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一天前。

  清江省,云州市。

  云州岛内工业园。

  这里汇聚了数十家来自岛内的知名企业,尤其以计算机和电子产业相关居多。

  作为工业园的明星企业,也是最早入驻的开荒者之一,鸿飞科技的厂区显得格外气派。

  今天,鸿飞科技华夏大区的总裁于惠娴,正亲自站在公司门口,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正是积架公司董事长,陈念安。

  “陈董,您大驾光光临,真是让我们这里蓬荜生辉啊。”于惠娴满面春风地迎了上去,伸出了手。

  陈念安和她握了握手,环顾四周。

  “于总,你们这里搞得真是热闹。”

  “都是托大家的福,小打小闹罢了,哪里比得上陈董您在沪市的大手笔。”于惠娴巧笑嫣然。

  “沪市的晶圆厂,八字还没一撇呢。倒是于总你们,在这里深耕多年,已经开花结果了。”陈念安的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于惠娴引着他,在园区里慢慢走着。

  她能感觉到,这位在岛内半导体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今天似乎心事重重。

  “陈董,是在为欧洲的事情烦心?”于惠娴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陈念安的脚步顿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于惠娴。

  这个女人,不仅漂亮,而且聪明得可怕。

  “于总,明人不说暗话。”陈念安停下脚步,“你们这么帮着内地,到底收了他们多少好处?”

  于惠娴笑了。

  “陈董,我们都是商人。能让我们赚到钱,就是最大的好处。”

  “我可看不出来,这件事对我们积架有什么好处。”陈念安的语气有些冷。

  “陈董,我们当初为什么来大陆投资?”于惠娴不答反问,“不就是因为这里像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可能吗?”

  “内地给的优惠政策,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态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他们的政策始终没有变过,反而越来越开放。为了加入WTO,他们谈了整整十五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融入全球化的决心。”

  “一旦深度绑定,谁也不可能轻易脱钩。鸿飞的判断很简单,与其把未来赌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不如把宝押在确定性更高的大陆市场。”

  陈念安沉默不语。

  他无法反驳。

  因为如果他不看好大陆市场,积架公司就不会斥巨资在沪市建设晶圆厂。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陈念安说出了自己最深的忧虑,“一旦西方下定决心,对华夏进行全面技术制裁,逼着我们选边站队,我们怎么办?到时候就是血本无归!”

  “制裁的风险一直都存在,但全面脱钩的可能性,我认为不大。”于惠娴的分析很冷静,“贸易摩擦才更有可能成为常态。”

  “于总对内地就这么有信心?”

  “我在这里工作了几年,接触过不少内地的官员。”于惠娴的脑海里,闪过一张年轻而英俊的脸。

  “他们跟岛内媒体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有手腕,有立场,有远见,甚至很多人的专业知识,比我们这些搞企业的人还要扎实。”

  “跟这样的人合作,我找不到不放心的理由。”

  “而且,陈董,您有没有想过另一个可能?”于惠娴话锋一转。

  “什么可能?”

  “他们吸引的外资越多,和全球经济捆绑得越深,就越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华尔街的资本,也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是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陈念安的脑海。

  他心头剧震。

  是啊,自己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

  资本是逐利的。

  只要能赚钱,政治风险也可以被重新评估。

  “于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念安的表情,第一次真正地放松下来。

  “陈董言重了。”于惠娴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始切入正题。

  “陈董,云州虽然比不上沿海那些一线城市,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先来的企业,才会更受重视。”

  “您看我们这个工业园,土地成本、人力成本、政策优惠,哪一样不比沪市更有优势?”

  “云州市政府的雄心很大,他们想依托我们这些企业,打造一个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积架公司作为产业链最顶端的一环,如果能落户在这里,得到的支持力度,绝对是空前的。”

  “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啊。有更便宜、服务更好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选呢?”

  陈念安看着于惠娴,忽然笑了。

  “欧洲那些咨询公司,收费贵得吓人。不知道于总您,一个小时的咨询费是多少?”

  于惠娴风情万种地白了他一眼。

  “陈董,您好坏。”

  陈念安回到酒店,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远在欧洲的王坚。

  这才有了王坚的阿舍斯莱本之行。

  对于王坚提出来的问题,刘清明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

  “王先生,你提的这两个问题,非常好。”

  刘清明开口了,打破了会议室里的寂静。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桌上的一个文件夹,轻轻推到了王坚的面前。

  动作不快,甚至有些缓慢,但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

  王坚的视线落在那份深蓝色的文件夹上。

  很厚。

  封面是铜版纸,印刷精美,上面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行标题。

  《建立云州高科研制中心的构想》。

  标题下面,还有两行稍小的副标题,分别是德文和英文。

  《KOnZept ZUr EinriChtUng deS YUnZhOU High-TeCh F&E-ZentrUmS》。

  《COnCep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YUnZhOU High-TeCh R&D Center》。

  仅仅是这个封面,就让王坚的心狠狠跳了一下。

  这不是一份临时起意、仓促写就的东西。

  中、英、德三种文字,说明对方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国际合作来的,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德国。

  他强压下心头的一丝惊异,伸出手,翻开了文件夹。

  第一页,是目录。

  项目背景、可行性分析、组织架构、资金筹措方案、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技术路线图、风险评估与应对……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王坚的心,又沉了几分。

  他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专家,最看重的就是专业。

  这份目录所展现出来的专业性,已经超出了他之前对内地官员的所有认知。

  他深吸一口气,翻到了“资金筹措方案”那一章。

  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要怎么解决每年十亿欧元的难题。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三十亿欧元,分三期投入。首期资金十亿欧元,将采用多方出资的模式进行筹措。”

  “其中,清江省政府及云州市政府,将通过新成立的云州高科集团,注资三亿欧元作为引导资金。”

  “我们将面向全球,寻找战略投资者。初步接触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德国蔡司公司、岛内鸿飞科技、美国红杉资本、高盛集团……”

  “同时,我们将积极寻求华夏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低息长期贷款……”

  “此外,为了激励核心技术团队,公司将预留15%的股权,用于团队激励。王坚先生作为我们拟聘请的研发中心主任,将获得其中3%的股权……”

  王坚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那刺眼的“3%股权”。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刘清明。

  刘清明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仿佛那3%的股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王坚的心乱了。

  他不是没见过钱,在积架,他的年薪加分红也不算少。

  但股权,尤其是这样一个前景无限的新公司的创始股权,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挖人”,这是在邀请他成为“合伙人”。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往下看。

  这份计划书里,对资金的使用也做了详细的规划。

  购买土地、建设厂房、采购设备、研发投入、人员薪资……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最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计划书中明确提出,这家新公司将会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并在纳斯达克或法兰克福上市的国际化公司。

  公司的管理,将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来运作。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将摆脱内地国企那种浓厚的行政色彩。

  它将更加透明,更加高效,也更能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合作伙伴所接受。

  王坚aiS的心,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

  他之前所有的疑虑,在“上市”、“国际化管理”、“股权激励”这几个词面前,都显得有些可笑。

  这不是画饼。

  这是一份逻辑严密、细节详实、具备高度可行性的商业计划。

  他压抑住内心的波澜,翻到了下一章:“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研发中心初期,我们将组建一支由五十名核心专家构成的团队。团队的招募将面向全球,不设任何国籍、地域限制。”

  “我们将为每一位专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保障,以及自由开放的科研环境。”

  “研发中心主任,将拥有对团队成员的完全任免权和技术路线的最终决定权。”

  “同时,云州高科集团将与云州大学、清江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华夏科学院相关院所展开深度合作,设立‘微电子’、‘精密仪器’、‘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后备人才。”

  “我们将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前往德国、荷兰、美国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深造,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培养出一百名本土工程师;在十年内,打造出一支超过五百人的,以华夏本土人才为主体、兼具国际视野的顶尖研发团队。”

  “……”

  王坚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如果说资金方案是给了他一颗定心丸,那么这份人才计划,则彻底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作为一个技术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拥有一个能够让他施展拳脚、不受外行掣肘的平台。

  “完全任免权”。

  “技术路线的最终决定权”。

  这是怎样的信任!

  在积架,甚至是在阿斯麦,他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权力。

  那里有太多的办公室政治,太多的利益纠葛,太多的掣肘。

  而眼前这份计划书里所描绘的,几乎就是一个技术人员最理想的天堂。

  他看到了刘清明在这份计划书里倾注的诚意,一种不掺任何杂质的,纯粹想要把事情做成的诚意。

  他继续往下翻。

  技术路线图。

  全球采购模式。

  当他看到计划书中明确写着“光学组件将继续从德国蔡司公司采购,并邀请蔡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以及“控制系统、光源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初期将全部采用全球采购模式,不盲目追求国产化率”时,王坚彻底沉默了。

  他终于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以为对方是想搞一个大而全、封闭的国产化项目。

  但他错了。

  对方的眼光和格局,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全球采购,集成创新。

  这不就是阿斯麦正在走的路吗?

  甚至,邀请蔡司入股,这一步棋比阿斯麦走得更远,更狠!

  这是要把产业链上最关键的伙伴,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形成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

  高明!

  实在是太高明了!

  王坚看完最后一行字,缓缓合上了计划书。

  他抬起头,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张脸依然年轻,但在此刻的王坚眼里,却多了一层深不可测的神秘。

  他到底是谁?

  一个国家发改委的副处长,怎么可能拿出这样一份堪称完美的计划书?

  这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半导体行业深刻到骨子里的理解,以及对国际政治、金融资本运作的娴熟。

  这绝对不是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眼界和能力。

  “想不到……”

  王坚沉默了许久,才艰难地开口,嗓音有些干涩。

  “想不到,你们是真得想把这件事干成。”

  这句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它代表着王坚放下了自己作为技术专家的最后一点骄傲,承认了对方的专业和实力。

  刘清明淡淡一笑。

  “王先生,我是个官员,但我更希望自己是个能做成事的人。”

  “我对你的承诺,以及这份计划书里提到的所有条款,都可以用最严谨的法律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我们即将成立的这家合资公司,会以最先进的国际流行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行。我向你保证,绝对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更不会有任何行政命令来强行干涉你的研发工作。”

  刘清明注视着他,目光诚懇。

  “请你,一定要认真考虑我们的邀请。”

  王坚的心,彻底动摇了。

  拒绝?

  他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阿斯麦的邀请虽然诱人,但他去了,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要仰人鼻息。

  而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开创事业、成就自我的机会。

  更何况,这个机会还包裹着一层名为“股权”的甜蜜糖衣。

  他看着手边这份厚厚的计划书,它仿佛有千斤重。

  这不仅是一份商业计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个宏大未来的蓝图。

  刘清明看出了他的犹豫,并没有催促。

  他反而很理解地站起身,替王坚倒了一杯温水。

  “王先生,这件事不急。”

  “你可以把计划书带回去,慢慢看,仔细研究。”

  “等你考虑好了,随时可以答复我们。”

  这份体谅,让王坚心里最后一丝防线也开始瓦解。

  他确实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切。

  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冲击太大了。

  “好。”

  王坚站起身,郑重地将那份计划书抱在怀里。

  “我会的。”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王坚离去的背影,一直等在门外的许凝快步走了进来。

  她今天穿着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长发束在脑后,显得英姿飒爽。

  她是这次代表团的成员之一,也是刘清明在发改委的同事,算是他半个学生。

  “刘处,就这么让他把计划书拿走了?”

  许凝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这可是您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出来的,里面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方案,都是我们的心血。”

  “万一……万一他们拿走了我们的方案,却不跟我们签约,甚至把它泄露给阿斯麦,那我们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份计划书的价值,不可估量。

  刘清明却显得毫不在意,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的人来人往。

  “他不会的。”

  “为什么?”许凝不解地问。

  “因为这份计划,是为清江省云州市量身打造的。离开了云州,离开了清江,它就是一张废纸。”

  “这么自信?”许凝还是有些怀疑,“我怎么感觉,可复制性很高啊?比如沪市,他们的条件不是更好吗?”

  刘清明笑了笑,转过身。

  “沪市条件是好,但他们太‘洋气’了,也太贵了。光是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就能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更重要的是,积架已经在沪市建了晶圆厂,你觉得沪市还会为了一个光刻机项目,再给他们一份超出常规的优惠政策吗?不会的。”

  “粤省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产业布局,我们的项目过去,未必能得到最高级别的支持。”

  “至于京城,那就更不可能了,天子脚下,限制太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有云州,只有我们清江省,才会把这个项目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我们有吴省长和林书记在背后全力支持,这是最顶级的政治资源。”

  “我们有现成的台商工业园,有鸿飞科技这样的企业做配套,这是产业基础。”

  “我们的高校虽然不是顶尖,但培养基础工程师绰绰有余,而且成本低廉。”

  “最关键的是,我们有足够的诚意,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刘清明看着许凝,一字一句地说道:“所以,这份计划书,只有在云州才能开花结果。王坚是个聪明人,他看得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就算真有其他的地方想来争,也没关系。”

  刘清明的话锋一转,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

  “我要的,只是这个项目能够最终落地华夏。至于是落在云州,还是别的地方,对我个人来说,区别不大。”

  这番话,让许凝心头一震。

  她终于明白了刘清明胸中的格局。

  他所谋划的,早已超出了一个地区、一个省的范畴。

  他着眼的,是整个国家产业的未来。

  “可是……刘处,我还是不明白。”许凝依然有最后的疑惑,“您怎么就这么肯定,他们一定会答应呢?毕竟阿斯麦那边,才是目前看来最稳妥的选择。”

  刘清明没有回答,他指了指会议桌上摊开的一份报纸。

  那是一份德文报纸,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

  报纸的头版,是一幅巨大的现场照片,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背景是一栋现代化的玻璃建筑。

  许凝懂德文,她走过去,一字一句地念出了那黑色的、触目惊心的标题。

  “海牙发生剧烈爆炸,已致三死十九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