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1 001

小说:六零年代机修厂 作者:白静年 更新时间:2025-07-04 23:29: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1966年9月。

  这是一封工作介绍信。

  ‘兹介绍余凤敏、杜思苦 等二位同志前往你单位联系工作,请予接洽。’

  机修厂招工处的李主任瞧完信,抬头瞧着两人。两个年轻的姑娘,一个编着长长的麻花辫子,穿着单薄的旧衣,胳膊肘跟肩上都打着补丁。裤子也像是短了一截,添了别的布条又给加长了。

  就这打扮,成分差不了。

  另一个剪了齐耳的短发,穿着绿色军装衣,戴着雷锋帽,精神得很。

  “谁是杜思苦,谁是余凤敏?”机修厂李主任问。

  穿着旧衣扎着麻花辩的姑娘站了出来:“主任,我是杜思苦。”

  “我是余凤敏。”短发头的姑娘笑说道。

  她不自觉的就昂起了下巴,她爸是革委会的,这次来机修厂说是能安排行政的工作,不用进车间的。

  想到这,她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去,“主任,您看看这个。”

  “这是……”

  革委会的介绍信!

  李主任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你们两个,快坐快坐,”李主任笑着亲切得很,“我去给你们拿登记表过来,登了记,再去保卫科办两张进出证。”

  李主任热络得很,还心疼的抓了两把茶叶,给杜思苦跟余凤敏泡了茶。

  茶叶可是好东西。

  “谢谢主任。”

  本来,事情到了这,都挺顺利的。可惜,登记处的办事员出门了,房间上了锁,一时半会回不来,估计得明天才能办理了。

  李主任只能带杜思苦两人先去保卫科办了进出证。

  李主任领着两人往保卫科走去,“这登记表都在总务办,饭票粮票都归他们管,这样,明天你们早上过来,把这些都办了,再看安排哪个岗位。”

  他主要是对着余凤敏说的,刚才他跟余凤敏聊的时候打听过了,余凤敏她爸是革委会的一个主任,权利还不小呢。

  杜思苦跟在两人后面走,听着李主任说,也不插嘴。

  -

  铁路家属小区。

  杜家今天热闹得很。

  一早,出嫁多年的小姑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来了,四十岁的人了,扑在老娘怀里,哭得快要断气了。

  杜母烧茶的空档,侧着耳朵听了一会。

  听明白了。

  原本是高中老师的妹夫受了牵连,打成了黑五类,估摸着要去哪个偏僻的乡下地方吃苦改造去了。

  杜母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从小娇惯着长大的小姑子是不可能跟过去受苦的。

  也是。

  四十多的人了,还成天打扮,跟个小姑娘似的,要不是日子过得太好,哪能养成这样的性子?

  杜母在杜家当媳妇受的气,一半都是这小姑子闹的。

  “好了,好了,我家阿敏受委屈了,这日子不好过,咱们不跟那姓郭的过了,回头我让你哥帮你把这事办了。”杜奶奶心疼小闺女。

  现在是新社会了,过不下去还可以离婚。

  又不会旧社会,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

  杜母忍不住多了一句嘴:“妈,这妹夫这些年对咱们家一直挺好的,咱们不管他了?”

  妹夫小郭跟小姑子是自己看对眼的,这么些年了,两口子感情一直挺好的,当初她家几个孩子上学,妹夫帮了不少忙,这些年学费都比别人少。

  挺好的一个人,就不管了?

  公公是铁路局的退休老员工,当年抗战的时候没少给部队运过物资,得过功勋的,也认得些说得上话的人。若是使使劲,这妹夫兴许……

  小姑子一听这话,哭得更凶了,指着自己额角一个青印子,“瞧这印子,就是那些胳膊上带红巾的人推的,他们凶得很,我要是不回来,也得被他们绑上带走了!”说到这,她心里还是一阵后怕,躲在杜奶奶身边,哭声都小了些。

  杜奶奶看了一眼杜母,眼神严厉。

  杜母闭嘴了。

  只见杜奶奶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钱,递给杜母:“你去供销社买些白面回来,肉也要打上一斤。”

  杜母不伸手。

  这叫什么话?就单给钱,没肉票没粮票,还能买上肉?

  真新鲜。

  “妈,家里的肉票早就用完了,我可没那能耐给您变出一斤肉来。”这发工钱发口粮的日子还没到呢。

  “隔壁沈家那大儿子不是粮食局的吗,你跟小刘(沈母,沈洋他妈)的关系好,你先去借一斤肉票回来,等咱们家下个月肉票下来,还给她。”杜奶奶硬是把两块钱塞到杜母手上,“再买些阿敏喜欢吃的菜回来。”

  肉八毛钱一斤,白面一毛六一斤,剩下足足一块多钱,够买不少菜了!

  杜母撇了撇嘴,出了门。

  -

  杜思苦余凤敏从机修厂出来,往附近的公交车站走去,机修厂占地大,位置有些偏,在市郊这边。

  有一班六路车通往这边,一天好几趟。

  公交站牌上头写了发班表,半个小时后有一趟从机修厂出发。

  “思苦,你刚才听李主任说了吗?咱们进厂之后还要锻炼一阵,也不知道安排到哪里。”余凤敏都有些期待了。

  杜思苦道:“锻炼人的工作一般都辛苦些。”

  考验意志。

  两人边走边说,眼看着快走到公交车站,只听轰隆隆的声音传来。

  两人一看,只见一排拖拉机从大路上开了过来,柴油机,声音特别响,还有冒着黑烟的。一共四辆拖拉机,从她们身边开了过去。

  柴油味有些浓,杜思苦掩住了鼻。

  她晕机油味。

  拖拉机是信机修厂的方向去的。

  余凤敏惊奇道:“咱们机修厂还有拖拉机呢!”四台拖拉机都进了厂里,她亲眼看到的。

  杜思苦道:“可能是过来检修的。”

  机修厂嘛,肯定是修东西的。

  拖拉机过来检修也正常。

  两人等了二十多分钟,六路车终于来了,车票四分钱一张。

  要是买了月票,一个月通坐,更便宜些。

  这边是起点站,有座位,杜思苦跟余凤敏占了后面的座。

  余凤敏有些饿了,想到早上出门时她妈塞给她一把果糖,足足有三颗呢。她伸手去摸,正想吃一个,摸到口低里头有一个厚厚的信封,她突然想起来,口袋里还有给一封信呢,是寄到铁路大院的。

  杜思苦家就住铁路家属大院。

  “思苦,这信是你们那一片的吧。”余凤敏把信拿了出来,指着上面的地址,“上头只写了铁路家属大院,没写门牌号,邮差送了好几回,也不知道是哪家的。”

  余凤敏指着收信人的名字问:“你知道谁是那一片有叫黄彩月的吗?”

  杜思苦当然知道:“我妈就叫黄彩月。”

  “真的?!那不巧了吗!”余凤敏一下子就乐了,“这是你家的信啊!”得亏她带来了,要不然这信还不知道要搁邮局放多久呢。

  原来杜思苦她妈叫黄彩月啊。

  信很厚,从外地寄过来的。

  上面贴的是八分的邮票,寄信人于月莺,地址是松县五沟大队。

  收信人是黄彩月。

  “这于月莺是你家什么亲戚?”余凤敏挺好奇的,这寄信人不姓杜,也不姓黄,姓于。

  是亲戚吗?

  杜思苦收好信:“不知道,到时候让我妈看看吧。”

  她穿书过来还不到两天,家里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都还没理清呢。

  脑子里的记忆跟画面多得有些过分。

  一时半会弄不明白。

  比如说,她照过镜子,就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小姑娘嘛,

  结果呢,这脑子很多多余的记忆。

  有‘她’结婚的、生孩子的、大冬天月子里给婆家人洗衣做饭的、中年老公把钱拿走孩子没钱交学费的……

  还后还有老了在医院要做手术,老公把存款给了几十年没见的白月光前妻要跟她离婚的……

  杜思苦都不愿意想这些狗屁回忆,虽然没经历过,但是看了会有代入感,很生气。

  不提这些了。

  余凤敏比杜思苦提前一站下的车,两人约好,明天早上一块去修机厂,那入厂的流程给办了。

  杜思苦在三七站下的车。

  下车之后,好没有去铁路家属大院,而是去了反方向的卫生所,里头有个要退休的老医生,姓袁。

  “袁老,您这边还有绷带吗?”

  “你头还疼啊?”

  “是啊,这后脑勺这边,一抽一抽的?”

  杜思苦绑着绷带往家走,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邻居。

  “你头怎么了?”

  “从上铺摔下来了,这几天都疼得厉害,去医院上了点药。”

  “那该吃肉补补,中午我闻到你家里有红烧肉的香味,估计是你家里人疼你,给你煮的! ”说这话的叫张婆子,她带着小孙子跟在杜思苦身边,往杜家走。

  她家小孙子馋肉,这去了杜家,那小黄端肉上桌不得给孩子一口尝尝?

  很快,就到杜家。

  杜奶奶在屋里,早就盼着杜思苦回来了,等了快一下午了,“老四(杜思苦排行老四),怎么才回来,家里一角盆的衣服都还没洗呢,你去哪疯玩了?你姑姑来了,她屋子的床单被套都该换换了,你去帮帮她!”

  张婆子哎呀一声:“我说你家怎么还煮上肉了,原来是小闺女回来了,乖乖,这大孙女都伤成这样了,都不说买半斤肉给补补,还让她洗一盆子的衣服,你这老太太,也太偏心眼了吧。”这亲闺女就拿来疼,这大孙女就当丫头使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六零年代机修厂,六零年代机修厂最新章节,六零年代机修厂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