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傅仰头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梁算是结束了。

  所有人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王娟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条窄窄的红布条,递给陈识。

  陈识小心地爬上去,将红布条系在了几根主要的房梁和檩条上。

  鲜艳的红色在深色的木材上格外醒目,随风轻轻飘动。

  上梁的顺利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接下来的日子里,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

  屋顶铺瓦是刘师傅的拿手戏。

  运来的新旧青瓦堆成了小山。

  刘师傅带着陈识和王来福,再次爬上屋顶,铺瓦是个技术活,讲究“压七露三”,即上一片瓦要压住下一片瓦的十分之七,只露出十分之三,这样才能保证雨水顺畅流淌,不会倒灌。

  刘师傅先在屋檐最下面固定好滴水瓦,然后开始一排排向上铺设。

  他动作娴熟,一手拿瓦,一手用瓦刀轻轻敲击调整位置,又快又准。

  陈识和王来福负责给他递瓦,并学习着铺设的要领。

  “瓦要放平,不能翘角。”

  “缝隙要对齐,线条才直。”

  “遇到屋脊和转角的地方,要用特殊的脊瓦和勾头瓦。”

  “……”

  刘师傅一边干,一边不厌其烦地讲解。

  陈识学得认真,很快就能独立铺设一些平整的瓦面了。

  王平安力气大,负责和泥、运泥,干得也是满头大汗。

  随着一片片青瓦被铺设上去,黑色的瓦面如同鱼鳞般逐渐覆盖了整个屋顶。

  “嘿!这下可真像样了!”

  王来福站在院子里,叉着腰,满意地打量着。

  屋顶的完工,所有人都很高兴。

  刘师傅背着手,在新铺的瓦片下踱步,烟袋锅子时不时在土坯墙上敲敲打打。

  “这土坯墙,年头太久,里子都糠了。”

  他吐出一口烟,对围过来的陈识、王来福等人说道,“光外面糊一层泥不行,撑不住劲,雨一泡还得塌。得拆了重砌。”

  王来福看着那厚厚的土坯墙,咂了咂嘴:“全拆?那可老费功夫了!”

  “不全拆。”

  刘师傅用烟袋杆虚划着,“承重的地方,比如房梁下面、墙角,用咱们拉来的旧砖,混着点新砖,砌个砖腿子,结实。

  中间非承重的地方,里头还用土坯垒,外面包一层砖皮,既省料,看着也规整,还保温。”

  陈识点点头,这办法确实适合他们目前的情况,“刘师傅,您是老把式,听您的。这土坯……”

  “土坯好办。”王平安闷声接话,“咱院子这么大,东边那块空地土质就行,自己脱坯!和泥、入模、晾晒,咱们自己都能干,就是费点时间力气,能省下买砖的一大笔钱。”

  “脱坯?”陈小莺好奇地眨着眼,“平安哥,啥叫脱坯?”

  王平安难得地笑了笑,比划着:“就是把黄泥和麦秸和匀了,放进一个木头模子里,压实了,扣出来,就是一块一块的土坯,晒干了就能垒墙。”

  他在村子里盖过房子多少懂一点。

  “哦!”陈小莺似懂非懂。

  脱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需要点技巧的手艺。

  王平安之前是干过的,他指挥着王来福和陈识,在东边空地上选好位置,清理平整,然后开始和泥。

  黄土是从院子角落挖的,加上水,掺入铡短的麦秸,这是王娟从粮站想办法弄来的下脚料。

  麦秸能起到筋骨的作用,防止土坯干后开裂。

  王来福和陈识脱了外套,只穿着单褂,抡起铁锹和钉耙,在巨大的泥堆里奋力翻拌。

  初春的天气还带着寒意,两人却干得满头大汗,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进泥里。

  “嘿!这泥和得,得有劲儿!”

  王来福一边用力踩着泥,一边笑道,“跟揉面似的,揉到位了才筋道!”

  陈识学着他的样子,用脚反复踩踏,感受着泥浆从稀软变得粘稠、富有韧性。

  泥和好了,王平安搬来了几个长方形的木模子。

  他示范着,用瓢舀起和好的泥浆,倒入刷过水的模子里,用手压实,尤其是四个角,然后用一根弓形的细铁丝沿着模子口一刮,刮去多余的泥。

  “来,小识弟,试试。”

  王平安把模子递给陈识。

  陈识接过沉甸甸的模子,学着王平安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模子端到旁边平整好的空地上,轻轻一扣,再缓缓提起。

  一块方方正正、带着湿润泥土气息的土坯便成型了,静静地躺在地上。

  “成了!”陈识有些兴奋。

  “手要稳,扣的时候要快,提的时候要轻。”

  王平安指点着。

  陈小艺也过来帮忙,她手巧,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脱出来的土坯有模有样。

  陈小莺则负责用小树枝在每块土坯上划上记号,说是怕和别人家的弄混了,童稚的举动引得大家发笑。

  院子里,一排排新脱的土坯整齐地排列开来,需要好几天的晾晒才能干透。

  与此同时,砌墙的工程也同步开始。

  刘师傅带着王来福,负责用砖砌筑承重的砖腿子和墙基,刘师傅吊线、找平,王来福负责递砖、和灰,两人配合默契。

  砌砖是个精细活,灰缝要饱满均匀,墙面要横平竖直。陈识一有空就凑在旁边看,帮着递个工具,搬几块砖。

  “刘师傅,这砖缝咋留的这么齐?”

  陈识虚心求教。

  “嘿,讲究多了。”

  “一是手法,二是工具。你看这瓦刀,用熟了,灰浆挑多少,抹多厚,心里都有数。这线要绷得紧,眼要准,手要稳。好比你们公安抓坏人,也得讲个准头不是?”

  陈识笑了:“您这比喻,贴切!”

  几天后,土坯干得差不多了,开始垒砌主体墙壁。

  王平安和陈小艺成了主力。

  陈小艺干得一丝不苟,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也顾不上擦。

  王娟除了操持一家人的伙食,也闲不住。

  她带着陈小莺,用旧扫帚和抹布,清理拆下来的旧门窗上厚厚的污垢和朽坏的木头渣子。

  能修补的,就等李木墩有空了修修补补,实在不能用的,就拆下合页、插销这些金属件,留着以后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最新章节,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