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看论文的这节,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通过构造基于德拉姆复形的L上同调,来证明在完备凯勒流形上相应上同调群是有限维。”

  燕大数院理教楼,其中一间讨论室内。

  午后柔和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落在写满了复杂数学公式的白板上。

  旁边桌子表面散落着不少草稿纸。

  大家研究着一篇,关于复流形上分析不变量与拓扑不变量关系的论文。

  吕昂率先抛出论点。

  话音刚落下,便听有人开口跟着深入分析。

  “证明的核心是用了L估计和椭圆算子理论,它强烈依赖于流形上的黎曼度量。”

  徐铭被吕昂喊过来参加这场讨论会,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脑海中仍在思考孪生素数猜想,借助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大脑中推导后续步骤。

  但听着大家给出论点,下意识投去目光后,思维却不由得活跃起来。

  忍不住去思考论文中的问题。

  论文主要涉及到的,正是微分几何中德拉姆上同调。

  所谓德拉姆上同调定理,是连接局部微分计算与全局拓扑结构的伟大桥梁,由著名数学家德拉姆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流形上微分形式的积分不变量,可以揭示该流形拓扑空间的‘孔洞’信息。

  可以说德拉姆上同调,提供了一套强大微分工具来研究拓扑问题。

  被称作现代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的基石,是一个非常深刻和优美的定理。

  从某方面来说,徐铭创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是为研究数论问题提供强大工具。

  但正如多尺度解析筛法存在优化空间,在徐铭看来德拉姆上同调同样有着局限性,略作思索后终于不再沉默主动参与到讨论中。

  “这篇论文作者的证明,技术上确实无懈可击,不过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或者说是德拉姆上同调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局限性?”吕昂和杜翰文等人集体扭头望向徐铭。

  “是的。”

  徐铭点点头确认。

  接着迈步走到白板前,拿起旁边黑色马克笔,边画示意图边进行讲解。

  “德拉姆上同调理论从诞生之初,就与一个特定的光滑牢牢绑定,无论是闭形式还是恰当形式,它们的存在严重依赖于流形C∞是光滑的。”

  “但如果给定一个拓扑空间,我们用它上面的微分形式去刻画它,在奇点出现时就会崩溃。”

  “你是说……像代数簇?”杜翰文作出副思索状。

  “没错。”

  “我们面对的许多对象,比如复代数簇,它们并不是光滑流形。”

  “而是带有奇点。”

  徐铭讲到这里短暂停了数秒,留给其他人消化时间又继续沉声往下讲。

  “这篇论文的全部结论,都建立在流形是光滑的完美假设之上,但如果我们推广到更一般的代数簇上,德拉姆上同调这个理论就不够用了。”

  “它无法直接处理奇点。”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工具,不依赖光滑结构甚至能包容奇点的上同调,这也是许多著名数学家为什么要努力发展上同调。”

  “它们才是通往代数几何深处的桥梁。”

  伴随徐铭的话音落下,讨论室内顿时陷入沉默,大家仍在认真思考。

  约摸过去将近半分钟的时间,吕昂把目光从白板上的示意图上收回目光。

  再次看向徐铭时,略显感慨。

  “如果真能构建出这样的强大工具,那么关于代数簇的深刻猜想说不定会取得进展。”

  而这句话也再次成功打开大家的话匣子,下秒便听杜翰文接过话茬附和。

  “可惜徐师弟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数论,不然我相信师弟肯定能做到。”

  “这话没啥毛病。”

  “徐铭的天赋其他人确实比不上。”另外两位院里的博士生纷纷跟在后面应声。

  把大家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虽将德拉姆上同调的局限性记在心里,却并无要深入研究的打算,毕竟眼下他的重心还是在数论上面。

  优先摘取下数论皇冠上的,这颗孪生素数猜想明珠。

  当大家对这篇论文讨论到这里,正要继续下去,却被从讨论教室房门外面传来的敲门声打断。

  没等大家都反应过来,距离房门最近的杜翰文,已经迈步走过去。

  且不忘询问一句。

  “有事吗?”

  和本科那种上课的形式不同,博士生讨论论文,沉浸其中的话连续几个小时都很正常。

  为避免被外面的人打扰,自然会关紧房门。

  不过当杜翰文拉开门看到对方身影,则是被吓了一跳感到非常意外。

  差不多愣住两秒,才算回过神来,连忙打起招呼。

  “咦……是唐教授。”

  是的。

  此刻站在讨论教室外面的,正是唐亚愚。

  杜翰文先前作为相场模型课题成员,也参与了对量子材料参数的预测任务中,对物院的唐亚愚教授自不陌生。

  只不过对方主动来到数院理教楼,要说是找自家导师张鲁平那没什么问题。

  关键讨论教室内可就只有学生在。

  “唐教授,您快进来坐。”杜翰文再次热情招呼道。

  然唐亚愚虽面露和蔼笑容,却是摆了摆手,简单表明自己的来意。

  “就不打扰你们了,我过来找徐铭有点事。”

  与此同时。

  徐铭注意到情况,已然迈步走了过来,脸上现出几分疑惑之色。

  他刚来讨论教室的路上,便接到唐亚愚教授亲自打过来的电话。

  本以为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结果对方只询问两句便匆忙挂断,这使得他就没有太放在心上,没成想唐教授居然直接找来了这里。

  意识到可能真有特殊状况,徐铭也没耽搁,近前后当即主动询问一句。

  “唐教授。”

  “是有事情找我吗?”

  “好事。”

  唐亚愚脸上喜色更盛解释道:“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咱们的实验结果论文,已经被科学期刊接受,并且于今天发布科学短讯。”

  “向物理界宣布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成功观测。”

  伴随唐亚愚的话音落下,反应最大的无疑是吕昂和杜翰文他们两个人。

  作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场模型这块参与者,虽属于凑热闹没有做出多少贡献,却也早就知道相场模型预测出的材料参数取得极大成功。

  眼下听到实验结果成功发表在科学顶刊上,心里面肯定也会感到非常惊喜。

  几乎还没等徐铭有所反应,便忍不住接话。

  “顶刊的审稿效率居然这么高吗?”

  “等下要去看看新闻。”

  反观徐铭对此神情显得有些疑惑,按理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种诺奖级别凝聚态物理进展,论文被科学顶刊杂志接受的概率百分之百。

  根本不可能存在其它选项。

  所以对于论文发表的喜悦不应该那么大,特别是先前电话中完全能直接说出这事。

  未曾想唐亚愚教授还要专门跑一趟。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也不再耽搁时间,忙开口回应唐亚愚说的话。

  “唐教授您电话里说一声就行,怎么好意思劳烦你亲自来数院告诉我。”

  “不妨事。”唐亚愚抬抬手。

  “其实我过来,除告诉你这个好消息,还有另外一件小事情让你帮忙。”

  “唐教授请说。”徐铭神色郑重回答。

  “箐华高等研究中心的杨老,知道你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上的贡献后,对你很感兴趣想要见见你。”

  “现在有时间的话,就跟我一起去箐华大学。”

  如果说刚才的好消息因早有预料,并不会表现的太过惊喜意外,那么听到这句话则顿时情绪猛地激动,没想到自己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靠假期中构建出的相场模型控制方程,竟能引起杨老的关注甚至还要见自己。

  对方作为理论物理领域全球顶尖专家,早在五十多年前便获得诺贝尔奖。

  主要从事统计力学,对称原理和粒子物理研究。

  所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

  数年前回国进入箐华大学,建立起箐华高等研究院被公认为科学巨擎。

  面对这样的机会,徐铭自然没啥好说的,没有任何犹豫便给出斩钉截铁的回答。

  “我现在就和您过去。”

  他讲出这句话,接着不忘回头看向吕昂等人,开口又和他们打了声招呼。

  “吕师兄,那我就先离开了。”

  而此刻讨论教室内的吕昂等人,则早就完全怔住。

  都被这个消息惊得不轻。

  虽说哪怕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想在箐华园见到杨老也并非什么难事,有机会甚至还能去听到公开课,但这可和主动提出想要见徐铭完全不同。

  后者的待遇是无法想象的,代表对其实力的认可。

  吕昂直到听见徐铭这句话,才算是清醒过来,连忙语气有些磕巴的回应。

  “啊……好的,徐师弟你先去忙。”

  “千万别让杨老久等。”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便跟着唐亚愚离开,径直前往附近的箐华大学。

  很快当讨论教室内,只剩下吕昂和杜翰文,以及另外院里两人时,大家仍沉浸在刚才氛围中,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目光复杂。

  最终还是其中一位身材中等的男生,忍不住率先开口向对面的吕昂询问。

  “我记得徐铭不是主要研究数论吗,好像还自主申请了相关的博士课题,怎么突然参与了物理院的项目?”

  “还发表上一篇科学顶刊论文,被杨老邀请见面……”

  迎上两人倍感疑惑的眼神,吕昂倒也没卖关子,稍微组织下语言便放声解释。

  “年前物院方面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上,遇到点瓶颈来找我们导师合作帮忙,我们也没想到徐师弟对凝聚态物理有很深研究,最终帮物院解决了这项问题。”

  两人把这句话听进耳中,顿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嘶~”

  “这还是正常人类吗?”

  “在数论分支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就算了,居然对物理的研究也达到了顶刊水平。”

  “当真是连背影都看不到啊!”

  发自内心刚感慨几句,突然又想到什么,下秒又抬起视线看向吕昂追问。

  “对了吕昂,你们的宿舍在同个楼层,是不是徐师弟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啊?”

  “我觉得有这个可能,否则同时研究物理和数学,且每个学科都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水平,光白天学习那点时间我怎么看都认为根本不够用。”另外一位男生跟在后面附和。

  “这我可不清楚。”

  吕昂闻言摇了摇头,无法给出准确回答。

  倒是旁边的杜翰文想起些东西,接过话茬补充了句。

  “听刘师弟之前讲,徐铭身体素质也天赋出众,每天最少都要学习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

  “只有这样才能同时研究数学和物理吧。”

  同院的两位数学博士,听到杜翰文的话佩服不已。

  忍不住连连感叹。

  “比不过,根本比不过啊!”

  几人在讨论教室内,针对徐铭的事交流到这里,显然已经没有继续研究论文的欲望。

  随即只见吕昂迈步朝桌子上的笔记本走去,并自顾自轻声念叨上一句。

  “还是先看看国内的新闻吧,咱们这次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估计物理学界会很热闹。”

  “对啊,都忘记这个了。”杜翰文回过神失声喊道。

  说着忙跟上去。

  而剩下的那两个人自然合群,纷纷围到笔记本电脑旁边查看起网上的新闻。

  差不多过去将近小半个小时。

  大家这才挺起身体,脸上表情浮现出一抹古怪。

  无论国内报纸媒体的报道,还是社区论坛讨论,他们都大致浏览了一遍,没想到提到最多的话题,竟是关于徐铭要放弃理论数学的内容。

  这让他们几个也颇为懵逼。

  毕竟就半个多小时前,徐铭还在分析论文,指出德拉姆上同调理论的局限。

  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放弃研究数学的样子。

  怔住好一会儿,杜翰文率先开口,重新打开话匣子。

  “你们说徐铭真会放弃理论数学,改去研究凝聚态物理学理论吗?”

  “不大可能吧,反正我没看出迹象。”吕昂摇了摇头。

  他们都是数院的在读博士生,又和徐铭相处,从情感来说肯定希望徐铭能继续在理论数学研究,将来若真能拿到菲尔兹奖打破国内零记录,作为数学人脸上都有光。

  然另外两人却给出了不同看法。

  “我记得徐师弟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回来,自主申请完数论相关博士课题,后面到现在一直没新的进展消息。”

  “说不定这一年真在研究凝聚态物理知识。”

  “倒是有这个可能,徐师弟或许给自己定的阶段目标还是太大了。”

  在大家的视角中,徐铭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引起数论界的轰动在学界崭露头角,按理说应该持续对筛法进行优化深入研究。

  但在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后,却被媒体报道,要和陶哲轩进行学术竞赛。

  看谁能先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进展。

  面对这种数论领域的经典猜想,被巨大难度打击到转投物理学怀抱倒也属于正常。

  几句话交流下来,整个讨论教室内的氛围,逐渐被压抑气息所笼罩。

  大家情绪受到影响,显得有些低落。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又有三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讨论教室的门口。

  下秒更是直接放声喊人。

  “徐铭在这里吗?”

  吕昂和杜翰文听到这无比熟悉的声音,整个人顿时就是一个激灵,几乎条件反射般迅速扭头向门口望去。

  看到自家导师,和院里郑以中教授,以及燕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纲院士共同出现,连忙小跑过去如实回应。

  “导师好。”

  “田院士好。”

  ……

  “徐师弟刚才被物院的唐教授喊走了,说是箐华杨老想要和徐师弟见面。”

  “去箐华见杨老?”张鲁平失声重复道。

  话落回头看向田纲问道:“田院士,现在怎么办?”

  那天他从唐亚愚办公室回来,第二天便去了镜春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向田院士说明了自己的担忧,生怕徐铭会投入物理学的怀抱成为数学界损失。

  然和他的担心不同,田纲却对徐铭充满信心。

  并不认为徐铭会放弃理论数学。

  于是便没有采取行动。

  毕竟偶尔研究些物理文献资料,倒也属于正常,作为导师不能要求禁止。

  结果没有想到,科学期刊那边如此效率,仅才过去几天便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短讯。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点燃物理学界。

  关键国内很多人都对此展开了讨论,纷纷猜测起徐铭今后的研究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真的担心,徐铭要研究物理。

  所以他们几人便想找徐铭询问清楚真实想法。

  结果没想到人竟去了箐华杨老那边。

  田纲此刻也有些确定不了,他先前带领徐铭前往波恩大学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能够感受到徐铭对数学的热爱。

  尤其上台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报告时,那种展露出来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让人很难相信会放弃数学。

  奈何现在徐铭似乎被杨老看中,这要是今后深入去研究凝聚态物理的话,在数论领域能投入的时间就少了。

  今后还能否拿到菲尔兹奖,都将是未知数。

  “我觉得要做通小徐的思想工作,起码先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果,等拿到菲尔兹奖后再去研究物理,这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后,对物理学来说也会事半功倍。”

  郑以中没等田纲院士开口,便接过张鲁平的话茬表明自己的观点附和。

  他的想法比较简单。

  总结下来便是支持徐铭研究物理,毕竟单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表现,确实不应该辜负这种物理天赋。

  但绝不能就此放弃对理论数学的研究。

  主要绝大部分数学家,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贡献出整个人生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术成果,加上菲尔兹奖对获得者的年龄要求,优先深入研究理论数学是对的。

  反正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没有所谓年龄限制。

  田纲听完郑以中的这番话,对此也深以为意,当即拍板做出决定。

  “我们也去箐华,先问清徐铭的真实想法再说。”

  话音落下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便转身朝着楼下走去。

  至于讨论教室内的吕昂和杜翰文他们四个,整个表情早已变得麻木呆滞。

  哪怕几位教授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身体都还保持着原本的动作,实在是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太多的刺激。

  对徐铭都已经不足以用羡慕表达。

  先是被物院的唐教授告知杨老邀请见面,后边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领着两位教授也过来找人,这种待遇不夸张的讲做梦都不敢想。

  “你们说我这辈子能体验上徐师弟的这种待遇吗?”

  紧接着当吕昂的声音在讨论教室内响起,瞬间便迎上三双心照不宣的白眼。

  同时相当认真的给出评价。

  “天还没黑呢。”

  “这辈子我觉得是不可能了,下辈子嘛……概率估计也不大。”

  “放弃吧,人怎么能和神比。”

  ……

  徐铭并不知道几位师兄的情况,他跟着唐教授不多时便来到箐华大学。

  有着上次去物院低温材料实验室的经历,对于箐华园内的建筑布局熟悉不少,就算还称不上轻车熟路,但找准具体位置没啥问题。

  不过这回当然也用不着他找路。

  根据唐亚愚教授的介绍,徐铭知道杨老把科技馆二楼当做了自己的办公室,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

  除进行自己的工作外,下午有时还会和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青年交流。

  并解答某些疑问。

  而值得一提,徐铭在来到科技馆楼下后,又见到了位老熟人。

  正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的另一位负责人。

  箐华大学物院教授王其坤。

  “王教授好。”

  徐铭近前主动打起招呼,始终保持着谦逊礼貌态度。

  “杨老在楼上办公室,他对你的控制方程公式,可是赞不绝口啊。”王其坤看向徐铭的目光满是欣赏。

  边说着杨老的态度边朝楼上走去。

  期间唐亚愚也没沉默,不忘跟在后面补充两句。

  “王教授可没少在杨老面前夸奖你,说你是他见过最有物理天赋的学生。”

  “我也是实话实说罢了。”王其坤淡笑着摆手。

  徐铭则顺势回道:“谢谢王教授。”

  说着三人也终于来到科技馆二楼,待王其坤抬手敲响办公室的房门,里面顿时传出一道浑厚的声音。

  “请进。”

  徐铭首次来到这里,跟着两位教授进去后,目光则颇为好奇的打量起来。

  虽是著名物理学家的办公室,整个布局和陈设,倒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和他在学校见到的教授办公室风格不同。

  杨老看到来人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目光忽略掉旁边的王其坤和唐亚愚,直接锁定在徐铭身上现出笑容。

  随即更是站起身,主动向徐铭走过去,边伸手边抛出话题搭话展开交流。

  “你就是王教授口中的徐铭同学,果然是青年才俊。”

  “我看了你构建的控制方程,能在你这个年纪,同时对凝聚态物理和数学有如此水平的理解,那可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情啊。”

  “说起来我在你这个年纪,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如你。”

  徐铭显然没想到杨老会表现的这么热情,快速反应过来后赶紧伸手和对方握了下。

  并再次详自我介绍。

  “杨老您好。”

  “我是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博士生徐铭。”

  “大家都先坐吧,在我这不用拘谨,就当平时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杨老笑着冲徐铭点点头招呼众人坐下。

  待全部在办公室内的沙发处坐下后,杨老倒也没有耽误彼此的时间。

  直接和徐铭交流起,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理论。

  反观王其坤和唐亚愚两人,他们知道自己今天不是主要角色便保持着沉默。

  徐铭听到杨老提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顿时又显得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毕竟他除了构建新的控制方程,后面还仔细研究了项目的论文。

  对整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说了解的很清楚。

  面对杨老抛出的问题,稍作思索之后,在脑海中快速组织完语音便开口回答。

  “我主要考虑到量子运输中电子散射,与铁电畴壁动力学同属非平衡态场方程,便尝试通过将磁化矢量场映射为序参量,引入拓扑陈数约束项来改造原有控制方程。”

  “加上我参与了相场模型的设计研发,所以整个推导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

  “丰富的经验是一方面,对凝聚态物理的理解,以及天赋才至关重要。”杨老听完徐铭的回答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此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取得成功,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代表着第一次在咱们自己的实验中,发表出诺贝尔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说着眼中逐渐浮现出欣慰之色。

  待两人探讨差不多将近二十分钟,才听杨老话锋一转抛出新的问题。

  “对于未来你是怎么规划的?”

  说完不等徐铭开口回应,又继续往下讲。

  “你是我见过最有理科天赋的学生,尤其对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想象。”

  “如果能深入研究,肯定可以做出新的成果。”

  “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话题终于进入到关键之处,王其坤和唐亚愚两位教授也不由得紧张起来,目光注视着徐铭等待其回答。

  徐铭这些天岂会不知道唐教授的想法,不过他可不打算放弃理论数学。

  甚至信息学科同样准备继续深入学习。

  要知道如今他的数学和物理以及信息学科,都已然成功提升到了3级,想继续升级为4级学科就避免不了研究。

  别人或许因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其中一门学科,深入研究达到顶尖水准。

  但他则是完全不一样。

  纵使同时学习三门主要学科,照样不会存在某个拖后腿拉跨的情况,成功优化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就是证明。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便也不再迟疑什么,当即对杨老讲出自己的想法。

  “我眼下阶段还是想以理论数学为主,不过对于凝聚态物理仍旧会深入学习研究,希望今后能够为国内理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把徐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杨老倒不觉得意外,毕竟真正的天才总是自信。

  不过他作为物理界公认的顶尖专家,心里非常清楚数学这门学科是多么的美妙,有志于物理事业的学者都需抵制住这份诱惑才行。

  毫无疑问。

  多学数学肯定是好的,奈何数学的范围太广,美妙的东西太多。

  但应用到物理中的却有限。

  在有限的精力下,若抵制不住数学诱惑,随便拿一个数学结构就想办法应用到物理中。

  那对于研究物理学绝对称得上是场灾难。

  然最终他并未进行劝说,只是讲起另外一件事情。

  “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是好事,今后若在物理学上遇到什么问题,我欢迎你随时来我这里交流讨论。”

  “谢谢杨老,我一定会的。”徐铭闻言站起身感谢。

  同时心里只觉得欣喜。

  能够有一位物理界的顶尖专家,可以向其请教,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今后说不定还能帮助物理学科提升四级。

  ……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在又闲谈几句后,徐铭便不再过多耽搁杨老的时间。

  同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教授起身离开。

  几人从楼梯下来,到达科技馆的一楼大厅后,唐亚愚脸上不免浮现出几分遗憾情绪。

  本想借助杨老这层关系,好让徐铭专心研究物理。

  没想到结果还是对理论数学更感兴趣。

  虽说徐铭明确表示,今后还是会研究物理,但把精力分散在多个领域,怎么看都难有重大成就,到后面感到吃力估计自己就会放弃。

  不过他正准备再做下徐铭的思想工作时,视野中却突然出现三道熟悉身影。

  顿时把话咽进了肚子里。

  徐铭看到自己导师和郑教授,以及田院士突然出现在箐华大学科技馆,脸上表情顿时闪过些许诧异。

  仅短暂怔了下,便连忙迈步迎上去。

  刚近前主动打招呼。

  “导师。”

  “田院士你们怎么也在这?”

  “你和杨老见过面了,具体怎么聊的?”张鲁平开口便直击问题的重心。

  旁边郑以中更是个急性子。

  没等张鲁平的话音完全落下,话就已经接了上去。

  “徐铭你真打算放弃继续研究理论数学?”

  把导师和郑以中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不由微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什么情况?

  完全想不到,对方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于是忙应声回道:“郑教授,谁说我要放弃数学?”

  他好不容易才把代数中的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与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融合。

  构建出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

  眼看就要把数论皇冠上,这颗明珠给摘到手,怎么可能会放弃研究理论数学。

  前脚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详细往下解释。

  “杨老找我交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表示以后我可以随时过来请教物理问题。”

  “张主任放心吧,徐铭刚才可是明确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理论数学。”这时唐亚愚也不再沉默开口补充上句。

  张鲁平闻言总算松了口气。

  田纲脸上表情同样变得轻松柔和起来,想了想颇为语重心长的同徐铭交代一句。

  “徐铭。”

  “这次你帮物院,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观测实验。”

  “让国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顺利走向国际打开知名度,确实证明你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天赋很厉害。”

  “学校不会埋没学生的天赋,更不会强行要求你只能学习研究理论数学。”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把重心放在数论上,千万不要辜负你构建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如果说刚才徐铭还有些诧异,那么在听完田纲院士的这番话后顿时反应过来,明白是自家导师和田院士,害怕他今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物理上。

  对此他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紧接着索性不再卖关子,讲出自己已优化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事情。

  “田院士。”

  “我研究凝聚态物理,并不会影响数论上的进展。”

  “其实这段时间,我结合代数中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优化出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筛法。”

  “我将其称作为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

  “目前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正在推导过程中。”

  田纲听到徐铭说的前两句,以为对方听进了他的话决定先专心研究数论。

  然当后面几句传进耳朵,瞬间表情在脸上凝固,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你说什么?”

  “多尺度解析筛法已经优化完了?”

  “是的田院士。”徐铭点头再次重复肯定回答。

  而这也让旁边的张鲁平和郑以中惊讶不已,原本担忧的神情瞬间被狂喜取代。

  “太好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也就是前不久吧,本来想等着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再把消息告诉你们。”徐铭如实回答导师的询问。

  显然这又带来不小的冲击,连带后面的唐亚愚和王其坤都倍感吃惊。

  要知道徐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本来就很优秀,被称作数论领域的新工具。

  但数学结构越是完善强大,想融合其它理论进行优化的难度也就越大,更不要说再去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可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不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优化出全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更有信心彻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这在数论界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

  甚至要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带来的影响力更大。

  毕竟孪生素数猜想作为数论界经典猜想,已然困扰了数学家们长达百年的时间。

  眼下现场几人中,郑以中的主要研究领域,便是数论中的相关问题。

  现在听到徐铭优化出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且有信心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要和徐铭交流。

  但考虑到目前徐铭正处于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孪生素数猜想能否被证明,他只得把想交流的心思暂时压下。

  以免打扰到徐铭的思路。

  话到嘴边变成一句正常的询问。

  “预计多久能证明?”

  “估摸着上半年应该差不多。”徐铭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推导进度给出答案。

  距离上半年结束,还有将近三个月,相信怎么也能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了。

  谁让他可是有着,专门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具。

  田纲听完徐铭的回答,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自己的心情。

  实在这个惊喜来的太过突然。

  主要距离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还尚不到一年时间。

  他深知徐铭在数论筛法上的理解,能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可不是那种刚踏入进来的新手学者,对自己的筛法实际效果会有准确判断。

  既然都已经明确表示,便说明对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确实有极大把握。

  想到当消息传出去后会带来的影响,便为徐铭以及为国内数学界感到高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徐铭大概率会拿到人生中首个国际数学奖项。

  深吸一口气暂时把这些念头压下,他伸手拍了下徐铭的肩膀沉声交代句。

  “接下来你就安心去推导孪生素数猜想,有什么需求尽管向院里提。”

  “我们期待你带来好消息的那天。”

  “这天我相信肯定不会多久。”徐铭斩钉截铁回答。

  目睹整个过程的唐亚愚,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既为徐铭取得的数学成绩高兴,同时也清楚想让其放弃数学研究物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只能希冀于对方真能在两个领域扎根立足。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