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祝仁将空白的A4纸横放在两人之间,拿出笔,在纸的中心画了一个小点。
“李组长,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南祝仁抬头看向李组长。
他指向A4纸上面自己刚刚画出来的东西:“这个点,代表你,李组长本人。现在,请你以这个点为中心,画出三个同心圆。”
李组长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接过了笔。
他做事一贯认真,即使是在这样的练习中,也画得一丝不苟,三个圆圈由内向外,清晰规整。
“很好。”南祝仁指着最里面的小圈,“这个圈,我们称之为‘控制圈’。请你思考一下,在目前的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完全掌控,不需要依赖他人,由你个人就能决定和执行的?”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李组长现在对于南祝仁的指示已经相当配合了。
不过此刻在思考之前,他还是顿了一下:“南老师,接下来你是不是要我按照顺序,写下我能控制的和我不能控制的东西?”
李组长真的非常聪明,也非常有经验。
他又一次预判了南祝仁的意图。
“我们单位以前也请老师来给我们做过培训,只不过当时是一个让我们分清工作紧迫次序的主题,总之……”
李组长看着南祝仁,真诚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洪水、灾难那些,是我没法控制的;而我手头的工作是我能做的——你是想要借着这个技术让我明白这些,对吧?”
这回李组长说出这些不再是抵抗和防御了,而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
而南祝仁也没有像上次那样再用技巧去迂回解释。
南祝仁坚持让李组长按照当下的指示去做:“对,但哪怕你以前做过,现在还是再做一次比较好。”
迎着李组长疑惑的目光,南祝仁解释道:“在我们心理学中,有一类技术,叫做【可视化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作用,是把不可见的内心世界转化为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能够讨论的东西。”
南祝仁点了点自己的脑子:“有些东西,仅仅只在脑子里面的时候,永远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去充分觉察的;而写下来之后,再去感受它们,就会不一样了。”
说着,南祝仁又把A4纸往李组长的方向推了推:“这个技术或许以前你以前体验过,但现在你的状态和当时肯定不一样——试试?”
……
【可视化技术】在心理学中是一大类的技术。
如今南祝仁使用的,是其中的【控制圈】技术。
除了南祝仁刚刚对李组长说的“将抽象概念客体化”的作用之外。
如今让李组长用这个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可视化的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来访者的认知负荷。
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大堆复杂情绪洗礼的李组长来说,再让他去细致地思考东西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
因此才需要一些外界客观实体的辅助。
像是南祝仁以前用过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技术),要求来访者将自己的信念写下来并进行反驳,也是类似的原理。
……
在听了南祝仁的解释之后,李组长没有再犹豫。
他先是回忆了一下南祝仁刚刚对自己的要求:“要写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对吧?”
南祝仁点了点头。
李组长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我手下队员的任务分派、工作排班;我们片区现有物资的分配优先级和具体方案;还有……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和精力投入——这些都是我能控制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控制圈”内写下了这几点。
“非常清晰。”南祝仁赞许地点点头,补充道,“不着急,我们再仔细想想。写下来的可以不仅仅是工作中的,还可以是生活里的事情,只要是你能够完全控制的都可以写下来。”
李组长沉思了一会,又补充了几个,才抬头回答道:“没有了。”
“好。”南祝仁点头,接着指向三个同心圈中靠中间的圈,“这个,是‘影响圈’。这里的事情,你无法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沟通、协调去施加影响,从而可能改变其结果。”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这回,李组长思考的时间稍长了一些。
他的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和兄弟片区的协调,争取临时互助……向上级清晰地陈述我们的困难和需求,提供数据和事实……还有……”
他顿了顿,继续道:“和后勤部门沟通的方式和态度,虽然他们可能还是慢,但……是可以去影响的。”
他说着,同时将这些内容写入“影响圈”。
这回不用南祝仁提醒,李组长在写完之后又思考了很长的时间。
在确认没有遗漏之后,才抬头给南祝仁肯定的答复:“写完了。”
“很好,那我们进入最后一步。”南祝仁的手指落在最外面、也是最大的那个圈上。
“这个,是‘关注圈’。这里包含着所有你关心、但既无法控制也难以直接影响的事情。”
南祝仁看着李组长的眼睛,声音很轻很柔:“在我们刚刚的交流中,你已经说了很多和这块有关的事情。现在要请你再次回忆,然后把它们写下来。”
“同时,也是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需要写在‘关注圈’里面的东西?”
李组长的目光随着南祝仁的话,落在那片空白的、最大的圆圈区域。
他沉默着,目光闪烁着。
半晌后,他长叹一口气拿起笔,在那个圈里写下了“全局资源”、“系统流程”;最后,在靠近边缘的位置,用力而又缓慢地写下了“河堤意外”。
这个圈里面的书写内容,相比较另外两个圈都简短了很多,以至于都用一个词来代称。
南祝仁目光闪烁一下,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这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说,这正是南祝仁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
等三个圈都被文字填满之后,李组长顿住了。
他愣愣地看着里面的东西,这些刚刚从他的脑子里面具象化出来落实到纸面上的东西。
真的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陌生但舒适的情感从纸上投出来,将他包裹。
南祝仁等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随后南祝仁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三个圆圈:“现在,我们来看这张图。——李组长,请你诚实地告诉我,在最近这段时间,你最主要的精力、最强烈的情感,大部分倾注在了哪个圈里?”
经过刚刚的对话,这个答案已经没有什么疑议了。
如果说刚刚是南祝仁引导着李组长剖析,那么现在,就是李组长的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过程了。
李组长的视线在图纸上徘徊片刻,最终定格在了最外层的“关注圈”。
那个他无法控制的地盘。
李组长用力抿嘴唇,拉出一个苦笑:“……最外面这个。我总是在想他们为什么那么慢,流程为什么这么繁琐……还有那场意外,我总是在想‘如果’。”
“而结果呢?”南祝仁紧迫却又柔和地追问,“倾注精力在这个你无法改变的‘关注圈’,是否改变了系统流程?是否让那场意外得到修复?是否……让你的内心更平静,行动更有效?”
李组长先是沉默了一下。
然后用力后倒到椅子的靠背上。
这不是沙发,木头有些硌人,但足够支撑肉体。
李组长摇了摇头,答案不言而喻:“没有,都没有。那些东西我没有改变,我自己也没有变得好一些……反而越来越累。”
他的身上开始透露出一种肉眼可见的疲惫感,南祝仁从中看到的却是某种疗愈的效果。
“那么,如果我们尝试做一个转变——”南祝仁道。
他用手指点了点“控制圈”和“影响圈”。
“——如果你将主要的精力和智慧,聚焦回内侧的这两个圈层,专注于你能掌控和能影响的事情。”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而是你选择了更明智、更有效的‘战场’。”
南祝仁看着李组长的眼睛,问出了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对比一下这两种状态。是执着于在‘关注圈’里寻找一个‘假想敌’更能推动工作、安抚内心;”
“还是像现在这样,聚焦于‘控制圈’和‘影响圈’内的行动,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你身边的人,也让你自己感觉更踏实、更有力量?”
这又是一次【苏格拉底式提问】,目的在于评估和整合。
引导来访者对新旧两种认知和行为模式进行对比评估,利用其自身的理性和体验,强化新认知的优势,促进改变的巩固和整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早就在来访者的心中浮现了。
现在随着对话的进行、技术的推进,一点一点清晰,一点一点被彻底托举出来。
李组长悠长地、彻底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已久的浊气都吐了出来。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李组长道。
只是画下三个圆圈,不过是十来分钟的对话。
但李组长此刻的思绪,像是一个杂乱的魔方重新被拧好了一样。
连带着眼神都澄澈了不少。
“我明白的,南老师。”他的声音也沉稳了许多,“我知道我之后应该干什么,我一直知道。”
李组长用手指重重地点在“控制圈”和“影响圈”上。
“之后,我不再浪费自己的力气和一个假想敌较劲。”
他顿了顿,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但这是一种建设性的锐利:“我……会重新调整我的工作重点。至于那些……”
他看了一眼“关注圈”,“我无法改变的,我会把它们放在这里,记住它们,但不让它们消耗我。”
南祝仁心里长舒一口气。
李组长最后的一番话,也算是一种【仪式】,对于心理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终于是完成了。
南祝仁面上露出微笑回应李组长刚刚的答案,随后又转化为郑重。
他真心实意地道:“你的责任感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请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否认无力感,而是深知其存在,却依然选择将力量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您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不要被迷雾遮住了指挥的方向。”
随着南祝仁的话,李组长脸上那些汹涌的情绪也逐渐收了回去。
他从咨询状态中退出,转而变成能够随时投入工作的状态。
“当然。”李组长朝着南祝仁点头。
南祝仁合上文件夹:“那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之后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欢迎随时联系我——如果我有空的话。”
李组长笑了一下:“我尽量让自己不再以这种方式见到你。但如果是在外面,我会很高兴和你有工作上的合作的。”
这话让南祝仁也跟着笑起来。
……
“嘎吱”一声,临时咨询室的门打开。
李组长对着窗户深吸一口气,让那种潮湿和冰冷的感觉重新填满自己的胸腔。
他打了个冷颤,彻底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咨询室里面;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没有拉上冲锋衣的拉链,于是又急急忙忙开始整理着装。
很快他的外表看起来似乎和刚刚进去的时候一样了。
但脸上、眼睛里、浑身散发的气质,却是天差地别了。
“我本来是想要去干什么来着……”李组长理了理脑子,原本他只打算在咨询室里面待个十来分钟的,没想到沉迷了进去。
“对了,汇报!”
李组长掏出对讲机,确认了一下自己目标的所在地,随后便匆匆离开这里。
面前很快出现一顶被充作会议室的帐篷。
“老周!”李组长打了个招呼,掀开防水布门帘进去。
入目,就看到营地的负责人坐在首座,周围围了一圈和营地格格不入的老师模样的知识分子。
负责人老周默不作声,这些老师则看着一个个档案,彼此时不时地低声争执着什么。
“李组长,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南祝仁抬头看向李组长。
他指向A4纸上面自己刚刚画出来的东西:“这个点,代表你,李组长本人。现在,请你以这个点为中心,画出三个同心圆。”
李组长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接过了笔。
他做事一贯认真,即使是在这样的练习中,也画得一丝不苟,三个圆圈由内向外,清晰规整。
“很好。”南祝仁指着最里面的小圈,“这个圈,我们称之为‘控制圈’。请你思考一下,在目前的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完全掌控,不需要依赖他人,由你个人就能决定和执行的?”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李组长现在对于南祝仁的指示已经相当配合了。
不过此刻在思考之前,他还是顿了一下:“南老师,接下来你是不是要我按照顺序,写下我能控制的和我不能控制的东西?”
李组长真的非常聪明,也非常有经验。
他又一次预判了南祝仁的意图。
“我们单位以前也请老师来给我们做过培训,只不过当时是一个让我们分清工作紧迫次序的主题,总之……”
李组长看着南祝仁,真诚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洪水、灾难那些,是我没法控制的;而我手头的工作是我能做的——你是想要借着这个技术让我明白这些,对吧?”
这回李组长说出这些不再是抵抗和防御了,而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
而南祝仁也没有像上次那样再用技巧去迂回解释。
南祝仁坚持让李组长按照当下的指示去做:“对,但哪怕你以前做过,现在还是再做一次比较好。”
迎着李组长疑惑的目光,南祝仁解释道:“在我们心理学中,有一类技术,叫做【可视化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作用,是把不可见的内心世界转化为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能够讨论的东西。”
南祝仁点了点自己的脑子:“有些东西,仅仅只在脑子里面的时候,永远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去充分觉察的;而写下来之后,再去感受它们,就会不一样了。”
说着,南祝仁又把A4纸往李组长的方向推了推:“这个技术或许以前你以前体验过,但现在你的状态和当时肯定不一样——试试?”
……
【可视化技术】在心理学中是一大类的技术。
如今南祝仁使用的,是其中的【控制圈】技术。
除了南祝仁刚刚对李组长说的“将抽象概念客体化”的作用之外。
如今让李组长用这个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可视化的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来访者的认知负荷。
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大堆复杂情绪洗礼的李组长来说,再让他去细致地思考东西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
因此才需要一些外界客观实体的辅助。
像是南祝仁以前用过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技术),要求来访者将自己的信念写下来并进行反驳,也是类似的原理。
……
在听了南祝仁的解释之后,李组长没有再犹豫。
他先是回忆了一下南祝仁刚刚对自己的要求:“要写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对吧?”
南祝仁点了点头。
李组长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我手下队员的任务分派、工作排班;我们片区现有物资的分配优先级和具体方案;还有……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和精力投入——这些都是我能控制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控制圈”内写下了这几点。
“非常清晰。”南祝仁赞许地点点头,补充道,“不着急,我们再仔细想想。写下来的可以不仅仅是工作中的,还可以是生活里的事情,只要是你能够完全控制的都可以写下来。”
李组长沉思了一会,又补充了几个,才抬头回答道:“没有了。”
“好。”南祝仁点头,接着指向三个同心圈中靠中间的圈,“这个,是‘影响圈’。这里的事情,你无法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沟通、协调去施加影响,从而可能改变其结果。”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这回,李组长思考的时间稍长了一些。
他的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和兄弟片区的协调,争取临时互助……向上级清晰地陈述我们的困难和需求,提供数据和事实……还有……”
他顿了顿,继续道:“和后勤部门沟通的方式和态度,虽然他们可能还是慢,但……是可以去影响的。”
他说着,同时将这些内容写入“影响圈”。
这回不用南祝仁提醒,李组长在写完之后又思考了很长的时间。
在确认没有遗漏之后,才抬头给南祝仁肯定的答复:“写完了。”
“很好,那我们进入最后一步。”南祝仁的手指落在最外面、也是最大的那个圈上。
“这个,是‘关注圈’。这里包含着所有你关心、但既无法控制也难以直接影响的事情。”
南祝仁看着李组长的眼睛,声音很轻很柔:“在我们刚刚的交流中,你已经说了很多和这块有关的事情。现在要请你再次回忆,然后把它们写下来。”
“同时,也是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需要写在‘关注圈’里面的东西?”
李组长的目光随着南祝仁的话,落在那片空白的、最大的圆圈区域。
他沉默着,目光闪烁着。
半晌后,他长叹一口气拿起笔,在那个圈里写下了“全局资源”、“系统流程”;最后,在靠近边缘的位置,用力而又缓慢地写下了“河堤意外”。
这个圈里面的书写内容,相比较另外两个圈都简短了很多,以至于都用一个词来代称。
南祝仁目光闪烁一下,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这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说,这正是南祝仁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
等三个圈都被文字填满之后,李组长顿住了。
他愣愣地看着里面的东西,这些刚刚从他的脑子里面具象化出来落实到纸面上的东西。
真的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陌生但舒适的情感从纸上投出来,将他包裹。
南祝仁等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随后南祝仁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三个圆圈:“现在,我们来看这张图。——李组长,请你诚实地告诉我,在最近这段时间,你最主要的精力、最强烈的情感,大部分倾注在了哪个圈里?”
经过刚刚的对话,这个答案已经没有什么疑议了。
如果说刚刚是南祝仁引导着李组长剖析,那么现在,就是李组长的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过程了。
李组长的视线在图纸上徘徊片刻,最终定格在了最外层的“关注圈”。
那个他无法控制的地盘。
李组长用力抿嘴唇,拉出一个苦笑:“……最外面这个。我总是在想他们为什么那么慢,流程为什么这么繁琐……还有那场意外,我总是在想‘如果’。”
“而结果呢?”南祝仁紧迫却又柔和地追问,“倾注精力在这个你无法改变的‘关注圈’,是否改变了系统流程?是否让那场意外得到修复?是否……让你的内心更平静,行动更有效?”
李组长先是沉默了一下。
然后用力后倒到椅子的靠背上。
这不是沙发,木头有些硌人,但足够支撑肉体。
李组长摇了摇头,答案不言而喻:“没有,都没有。那些东西我没有改变,我自己也没有变得好一些……反而越来越累。”
他的身上开始透露出一种肉眼可见的疲惫感,南祝仁从中看到的却是某种疗愈的效果。
“那么,如果我们尝试做一个转变——”南祝仁道。
他用手指点了点“控制圈”和“影响圈”。
“——如果你将主要的精力和智慧,聚焦回内侧的这两个圈层,专注于你能掌控和能影响的事情。”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而是你选择了更明智、更有效的‘战场’。”
南祝仁看着李组长的眼睛,问出了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对比一下这两种状态。是执着于在‘关注圈’里寻找一个‘假想敌’更能推动工作、安抚内心;”
“还是像现在这样,聚焦于‘控制圈’和‘影响圈’内的行动,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你身边的人,也让你自己感觉更踏实、更有力量?”
这又是一次【苏格拉底式提问】,目的在于评估和整合。
引导来访者对新旧两种认知和行为模式进行对比评估,利用其自身的理性和体验,强化新认知的优势,促进改变的巩固和整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早就在来访者的心中浮现了。
现在随着对话的进行、技术的推进,一点一点清晰,一点一点被彻底托举出来。
李组长悠长地、彻底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已久的浊气都吐了出来。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李组长道。
只是画下三个圆圈,不过是十来分钟的对话。
但李组长此刻的思绪,像是一个杂乱的魔方重新被拧好了一样。
连带着眼神都澄澈了不少。
“我明白的,南老师。”他的声音也沉稳了许多,“我知道我之后应该干什么,我一直知道。”
李组长用手指重重地点在“控制圈”和“影响圈”上。
“之后,我不再浪费自己的力气和一个假想敌较劲。”
他顿了顿,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但这是一种建设性的锐利:“我……会重新调整我的工作重点。至于那些……”
他看了一眼“关注圈”,“我无法改变的,我会把它们放在这里,记住它们,但不让它们消耗我。”
南祝仁心里长舒一口气。
李组长最后的一番话,也算是一种【仪式】,对于心理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终于是完成了。
南祝仁面上露出微笑回应李组长刚刚的答案,随后又转化为郑重。
他真心实意地道:“你的责任感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请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否认无力感,而是深知其存在,却依然选择将力量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您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不要被迷雾遮住了指挥的方向。”
随着南祝仁的话,李组长脸上那些汹涌的情绪也逐渐收了回去。
他从咨询状态中退出,转而变成能够随时投入工作的状态。
“当然。”李组长朝着南祝仁点头。
南祝仁合上文件夹:“那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之后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欢迎随时联系我——如果我有空的话。”
李组长笑了一下:“我尽量让自己不再以这种方式见到你。但如果是在外面,我会很高兴和你有工作上的合作的。”
这话让南祝仁也跟着笑起来。
……
“嘎吱”一声,临时咨询室的门打开。
李组长对着窗户深吸一口气,让那种潮湿和冰冷的感觉重新填满自己的胸腔。
他打了个冷颤,彻底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咨询室里面;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没有拉上冲锋衣的拉链,于是又急急忙忙开始整理着装。
很快他的外表看起来似乎和刚刚进去的时候一样了。
但脸上、眼睛里、浑身散发的气质,却是天差地别了。
“我本来是想要去干什么来着……”李组长理了理脑子,原本他只打算在咨询室里面待个十来分钟的,没想到沉迷了进去。
“对了,汇报!”
李组长掏出对讲机,确认了一下自己目标的所在地,随后便匆匆离开这里。
面前很快出现一顶被充作会议室的帐篷。
“老周!”李组长打了个招呼,掀开防水布门帘进去。
入目,就看到营地的负责人坐在首座,周围围了一圈和营地格格不入的老师模样的知识分子。
负责人老周默不作声,这些老师则看着一个个档案,彼此时不时地低声争执着什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最新章节,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最新章节,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