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黄文儒那难掩兴奋的话语,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

  但刘清明的心思,已经飘向了下一步。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是在一个地方大员的雄心壮志里,播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

  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他一个发改委的小小干部,要去撬动国家的战略布局。

  这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身为重生者,若是什么都不做,他又如何甘心?

  前世那种被扼住咽喉的切肤之痛,他还记得。

  那种挥舞着天文数字的钞票,却只能买回别人淘汰技术的无奈,他还记得。

  机会的窗口,就在当下。

  2003年。

  西方还没有将华夏视为头号劲敌。

  牌桌上的规则,至少在表面上,大家还都愿意遵守。

  这是唯一的机会。

  他需要更多的同盟。

  需要有足够分量,能将这件事摆上决策者案头的同盟。

  一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浮现。

  丁奇。

  他在发改委的同事,体改司的干部。

  那个司,是个特殊的存在。

  全称是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是真正能影响顶层设计的实权部门。

  更重要的是,丁奇信他。

  这份信任,是自打认识以来,在一件件事情中建立起来的,比什么都珍贵。

  刘清明拿起桌上的座机,拨通了一个内部短号。

  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

  “喂,丁奇。”

  “老丁,是我,刘清明。”

  “你小子,还没正式报到呢,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听筒里传来丁奇熟悉的调侃。

  “中午有空吗?我请客。”刘清明开门见山。

  “哦?有白食吃?那必须有空啊,在哪?”

  “我发你地址。”

  “好,中午见。”

  放下电话,刘清明望向窗外,京城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一如前路。

  中午下班时间,刘清明驱车赶到地方。

  饭馆在发改委大院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门脸不大,毫不起眼。

  就是上次苏浩带他来吃的那家。

  价格公道,味道正宗,是附近部委不少人的定点食堂。

  刘清明到的时候,丁奇已经到了,正坐在他们常坐的那个角落位置上。

  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看得正入神。

  “来挺早啊。”刘清明拉开椅子坐下。

  丁奇把报纸叠好,“你请客,我能不积极点吗?”

  两人也不用看菜单。

  “老板,一个红烧肉,一个酸辣土豆丝,一个西红柿炒蛋,再来个青菜汤。两碗米饭。”刘清明熟门熟路地朝着后厨喊。

  下午还要上班,两人都没点酒。

  “好嘞!”

  出菜效率很高,不一会儿,几样家常菜就摆上了桌。

  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你这个大忙人,不会无缘无故跑来请我?”丁奇夹了块土豆丝,问道。

  “当然了,你又不是我女朋友。”

  “你可真出生,亏我还以为咱们之间有深厚的革命友谊,

  “我对男的没兴趣。”

  “滚!”

  两人开了几句玩笑。“说吧,什么事?”

  丁奇一针见血,他知道刘清明绝不是平白无故请这顿饭。

  刘清明放下筷子。

  “有个想法,想找你合计合计。”

  “什么方面的?”

  “芯片制造。”

  这四个字,让丁奇夹菜的手顿了一下。

  他把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嚼着,然后才看向刘清明。

  “生产线?”

  “对。”

  丁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刚看到一份文件,积架公司和沪市政府签订了协议,要在当地建一座晶圆厂,发改委这边已经通过了。”

  这正是刘清明想听到的消息。

  “什么规格?”

  “八英寸晶圆,135纳米制程。”丁奇准确地说出了数字。

  刘清明沉默了片刻。

  135纳米,在2003年,确实是能引进到内地的最先进工艺。

  但他知道,此刻国际上,90纳米已经量产,65纳米的研发都已经开始了。

  “如果我说,他们的生产工艺很快就会落后,你信吗?”刘清明问。

  丁奇对此毫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下。

  “信,他们不可能把最先进的制程放到国内。”

  “但这已经是我们国内最先进的了。”

  丁奇缓缓点头,“对,这就是现实。”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重。

  这是一个圈内人都懂,却又无力改变的现实。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骗经费的吧。”刘清明的话有些尖锐。

  丁奇微微皱眉。

  “不能这么说,研究肯定有成有败,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他的辩护,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刘清明知道,自己戳到了痛处。

  这不只是芯片行业的问题,而是这个时期国内科研领域的一个通病。

  “现在,可能有一个机会,”刘清明话锋一转,“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有可能拼一把吗?”

  丁奇彻底放下了筷子。

  他看着刘清明,神色莫辨。

  “我自从认识你,就天天都睡不着觉。你小子,就没个平稳的时候。”

  刘清明淡淡一笑,“这是唯一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今后会很难受。被西方持续卡脖子,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买他们的高价产品,他再用赚我们的钱搞研发,保持对我们的优势。”

  他的话不响,但份量十足。

  丁奇沉默了。

  他身在体改司,看问题的角度比刘清明更高,更宏观。

  刘清明说的这些战略层面的东西,他当然懂。

  “我们一向提倡自力更生。”丁奇半晌才说。

  “是的,但有些时候,可以加快这个速度。”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瓦森纳协定吧?”丁奇一语中的。

  那个由美国主导的协定,是针对华夏等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制度,是套在华夏科技发展脖子上的一道枷锁。

  “我只担心,我负责的方向,没有精力想那么多。”刘清明含糊地回答。

  丁奇叹了口气,“计算机确实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但为此要投入的资源也是巨大的,想说服上面,很难。”

  “总要有人尝试,你愿意吗?”刘清明直视着丁奇。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邀请。

  一个邀请他参与一场风险巨大,收益未卜的豪赌。

  丁奇觉得有些头疼。

  他感觉自己答应这顿午饭就是个错误。

  “我感觉我有大病,怎么会相信你这么离谱的建议?”他自言自语,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看着刘清明。

  刘清明的回答很简单。

  “你不是相信这个建议,你只是相信我。”

  这句话,正中丁奇的软肋。

  是啊。

  换了任何一个人跟他说这番话,他都会觉得对方疯了。

  但说这话的人是刘清清。

  是这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年轻人。

  “真有这么急迫?”丁奇问。

  “很急,稍纵即逝的机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刘清明没有隐瞒风险。

  “你这是逼我打退堂鼓啊。”

  “我只是不想给你一个虚假的希望。”

  丁奇沉默了很久,周围嘈杂的碗筷碰撞声,都仿佛远去了。

  最终,他端起茶杯,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

  “那我只能放手一搏了。”

  简单的一句话,却重逾千斤。

  “谢谢。”刘清明由衷地说。

  “别光嘴上谢啊,这顿你请。”丁奇试图让气氛轻松一点。

  “客要请,人也要谢。”刘清明也笑了起来。

  气氛松弛下来。

  既然已经决定入局,丁奇的脑子也开始活泛起来。

  “其实,”他压低了些许音量,“老何告诉我,外交部和咱们发改委,将会组建一个谈判代表团去欧洲,和他们就瓦森纳协定进行第一轮磋商。”

  刘清明心里一动。

  “什么时候?”

  “时间未定,得看疫情的发展。人选在拟定了,各个司都要出人,你们产业司也有名额。”

  刘清明苦笑着摇了摇头,“那肯定没戏,我这会儿还被借调在外呢。”

  “那倒也是,”丁奇表示赞同,“公费出国的机会,一向是打破头,哪能轮到咱们呢。”

  刘清明知道这是实情,这年头,一个出国名额就是香饽饽,没有门路根本轮不上。

  他自己不会为此去钻营,丁奇也肯定不干。

  再说了,真出去了,自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不好讲。

  他现在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利用前世的见识,给有权力的人提供思路。

  过去几年,他一直就是这么干的,无论是林峥还是吴新蕊,都得到了他不少的建议,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可在国家层面上,他人微言轻。

  他写的报告,或许会放到领导的案头,但这样的报告,每天都会有很多,领导会有全面考虑。

  比如芯片战略,国家不可谓不重视。

  但最关键的生产设备,却始终卡在别人手里。

  在目前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需要设备就去买好了,华夏真正缺乏是的相关人才。

  也只有刘清明知道,等到经济发展了,西方就会对华全面封锁,让你花钱都买不到。

  “我是肯定没戏的,”刘清明说,“你是老资格,争取一下吧,我还有事情要拜托呢。”

  “这事连老何都没把握,顺其自然吧。”丁奇说。

  刘清明一想也是。

  随即,他的思路又回到了正题上。

  “我准备写个材料,”他对丁奇说,“能不能以你的名义送上去?”

  丁奇一愣,“送到哪里?”

  刘清明深吸一口气,吐出了一个名字。

  “国院信息化领导小组。”

  丁奇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口茶水差点没喷出来。

  国院信息化领导小组!

  那可是这件事的最高领导机构,级别极高,信产部部长在里面也只是个副组长。

  直接把材料递到那里去?

  这已经不是胆子大了,这是疯了。

  这也显示出丁奇的作用了。

  这事刘清明自己写材料送上去,人家一看单位,只怕都不会重视。

  只有丁奇所在的体改司,那才是真正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万能平台,啥都能往里面装。

  刘清明摆明了是利用自己。

  但也摆明了这事成了,功劳是自己的。

  丁奇并不是矫情,而是有点不好意思,被这巨大的野心给惊到了。

  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是兴奋,是紧张,也是一种荒谬感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找事。”他苦笑着说。

  “事大,机会才大。”刘清明回答得平静。

  “前提是别先把自己折腾出大事。”

  “所以,准备工作要做足。材料要扎实,要有数据,有逻辑,要让领导看了觉得,这不是空想,而是一条可行的路。”

  丁奇看着对面的年轻人。

  沉稳,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这份自信,极具感染力。

  让他那颗早已在机关里磨平了棱角的血液,又重新开始升温。

  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那个一腔热血,怀揣梦想的自己。

  “好,”他沉声应下,“你写,我递。”

  “三天之内,我给你。”

  “这么快?”

  “时不我待。”刘清明的神情很严肃,“掌握核心技术的那个人,正在欧洲奔走,试图推销自己的技术。阿斯梅尔那边还没最后下决心,这是我们唯一的窗口期。”

  丁奇没有追问细节。

  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