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省委大院7楼。
吴新蕊走在前面,鞋跟敲击着水磨石地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黄文儒跟在她身后半步,手上夹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感觉沉甸甸的。
两人秘书段颖和胡金平跟在后面。
两人都没有说话。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就在走廊尽头。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上会讨论。
但在上会之前,必须先取得这位省委一把手的同意。
走到门口,吴新蕊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省委大秘方慎行带着他们走到门口,抬手敲门:“书记,吴省长和黄书记到了。”
“请进。”
林峥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
推开门,吴新蕊和黄文儒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林峥正坐在办公桌后批阅文件,看到他们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笔,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坐吧。”
两人坐下,方慎行立刻送上两杯热茶。
吴新蕊没有急着开口,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林峥看着她,又看了看黄文儒。
“你俩还是第一次同时进来我这里吧?”
“是的。”吴新蕊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林书记,有一项工作,想向您做个专题汇报。”
她顿了顿,补上了一句。
“这件事情,是刘清明同志提出来的。”
正在做倾听状的林峥,动作停了一下。
他的脸上,随即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笑意。
吴新蕊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她很明白林峥此刻的心情。
这小子,又来事了。
林峥收回双手,身体靠向椅背,做出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
“哦?说来听听,这次又是什么事?”
吴新蕊看了一眼黄文儒。
“黄书记,你来汇报吧。”
黄文儒立刻挺直了腰背,他打开怀里的文件夹,将材料整齐地放在茶几上。
“林书记,事情要从十多天前说起。”
他的声音平稳,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晰。
“当时,我正在和岛内工业园的倡导人,鸿飞科技的于惠娴于总,商谈下一个阶段的合作。”
“于总在我的办公室里,接到了小刘同志的电话。”
“小刘当时是向她打听一家叫做‘积架’的岛资公司。”
林峥听得很认真,没有插话。
吴新蕊注意到,随着黄文儒的讲述,林峥的姿态没有变,但整个人散发出的气场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就像一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听老师描述自己那个总能惹出点不凡动静的孩子。
黄文儒继续说道:“我第二天就组织了市里的相关专家,对小刘同志提到的这个方向进行了初步论证。”
“专家们告诉我,半导体工程中,芯片制造所需的光刻机,是现代工业最顶尖、最精密的机械。”
“我们国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在早期,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差距并不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那个‘摩尔定律’的提出,芯片制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迭代。”
“而我们,却再也无法追上这个趋势了。”
黄文儒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沉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资金投入,国外层层加码的专利陷阱,还有技术封锁。”
林峥依旧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提问,连手上的动作都没有。
他像是生怕自己的一个细微动作,会打断黄文儒的思路。
黄文儒深吸一口气,继续说:“刘清明同志提醒我们,现在,可能有一个机会。”
“这不仅是云州市的机会,是清江省的机会,更是我们华夏的机会。”
“他的分析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世界对我们的警惕只会越来越深。他们对我们输出技术和商品的限制,也会越来越严苛。”
“而芯片制造的相关技术和商品,将会是一道最深的绞索,死死地勒住我们的脖子。”
“这会让我们永远处在追赶的地步,让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宝贵的外汇去购买他们的高价产品,却永远难以得到最先进的芯片。”
黄文儒抬起头,直视着林峥。
“林书记,我一想到他描述的那个画面,就寝食难安。”
“我们和西方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有很多,民用的,军用的,方方面面。我们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加紧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引进、消化、掌握,最终实现超越。”
“刘清明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说,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未来。我们不能输掉未来。”
林峥听完,沉默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这件事,要说和刘清明本职工作有关,也算有关,芯片制造技术也是精密机械的一部分。
要说没关系,也可以没关系。
他现在还在全国防指工作,甚至还没有完全到发改委上任。
他在这件事里,没有任何直接的个人利益。
要说他是一心为了清江,那肯定不尽然。
但他在想到这件事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的是清江,而不是基础更好、资源更丰富的京城或者沪市。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人,才会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地支持他。
林峥的脸上,再次浮现出那一丝淡淡的笑意。
“又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啊。”
他缓缓开口。
“看来,你们两个,都已经被他说服了。”
黄文儒立刻说道:“林书记,我让人再三论证过。我认为,他说的那些,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西方世界现在还在不断渲染所谓的‘华夏威胁论’,我们的入世谈判进行得如此艰难。那个《瓦森纳协定》,全世界就只把我们、还有两伊那样的国家限制在外,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林峥摆了摆手。
“我没有质疑他的看法。”
林峥看着黄文儒,一字一句地说道:“实际上,你说是他提出来的,这件事的可信度,在我这里就已经很高了。”
黄文儒愕然。
他彻底愣住了。
他不像吴新蕊那样,对刘清明和林峥之间的渊源有那么深的了解。
他更是第一次,从这位省委书记的嘴里,听到如此不加掩饰的偏爱和信任。
林峥继续说道:“当然,事情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论证。特别是,这件事涉及到巨大的资金量,每一分钱,都要为清江人民负责。”
吴新蕊立刻接话:“林书记的指示很重要。这件事的前期投入,大约是十万欧元。我已经让省财政先拿出一笔专项拨款,直接打到我们驻维也纳大使馆的账上。这也是一种监督,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林峥点了点头。
“省长考虑得很周到。”
他沉吟片刻。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再了解一下。”
吴新蕊和黄文儒立刻站起身。
“那我们就不打扰书记工作了。”
两人告辞,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
走在安静的走廊里,黄文儒才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微微有些湿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身旁的吴新蕊。
“省长,林书记这……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啊?”
吴新蕊的脚步没有停。
“林书记没否定。”
黄文儒心领神会。
在官场,不否定,有时候就是最大的肯定。
“我明白了。”黄文儒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进了。我打算亲自带队跑一趟,尽我们最大的诚意。”
吴新蕊说:“可以。等刘清明那边的消息吧。你们先把签证都办好,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发。”
黄文儒轻轻点头:“好的!”
……
办公室里。
林峥重新坐回椅子上。
他没有再看桌上的文件,而是拿起了黄文儒留下的那份材料,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也不是很了解。
那就要找了解的人来打听了。
林峥思索了片刻,抓起桌上的固定电话,拨打了一个京城的号码。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喂。”
“老唐,我,林峥。”
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有些意外。
“老林?你在哪里?”
林峥说:“我在清江。打听个事,你们信产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电话那头的,正是信息产业部的部长,唐择涛。
“我们的动作可多了,天天都有。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
林峥直截了当:“光刻机。”
唐择涛那边沉默了一下。
“你怎么会突然关心这个?你们清江省,准备搞半导体制造?”
林峥说:“云州那边有个构想,希望能引进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突破一下国家的空白领域。”
唐择涛笑了。
“老林,你这消息够灵通的啊。”
他说:“发改委的体改司,前段时间是交上来一份材料。详细分析了西方在《瓦森纳协定》框架下,对我国高精尖技术和商品的限制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说的光刻机技术。”
“这次派代表团去欧洲,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希望能商谈一下,看能不能放宽这个限制。”
“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林峥问:“这份材料里面,是不是提到了岛内一个叫‘积架’的公司?”
唐择涛这次是真惊讶了。
“老林,你这消息也太灵通了吧?国信组的专家院士们,刚刚对这份材料进行了论证,结果是喜忧参半。最后还是大领导拍了板,认为我们应该要料敌从宽,做最坏的打算。”
“你这么快就收到消息了?”
林峥反问:“老唐,你给我透个底。这事如果放到我们清江,能不能办?”
唐择涛在电话那头沉吟了很久。
“老林,说实话,部里更倾向于沪市。”
“沪市的华芯国际,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他们的领导层和核心技术骨干,很多都有留美经历,并且在相关行业里经验非常丰富,沪微电子,也在去年成立,他们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可能会拿出成品。”
“你们清江有什么?从头开始吗?”
唐择涛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老林,我得提醒你,这一行,非常烧钱。是真正的无底洞,每年都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升级,而且回报极其缓慢。”
“作为地方领导,我个人认为,这个投入产出比,很不经济。你们如果真有这个想法,一定要慎之又慎。”
林峥抓住了关键。
“也就是说,能搞。但是风险巨大,对领导人的政绩而言,不划算?”
唐择涛叹了口气:“你们……不会真想搞吧?”
林峥说:“有这个想法。正在派人接触相关人士。如果有希望,我希望你能支持我们。”
电话那头,唐择涛愣了半晌:“老林,你疯了?”
林峥说:“我不知道。但是有个人对我说,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未来,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都要被西方卡着脖子。”
“每年,我们都要付出巨量的外汇,去购买他们的芯片。一旦国际形势有变,产生政治危机,西方就会立刻用这一招来对付我们。”
“老唐,我很忧虑。”
唐择涛沉默了。
林峥的话,和国信组里一些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你说的这个,国信组的专家也有提及。有院士提议,我们应该像当年入世一样,与《瓦森纳协定》的所有缔约国进行谈判,争取加入这个框架。”
“我们的代表团,正在准备进行首次接触。上头的意思,是希望先听一听西方的意见,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林峥继续说:“有人提醒我,一旦华夏的经济持续增长,西方看到我们的潜力,就会立刻收紧这个绞索。”
“时间节点,很可能就在奥运会之后。”
唐择涛的声音变了:“这么快?那没几年了啊。”
“是啊。”林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迫感,“时不我待。”
唐择涛那边彻底安静了。
过了许久,他才重新开口。
“老林,我明白你的心意了。”
“我现在是国信组的副组长。我会把你们清江省的想法,向领导如实汇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林峥说:“谢谢你,老唐。”
唐择涛说:“这次疫情,你们清江省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对你们这个班子的印象很好。你的话,份量不轻。我没理由不帮你。”
“那还是要谢谢你。”
“你我之间,不说这个。”唐择涛忽然问,“你说的那个‘有人’,是个高人吧?”
林峥看着窗外,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他说。
“高不高,我不知道。”
“但他到目前为止,从无虚言。”
“我相信他。”
吴新蕊走在前面,鞋跟敲击着水磨石地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黄文儒跟在她身后半步,手上夹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感觉沉甸甸的。
两人秘书段颖和胡金平跟在后面。
两人都没有说话。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就在走廊尽头。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上会讨论。
但在上会之前,必须先取得这位省委一把手的同意。
走到门口,吴新蕊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省委大秘方慎行带着他们走到门口,抬手敲门:“书记,吴省长和黄书记到了。”
“请进。”
林峥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
推开门,吴新蕊和黄文儒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林峥正坐在办公桌后批阅文件,看到他们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笔,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坐吧。”
两人坐下,方慎行立刻送上两杯热茶。
吴新蕊没有急着开口,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林峥看着她,又看了看黄文儒。
“你俩还是第一次同时进来我这里吧?”
“是的。”吴新蕊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林书记,有一项工作,想向您做个专题汇报。”
她顿了顿,补上了一句。
“这件事情,是刘清明同志提出来的。”
正在做倾听状的林峥,动作停了一下。
他的脸上,随即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笑意。
吴新蕊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她很明白林峥此刻的心情。
这小子,又来事了。
林峥收回双手,身体靠向椅背,做出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
“哦?说来听听,这次又是什么事?”
吴新蕊看了一眼黄文儒。
“黄书记,你来汇报吧。”
黄文儒立刻挺直了腰背,他打开怀里的文件夹,将材料整齐地放在茶几上。
“林书记,事情要从十多天前说起。”
他的声音平稳,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晰。
“当时,我正在和岛内工业园的倡导人,鸿飞科技的于惠娴于总,商谈下一个阶段的合作。”
“于总在我的办公室里,接到了小刘同志的电话。”
“小刘当时是向她打听一家叫做‘积架’的岛资公司。”
林峥听得很认真,没有插话。
吴新蕊注意到,随着黄文儒的讲述,林峥的姿态没有变,但整个人散发出的气场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就像一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听老师描述自己那个总能惹出点不凡动静的孩子。
黄文儒继续说道:“我第二天就组织了市里的相关专家,对小刘同志提到的这个方向进行了初步论证。”
“专家们告诉我,半导体工程中,芯片制造所需的光刻机,是现代工业最顶尖、最精密的机械。”
“我们国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在早期,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差距并不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那个‘摩尔定律’的提出,芯片制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迭代。”
“而我们,却再也无法追上这个趋势了。”
黄文儒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沉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资金投入,国外层层加码的专利陷阱,还有技术封锁。”
林峥依旧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提问,连手上的动作都没有。
他像是生怕自己的一个细微动作,会打断黄文儒的思路。
黄文儒深吸一口气,继续说:“刘清明同志提醒我们,现在,可能有一个机会。”
“这不仅是云州市的机会,是清江省的机会,更是我们华夏的机会。”
“他的分析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世界对我们的警惕只会越来越深。他们对我们输出技术和商品的限制,也会越来越严苛。”
“而芯片制造的相关技术和商品,将会是一道最深的绞索,死死地勒住我们的脖子。”
“这会让我们永远处在追赶的地步,让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宝贵的外汇去购买他们的高价产品,却永远难以得到最先进的芯片。”
黄文儒抬起头,直视着林峥。
“林书记,我一想到他描述的那个画面,就寝食难安。”
“我们和西方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有很多,民用的,军用的,方方面面。我们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加紧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引进、消化、掌握,最终实现超越。”
“刘清明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说,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未来。我们不能输掉未来。”
林峥听完,沉默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这件事,要说和刘清明本职工作有关,也算有关,芯片制造技术也是精密机械的一部分。
要说没关系,也可以没关系。
他现在还在全国防指工作,甚至还没有完全到发改委上任。
他在这件事里,没有任何直接的个人利益。
要说他是一心为了清江,那肯定不尽然。
但他在想到这件事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的是清江,而不是基础更好、资源更丰富的京城或者沪市。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人,才会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地支持他。
林峥的脸上,再次浮现出那一丝淡淡的笑意。
“又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啊。”
他缓缓开口。
“看来,你们两个,都已经被他说服了。”
黄文儒立刻说道:“林书记,我让人再三论证过。我认为,他说的那些,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西方世界现在还在不断渲染所谓的‘华夏威胁论’,我们的入世谈判进行得如此艰难。那个《瓦森纳协定》,全世界就只把我们、还有两伊那样的国家限制在外,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林峥摆了摆手。
“我没有质疑他的看法。”
林峥看着黄文儒,一字一句地说道:“实际上,你说是他提出来的,这件事的可信度,在我这里就已经很高了。”
黄文儒愕然。
他彻底愣住了。
他不像吴新蕊那样,对刘清明和林峥之间的渊源有那么深的了解。
他更是第一次,从这位省委书记的嘴里,听到如此不加掩饰的偏爱和信任。
林峥继续说道:“当然,事情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论证。特别是,这件事涉及到巨大的资金量,每一分钱,都要为清江人民负责。”
吴新蕊立刻接话:“林书记的指示很重要。这件事的前期投入,大约是十万欧元。我已经让省财政先拿出一笔专项拨款,直接打到我们驻维也纳大使馆的账上。这也是一种监督,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林峥点了点头。
“省长考虑得很周到。”
他沉吟片刻。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再了解一下。”
吴新蕊和黄文儒立刻站起身。
“那我们就不打扰书记工作了。”
两人告辞,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
走在安静的走廊里,黄文儒才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微微有些湿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身旁的吴新蕊。
“省长,林书记这……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啊?”
吴新蕊的脚步没有停。
“林书记没否定。”
黄文儒心领神会。
在官场,不否定,有时候就是最大的肯定。
“我明白了。”黄文儒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进了。我打算亲自带队跑一趟,尽我们最大的诚意。”
吴新蕊说:“可以。等刘清明那边的消息吧。你们先把签证都办好,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发。”
黄文儒轻轻点头:“好的!”
……
办公室里。
林峥重新坐回椅子上。
他没有再看桌上的文件,而是拿起了黄文儒留下的那份材料,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也不是很了解。
那就要找了解的人来打听了。
林峥思索了片刻,抓起桌上的固定电话,拨打了一个京城的号码。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喂。”
“老唐,我,林峥。”
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有些意外。
“老林?你在哪里?”
林峥说:“我在清江。打听个事,你们信产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电话那头的,正是信息产业部的部长,唐择涛。
“我们的动作可多了,天天都有。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
林峥直截了当:“光刻机。”
唐择涛那边沉默了一下。
“你怎么会突然关心这个?你们清江省,准备搞半导体制造?”
林峥说:“云州那边有个构想,希望能引进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突破一下国家的空白领域。”
唐择涛笑了。
“老林,你这消息够灵通的啊。”
他说:“发改委的体改司,前段时间是交上来一份材料。详细分析了西方在《瓦森纳协定》框架下,对我国高精尖技术和商品的限制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说的光刻机技术。”
“这次派代表团去欧洲,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希望能商谈一下,看能不能放宽这个限制。”
“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林峥问:“这份材料里面,是不是提到了岛内一个叫‘积架’的公司?”
唐择涛这次是真惊讶了。
“老林,你这消息也太灵通了吧?国信组的专家院士们,刚刚对这份材料进行了论证,结果是喜忧参半。最后还是大领导拍了板,认为我们应该要料敌从宽,做最坏的打算。”
“你这么快就收到消息了?”
林峥反问:“老唐,你给我透个底。这事如果放到我们清江,能不能办?”
唐择涛在电话那头沉吟了很久。
“老林,说实话,部里更倾向于沪市。”
“沪市的华芯国际,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他们的领导层和核心技术骨干,很多都有留美经历,并且在相关行业里经验非常丰富,沪微电子,也在去年成立,他们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可能会拿出成品。”
“你们清江有什么?从头开始吗?”
唐择涛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老林,我得提醒你,这一行,非常烧钱。是真正的无底洞,每年都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升级,而且回报极其缓慢。”
“作为地方领导,我个人认为,这个投入产出比,很不经济。你们如果真有这个想法,一定要慎之又慎。”
林峥抓住了关键。
“也就是说,能搞。但是风险巨大,对领导人的政绩而言,不划算?”
唐择涛叹了口气:“你们……不会真想搞吧?”
林峥说:“有这个想法。正在派人接触相关人士。如果有希望,我希望你能支持我们。”
电话那头,唐择涛愣了半晌:“老林,你疯了?”
林峥说:“我不知道。但是有个人对我说,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未来,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都要被西方卡着脖子。”
“每年,我们都要付出巨量的外汇,去购买他们的芯片。一旦国际形势有变,产生政治危机,西方就会立刻用这一招来对付我们。”
“老唐,我很忧虑。”
唐择涛沉默了。
林峥的话,和国信组里一些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你说的这个,国信组的专家也有提及。有院士提议,我们应该像当年入世一样,与《瓦森纳协定》的所有缔约国进行谈判,争取加入这个框架。”
“我们的代表团,正在准备进行首次接触。上头的意思,是希望先听一听西方的意见,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林峥继续说:“有人提醒我,一旦华夏的经济持续增长,西方看到我们的潜力,就会立刻收紧这个绞索。”
“时间节点,很可能就在奥运会之后。”
唐择涛的声音变了:“这么快?那没几年了啊。”
“是啊。”林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迫感,“时不我待。”
唐择涛那边彻底安静了。
过了许久,他才重新开口。
“老林,我明白你的心意了。”
“我现在是国信组的副组长。我会把你们清江省的想法,向领导如实汇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林峥说:“谢谢你,老唐。”
唐择涛说:“这次疫情,你们清江省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对你们这个班子的印象很好。你的话,份量不轻。我没理由不帮你。”
“那还是要谢谢你。”
“你我之间,不说这个。”唐择涛忽然问,“你说的那个‘有人’,是个高人吧?”
林峥看着窗外,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他说。
“高不高,我不知道。”
“但他到目前为止,从无虚言。”
“我相信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