,来不及了!”

  拓跋青龙看着身边的亲卫一个个落马,心中又痛又怒,深知再拖下去,自己若是被擒获或者直接斩杀,那才是真正最不可接受的。

  他狠狠一咬牙,“撤!”

  他和他的亲卫营,撤离战场,朝着见龙峡的方向狂奔。

  随着他这一撤,碎星峡的这场大战,胜负便再没了一丝悬念。

  凌岳和苏烈缓缓勒马,对视了一眼,眼中都瞧见了一丝轻松。

  这一场仗,他们手上只有三千风字营和以步兵为主的一万禁军,总数不到一万五,却要硬抗三万北渊风豹骑。

  虽然是以有心算无心,但这场仗也一点都不好打。

  至于说为什么不多调集一些边军精锐前来,道理也很简单:万一北渊不从这儿来呢?

  你把边镇的兵力都掏空了,万一北渊直取边镇,把这种重地丢了,谁来承担责任?

  谁又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所以,一开始,齐政就和定国公与凌岳明言,定国公和凌岳也极其认同的一点就是:此番提前防范,一定不能影响边镇原本的防御体系,军国大事,不能赌博。

  在通过对渊皇心思的判断,结合北疆地形,老军神和齐政以及定国公在细细研究之后,选定了几个可能的方向,在定国公实地走访之后,押宝在了见龙峡。

  事实证明,他们选对了。

  看了一眼尸横遍野的凌乱峡谷,凌岳知道还不到庆功的时候,沉声道:“禁军步兵清点战场,统计战功,其余人,全部随本将一起,追杀风豹骑,活捉拓跋青龙!”

  风字营迅速集结,在凌岳和苏烈的率领下,卷起烟尘,紧紧跟在风豹骑溃兵的身后,不断收割扩大战功的同时,也如同老练的牧羊人,将风豹骑赶向见龙峡的方向。

  马蹄声在峡谷中回荡,待飞扬的尘土落下,峡谷里已经不见了厮杀,只剩下重伤士兵的呻吟与战马不安的喘息。

  留守的禁军步兵们开始清点伤亡、救治伤员、收拢降兵,慢慢平息着心头因为这一场注定震动天下的战斗带来的汹涌刺激。

  即使遭遇了一场损失惨重的伏击,但风豹骑三万人的建制,此刻能够集中行动的,依旧还有一万多人。

  若是能够从容收拢溃兵,重新凝聚军心,未尝不能与身后仅仅三千的风字营以及两千南朝其余骑兵一战。

  但凌岳完全没有给对方这样的机会,一路直追,就如同猎犬撵着受惊的兔子,完全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

  虽然风字营也同样辛苦,但追杀和被追杀的心态和士气自然是不一样的。

  拓跋青龙伏在疾驰的马背上,扭过头,遥望着身后弥漫烟尘中的队伍,眼中露出浓浓的恨意与不甘。

  好在他在见龙峡军寨留下了人,等他们进入军寨,重新休整,给他一两个时辰,他要带着队伍一雪前耻!

  他要将方才所有的失败和痛苦,全部,加倍地还给这些南朝人!

  他猛地一抽马臀,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渴望,沿着来路,一路前冲。

  他的面前,又出现了一处适合伏击的山谷。

  他认得这儿,这是先前他亲自来过,试图捉住那支伏兵队伍,在发现伏兵提前撤离之后,他亲自勘验地形,感慨南朝军人怯懦的地方。

  他的心头,猛地生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惊人设想。

  南朝的人不会在这儿再次设伏吧?

  先前对方在这儿假意设伏,然后故意撤走,以懦弱的假象吸引自己冒进。

  现在真正遭遇伏兵,退走再度经过,绝大多数的将领都不会想到这儿会重新出现伏兵的可能。

  如果在这儿设一支伏兵,绝对会出乎所有人意料,从而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恐怕也就是自己这等人物,才能想到这一层来!

  但想到归想到,现在这个火烧屁股亡命狂奔的紧急态势之下,他甚至就连派个斥候先行探路都做不到,又无法更改路线。

  飞快地在脑子里想了想,拓跋青龙只能让一队亲卫营极力催发马速,在前面探路,看看到底有没有情况。

  蹄声凌乱而焦急,像是一团黑云下的骤雨,快速地掠过了峡谷。

  当发现全军大部都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峡谷之后,拓跋青龙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也在心头叹息,看来自己高估对方了。

  但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被自己高估的人,却偏偏让自己遭遇了军旅生涯第一场也是最大的一场惨痛失利,他心头就更郁闷了。

  难怪朝廷里都说,去各部落砍瓜切菜,都算不得本事,和南朝的战事,才是大渊军人的最高试炼场。

  按下心头复杂的思绪,他朝着见龙峡的方向,狂奔而去。

  身后,不断有风豹骑的士卒掉队,但他已经顾不上了。

  他只能指望,抵达见龙峡军寨,他可以获得宝贵的休整与收拢残兵,重振军心的时间。

  乾坤未定,这一战,他还有机会,他还不想放弃!

  不知道已经这样跑了多久,拓跋青龙感觉胯下的马儿似乎也进入了极限,速度开始减缓。

  但好在南朝的骑兵,也同样受限于马儿的情况,放缓了追击的速度。

  拓跋青龙估算着距离,过了眼前这个山谷,再用不了多久,便是见龙峡的军寨了!

  他看了看渐渐擦黑的天色,一头扎进了前方的山谷。

  轰隆隆!

  就在拓跋青龙才刚刚进入这处地形略窄,也曾经亲自勘察过的伏兵之处时,天上“雷声”骤响。

  拓跋青龙骇然抬头,只见两侧,滚石、巨木正顺着山壁带着惊人的威势,朝着前方的风豹骑士卒砸来。

  伏兵!

  山壁上,瞧见第一波攻击就撂倒了一大片的北渊骑兵,一个穿着朝廷地方卫所军铠甲的将领,眼中的兴奋止都止不住!

  小公爷没骗我们!

  小公爷果然利害!

  对着卫所兵而言,让他们正面抗衡北渊精锐骑兵的胆子,没有;

  但让他们跟着禁军和风字营敲边鼓、痛打落水狗的胆子,不仅有,还很大!

  凌岳同样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和心性,所以,并没有让他们去啃什么硬骨头。

  而是亲自与他们谈好了这场伏击,给了他们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同时派出了心腹亲兵,亲自把握具体时机,在风豹骑大部队南下经过此地之后,偷偷来到此间集结,等到了惨败归来的风豹骑残兵。

  而这支在平日里或许完全不被风豹骑看在眼里的伏兵,此刻却给风豹骑带来了不逊于风字营的伤亡。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累了。

  而他们也基本没了任何的战意。

  当死亡的威胁来临,他们不会如先前士气鼎盛时一般,结阵对抗,伺机反击,而是选择了夺路而逃,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胯下马儿的四蹄和自己的双腿上。

  这一幕,看得拓跋青龙,目眦欲裂。

  但他也同样,只能徒劳地组织身边的亲卫与核心士卒们,组织起相对严密的阵型,试图尽快冲过这一段山谷。

  因为,在他们身后,那如附骨之锥般的风字营,蹄声已经越来越近了。

  拓跋青龙最终还是成功逃进了见龙峡的军寨之中。

  当他坐在地上,茫然地喘着粗气,看着浑身是伤,口吐白沫倒地暴毙的爱马,眼神呆滞。

  他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输的。

  更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输到了这样的地步。

  他环顾四周,曾经军容齐整,阵势庞大的三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两三千,七零八落,三五成群地呆坐着,眼里和他一样,写满了茫然与挫败。

  当然,并不是说这一战,真的死了那么多风豹骑。

  很多其实都是在溃逃的时候,被打散了。

  后续应该还会陆续归来。

  但前提是,见龙峡还在他们的手上。

  想到这儿,拓跋青龙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上了军寨,看向了此刻围困在军寨之外的南朝部队。

  整个队伍分成了两块。

  五百风字营手牵着缰绳,如泥塑般立在战马旁。

  剩下所有人,在他们百步之外,齐齐下马休息,相护帮忙揉腿或是整理武器。

  这样的布置,既保持着围困的态势,也让军寨之中可能的偷袭变成了不可能。

  瞧见这大胜之后依旧如此军纪严明的一幕,拓跋青龙知道,自己输得不冤。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一身红甲的身影上。

  而凌岳也恰好在此刻抬头。

  双方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凌岳单手抬枪,枪锋直指拓跋青龙。

  拓跋青龙深吸一口气,看向身边亲卫,“知道他是谁吗?”

  亲卫点了点头,“他叫凌岳,是南朝定国公的嫡孙,同时也是南朝安国公的外孙,地位极其显赫,同时,还是南朝新帝的好友,在南朝新帝登基前,他是南朝禁军的游击将军。”

  大梁禁军游击将军的典故,北渊军方也是十分熟悉。

  姜复生之后的每一任禁军游击将军,都是北渊密探打探的重点。

  拓跋青龙也回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情报,轻轻一叹。

  他叹息的,不是对方的强大。

  而是他知道,在这场正面对决输了之后,自己的军神之路,便已经断了。

  除非,自己能够在正面对决之中,战胜对方。

  但自己还有那样的机会吗?

  他已经能想到,当这一战的结果传出,这天下,该是何等的波澜。

  只可惜,自己是输的那一方。

  他转过身,缓缓走下了楼梯,就像是走下了那高高在上的神坛。

  翌日下午,见龙峡的军寨之外,凌岳等来了禁军步兵主力以及来自周边卫所的援兵。

  取得如此振奋人心的军功,所有人的热情都是十分高涨,对凌岳更是愈发尊敬与言听计从。

  “接下来,你们守住此军寨,只需做好两件事,不让外面的人进,不许里面的人出,剿杀归来的溃兵,堵住军寨中人南下的路。”

  禁军将领当即领命,“是!末将遵命!”

  卫所的指挥使也连忙跟着开口,然后还是多了句嘴,问道:“那咱们不用夺回军寨吗?”

  “不必,记住,千万不要这么做,若是他们不出来,就与他们耗着。”

  凌岳摇头,但却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入夜时分,他悄悄带着风字营,无声地消失在了旷野之中。

  中京城,这座堪称天底下最坚固的城池之中,官员和百姓,都有些不复往日的悠闲。

  因为,敌人虽然没法越过这座城池出现在众人身边,但战争的阴影却已经笼罩在众人的心头。

  北渊三十万大军入侵,北疆三路告急,已经过去了数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

  而西北那边又传来新的消息,西凉也跟着起哄,十万大军出陇右,西北战事同样告急。

  这好端端的,就好像要亡国了一样。

  而许多有识之士,则是在心头感慨,多亏有齐侯有惊无险兵不血刃地擒拿了越王,粉碎了越王党的阴谋。

  否则等这两路伐梁,越王再在江南起事,这天下局势才真是糜烂了。

  不过,眼下也算得上的头疼,恐怕朝堂诸公,此刻也正是焦头烂额吧。

  他们的猜测没错,此刻的勤政殿中,气氛肃穆凝重。

  朝中重臣,以及军方、兵部的几位主将、主官,都坐在殿中,商议着最新的情况,以及朝廷的应对。

  “陛下,臣建议,当立刻加派援兵,前往边境,巩固边防。”

  “此事虽然的确可以办,但只恐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咱们办好征兵、军需,再加上路途所需,等援兵抵达前线,恐怕前线战事都已经糜烂了。”

  “那难道就不做了吗?”

  “臣觉得,不妨立刻遣使求和。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好过遭受两面夹击。”

  新帝闻言,眉头几乎是立刻皱起。

  “陛下,臣知道,陛下有过军旅经历,性子更是宁折不弯,一往无前,但是您如今是天子,当以国事为重。如今北渊西凉联手入侵,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我们遣使求和,一方面可以为咱们集结军伍,巩固边防,争取时间;另一方面,若是能够说服其中某一方,那解决此事的困难自然就小了。”

  “昔年勾践为吴王前驱,淮阴侯受胯下之辱,愿陛下能为大梁社稷忍一时之辱。”

  一番话,说得不少人都是微微颔首。

  毕竟若能求和,他们的权势地位自然就都能不受影响。

  至于说皇帝受辱、国土有失、耗费巨大,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心思,不可谓不自私,故而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这般想着的。

  立刻便有人怒斥其言,“荒唐!朝廷边军尚在血战,胜负未分,尔等竟想着丧权辱国,与蛮夷媾和?”

  “不错!我大梁健儿骁勇善战,便是几十年前那般危急的时刻,亦有三军用命,更有老军神这等人杰横空出世,如今陛下继位,风清气正,人才辈出,岂能还未开战便轻言求和!”

  “要求和,也是我们打到他们求和!大梁的骨气,不能丧在吾等这一辈!”

  强硬派的声音,比他们的政治倾向还要强硬,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

  而主和派自然也不会认下那些指责,一脸坦荡地道:“血勇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我等讨论的是军国大事,当以社稷安稳为先,抛却个人意气之争。”

  双方吵个不停,有人忽然提议道:“不如请齐侯动员江南士绅豪商,捐款捐物,而后给前线将士多加赏赐,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既能稳固社稷边防,又能不用丧权辱国,岂不正好?”

  新帝淡淡看了一眼开口之人,这些江南党人,还真是哪儿哪儿都想找机会啊!

  就在殿中众说纷纭,吵成一团的时候,一声呵斥沉沉响起。

  “够了!”

  白圭沉着脸看着众人,尤其是那些主和以及试图浑水摸鱼的,冷冷道:“陛下刚登基,北渊和西凉悍然入侵,犯我疆土,若是在这样的时候,就与犯我疆土的蛮夷议和?让正在浴血奋战的边军将士怎么想?让天下人怎么看?让陛下何以立足于天下,面见我大梁历代先帝?!”

  “更何况,陛下已经明言,有定国公和凌将军前往北境主持北疆战事,西北那边再派一沉稳宿将稳住局面即可,只要打退了北渊,他西凉有几个胆子还敢作乱!”

  他哼了一声,意味深长地道:“前线战报都还没传来,急什么?!”

  “白相公,只恐战报传来,若是情况不妙那就晚了啊!”

  白圭森然道:“那你就没想过,万一我们赢了呢?”

  众人没有说话,因为心头的话,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说出来。

  三十万大军,十万精锐,每一路都是名将统领,还都是从精心挑选的路线突袭,尽可能发挥草原擅长的骑兵战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怎么赢?

  拿什么去赢?

  沉默中,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陛下!”

  兵部职方司郎中霍文通跑得帽子都歪了,喘着气,站在殿外,隔着禁军护卫的阻拦,激动地看着新帝,挥动着手中的纸条。

  “陛下!前线大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权相,寒门权相最新章节,寒门权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