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华灯初上,市委家属院的夜晚静谧而安详。
郑仪回到家时,客厅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妻子秦月坐在沙发上,面容严肃,不见往日的温柔。
五岁的儿子郑怀瑾低着头站在她面前,小嘴抿得紧紧的,一副倔强又委屈的模样。
坐在一旁的父亲郑建国和母亲王秀兰,则是一脸的欲言又止,显然对眼前这场“母子对峙”既关心又不好过多插手。
郑仪脱下外套挂好,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
他放缓脚步,温和地问道:
“怎么了这是?怀瑾又闯什么祸了?”
秦月见到丈夫回来,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又像是要将“教子”的责任分担出去,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愠怒:
“你问问你的好儿子!才上幼儿园中班,官瘾倒是不小!”
郑仪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露声色,走到沙发边坐下,将儿子拉到跟前,抚摩着他的小脑袋:
“哦?我们怀瑾想当官了?想当什么官啊?”
郑怀瑾抬起头,小脸上满是理直气壮:
“我想当班长!我本来就是组长了,我觉得我比现在的班长厉害,班长就应该我来当!”
郑仪和秦月交换了一个眼神。
秦月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叙述:
“他们班原来的班长,是个挺乖巧的小女孩。你这儿子,觉得自己能力强,想当班长,人家老师没选他,他倒好……”
秦月顿了顿,似乎觉得儿子的行为有些难以启齿。
“他背地里找那个小班长‘谈话’,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一番‘思想操作’下来,那小女孩竟然跑去跟老师哭诉,说自己不想当班长了,要让给郑怀瑾。”
“老师觉得奇怪,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你儿子的‘功劳’。人家小姑娘说,郑怀瑾告诉她,班长应该让给有能力的人,她胆子小,不如郑怀瑾,是个‘胆小鬼’,班长合该是郑怀瑾的。”
秦月越说越气。
“更气人的是,你儿子还振振有词,觉得自己一点没错!他说他既没打架也没骂人,只是‘讲道理’,是那个班长自己认识到‘不足’主动让贤的!还说……还说这叫‘能者居之’!”
听完妻子的叙述,郑仪沉默了。
他低头看着儿子那双酷似自己的、此刻充满了不服输和“理所当然”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
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如此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权力欲望,甚至无师自通地运用了类似“说服”、“舆论”乃至一点点“心理压制”的手段。
这心智,这早熟的程度,远超同龄人。
一旁的郑建国忍不住插话,带着老一辈的宠溺和一点点不以为意:
“哎呀,小孩子嘛,想当班长说明有上进心!我们怀瑾是聪明,有领导能力!我看没啥大不了的,那个小女孩自己胆子小,怪不得我们怀瑾。”
王秀兰也小声附和:
“就是,也没违反纪律,就是嘴巴厉害了点……”
“爸妈!”
秦月有些急了。
“这不是小事!这么小就学着用手段去争取东西,还觉得自己没错,这思想根源要不纠正,长大了还得了?”
她又看向郑仪,语气带着忧虑:
“老郑,你说句话啊!这孩子……这心思,也不知道是像了谁!”
像了谁?
郑仪心中苦笑。
还能像谁?
看着儿子那倔强的小脸,郑仪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甚至,比他当年更甚。
他当年是受了欺负才奋起反抗,而怀瑾,似乎是天生的……强势和具有某种掌控欲。
郑仪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给儿子起错了名字?
怀瑾握瑜,本意是怀揣美玉,比喻品德高尚。
可他这儿子,怀揣的似乎不是温润的美玉,而是一块未经雕琢、却已显露出锐利棱角的……璞石,或者说,是渴望掌控一切的野心。
“怀瑾。”
郑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让原本有些吵闹的客厅瞬间安静下来。
郑怀瑾似乎有些怕父亲,但又倔强地挺着小胸膛,与父亲对视。
“告诉爸爸,你为什么那么想当班长?”
郑仪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选择了询问。
郑怀瑾眨了眨大眼睛,逻辑清晰地回答:
“因为班长最厉害啊!可以管小朋友,可以喊‘起立’‘坐下’,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最大!”
他的理由简单、直接,充满了孩童对“权力”最朴素的理解——权力意味着“最厉害”,意味着可以“管”别人。
郑仪继续耐心地问: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班长呢?”
这个问题似乎问到了郑怀瑾的“专业领域”,他立刻回答道:
“要能力强!要胆子大!要说话算数!就像我这样!原来的班长胆子小,说话声音跟蚊子似的,大家都不太听她的,她就不是个好班长!”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自认为很有道理的话:
“爸爸,你不是也常说,位置要让给有能力的人吗?我们老师也说过‘能者多劳’!”
郑仪心中暗叹,这小脑袋瓜转得确实快,已经开始引用大人和老师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行为了,而且听起来似乎还有那么点歪理。
他没有立刻反驳儿子的“道理”,而是换了一个角度。
“怀瑾,爸爸再问你。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比你更强壮、比你胆子更大、比你说话更算数的小朋友,他也用你这种方法,让你把组长的位置让给他,你愿意吗?”
郑怀瑾愣了一下,小眉头皱了起来,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本能地想说不愿意,但立刻意识到,如果说不愿意,就等于否定了自己之前的“道理”。
他犹豫了几秒钟,似乎在努力思考如何破解爸爸的这个“难题”。
最后,他扬起小脸,带着一种近乎狡黠的“逻辑”:
“那……那他要先证明他真的比我厉害才行!光说不算!”
郑仪看着儿子那副“我有我的道理”的模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这小子的反应速度和这种近乎本能的“权力逻辑”,简直不像个五岁的孩子。
一旁的秦月忍不住白了郑仪一眼,小声嗔怪道: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跟你当年一个德行,认准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还满肚子都是理!”
郑仪被妻子说得有些尴尬,咳嗽了一声,知道不能再任由儿子沉浸在他的“道理”中了。
他伸手将儿子抱到自己腿上,语气变得严肃而深沉:
“怀瑾,你听爸爸说。”
“想当班长,想做得最好,这本身没有错。这说明你有上进心,有责任感,这是优点。”
先肯定,再引导,这是郑仪教育孩子的一贯方法。
“但是,你想过没有,班长之所以‘最厉害’,不是因为他能管别人,能喊‘起立坐下’。”
郑怀瑾疑惑地看着爸爸。
“那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班长要承担责任,要帮助老师,要关心同学,要成为大家的榜样。”
郑仪耐心地解释着。
“一个真正的班长,不是靠让别人害怕或者觉得自己不行来当上的。而是要靠自己的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喜欢。”
“你看,如果你当班长,小朋友们都怕你,或者不喜欢你,你觉得你这个班长当得开心吗?能当得长久吗?”
郑怀瑾似懂非懂,但眼神中的倔强稍微减弱了一些。
“可是……可是原来的班长就是管不好啊……”他还在纠结能力问题。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郑仪继续引导。
“原来的班长可能胆子小,但她也许很细心,很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你想当班长,可以努力表现自己,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到你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多帮助同学,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上课认真听讲……”
“用自己的优秀去赢得认可,而不是靠……靠说服别人让位。那样得到的班长,大家不会真心服你的。”
郑仪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阐述着关于权力、责任和赢得尊重的道理。
郑怀瑾低着头,小手玩弄着衣角,似乎在消化爸爸的话。
郑仪知道,一次谈话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五岁孩子已经萌芽的认知。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潜移默化。
他摸了摸儿子的头,语气缓和下来:
“好了,今天的事就过去了。爸爸不批评你,但你要答应爸爸,以后想做什么,要用正确的方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好不好?”
郑怀瑾抬起头,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妈妈,最后点了点头,声音很小:
“嗯。”
“去跟妈妈道个歉,然后洗手准备吃饭吧。”
郑仪把儿子放下来。
郑怀瑾磨磨蹭蹭地走到秦月面前,小声说了句“妈妈对不起”。
秦月看着儿子那可怜兮兮又带着点不服的样子,心也软了,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一场家庭风波,暂时平息。
晚饭后,郑怀瑾没有像往常一样和爷爷奶奶一起看动画片,而是拿着自己的小汽车,默默地在地上推来推去,似乎还在想着什么。
郑仪和秦月回到卧室。
秦月关上门,脸上依然带着忧色:
“老郑,你说怀瑾这孩子……这性子,我真有点担心。这才多大点,就这么有主意,还……还学会用手段了。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郑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沉默了片刻。
“月月,你别太担心。”
他转过身,看着妻子。
“怀瑾是聪明,早熟,性子也强。这未必全是坏事。”
“像他这么大的孩子,能有这么清晰的逻辑和主见,其实很难得。说明他观察力强,善于思考。”
“至于你说的‘手段’……”
郑仪苦笑了一下。
“孩子的心思没那么复杂。他可能只是本能地觉得那样做有效,就去做了。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怎么引导。”
“引导?”
秦月走到丈夫身边。
“怎么引导?你今天跟他讲的那些道理,他能听懂多少?我看他嘴上认错,心里未必服气。”
“一次听不懂,就讲两次。两次听不懂,就讲三次。”
郑仪的语气很坚定。
“教育孩子,急不得。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把他扳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帮助他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品格是值得追求的。”
秦月看着丈夫冷静分析的模样,心里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反而转向了更深远的考量。
她轻轻叹了口气,倚在窗边,声音低了几分:
“老郑,你说的道理我都懂。耐心引导,言传身教……这些我当然会做。可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怀瑾这孩子本身的性子。”
她顿了顿。
“你我都很清楚,你未来的路,绝不会止步于明州。怀瑾作为你的儿子,他头顶的光环,他未来可能接触到的环境,会无限放大他性格中的每一个特质。”
“如果他这股聪明劲儿和强势用对了地方,自然是好事。可万一……万一走了偏路,学了些不该学的,以他可能拥有的资源和影响力,那对社会、对组织、甚至对咱们这个家,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和负担?我简直不敢细想。”
郑仪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
妻子考虑的,确实比他更深一层。
位置越高,家人受到的关注和诱惑就越多,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也就越重。
秦月转过身,直视着郑仪,语气带着一丝试探和决断:
“所以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再要一个孩子?”
郑仪微微一怔,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偶尔提过,但从未如此正式地在这样沉重的语境下讨论。
秦月继续说着她的想法,思路清晰:
“最好是个女儿。女儿贴心,性子通常柔和些,能中和一下家里的气场。万一怀瑾将来真的……有个妹妹在身边,或许能让他多些责任感,学会照顾人,懂得亲情羁绊,不至于太过孤傲自我。就算帮不上大忙,至少家里也能多一份温暖和平衡。”
她的想法充满了母亲的深思熟虑和对家庭和谐的期盼。
郑仪沉默着,走到妻子身边,揽住她的肩膀。
他理解妻子的担忧和期望,这确实是一个看似可行的思路,但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养成了凡事权衡利弊、考虑最复杂局面的习惯。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冷静:
“月月,你的想法很好。有个女儿,确实是件美事,我也很期待。”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尖锐的假设,一个秦月可能有意无意回避了的可能性:
“但是,你想过没有,万一……万一我们再生一个,不是女儿,又是个儿子呢?”
郑仪的目光变得深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种情形下可能出现的、更复杂的局面:
“如果再来一个儿子,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兄弟二人,年龄相差几岁,都流淌着你我的血脉,都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怀瑾已经展现出极强的个性和掌控欲。另一个儿子,会是什么样的性子?是同样强势,还是截然不同?”
他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臂,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
“如果两个都是强势的男孩,那么‘兄弟阋墙’就不是一句空话了。他们会比较,会竞争,从小争父母的关注,长大了可能争夺更多的东西。那种内耗,对家族的损耗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软肋。”
“退一步说,即使另一个儿子性子温和些,但如果他们两个非但没有内斗,反而……联合起来了呢?”
郑仪的声音压得更低:
“两个聪明、有背景、又深知权力运作规则的兄弟,若是同心协力,能量有多大?如果他们走的是正道,自然是家族幸事,甚至能成为一股强大的正面力量。可如果他们的心思歪了,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引导利用了,那‘兄弟联手’带来的破坏力,恐怕比单个‘坏孩子’要可怕十倍、百倍。那才真是覆巢之祸。”
秦月听着丈夫的分析,后背不禁泛起一丝凉意。
她发现,自己只想到了用“生女儿”来化解单一个儿子的潜在风险,而丈夫却已经想到了再生一个儿子可能引发的、更加难以掌控的连锁反应。
他的思虑,远比她想象的更为深远和……冷酷。
卧室内陷入了一阵长长的沉默。
最终,郑仪叹了口气,将妻子拥入怀中,语气缓和下来,但立场依然清晰:
“月月,我明白你的心。怀瑾的教育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投入十二分的精力,把他引导到正路上。至于再要一个孩子……”
他顿了顿,做出了决定:
“我们可以考虑,但这绝不能仅仅作为平衡怀瑾性子的一个策略。我们需要想得更周全,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决定,也可能是一个……具有公共影响的决定。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秦月靠在丈夫怀里,轻轻点了点头。
她知道,丈夫是对的。
在这个位置上,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尤其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都不再是纯粹的私事。
之前的担忧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复杂的出口,但前路也因此显得更加迷雾重重。她低声说:
“我知道了。那我们……再好好想想。”
郑仪回到家时,客厅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妻子秦月坐在沙发上,面容严肃,不见往日的温柔。
五岁的儿子郑怀瑾低着头站在她面前,小嘴抿得紧紧的,一副倔强又委屈的模样。
坐在一旁的父亲郑建国和母亲王秀兰,则是一脸的欲言又止,显然对眼前这场“母子对峙”既关心又不好过多插手。
郑仪脱下外套挂好,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
他放缓脚步,温和地问道:
“怎么了这是?怀瑾又闯什么祸了?”
秦月见到丈夫回来,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又像是要将“教子”的责任分担出去,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愠怒:
“你问问你的好儿子!才上幼儿园中班,官瘾倒是不小!”
郑仪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露声色,走到沙发边坐下,将儿子拉到跟前,抚摩着他的小脑袋:
“哦?我们怀瑾想当官了?想当什么官啊?”
郑怀瑾抬起头,小脸上满是理直气壮:
“我想当班长!我本来就是组长了,我觉得我比现在的班长厉害,班长就应该我来当!”
郑仪和秦月交换了一个眼神。
秦月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叙述:
“他们班原来的班长,是个挺乖巧的小女孩。你这儿子,觉得自己能力强,想当班长,人家老师没选他,他倒好……”
秦月顿了顿,似乎觉得儿子的行为有些难以启齿。
“他背地里找那个小班长‘谈话’,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一番‘思想操作’下来,那小女孩竟然跑去跟老师哭诉,说自己不想当班长了,要让给郑怀瑾。”
“老师觉得奇怪,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你儿子的‘功劳’。人家小姑娘说,郑怀瑾告诉她,班长应该让给有能力的人,她胆子小,不如郑怀瑾,是个‘胆小鬼’,班长合该是郑怀瑾的。”
秦月越说越气。
“更气人的是,你儿子还振振有词,觉得自己一点没错!他说他既没打架也没骂人,只是‘讲道理’,是那个班长自己认识到‘不足’主动让贤的!还说……还说这叫‘能者居之’!”
听完妻子的叙述,郑仪沉默了。
他低头看着儿子那双酷似自己的、此刻充满了不服输和“理所当然”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
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如此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权力欲望,甚至无师自通地运用了类似“说服”、“舆论”乃至一点点“心理压制”的手段。
这心智,这早熟的程度,远超同龄人。
一旁的郑建国忍不住插话,带着老一辈的宠溺和一点点不以为意:
“哎呀,小孩子嘛,想当班长说明有上进心!我们怀瑾是聪明,有领导能力!我看没啥大不了的,那个小女孩自己胆子小,怪不得我们怀瑾。”
王秀兰也小声附和:
“就是,也没违反纪律,就是嘴巴厉害了点……”
“爸妈!”
秦月有些急了。
“这不是小事!这么小就学着用手段去争取东西,还觉得自己没错,这思想根源要不纠正,长大了还得了?”
她又看向郑仪,语气带着忧虑:
“老郑,你说句话啊!这孩子……这心思,也不知道是像了谁!”
像了谁?
郑仪心中苦笑。
还能像谁?
看着儿子那倔强的小脸,郑仪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甚至,比他当年更甚。
他当年是受了欺负才奋起反抗,而怀瑾,似乎是天生的……强势和具有某种掌控欲。
郑仪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给儿子起错了名字?
怀瑾握瑜,本意是怀揣美玉,比喻品德高尚。
可他这儿子,怀揣的似乎不是温润的美玉,而是一块未经雕琢、却已显露出锐利棱角的……璞石,或者说,是渴望掌控一切的野心。
“怀瑾。”
郑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让原本有些吵闹的客厅瞬间安静下来。
郑怀瑾似乎有些怕父亲,但又倔强地挺着小胸膛,与父亲对视。
“告诉爸爸,你为什么那么想当班长?”
郑仪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选择了询问。
郑怀瑾眨了眨大眼睛,逻辑清晰地回答:
“因为班长最厉害啊!可以管小朋友,可以喊‘起立’‘坐下’,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最大!”
他的理由简单、直接,充满了孩童对“权力”最朴素的理解——权力意味着“最厉害”,意味着可以“管”别人。
郑仪继续耐心地问: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班长呢?”
这个问题似乎问到了郑怀瑾的“专业领域”,他立刻回答道:
“要能力强!要胆子大!要说话算数!就像我这样!原来的班长胆子小,说话声音跟蚊子似的,大家都不太听她的,她就不是个好班长!”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自认为很有道理的话:
“爸爸,你不是也常说,位置要让给有能力的人吗?我们老师也说过‘能者多劳’!”
郑仪心中暗叹,这小脑袋瓜转得确实快,已经开始引用大人和老师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行为了,而且听起来似乎还有那么点歪理。
他没有立刻反驳儿子的“道理”,而是换了一个角度。
“怀瑾,爸爸再问你。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比你更强壮、比你胆子更大、比你说话更算数的小朋友,他也用你这种方法,让你把组长的位置让给他,你愿意吗?”
郑怀瑾愣了一下,小眉头皱了起来,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本能地想说不愿意,但立刻意识到,如果说不愿意,就等于否定了自己之前的“道理”。
他犹豫了几秒钟,似乎在努力思考如何破解爸爸的这个“难题”。
最后,他扬起小脸,带着一种近乎狡黠的“逻辑”:
“那……那他要先证明他真的比我厉害才行!光说不算!”
郑仪看着儿子那副“我有我的道理”的模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这小子的反应速度和这种近乎本能的“权力逻辑”,简直不像个五岁的孩子。
一旁的秦月忍不住白了郑仪一眼,小声嗔怪道: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跟你当年一个德行,认准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还满肚子都是理!”
郑仪被妻子说得有些尴尬,咳嗽了一声,知道不能再任由儿子沉浸在他的“道理”中了。
他伸手将儿子抱到自己腿上,语气变得严肃而深沉:
“怀瑾,你听爸爸说。”
“想当班长,想做得最好,这本身没有错。这说明你有上进心,有责任感,这是优点。”
先肯定,再引导,这是郑仪教育孩子的一贯方法。
“但是,你想过没有,班长之所以‘最厉害’,不是因为他能管别人,能喊‘起立坐下’。”
郑怀瑾疑惑地看着爸爸。
“那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班长要承担责任,要帮助老师,要关心同学,要成为大家的榜样。”
郑仪耐心地解释着。
“一个真正的班长,不是靠让别人害怕或者觉得自己不行来当上的。而是要靠自己的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喜欢。”
“你看,如果你当班长,小朋友们都怕你,或者不喜欢你,你觉得你这个班长当得开心吗?能当得长久吗?”
郑怀瑾似懂非懂,但眼神中的倔强稍微减弱了一些。
“可是……可是原来的班长就是管不好啊……”他还在纠结能力问题。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郑仪继续引导。
“原来的班长可能胆子小,但她也许很细心,很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你想当班长,可以努力表现自己,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到你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多帮助同学,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上课认真听讲……”
“用自己的优秀去赢得认可,而不是靠……靠说服别人让位。那样得到的班长,大家不会真心服你的。”
郑仪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阐述着关于权力、责任和赢得尊重的道理。
郑怀瑾低着头,小手玩弄着衣角,似乎在消化爸爸的话。
郑仪知道,一次谈话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五岁孩子已经萌芽的认知。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潜移默化。
他摸了摸儿子的头,语气缓和下来:
“好了,今天的事就过去了。爸爸不批评你,但你要答应爸爸,以后想做什么,要用正确的方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好不好?”
郑怀瑾抬起头,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妈妈,最后点了点头,声音很小:
“嗯。”
“去跟妈妈道个歉,然后洗手准备吃饭吧。”
郑仪把儿子放下来。
郑怀瑾磨磨蹭蹭地走到秦月面前,小声说了句“妈妈对不起”。
秦月看着儿子那可怜兮兮又带着点不服的样子,心也软了,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一场家庭风波,暂时平息。
晚饭后,郑怀瑾没有像往常一样和爷爷奶奶一起看动画片,而是拿着自己的小汽车,默默地在地上推来推去,似乎还在想着什么。
郑仪和秦月回到卧室。
秦月关上门,脸上依然带着忧色:
“老郑,你说怀瑾这孩子……这性子,我真有点担心。这才多大点,就这么有主意,还……还学会用手段了。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郑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沉默了片刻。
“月月,你别太担心。”
他转过身,看着妻子。
“怀瑾是聪明,早熟,性子也强。这未必全是坏事。”
“像他这么大的孩子,能有这么清晰的逻辑和主见,其实很难得。说明他观察力强,善于思考。”
“至于你说的‘手段’……”
郑仪苦笑了一下。
“孩子的心思没那么复杂。他可能只是本能地觉得那样做有效,就去做了。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怎么引导。”
“引导?”
秦月走到丈夫身边。
“怎么引导?你今天跟他讲的那些道理,他能听懂多少?我看他嘴上认错,心里未必服气。”
“一次听不懂,就讲两次。两次听不懂,就讲三次。”
郑仪的语气很坚定。
“教育孩子,急不得。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把他扳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帮助他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品格是值得追求的。”
秦月看着丈夫冷静分析的模样,心里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反而转向了更深远的考量。
她轻轻叹了口气,倚在窗边,声音低了几分:
“老郑,你说的道理我都懂。耐心引导,言传身教……这些我当然会做。可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怀瑾这孩子本身的性子。”
她顿了顿。
“你我都很清楚,你未来的路,绝不会止步于明州。怀瑾作为你的儿子,他头顶的光环,他未来可能接触到的环境,会无限放大他性格中的每一个特质。”
“如果他这股聪明劲儿和强势用对了地方,自然是好事。可万一……万一走了偏路,学了些不该学的,以他可能拥有的资源和影响力,那对社会、对组织、甚至对咱们这个家,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和负担?我简直不敢细想。”
郑仪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
妻子考虑的,确实比他更深一层。
位置越高,家人受到的关注和诱惑就越多,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也就越重。
秦月转过身,直视着郑仪,语气带着一丝试探和决断:
“所以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再要一个孩子?”
郑仪微微一怔,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偶尔提过,但从未如此正式地在这样沉重的语境下讨论。
秦月继续说着她的想法,思路清晰:
“最好是个女儿。女儿贴心,性子通常柔和些,能中和一下家里的气场。万一怀瑾将来真的……有个妹妹在身边,或许能让他多些责任感,学会照顾人,懂得亲情羁绊,不至于太过孤傲自我。就算帮不上大忙,至少家里也能多一份温暖和平衡。”
她的想法充满了母亲的深思熟虑和对家庭和谐的期盼。
郑仪沉默着,走到妻子身边,揽住她的肩膀。
他理解妻子的担忧和期望,这确实是一个看似可行的思路,但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养成了凡事权衡利弊、考虑最复杂局面的习惯。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冷静:
“月月,你的想法很好。有个女儿,确实是件美事,我也很期待。”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尖锐的假设,一个秦月可能有意无意回避了的可能性:
“但是,你想过没有,万一……万一我们再生一个,不是女儿,又是个儿子呢?”
郑仪的目光变得深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种情形下可能出现的、更复杂的局面:
“如果再来一个儿子,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兄弟二人,年龄相差几岁,都流淌着你我的血脉,都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怀瑾已经展现出极强的个性和掌控欲。另一个儿子,会是什么样的性子?是同样强势,还是截然不同?”
他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臂,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
“如果两个都是强势的男孩,那么‘兄弟阋墙’就不是一句空话了。他们会比较,会竞争,从小争父母的关注,长大了可能争夺更多的东西。那种内耗,对家族的损耗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软肋。”
“退一步说,即使另一个儿子性子温和些,但如果他们两个非但没有内斗,反而……联合起来了呢?”
郑仪的声音压得更低:
“两个聪明、有背景、又深知权力运作规则的兄弟,若是同心协力,能量有多大?如果他们走的是正道,自然是家族幸事,甚至能成为一股强大的正面力量。可如果他们的心思歪了,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引导利用了,那‘兄弟联手’带来的破坏力,恐怕比单个‘坏孩子’要可怕十倍、百倍。那才真是覆巢之祸。”
秦月听着丈夫的分析,后背不禁泛起一丝凉意。
她发现,自己只想到了用“生女儿”来化解单一个儿子的潜在风险,而丈夫却已经想到了再生一个儿子可能引发的、更加难以掌控的连锁反应。
他的思虑,远比她想象的更为深远和……冷酷。
卧室内陷入了一阵长长的沉默。
最终,郑仪叹了口气,将妻子拥入怀中,语气缓和下来,但立场依然清晰:
“月月,我明白你的心。怀瑾的教育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投入十二分的精力,把他引导到正路上。至于再要一个孩子……”
他顿了顿,做出了决定:
“我们可以考虑,但这绝不能仅仅作为平衡怀瑾性子的一个策略。我们需要想得更周全,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决定,也可能是一个……具有公共影响的决定。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秦月靠在丈夫怀里,轻轻点了点头。
她知道,丈夫是对的。
在这个位置上,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尤其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都不再是纯粹的私事。
之前的担忧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复杂的出口,但前路也因此显得更加迷雾重重。她低声说:
“我知道了。那我们……再好好想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最新章节,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最新章节,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