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面对场下数百位数论学者,满脸自信按照早就完成的内容报告。

  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框架,到优化思路方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成功把整个报告厅内的氛围推向最高点,甚至有专家忍不住在座位上手动演算,脸上时不时现出激动之色。

  “尺度函数Φ(s; x)的具体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能够根据问题和目标精度,动态优化Φ(s; x)的参数和积分路径r。”

  “并通过计算寻找表现良好的函数形式。”

  “在这里我期待,未来学界能有人,优化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更多表现形式。”

  “解决数论界现存问题。”

  ……

  三十五分钟很快结束,徐铭也顺利完成报告,再次提高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应用价值。

  根据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定理,多尺度解析筛法具有动态化这一特性。

  并非只能用于解决素数分布问题。

  而是近乎数论万能工具。

  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在多尺度解析筛法基础上,优化出特定的工具,然后通过计算证明将之解决,加快数论数学分支的高速发展。

  就拿全球关注度比较高的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这两个经典猜想来讲。

  只要寻找到最合适的函数表现形式,结合其它理论对多尺度解析筛法进行特定优化,便有可能彻底解决困扰数论学家许多年的世界数学难题。

  毫不夸张的讲,今天徐铭的报告,相当于确定了一个新方向。

  为大量数论学者指明道路。

  完全能够预料,待本次会议结束之后,各大高校数学系以及数学研究所。

  将立刻开设孪生素数,或者哥德巴赫猜想课题组。

  投入到对数论难题的研究中。

  伴随最后的话音落下,徐铭想象中的掌声并未在报告厅内响起。

  正为此感到疑惑,抬起视线才注意到,大家都还沉浸在报告中,对列出的其中一个优化思路进行验证。

  见到这幕徐铭暗自松口气,便准备迈步返回台下。

  然才刚迈出几步,顿时响起一道鼓掌声,下意识扭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伊万尼克教授,不知何时已然站起身,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而这个动作,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快先是身旁的卡茨和陶哲轩以及拉波波特等人,紧随其后起身热烈鼓起双掌对报告表示肯定。

  接着后排学者同样如此。

  几百人共同汇聚在一起的掌声,于报告厅内显得格外隆重热烈。

  与此同时。

  场下人群中的田纲,亲眼目的这一幕,心里面也只觉感慨万千。

  回望国内数学界这些年的发展,还从未有过眼前这种令人振奋的画面。

  年仅二十岁的燕大学生,在国际数论会议舞台上报告自创的筛法工具,引得数百位数论学者自发鼓掌,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成就。

  “国际数学舞台,需要更多的东方身影,这才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徐铭没有让大家失望。”

  很快待这场报告彻底进入尾声,伊万尼克等人主动向徐铭走去展开交流。

  “真是一场精彩的报告,恭喜你重新定义了数论领域最实用的工具。”伊万尼克近前率先开口称赞。

  徐铭面带微笑道:“谢谢伊万尼克教授。”

  旁边卡茨更是半点都忍耐不住,找到空隙立刻插嘴接过话茬搭话。

  “这几年学界对数论猜想难题的研究,热度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尤其关于对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自从陈景潤的‘1+2’之后便无任何进展。”

  “现在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动态性,无疑让大家看到彻底解决难题的希望。”

  “相信相关课题研究,很快就会源源不断冒出来。”

  “将更有助于数论分支的发展。”

  卡茨想看到的数论界,可不是先前那种死气沉沉。

  大家都不去研究数论领域著名问题,导致几年来都找不到能拿出手的进展。

  现在热度激增,有更多人投入其中,对整个数论界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而陶哲轩同样没有继续保持沉默,暂时停下脑海中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研究,开口就是像向徐铭表示感谢。

  “目前我在研究孪生素数,你今天的报告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今天下午后面的报告我暂时不出席,需要待在房间整理下思路。

  徐铭把陶哲轩的话听进耳中,对其研究孪生素数并不感到意外。”

  他也知道多尺度解析筛法,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

  先前他就曾试着根据素数对优化筛法,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还需要加入新的理论知识才行,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难题。

  “这是我的荣幸。”徐铭无比谦逊回应一句。

  几乎话音才刚落下,伊万尼克教授,又突然想到什么主动补充句。

  “对了。”

  “晚间有一个我主持的小型讨论会,你要参加吗?”

  闻言徐铭顿时心中微动,根本不会有任何迟疑,当即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感谢教授您的邀约,我会准时到达。”

  对国际数论会议中的事情,来波恩大学之前,田纲院士就已经详细讲解过。

  其中格外关注的,便是某位大佬主持的,小范围晚间讨论会。

  能被邀请参加,属于进入核心圈层的标志。

  这是对他在数论领域贡献的认可,和年龄没有关系。

  伊万尼克对眼前来自东方的年轻学生,只觉得越发感到满意。

  甚至心底暗自遗憾,为何对方不是来自罗格斯大学。

  正当几人交流着的时候,旁边拉波波特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消息,脸上顿时堆出笑容抛出新的话题。

  “法兰克福汇报和时代周报等媒体记者,想要对你们作一个简单的采访。”

  “如果可以的话请跟我来。”

  说完主动作了个手势,走在前面领路。

  像卡茨伊万尼克以及陶哲轩这些顶尖学者,对于媒体采访只能说早已司空见惯。

  就和喝水没什么区别。

  自然不会介意。

  徐铭说起来上次被记者采访,还是成为高考状元被自家省报媒体报道,最终导致他未开学人却先火。

  至于获得高教社杯被网上讨论,则是主动拒绝记者。

  避免打扰到自己原本平静规律的学习生活。

  可以说这方面确实没经验。

  但他既然站在这里,那便代表着国内数学界,肯定不能这时候掉链子。

  何况方才的报告都取得圆满成功。

  于是丝毫没有慌乱,直接跟在卡茨和伊万尼克教授身后向空旷处走去。

  不得不说新闻媒体人员,是最懂怎么拥有更高流量。

  采访时主要目标都放在徐铭身上,关注其年龄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顶尖学者的评价,眼看就要彻底坐实数学界莫扎特的称号。

  好不容易应付完,田纲和王翩两人迎了上来。

  其中王翩依旧心情激动,还未停下脚步,便迫不及待开口表达感受。

  “师弟你真厉害。”

  “我还是头回在现场看到,那些海外专家,能自发起身为国内学者鼓掌称赞。”

  她身为国际部毕业博士,出国参与类似会议活动的次数并不算少。

  不单单是数学领域。

  然每当国内学者发表完讲话后,氛围都会显得比较尴尬冷场。

  并不会有多少人,主动进行鼓掌。

  追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海外学者的骄傲,根本不认为东方学者能有多高水平。

  可今天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同。

  尽管她对数学不是多么精通,甚至听不懂徐铭这半个小时内报告的内容,却可以分辨出那些顶尖学者,确实属于主动起身爆发热烈掌声。

  这代表着对徐铭报告的认可,承认其贡献。

  面对如此氛围,她甚至不免眼角湿润,心里面不断涌现出澎湃情绪。

  田纲同样脸上堆满笑容,待王翩话音落下,主动询问起晚间的小范围讨论会。

  “伊万尼克教授邀请你参加晚上的讨论会?”

  “是有这么回事。”徐铭点点头回答。

  田纲面露喜色说道:

  “好事情。”

  “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更容易融入核心数论圈,和其他学者建立联系。”

  “另外其中有的人,可能还担任着某数学奖项评委。”

  “对你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若能获得国际上的其它数学奖项,对以后提名菲尔兹也是有帮助的。”

  “现在你已经是国内,最有希望打破零记录拿到菲尔兹奖的人选,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到就好。”

  讲到这里的时候,田纲还不忘轻拍了下徐铭的肩膀。

  俨然寄予厚望。

  徐铭将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不得不说国内数学界的目标是越来越大。

  若放在以前的时候,那是绝对不可能,把获得菲尔兹奖的希望寄托在一本准博士生身上。

  甚至还希冀三十岁拿到此奖项。

  不过徐铭反倒觉得田纲院士有些保守了。

  随着他的数学水平日益上涨,肯定要有更大的胃口才属于正确。

  否则连这份自信都没有,还如何解决数学难题。

  因此他自然希望,这获得菲尔兹数学奖的时间,能够越早越好。

  另外他也不担心,国际数学联盟会因身份问题打压。

  大不了直接去证明千禧年大奖难题。

  到那个时候,他自身就代表数学界含金量,相反菲尔兹都要靠他稳固奖项地位。

  念头快速在脑海中闪过,他微笑着点点头。

  “我知道了。”

  转眼晚宴结束。

  徐铭如约来到酒店的会议室,这里被包下来,当做小范围晚间讨论会的场地。

  现场除主持者伊万尼克教授,还包括陶哲轩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以及另外二十位左右学者。

  在讨论会正式开始前,伊万尼克热情为徐铭介绍。

  包括哈佛和剑桥等数学系知名教授。

  徐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很快便熟络融入,积极与其他人进行有深度的平等的学术对话,清晰交流彼此思想。

  和其他领域喜欢比年龄资历不同,真正的数学天才本就是年轻时取得学术成就。

  例如数学王子高斯。

  最近的菲尔兹获得者陶哲轩。

  以及现在的徐铭。

  所以哪怕是年过半百的资深教授,都会主动向徐铭请教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难点。

  甚至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包括伊万尼克在内,很多学者都想邀请他去对方所在的大学攻读博士,显然都想收下他这样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

  但最终徐铭选择了婉拒,表示以后有机会,定要去交流学习。

  主要他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还是持续优化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并不需要特意去海外大学攻读博士。

  况且他还是信院研究生,参与着北斗卫星的算法。

  后面的时间,他则主要和陶哲轩讨论,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证明孪生素数的可行性。

  双方的思想互相碰撞之下,可以说收获良多。

  陶哲轩不愧是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所研究的数学分支内容比他更为全面,在某些地方提到的观点,让他不由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新方向。

  同样陶哲轩也频频点头,时不时还会用笔现场演算。

  除此之外。

  徐铭注意到,面板上也不断浮现出经验值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5点。】

  【经过……】

  最终这场小范围晚间讨论会,进行到近十二点,才算意犹未尽的结束。

  在各自返回房间的路上,陶哲轩主动搭话。

  “没想到你对孪生素数也有研究,或许你会比我更快在此工作上做出成绩。”

  他本想通过研究多尺度解析筛法,寻找到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法子,但在和徐铭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并不比他低多少。

  加上人家又是多尺度解析筛法创造者,证明起来无疑会更加容易些。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要放弃。

  如今经过这次会议后,各大高校数院和研究所,都有计划重启孪生素数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课题。

  在这种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中,自然是谁先完成证明发表相关论文,谁便能获得以及享受里面的荣誉。

  成为数论领域的先驱者甚至奠定者。

  徐铭之前就在考虑,自己的博士课题,毕竟院里他可还有几十万经费呢。

  不递交课题怎么申请使用。

  刚好和陶哲轩交流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有了新的优化思路。

  就算不能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也可以使其有突破性的进展。

  “我也很期待陶教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作。”徐铭嘴角挂着笑容由衷回答。

  想到能和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进行数论领域内的学术竞争,整个人不免从心底涌现出一股斗志。

  ……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徐铭主要以听报告为主,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关键比泡在图书馆看文献资料效率的多。

  有疑惑可以随时提问。

  这使得他的数学学科经验值,又上涨了不少。

  尽管距离升级为4级学科还有很大空缺,但却能看到明显的希望。

  而国际数论会议的最后一天,徐铭和陶哲轩等人则受邀前往马普数学研究所访问。

  马普数学研究所作为徳国知名研究所,在数学界同样有着不低的地位。

  面对难得的机会,徐铭不再局限于数论。

  反而会主动请教关于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拓扑以及代数几何数学分支内容,当这些相应的问题提出来,连陶哲轩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万万没有料到,徐铭作为数论领域的天才,竟对其它数学分支也有研究。

  要知道徐铭的年龄实打实在那放着,哪怕再天才学习的总时间是固定。

  正常来说能在数论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并且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这项强大工具,起码要投入绝大部分时间。

  结果从提问内容来看,可一点不像只懂浅表的样子。

  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对徐铭的数学天赋认知,不由得再次提高很多。

  同时在心里面打定主意,等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返回学校便立刻着手对孪生素数的证明。

  甚至要联系几位数论领域的好友,来合作研究。

  否则这份学术成果,真有可能被徐铭抢先。

  他可不想哪天早上醒来,便看到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新闻报道。

  徐铭对于陶哲轩心中想的事,自然是不知晓,晚上从马普数学研究所回来。

  便又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教授,主动找上门来商谈事情。

  “卡茨教授,快请进。”

  徐铭从里面打开房门,看到卡茨教授的身影,忙作出请的手势热情招呼。

  对此卡茨教授并未拘谨,大方走进去后坐下。

  并且他也没有故意去卖关子,随即就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来意。

  “今天我是代表数学年刊主编萨纳克教授,想与你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早在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前,萨纳克便特意交代过关于长久合作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徐铭今后论文,能够继续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避免被其余三家数学顶刊挖人。

  如果是在之前,那么邮件上交流就可以,毕竟谁又能保证还有达到数学年刊标准的论文。

  可卡茨在亲眼见到徐铭,以及听完报告后,心里非常确定徐铭拥有的数学天赋和潜力。

  尤其他还听到了徐铭和陶哲轩的讨论。

  对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颇有信心,认为又会有一篇令数论界震动的论文。

  要知道相比较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孪生素数无论从知名度还是热度,那可都有着近乎断层式的领先。

  如此像这样的论文,肯定要继续在数学年刊发表。

  否则一但出现在另外三家顶刊上,说不定数学年刊的影响因子都会下降。

  徐铭先前收到数学年刊编委会邮件时,便和田纲院士以及导师谈过此问题。

  眼下倒也没必要去找田纲院士。

  略作思索后,未作迟疑便给出肯定回答。

  “当然没有问题,我很乐意与数学年刊合作。”他斩钉截铁的沉声讲话。

  首先对于数学界的四大顶刊,他无论发表在哪家上面都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当某位数学家的名气达到一定程度,学界只会关注论文内容而非哪家期刊。

  既然首次投稿数学年刊,合作交流上非常愉快,又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发表,那肯定没有更换的道理,况且田纲院士还和主编萨纳克是朋友关系。

  卡茨教授听到徐铭的回答,脸上顿时堆出灿烂笑容。

  下秒。

  他没有耽搁时间,又开口提起另外一件事。

  “另外我谨代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想向你发出正式访问邀请。”

  “访问?”徐铭感到意外。

  自己才刚结束国际数论大会,又分别访问了波恩大学和马普数学研究所。

  眼下正需要时间,来消化脑海中的数学思路。

  确实不适合立马前往普林斯顿。

  再说如今这个日期,明显和他原定的规划冲突了。

  思维运转到这里,徐铭很快打定主意,目光看向面前的卡茨教授给出理由婉拒。

  “真是抱歉卡茨教授。”

  “众所周知我的国家即将举办奥运会,在这么重要时刻我想我应该留在燕大。”

  “还有我答应了别人,要和她一起观看开幕式。”

  对于即将举行的燕京奥运会,毫无疑问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大新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果然。

  卡茨顿时拍了下手,当即表示道:

  “是我忽略掉这场全球瞩目的庞大盛会,失信也确实非一位绅士所为。”

  话音刚落又再次补充。

  “这份邀请长久有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随时欢迎你前来访问交流。”

  “有机会我定然拜访。”徐铭郑重回答。

  目送卡茨教授离开房间,翌日徐铭他们也不在耽搁。

  早上便前往法兰克福机场,坐上返回燕京的航班正式结束此次波恩大学之行。

  也就在飞机顺利落地的当天,多家海外媒体对国际数论会议的新闻报道,正式传回到国内引起热议。

  除特别提及来自燕京大学的学生徐铭,因突破性的数论筛法工作成为焦点外,标题更是使用了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这种少见高评字眼。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