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速极快,条理却异常清晰,字字句句都敲在朱元璋最在意的地方:

  “其一,分权制衡!非一人独相,乃数人共议!翰林学士数人参预机务,各抒己见,相互监督,票拟意见亦需多人斟酌!此乃天然之制衡,绝无一人专权、架空君上之可能!胡惟庸之辈,永无再生之土壤!”

  “其二,位卑权重!其官不过五品,位在六部九卿之下!无开府建衙之权,无号令百官之威!犹如陛下案头之臂膀,只司谋议,不掌实权!一切生杀予夺、最终裁决,尽在陛下乾纲独断!皇权,稳如泰山!”

  “其三,名实相分!有宰相参决机务之实,却无宰相统御百官之名!既不违逆太祖‘永废丞相’之煌煌祖训,又能切实为陛下分忧,为社稷纾困!实乃两全其美,变通之妙法!”

  李善长一口气说完,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因激动而泛起不正常的潮红,眼神却死死盯住朱元璋,充满了希冀和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陛下!此制一行,既可免圣躬日理万机之辛劳,保龙体康泰,垂拱而治天下;更能从制度根源上,永绝权相之祸,保我大明江山万世不移!此乃天赐陛下之良机!陛下何不……顺势而为,参详此制,于当下便行损益,立我洪武万世之章程?!”

  “顺势而为……立洪武章程……”朱元璋喃喃重复着李善长最后的话语,眼中的惊涛骇浪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炽热的光芒所取代!

  他猛地扭头,再次看向天幕上那“内阁”二字,又霍然转头,目光如电,扫过阶下脸色苍白、眼中带着忧虑却也有深思的太子朱标,最后,那锐利得仿佛能穿透灵魂的目光,死死钉在保持着深深作揖姿态、额头沁汗却强自镇定的李善长身上!

  内阁……分权制衡……位卑权重……名实相分……关键是……标儿不用再累死了!那场靖难血祸……或许也能消弭!

  一个无比清晰、充满巨大诱惑的念头,如同破晓的曙光,彻底照亮了朱元璋心中的迷雾!

  他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因激动而青筋暴起,猛地一拍扶手,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声音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嘶哑与急切:

  “李先生!你!给咱——再说一遍!”

  --

  然而,此时天幕旁白音沉稳响起:“永乐皇帝登基,乾坤初定,百废待兴。除擢选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设‘内阁’以分宰相之权、协理天下机务外,更有一柄尘封多年、曾令百官闻风丧胆的利刃,被新帝重新淬火磨砺,赋予更锋锐的寒芒——那便是太祖高皇帝于洪武十五年所设,后因牵连过广、权柄过重,于蓝玉案后亲自下旨废除的……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画面切换,浮现出洪武年间锦衣卫的赫赫“功绩”:

  飞鱼服、绣春刀的缇骑在应天街头飞驰,马蹄声碎,如狼似虎地踹开一座座朱门高府;

  阴暗潮湿的诏狱刑房里,炭火盆跳跃着幽蓝的火焰,映照着墙上斑驳可疑的暗红痕迹和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铁钩、夹棍、烙铁;

  一份份墨迹淋漓、罗织着各种骇人听闻罪名的“口供”被神情肃穆的锦衣校尉飞速传递至戒备森严的宫门……

  旁白带着一丝冷酷的意味:“锦衣卫,天子亲军,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诏狱刑讯之权。洪武年间,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乃至震动天下的蓝玉案,其罗织罪网、深挖穷追,顺藤摸瓜,株连蔓引,锦衣卫皆如臂使指,为太祖高皇帝肃清朝纲、稳固皇权之重器!然其权倾朝野,侦缉无度,亦致怨声载道,终在蓝玉案尘埃落定、隐患清除后,被太祖亲手封刀雪藏。”

  画面陡然一暗,再亮起时,已是洪武二十三年!

  场景是诏狱最深处,一间狭窄、散发着浓重霉味和铁锈血腥气的囚室。一个白发苍苍、身着破烂肮脏囚服的老者,被沉重的枷锁镣铐死死锁在冰冷的石墙上。

  他面容枯槁如槁木,眼窝深陷如同骷髅,正是韩国公李善长!昔日位极人臣、辅佐太祖定鼎天下的宰辅风范荡然无存,只剩下垂死的绝望与无边无际的凄凉。

  囚室厚重的铁门“哐当”一声被粗暴地拉开,刺眼的光线涌入,一个高大、带着无上威压的身影在数名魁梧侍卫的簇拥下出现在门口,逆着光,面容模糊,但那轮廓和睥睨天下的气势——赫然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冰冷得不带一丝人味、如同寒铁在冰面上摩擦的声音,穿透囚室的死寂,狠狠砸在李善长濒临崩溃的心上:“李善长,你以为你老了,咱就不敢动你?司马懿当年,也是快八十了,还能起兵夺了曹家的江山!你比司马懿如何?!”

  --

  就在李善长深陷洪武诏狱的悲惨画面让洪武十三年殿内众人遍体生寒之际,天幕画面再次切换,回到了永乐初年的奉天殿前。

  这一次,焦点并非残破的大殿,而是一支正在集结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数百名精壮汉子,身着崭新的、绣着张牙舞爪飞鱼纹的鲜红锦袍,腰挎造型独特、弧度优美的绣春刀,头戴无翅的圆顶毡帽,帽额正中镶嵌着一枚小小的铜制獬豸徽记(象征执法公正,实则讽刺)。

  他们队列森严,鸦雀无声,如同蓄势待发的狼群,眼神锐利而冰冷。一面玄黑色的大纛在队列前方猎猎作响,上书四个狰狞的大字:“锦衣亲军”!

  旁白音变得冷峻而富有穿透力:“永乐皇帝深谙权术,甫一登基,便下旨重建锦衣卫!此非简单复原,而是赋予其更庞大的架构、更集中的权力、更严密的网络!”画面随着旁白快速展示:

  北镇抚司:

  镜头拉近一座新建的、戒备森严得如同堡垒的衙署,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北镇抚司”。

  旁白:“增设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案件,独立于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之外!掌诏狱,自设刑堂,拥有独立的侦察、逮捕、审讯、判决乃至执行之权!直达天听,不受任何衙门掣肘!”

  画面闪过阴森的新建诏狱内部,刑具寒光闪闪,比洪武年间的更为完备。

  缇骑四出:

  画面切换,无数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缇骑,如同赤色的潮水,从应天城门汹涌而出,分赴全国各地。

  驿站换马,昼夜兼程。

  旁白:“大幅扩充缇骑(执行逮捕、传讯的精锐),人数远超洪武旧制!其耳目遍及两京十三省,州府县衙,乃至边陲军镇。凡勋贵文武、富商巨贾、市井百姓,皆在其侦伺范围之内。风闻奏事,捕风捉影,亦可直达御前!”

  廷杖之威:

  画面呈现奉天殿广场(残破痕迹犹存),数名官员被剥去官服,按倒在地。

  面无表情的锦衣卫力士手持沉重的木杖,在监刑太监尖利的“打!”声中,狠狠落下!血肉横飞,惨呼震天。

  旁白:“掌‘廷杖’之刑!代天子行罚,于御前公开杖责大臣。皮开肉绽是轻,毙命杖下亦不鲜见。此刑不仅摧残肉体,更极致羞辱,乃震慑百官之利器!”

  密奏匣子:

  特写一个密封的、带有特殊火漆印记的扁平铜匣。一名低级官员在暗夜中,将写满密报的纸条小心塞入匣中,交给一个如同鬼魅般出现的锦衣卫便衣。

  旁白:“广布密探,建立直达御前的密奏体系。各级官员、甚至市井小民,皆可匿名投书于特设铜匣。锦衣卫负责收集、甄别、呈送。使皇帝足不出宫,天下事无巨细,尽在掌握!”

  画面最终定格在奉天殿内(修复痕迹明显)。

  身着龙袍的朱棣高踞御座,下方是躬身肃立的内阁学士与勋贵重臣。

  而在大殿的阴影角落、殿外的回廊柱后,甚至群臣归家的路途之中,无数双穿着飞鱼服或便服、却同样冰冷的眼睛,无处不在,无声地监视着一切。

  旁白总结,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内阁掌票拟,协理政务于明;锦衣卫掌缉捕刑狱,监控天下于暗。一明一暗,互为表里,如同永乐皇帝手中紧握的双股绞索,将整个帝国、满朝文武,牢牢缚于掌心!其权柄之盛,侦缉之广,威慑之深,尤胜洪武!”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