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杰青名单公示,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网上大家的注意力,也从徐铭的杰青项目名称,逐渐被其他新闻热点转移不再过多关注。

  毕竟正常思维下,这种难度的数学课题,没个几年时间很难取得成果。

  然谁都没有预料到。

  徐铭的名字,会突然空降热搜。

  且连带着哥德巴赫猜想被解决的词条。

  让人瞬间懵逼。

  尤其面对各大高校官号清一色的祝贺,以及媒体方面的新闻报道,才后知后觉明白数学界又发生了大事。

  “热烈祝贺我校数学科学院教授徐铭,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箐华大学发来贺电,恭喜徐铭教授。”

  ……

  “我国青年数学家徐铭,再创佳绩,解决困扰数论界百年的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数学年刊。”

  “连证两大数论经典猜想,徐铭带领我国数学界走向国际前列。”

  “科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有多难。”

  “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计划拿出百万奖金,奖励徐铭为数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

  申请杰青项目仅两个多月,便取得成果,对大多数人来讲第一反应是质疑。

  很难真的相信。

  奈何面对微博相关话题内,堪称团建的官方账号。

  最终全部情绪汇聚成两个简单的字。

  牛逼。

  待回过神来,情绪逐渐激动兴奋下,纷纷发帖留言。

  甚至模仿高校账号送上祝贺。

  “卧槽,我看到了什么?”

  “徐教授居然把哥德巴赫猜想也证明了,我记得不是才刚立项的课题吗?”

  “我还是头回见到,有这么效率的杰青课题,今年其他人这下估计要汗流浃背喽。”

  “这还有什么不好理解吗,肯定是徐教授,早就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才顺便当做了自己的杰青项目。”

  “之前谁说徐教授是被代数几何难到,才选择重回数论领域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现在脸被打的疼不疼?”

  “你们还在为哥德巴赫猜想被解决高兴,我已经开始期待徐教授解决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了。”

  “要是这篇论文能提前发表,估计菲尔兹奖到手了。”

  “咱们的数学真的要彻底崛起了,不知道海外那些数学研究所会不会有危机感,进入新世纪之后,他们在数学上面的贡献明显不如咱们。”

  “东坪一高发来贺电。”

  ……

  伴随消息快速扩散传播,相比普通网友的狂欢,为自家青年数学家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数学人则是迫不及待的进入数学年刊官网查看论文。

  哪怕以他们的水平,大概率根本看不懂证明过程。

  与此同时。

  燕大。

  数院理教楼内,研究生组会现场。

  作为导师的郑以中教授,整个人完全沉浸在电脑屏幕中的论文内。

  手边堆放着空白草稿纸。

  时不时皱起眉头,时不时表情被喜色占据。

  他强行忍住了这么几天,如今论文正式发表,自然是如痴如醉的进行研究。

  这也是填补自己心中的那份遗憾。

  反观旁边的蒋旭和朱志轩,以及苏梦与陆明哲四个人则面面相觑,嘴唇微动想发言又害怕破坏氛围。

  他们四人同为郑以中带的学生,今天本来是早就确定下来的组会,结果因为网上突然出现的热搜,使得导师眼里只剩下徐铭的那篇论文。

  组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几人只得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浏览大家的发言。

  共同分享这份属于国内数学界的喜悦。

  “铭哥可真厉害,连续证明两道数论经典问题,在数论领域高低算个大师。”

  朱志轩最终率先开口,忍不住小声感叹,哪怕和徐铭是大学室友的关系,面对此消息依旧是震惊的不行。

  和其他人不同,朱志轩因为喊顺口,私下里还是喜欢喊上一句铭哥。

  并非其他人口中的徐教授。

  “二十二岁的数论大师,你说厉害不厉害。”蒋旭闻言当即也接过话茬补充了句。

  同时心里面更是感慨万千。

  回想四年前,大家还都是刚踏入疯人院的新生。

  虽首次参加摸底考试,便在分数上有了差距,却是看得见摸得着并无什么想法。

  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希望实现赶超。

  结果谁能想到,如今双方之间,已然不在同个层次。

  普通的数学研究生,纵使拼尽全力,也触碰不到数论大师的衣角。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又想到什么,抬眼看向对面的陆明哲提出一个建议。

  “陆哥。”

  “要不咱们也研究下徐教授的论文,我记得你不是研究过一段时间的数论?”

  “我的数论水平……不太行。”陆明哲听到这句话有些尴尬的回答。

  当初他看到徐铭在数论上成就,便想试试自己能否在此领域做出成绩,结果相应的论文资料研究不少,愣是没有搞出任何的学术成果。

  后面也就逐渐抛之脑后。

  被迫放弃。

  现在让他去研究哥德巴赫的证明论文,大概率会出现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蒋旭摇摇头遗憾道:“那真是可惜。”

  苏梦则满脸崇拜的接过话茬道:

  “放眼全世界所有的青年数学家,估计都找不出第二个像徐教授这样的数学天才。”

  这番言论也得到其他人认可,纷纷点头称是。

  而至于接下来的时间,也只能暂且自习,等待导师看完这篇论文。

  ——

  相比较国内这边的全网狂欢,海外普通民众,对徐铭有了更清楚认识的同时,也都感到不可思议,仿佛在他们眼中东方数学家应该证明不成功才是。

  发表评论惊呼之外,对自家数学界也表示担忧。

  “我的上帝,天呐,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这种年轻的数学天才。”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比高斯还要厉害的青年数学家吗,这对数学界确实是件好事情。”

  “为什么我们诞生不了这种数学天才?”

  但要说谁的反应最大,那自然属国际高校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

  西海岸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下午。

  陶哲轩站在一间教室内,眼前放着几块写字板,上面被大量的数学公式符号所占据。

  哪怕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过来,看上一眼也要头晕。

  然而他却格外专注,时不时对公式进行修改,完全不关注外界发生的事情。

  自从在网上看到消息,得知徐铭又重新回归,擅长的数论领域,且还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为避免像之前孪生素数猜想那样又被抢先,他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加快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希望借助这点进度领先优势,率先完成证明。

  为此他甚至主动减少了学校的课程,好专心来攻坚此猜想中的问题。

  “这一步还是行不通。”

  “需要引入新的定理改造公式。”

  “如果使用……”

  就在他正为了某个瓶颈,冥思苦想的时候,外面却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顿时让他眉头紧皱。

  数学家在研究某个数学难题时,思路非常重要。

  很忌讳被人中途打断,影响灵感碰撞。

  因此他才反锁了教室的房门,甚至特意贴出告示牌避免有外人打扰。

  正当他有些不满时,却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

  “是我格林。”

  “格林教授突然过来,难道是有了新进展……”陶哲轩闻言想到什么脸上现出期待。

  对方来自加州大学,主要研究数论和解析,由于之前在一些问题上有过讨论和交流,便达成了一致意向共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不过他们大多时候是通过邮件交流,固定日期一起展开详细的论证。

  今天格林这时候找过来,最大的可能,或许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有了新的灵感和想法。

  说不定能解决当下面对的困境。

  念头停留在这里,陶哲轩哪里还会迟疑,当即暂时停下手上的事情。

  先开口回应一声,然后快速朝门口位置走去。

  “我这就出来。”

  陶哲轩从里面打开教室门,体型显瘦戴着副近视眼镜的男子进入视野,正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格林。

  此时对方像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脸色显得急切。

  没等陶哲轩开口,便迫不及待发言,抛出一个问题。

  “陶。”

  “你有关注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吗?”

  “这么快就出了?”陶哲轩听到是这件事有些疑惑的下意识反问句。

  像他们这样的数学家,自然会去看数学界四大顶刊的每期最新期刊,正因如此他印象中,数学年刊最新期应该还不到发布时间才对。

  好在他的这份诧异并未持续太久,格林面对这个回答没有卖关子,下秒便直接讲出自己知道的消息。

  “数学年刊突然宣布,哥德巴赫猜想已被证明,并提前发行了最新期期刊。”

  “格林。”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陶哲轩猛地怔了下摇摇头不太相信这件事。

  丝毫不夸张的讲,如今放眼数学界,最有可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只有陈省身奖得主燕京大学的徐铭。

  关键对方在两个月前,刚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怎么看都不可能是证明者。

  可惜他的自信仅保持了三秒不到,便被接下来格林的话击的粉碎。

  “这是刚发生不久的真事,燕京大学徐铭成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年刊成立了专家组,由德利涅教授牵头对论文完成了验证。”

  “如果我预料的不错,现在数学界不亚于发生地震。”

  “怎么可能……”陶哲轩微张着嘴巴,眉宇间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实在难以相信,有人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困扰数论界百年的经典猜想。

  不过在数学家的严谨性格驱使下,他没有长时间的站在门口位置呆滞,下秒便急忙返回教室内的电脑旁,迅速打开数学年刊官网查看论文。

  究竟是否真的证明,他作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者。

  心里面大致能有一个较清晰的判断。

  至于格林教授,望向陶哲轩的背影,在摇摇头后同样跟着走了进去。

  他们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付出了这么多精力,结果却成为无用功,要说没有半点遗憾肯定不可能,可惜现实摆在眼前也容不得不相信。

  其实他在过来的路上,已然查看了那篇论文。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也只能说,对方使用的证明方法选比他们更巧妙。

  加上德利涅和伊万尼克等数论专家背书,想要推翻结论证伪的可能性非常小。

  之所以没有同陶哲轩讲这些,是希望对方看到那篇论文后能认清现实,不要丧失对数学研究的信心。

  陶哲轩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打开数学年刊页面,但这回握住鼠标的手,因为情绪的剧烈波动,而发生微微颤抖似乎有些不受控制。

  约摸大半分钟的时间,才算找到徐铭那篇论文。

  《关于代数对称多尺度解析筛法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证明》

  下秒果断沉浸其中认真研究。

  格林则坐在一旁,等着陶哲轩把论文看完。

  ……

  不知过去多久。

  陶哲轩方神情复杂的收回目光,整个人的心情已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形容。

  本以为自己找了合作伙伴,又比徐铭那么早便投入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其进展有着较大概率走在前面。

  结果最终却和孪生素数猜想一样,依旧是徐铭率先推导出正确结论。

  “很精彩的证明过程。”

  “多尺度解析筛法不愧是他构造的,他对此筛法工具的理解远在我们之上。”

  “看来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数论。”格林这时站起身走过来接过话茬表示道。

  话音才刚落下,下秒未作停顿又继续往下说。

  “徐在数论领域的天赋,是任何一位数学人,都没有办法相比的,如果我们在其他数学分支内,或许才有可能走在他的前面。”

  “例如代数几何中的霍奇猜想。”

  原本还情绪有些低落的陶哲轩,在听到格林这句话后猛地转过身,眼中重新迸发出精光下意识脱口而出。

  “你是说徐铭还会继续研究霍奇猜想?”

  “以我对他的了解,恐怕会是这样。”格林点点头给出比较肯定的答复。

  陶哲轩仔细想了想也点头道:“确实如此。”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索性转变思路,不再继续去纠结哥德巴赫猜想所带来的影响。

  反倒是探讨起合作研究霍奇猜想可能性。

  他们和徐铭不同,擅长领域包括多个数学分支,且取得过一定的学术成果。

  既然数论领域已被徐铭彻底拿下,那把目标放在霍奇猜想上最为合适,毕竟也只有七大世界数学难题,所带来的影响力才能和数论两大明珠相比。

  而有着类似想法的。

  远不止他们。

  法尔格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组织起验证团队。

  眼瞅着数学年刊在数学界的影响力,因徐铭未稳定发表论文下降,即将回到之前四大顶刊平衡的时期,结果却突然宣布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

  使得数学界一下子炸开了锅,似乎真要坐稳四大顶刊之首的位置。

  这对他负责的数学新进展期刊,无疑有较大影响。

  尽管法尔格心里清楚,数学年刊的严谨性,以及德利涅等专家的权威。

  既然敢面向数学界宣布发表论文,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漏洞或者问题,但他还是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波动。

  实在想不通困扰数论界这么多年的猜想,到徐铭手里居然会如此轻松。

  竟然连续证明了两道。

  相对比之下,反倒显得他们国际数学界,没什么能拿出手的数学天才。

  特别最近几天他看网上讨论,甚至有人质疑,国际数学联盟为何没有,给徐铭颁发菲尔兹奖。

  眼看东方数学界的崛起势不可挡,让他们这些老牌学派不由得产生出危机感。

  结果正如法尔格预料的那样,哈佛大学数学系,在抽调人员进行验证后,硬生没有从论文中,找到任何逻辑上的漏洞以及细小的错误。

  “法尔格教授。”

  “根据我们的验证结论,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确实被彻底证明解决。”

  “且证明过程堪称完美。”

  哈佛大学数学系会议室内,法尔格听到这个回答,整张脸色完全板着不大好看。

  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情,再去说这件事。

  而是把精力,放在国际数学界未来发展上,无论如何不想看到东方数学界后来居上成为权威,至于其中关于权威的衡量即是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最直观做法,便是解决数学界难题,推动数学发展。

  徐铭连证明两大数论经典猜想,便是最好例子,值得他们重视学习。

  “我们已经失去了数论分支的权威性,未来必须要捍卫其他数学领域,我会向国际数学联盟申请建议,后续增加对七大世界数学难题的研究投入。”

  “东方数学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绝不会高过我们。”

  法尔格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直接便讲出核心,同样这项提议也得到了在场教授的认可。

  能够想象一旦更多的数学机构研究所,加入到对七大世界数学难题的研究,将会逐渐形成一场东西方之间的庞大数学学术竞赛。

  不过最为高兴,乐意见到这种情况的,恐怕要属提出千禧年大奖难题的克雷数学研究所。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