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尚未从斡难河畔的尸山血海中完全淡去——倒伏的鞑靼战旗、染血的弯刀、惊惶溃散的残骑仍在背景中晃动。

  旁白音带着一股未散的杀伐之气,急促响起:“永乐八年五月初九,斡难河(今鄂嫩河)畔,明军大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主力!然,此役仅断鞑靼一臂!另一巨酋——太师阿鲁台,拥精兵数万,盘踞东方,如毒蛇蛰伏,伺机反噬!”

  镜头猛然切换!没有休整,没有庆功!一支散发着惊人锋锐之气的明军铁流,正滚滚东进!烟尘蔽日,马蹄声碎,踏碎了刚刚沉寂的草原。

  龙纛之下,身着金甲、面容被风沙刻蚀得愈发冷硬的永乐皇帝朱棣,目光如鹰隼般死死锁定东方地平线。

  旁白斩钉截铁:“帝虑阿鲁台坐大,竟未及打扫战场!传令三军,携大胜之威,星夜兼程,直扑阿鲁台巢穴!”

  画面飞速流转,草原地貌在脚下急速后退。旁白报出冰冷的时间与地点:“六月初九,明军前锋抵达靖虏镇(今内蒙古呼伦湖西南)!”

  镜头骤然拉近一处地势险要的山谷。谷口狭窄,两侧山峦起伏,正是藏兵匿马的绝佳之地!斥候快马如飞,直抵中军:“报——陛下!阿鲁台部主力,尽匿前方山谷之中!”

  “结阵!进击!”朱棣的声音透过天幕传来,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决绝!

  刹那间,明军庞大的阵列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步卒结起厚重的盾墙长矛阵,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缓缓向谷口挤压。骑兵两翼展开,弓弩手压住阵脚,杀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山谷!

  谷内果然大乱!镜头探入:只见密密麻麻的帐篷如同白色的蘑菇,杂乱无章地散布在谷地。牛羊惊窜,妇孺哭喊,精壮的鞑靼战士仓促上马,呼喝着试图集结,场面混乱不堪!显然,阿鲁台打着避其锋芒、待明军粮尽自退后东山再起的如意算盘!

  突然,一队打着白旗的鞑靼骑兵从谷内奔出,高声呼喊着什么。旁白冷笑:“阿鲁台遣使诈降,欲拖延时间,重整部众!”

  龙纛之下,朱棣嘴角勾起一抹洞悉一切的、冰冷的弧度。他甚至连答话都懒得给,手臂猛地一挥!

  “杀——!!!”

  总攻的号角撕裂长空!

  就在明军步卒方阵稳步推进、与谷口仓促迎战的鞑靼前锋撞在一起,激起漫天血浪与金铁交鸣之时!

  一支剽悍绝伦的黑色洪流,如同蓄势已久的毒龙,猛地从明军右翼咆哮而出!

  当先一将,身披玄甲,手持长槊,正是汉王朱高煦!他双目赤红,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咆哮,一马当先,率领着天下闻名的“三千营”精锐重骑,绕开正面胶着的战线,如同一柄烧红的尖刀,狠狠捅向山谷侧翼相对薄弱的帐篷区!

  “轰隆!”

  铁蹄践踏!帐篷如同纸糊般被撕裂、撞翻!朱高煦的长槊化作夺命寒光,所过之处,人仰马翻!

  三千营重骑紧随其后,长刀劈砍,铁蹄踩踏,在混乱的营帐、妇孺和仓促抵抗的鞑靼士兵中犁开一条血肉通道!惨叫声、哭喊声、兵刃撞击声瞬间达到顶点!

  而与此同时,中军高坡之上。

  朱棣并未亲自冲阵。他稳坐于高大的战马之上,金甲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目的光,如同掌控全局的神祇。

  他目光如电,扫视着整个沸腾的战场,手中令旗不断挥动,精准地调配着各支预备队,堵截阿鲁台可能突围的方向,将混乱的鞑靼人一步步逼入绝境!皇帝的威仪与统帅的冷酷,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激战持续!明军步骑协同,攻势如潮。

  阿鲁台部本就被突袭打懵,阵脚大乱,再遭朱高煦这凶神率精骑从心脏地带狠狠一搅,彻底崩溃!

  画面中,可以看到阿鲁台在少数亲卫的死命保护下,丢弃了华丽的头盔和王旗,如同丧家之犬,狼狈不堪地向山谷深处没命逃窜,消失在烟尘与乱军之中!

  旁白宣告:“明军大胜!斩获无算!阿鲁台仅以身免,携亲眷远遁!”

  天幕上,明军正在打扫血腥的战场,缴获堆积如山。

  奉天殿前广场上,洪武十三年的勋贵们,却早已无心看那战利品,一个个掐着手指,眉头紧锁。

  “五月十三破本雅失里于斡难河……六月初九……六月初九就在靖虏镇咬住了阿鲁台!”长兴侯耿炳文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变了调,充满了难以置信,“满打满算,二十七天!从斡难河到呼伦湖,直线怕不有六百里!这还是在漠北草原上,拖着打了大仗的疲惫之师,追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这速度……这速度……”

  他连连摇头,最终憋出一句带着自嘲的惊叹:“要不是知道对面是鞑靼蛮子,老子都要怀疑是不是又出了个李景隆,在给朱老四放水铺路了!”

  “哈哈哈!”他这比喻,瞬间引来勋贵堆里一片压抑不住的大笑。李景隆“运输大队长”的光辉事迹,早已成为洪武朝将门私下里经久不衰的笑谈。

  永昌侯蓝玉抱着膀子,嘴角挂着惯有的、略带讥诮的弧度,嗤笑道:“耿侯爷,这你就想岔了。阿鲁台可不是本雅失里那丧家犬。本雅失里是吓破了胆,只想往西跑得越远越好。阿鲁台这老狐狸,他是想玩‘躲猫猫’!找个背风藏人的好山谷,缩进去,像冬眠的熊瞎子。等咱们大军粮草不济,或者被风雪困住,不得不退兵的时候,他再钻出来,舔舔伤口,收拢残部,又是一条祸害草原的好汉!”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可惜啊,他算盘打得响,却没想到朱老四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掀了他的老巢!”

  宋国公冯胜捋着花白胡须,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对真正军事奥秘的渴求,叹息道:

  “蓝老弟所言在理。在草原上,打败蒙古人难,但要找到他们,尤其是阿鲁台这种铁了心躲藏的巨酋,更是难上加难!天幕解说太过简略,这最关键的一环——朱棣是如何在茫茫草原,在阿鲁台刚刚藏匿不久,就如此精准地锁定他位置的?这才是此役真正的精髓啊!可惜……可惜未能详述!”

  他语气中充满了身为宿将却无法窥探关键战术细节的深深遗憾。

  这声叹息,也勾起了殿内几位大佬的谈兴。

  奉天殿内,一直沉默观战的魏国公徐达,此刻也忍不住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开口,声音沉稳,带着洞察秋毫的笃定:

  “陛下,臣以为,冯胜之惑,其解有三。其一,本雅失里与阿鲁台虽分道扬镳,但彼此根底相连,部族交错。擒获的本雅失里部俘虏中,必有知晓阿鲁台大致活动范围甚至惯常藏身之地的。”他目光扫过天幕上那些被押解的鞑靼俘虏。

  曹国公李文忠立刻接口,思路清晰:“其二,便是那‘三千营’!此营精锐,骨干多为归附的蒙元勇士!他们对草原地理、部族习性、乃至追踪寻迹之术,远胜我汉军将士。有他们作为耳目向导,循着阿鲁台部撤退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如马蹄印、宿营痕迹、丢弃杂物),顺藤摸瓜,并非不可能。”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继续道:“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此次亲征,目标明确,直指鞑靼二酋。出征前,必定花了巨大代价,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情报网络!尤其是……朵颜三卫!”

  他刻意加重了这四个字,“朵颜三卫地处辽东,毗邻鞑靼东部,与阿鲁台部素有往来,又或互有渗透。更兼……”

  李文忠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他们在靖难之中,可是实打实跟着燕王……跟着未来的永乐皇帝,一路从大宁打到金川门的‘老部下’!用他们来打探阿鲁台的情报,岂非驾轻就熟?这漠北的鹰犬,终究还是被新主用来撕咬旧日的邻居了。”

  徐达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李文忠的分析,点破了那层未曾明言的窗户纸——朱棣对朵颜三卫等蒙古降附力量的利用,早已炉火纯青。这精准的情报,才是闪电般锁定阿鲁台、发动致命一击的真正基石!

  朱元璋端坐龙椅,听着两位国公抽丝剥茧的分析,望着天幕上儿子那纵横漠北的英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搭在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下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发出细微而规律的笃笃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