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夫人,听二老爷那边的人说,二老爷亲自派人去查了。”
“那对双生子已经五个月了,不是京都本地人家的孩子,是外地来京都投奔亲戚的。”
“”、没想到倒霉,孩子的祖父路上得了严重的风寒死了,孩子家的大人在照顾那家祖父后也接连被传染了……”
“后来有人猜测孩子祖父得的根本不是风寒,而是人瘟。”
“只因那孩子祖父是个善良的,路上遇到一个得了人瘟的小孩,给了小孩一些干粮,之后就得了那个要命的病……这个真应了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老古话啊!”
说到后面老嬷嬷忍不住叹息。
方大夫人眉头一直是皱的,听起来没有什么不正常。
只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一家人老小就只有这两个才几个月的奶娃娃顺利活下来了……
若真是瘟疫,两个奶娃娃才更容易出事才对啊。
姜大夫人方氏将她的疑惑问了出来。
那老嬷嬷闻言便正色起来,道:“大夫人您到底年轻,有些话没听说过。
老奴的母亲曾经和老奴说,奶娃娃只要生出来是康健的,照顾的也好精心,半岁之前其实很少得病的……”
“据说当时二老爷家的三爷三夫人听育婴堂那边说那双生子兄弟一家人是得病死的,也很担心。
育婴堂那边的人就让他们不用担心,说孩子康健的很,甚至经过那一遭,今后的身体更康健,说是什么百毒不侵。”
姜大夫人方氏轻斥一声,“还百毒不侵,那都是育婴堂那边为孩子编出来的好说辞罢了。”
那育婴堂的堂主没几个好东西,都是生意罢了。
姜家人去抱养一对难得的双生子男娃回来养,怎么也会给他封一个大大的红封。
“既然二老爷那边亲自派人去查了都觉无事,那便随他们去罢。”
“这隔着房呢,其他房的人本就觉得我们这嫡长房势大,表面对我们嫡长房恭敬有加,私底下小话没少说。”
“我们嫡长房若是干涉他们二房儿子收养子嗣的事,恐怕要恨上我们了。”
老嬷嬷闻言笑着道:“您说的是,您就等着二老夫人请吃喜宴就好。”
姜大夫人点点头,吩咐道:“你亲自派人知会一下其他几位夫人,太夫人和四夫人那里我亲自去说。”
老嬷嬷应是。
姜大夫人又吩咐道:“贺喜的礼品也先准备好,去我私库里寻一对样式差不多的长命锁……”
姜大夫人方氏安排好了中馈事宜和自己院子里的私事后,看了看天色便去了秦如茵的明澜居。
自从老四出征后,婆母担忧的寝食难安的,一大家子都着急,还是老四媳妇想到法子,让老太太跟着她忙食品作坊的事。
这可真解决了大问题了。
老太太去帮老四媳妇忙了两日后,还真的喜欢上了,如今吃喝都正常了。
据老太太院子里的人说,老太太这几日劲头比之前老四没出征前还要足。
这几日京都朝堂上又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她家老爷那人自来和老太太这个嫡亲母亲不甚亲密,老太太也不喜他那古板性子。
有些话,他宁愿让自己这个做妻子的和老太太说,他自己都不敢亲自找老太太说。
想到这里,方氏也觉得头疼。
更觉得烦心。
原本姜家的顶梁柱老四随军去了,作为嫡长房嫡长子的自家男人应该立起来才对。
老四临出征前也特意找他好好详谈过一场了。
他当时是应下了,可事后……
唉!
还得她一个女人来操心。
方氏到了明澜居的时候,秦如茵和姜太夫人正在商议食品作坊那边还要增加人手的问题。
见方氏过来了,婆媳俩便停下来讨论,和方氏寒暄起来。
“这天也渐冷了,我今儿和母亲说,让小厨房今日午膳做锅子吃呢。正好长嫂也来了,那咱们娘儿三个一道吃锅子!”
“锅子?”方氏愣了愣,随即声音里带着笑,问秦如茵:“四弟妹新捣腾出来的吃食?”
不等秦如茵回答,姜太夫人中气十足的替她回道:“可不是你四弟妹新捣腾出来的吃食?”
“呐,用一个大肚子黄铜锅,中间是中空的,高高的竖起来,里面添上烧着的无烟炭……”
姜太夫人怕方氏听不懂,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比划。
即便姜太夫人如此努力的想让方氏这个大儿媳妇听明白那个锅子是种什么样的美食,方氏依然两眼一抹黑。
“那个……母亲,儿媳愚钝,还是不明白,劳烦母亲再和儿媳说一遍……”
姜太夫人只好又说了一遍。
方氏还是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见这大儿媳还是一脸懵,老太太实在讲累了,端着茶灌了一大口,随即对方氏直摆手。
“不说了不说了,待会锅子端上来了,你就知道啦!”
秦如茵看着这对婆媳的互动,眼里浮出淡淡的笑意。
随即吩咐半夏去小厨房吩咐多切些嫩羊肉和嫩牛肉片。
火锅,她曾经以为大应朝会有的,只是没想到还真没有。
她便画了图给姜九霄看,姜九霄便派人找了京都最好的铁匠打造了四个最精巧的黄铜大火锅。
她留在家里一个。
他出征时带走了一个。
还有两个送进宫去了。
一个献给陛下,一个献给了太后娘娘。
至于火锅的吃法和火锅蘸水方子,她写了八份交给了他。
他自己安排就好。
原本,她还想着,若出征再晚一点,兴许可以和他一起吃今年第一顿火锅的。
只可惜到底还是没能如愿。
今年的第一顿火锅是婆母姜太夫人陪她一起吃的。
也就是昨日的晚膳。
也没出秦如茵所料,姜太夫人果然一顿就吃上瘾了,今日一早就跑到她的明澜居,表明今日午膳还想吃锅子。
秦如茵能说什么呢?
那自是安排了!
也不知大军行至哪里了,希望行军途中歇息的时候,姜九霄他也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锅子……
精致的黄铜火锅被两个稳重的婆子抬到餐桌上时,方氏瞪大了双眼。
这怎么吃?
只是接下来,端着托盘的丫鬟婆子鱼贯而至……
“全……全是生的?”方氏更震惊了,忍不住就想拔腿就跑。
那盘子里生的菜叶子啊,萝卜片啊,甚至洗干净的生昆布她都能接受。
可那一盘盘红红的或者红白相间的生肉片,生鱼片的让她怎么下得了口?
如今她若说告辞,不知道礼貌不礼貌?
“那对双生子已经五个月了,不是京都本地人家的孩子,是外地来京都投奔亲戚的。”
“”、没想到倒霉,孩子的祖父路上得了严重的风寒死了,孩子家的大人在照顾那家祖父后也接连被传染了……”
“后来有人猜测孩子祖父得的根本不是风寒,而是人瘟。”
“只因那孩子祖父是个善良的,路上遇到一个得了人瘟的小孩,给了小孩一些干粮,之后就得了那个要命的病……这个真应了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老古话啊!”
说到后面老嬷嬷忍不住叹息。
方大夫人眉头一直是皱的,听起来没有什么不正常。
只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一家人老小就只有这两个才几个月的奶娃娃顺利活下来了……
若真是瘟疫,两个奶娃娃才更容易出事才对啊。
姜大夫人方氏将她的疑惑问了出来。
那老嬷嬷闻言便正色起来,道:“大夫人您到底年轻,有些话没听说过。
老奴的母亲曾经和老奴说,奶娃娃只要生出来是康健的,照顾的也好精心,半岁之前其实很少得病的……”
“据说当时二老爷家的三爷三夫人听育婴堂那边说那双生子兄弟一家人是得病死的,也很担心。
育婴堂那边的人就让他们不用担心,说孩子康健的很,甚至经过那一遭,今后的身体更康健,说是什么百毒不侵。”
姜大夫人方氏轻斥一声,“还百毒不侵,那都是育婴堂那边为孩子编出来的好说辞罢了。”
那育婴堂的堂主没几个好东西,都是生意罢了。
姜家人去抱养一对难得的双生子男娃回来养,怎么也会给他封一个大大的红封。
“既然二老爷那边亲自派人去查了都觉无事,那便随他们去罢。”
“这隔着房呢,其他房的人本就觉得我们这嫡长房势大,表面对我们嫡长房恭敬有加,私底下小话没少说。”
“我们嫡长房若是干涉他们二房儿子收养子嗣的事,恐怕要恨上我们了。”
老嬷嬷闻言笑着道:“您说的是,您就等着二老夫人请吃喜宴就好。”
姜大夫人点点头,吩咐道:“你亲自派人知会一下其他几位夫人,太夫人和四夫人那里我亲自去说。”
老嬷嬷应是。
姜大夫人又吩咐道:“贺喜的礼品也先准备好,去我私库里寻一对样式差不多的长命锁……”
姜大夫人方氏安排好了中馈事宜和自己院子里的私事后,看了看天色便去了秦如茵的明澜居。
自从老四出征后,婆母担忧的寝食难安的,一大家子都着急,还是老四媳妇想到法子,让老太太跟着她忙食品作坊的事。
这可真解决了大问题了。
老太太去帮老四媳妇忙了两日后,还真的喜欢上了,如今吃喝都正常了。
据老太太院子里的人说,老太太这几日劲头比之前老四没出征前还要足。
这几日京都朝堂上又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她家老爷那人自来和老太太这个嫡亲母亲不甚亲密,老太太也不喜他那古板性子。
有些话,他宁愿让自己这个做妻子的和老太太说,他自己都不敢亲自找老太太说。
想到这里,方氏也觉得头疼。
更觉得烦心。
原本姜家的顶梁柱老四随军去了,作为嫡长房嫡长子的自家男人应该立起来才对。
老四临出征前也特意找他好好详谈过一场了。
他当时是应下了,可事后……
唉!
还得她一个女人来操心。
方氏到了明澜居的时候,秦如茵和姜太夫人正在商议食品作坊那边还要增加人手的问题。
见方氏过来了,婆媳俩便停下来讨论,和方氏寒暄起来。
“这天也渐冷了,我今儿和母亲说,让小厨房今日午膳做锅子吃呢。正好长嫂也来了,那咱们娘儿三个一道吃锅子!”
“锅子?”方氏愣了愣,随即声音里带着笑,问秦如茵:“四弟妹新捣腾出来的吃食?”
不等秦如茵回答,姜太夫人中气十足的替她回道:“可不是你四弟妹新捣腾出来的吃食?”
“呐,用一个大肚子黄铜锅,中间是中空的,高高的竖起来,里面添上烧着的无烟炭……”
姜太夫人怕方氏听不懂,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比划。
即便姜太夫人如此努力的想让方氏这个大儿媳妇听明白那个锅子是种什么样的美食,方氏依然两眼一抹黑。
“那个……母亲,儿媳愚钝,还是不明白,劳烦母亲再和儿媳说一遍……”
姜太夫人只好又说了一遍。
方氏还是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见这大儿媳还是一脸懵,老太太实在讲累了,端着茶灌了一大口,随即对方氏直摆手。
“不说了不说了,待会锅子端上来了,你就知道啦!”
秦如茵看着这对婆媳的互动,眼里浮出淡淡的笑意。
随即吩咐半夏去小厨房吩咐多切些嫩羊肉和嫩牛肉片。
火锅,她曾经以为大应朝会有的,只是没想到还真没有。
她便画了图给姜九霄看,姜九霄便派人找了京都最好的铁匠打造了四个最精巧的黄铜大火锅。
她留在家里一个。
他出征时带走了一个。
还有两个送进宫去了。
一个献给陛下,一个献给了太后娘娘。
至于火锅的吃法和火锅蘸水方子,她写了八份交给了他。
他自己安排就好。
原本,她还想着,若出征再晚一点,兴许可以和他一起吃今年第一顿火锅的。
只可惜到底还是没能如愿。
今年的第一顿火锅是婆母姜太夫人陪她一起吃的。
也就是昨日的晚膳。
也没出秦如茵所料,姜太夫人果然一顿就吃上瘾了,今日一早就跑到她的明澜居,表明今日午膳还想吃锅子。
秦如茵能说什么呢?
那自是安排了!
也不知大军行至哪里了,希望行军途中歇息的时候,姜九霄他也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锅子……
精致的黄铜火锅被两个稳重的婆子抬到餐桌上时,方氏瞪大了双眼。
这怎么吃?
只是接下来,端着托盘的丫鬟婆子鱼贯而至……
“全……全是生的?”方氏更震惊了,忍不住就想拔腿就跑。
那盘子里生的菜叶子啊,萝卜片啊,甚至洗干净的生昆布她都能接受。
可那一盘盘红红的或者红白相间的生肉片,生鱼片的让她怎么下得了口?
如今她若说告辞,不知道礼貌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