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天幕中的画面聚焦于应天汉王府邸。
府邸深处,校场之上,并非寻常王府护卫操演。
数百甲士,阵列森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这些甲士装备之精良,远非普通藩王仪卫可比。
精铁鱼鳞甲在日光下泛着幽冷光泽,刀矛锋刃寒芒刺眼,步伐整齐划一,行进间铁甲铿锵,地面微震!
最令人侧目的是校场中央一彪悍卒。他们身着玄色罩甲,内衬赤红战袄,头盔之上,赫然饰有一枚独特的鎏金翎羽徽记——形似冲天箭簇!
一面丈许高的玄底金边大纛在队列前方猎猎飞扬,其上三个铁画银钩、气势磅礴的大字,如同三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入洪武君臣的眼帘: “天策卫”!
旁白音带着一丝冰冷的陈述响起:“永乐帝亲诏擢升汉王府护卫,赐号‘天策卫’!此卫乃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之一,位同府军前卫、金吾卫,掌随驾护卫、仪仗及部分京畿戍卫之责。兵员、甲仗、粮饷,皆由朝廷配给,制式装备,非寻常王府私兵可比。”
画面随即拉近汉王府正堂。朱高煦身着亲王常服,昂然立于巨幅《秦王破阵乐》壁画之前。
壁画上,李世民金甲玄氅,跃马弯弓,睥睨六合。朱高煦的手指,正无意识地、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摹仿姿态,轻轻抚过腰间那柄镶嵌着宝石的佩剑剑柄。
他微微侧首,目光与壁画上李世民的视线仿佛交汇,嘴角噙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志得意满的笑意。那眼神,灼热、锐利,充满了对至尊之位的渴望与自诩,仿佛在无声宣告:看,这便是孤之楷模!孤亦当如此!
旁白音适时插入,带着洞察的锐利:“然汉王得此殊荣,其心非止于荣宠!常于府中效仿秦王破阵乐舞,言谈举止,更以唐太宗李世民自诩!其僚属、护卫,亦多有阿谀附和者,称其为‘今之秦王’!天策卫之赐,本为恩宠,于汉王眼中,却似一柄指向东宫、染指大宝的利刃之鞘!其志……已非藩王所应有!”
校场上,“天策卫”的呼喝声震天动地。正堂内,朱高煦凝视壁画,野心昭然。这御赐的荣光,此刻却像一剂致命的毒药,滋养着一颗不甘人下的心,在永乐朝的盛世帷幕下,投下一道狰狞的阴影。
--
“混账东西!”
一声炸雷般的怒喝,猛地从奉天殿龙椅上炸开!朱元璋须发戟张,一掌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笔架砚台一阵乱跳!他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死死盯着天幕上朱高煦那副自比唐皇的骄狂模样。
“天策卫?!他朱高煦也配?!”老皇帝的声音如同淬了火的钢刀,刮得殿内人人耳膜生疼,“他爹朱老四,是头能撕碎猎物的头狼!他朱高煦算什么?充其量是条仗着他爹威风、只会跟在后面捡腐肉的鬣狗!也敢学李世民?!我呸!”粗鄙的怒骂,毫不掩饰对孙辈的鄙夷与震怒。
阶下,马皇后眉头紧锁,看着天幕上那跋扈的汉王,又想到未来那个体弱多病的太子朱高炽,忧心忡忡地低声道:“重八,老四家这俩小子……老大(朱高炽)仁厚,有治国之才,可那身子骨……天幕上三百斤的胖子,走路都喘,怕是熬不过老四。老二(朱高煦)呢?能打是能打,可你看他那性子,骄横跋扈,目无尊上,让他当了皇帝……”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寒意,“怕不是另一个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她抬眼看向怒气未消的朱元璋,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直白:“老四……他总不会真存了心思,等他百年之后,把老二也一并带走吧?就像……”
后面的话,她没说完,但殿内几位重臣都心知肚明——就像陛下您处置那些可能威胁江山的勋贵一样!
朱元璋闻言,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马皇后的话,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忧虑。他何尝不怕再来一场“靖难”?
天幕上朱高煦那毫不掩饰的野心,对侄子朱瞻基的轻蔑(“再来一次靖难又如何”),都让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朱棣的翻版,却又远不如朱棣的雄才大略!
“玄武门?”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冷笑,带着浓浓的不屑,“他朱高煦有李世民的本事?李世民十六岁救隋炀帝于雁门,十八岁晋阳起兵定关中!他朱高煦算个什么东西!离了他爹的兵,他屁都不是!至于老四……”
老皇帝的语气复杂起来,有骄傲,更有深深的忌惮,“老四比李渊强百倍!就是李世民重生,对上咱家老四,在沙场上也未必讨得了好!”
他猛地顿住,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太子朱标,又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天幕上的朱棣,一股寒意陡然升起。他最怕的,不是朱高煦学李世民,而是自己的标儿和老四,会不会……真的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
殿内文臣们噤若寒蝉,脸色同样阴沉如水。
天幕揭示的未来,如同一片厚重的、孕育着雷霆的乌云,沉沉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老大短命,老二凶暴,太孙年幼……这几乎是个无解的死局!一场新的、可能比靖难更惨烈的风暴,似乎已在永乐朝的穹顶之下,悄然酝酿成形。
--
应天,燕王府。气氛与奉天殿的凝重压抑截然相反。
宽敞的庖厨里,弥漫着面粉的甜香和馅料的鲜气。
巨大的案板前,燕王朱棣罕见地脱去了亲王蟒袍,只着一身利落的窄袖常服,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正卖力地揉着一大团光滑的面团。
他脸上沾着几点白粉,额角沁出细汗,神情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甚至带着点……憨厚的笑意?
“用力!再用力揉!这面揉透了,饺子皮才劲道!”朱棣一边揉,一边中气十足地指挥着。
旁边,小胖子朱高炽正笨拙地跟着一个厨娘学擀皮,小胖手沾满了面粉,鼻尖上也白了一块,虽然动作慢,却做得极其认真。
徐王妃则带着几个侍女,麻利地调着三鲜馅料,满眼温柔地看着丈夫和长子。
襁褓中的朱高煦被安置在一旁铺着厚软棉垫的竹篮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热闹的景象。
天幕的光芒透过窗棂,将外面世界的风云变幻投射进来一角。
当朱高煦自比唐皇、设天策卫的画面闪过时,朱棣只是抬头瞥了一眼,鼻腔里发出一声极轻的、近乎嗤笑的“哼”,便又低下头,更加用力地揉搓起面团,仿佛要将那面团当成天幕上那个让他糟心的次子狠狠揉扁。
“争?争什么争?”朱棣突然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看透后的豁达,又像是在对天幕上未来的自己喊话,“老子现在只想早点回北平!辽东的纳哈出还在蹦跶,漠北的元廷还在做复国梦!蓝玉那厮,指不定正憋着劲儿想抢头功呢!”
他停下动作,抹了把额头的汗,目光炯炯地扫过家人,最后定格在正笨拙擀皮的朱高炽身上,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豪气干云:
“老大,好好学!以后给爹管好家!老二……”
他顿了顿,似乎想找那尚在襁褓的次子,却发现小婴儿正努力地试图把一只沾了面粉的小拳头塞进嘴里啃,憨态可掬。朱棣眼中的锐利瞬间被一丝老父亲的笑意取代,他提高音量,仿佛在宣告一个无比重要的决定:
“高煦!别学那些没用的!等你再大点,跟爹骑马挎弓,去辽东!咱爷儿俩抢在蓝玉前头,封狼居胥!那才叫真本事!那才叫痛快!包饺子哪有打胜仗香?辽东的饺子,比应天的香!”
豪迈的笑声在庖厨里回荡,盖过了天幕的低语。
案板上的面团被揉捏塑形,如同洪武十三年这位燕王,正亲手揉捏着与未来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
至于那“天策卫”的阴影?且让它留在天幕里吧。此刻的朱棣,只想揉好这团面,包一顿热腾腾的饺子,然后,策马北望,心向辽东。
府邸深处,校场之上,并非寻常王府护卫操演。
数百甲士,阵列森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这些甲士装备之精良,远非普通藩王仪卫可比。
精铁鱼鳞甲在日光下泛着幽冷光泽,刀矛锋刃寒芒刺眼,步伐整齐划一,行进间铁甲铿锵,地面微震!
最令人侧目的是校场中央一彪悍卒。他们身着玄色罩甲,内衬赤红战袄,头盔之上,赫然饰有一枚独特的鎏金翎羽徽记——形似冲天箭簇!
一面丈许高的玄底金边大纛在队列前方猎猎飞扬,其上三个铁画银钩、气势磅礴的大字,如同三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入洪武君臣的眼帘: “天策卫”!
旁白音带着一丝冰冷的陈述响起:“永乐帝亲诏擢升汉王府护卫,赐号‘天策卫’!此卫乃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之一,位同府军前卫、金吾卫,掌随驾护卫、仪仗及部分京畿戍卫之责。兵员、甲仗、粮饷,皆由朝廷配给,制式装备,非寻常王府私兵可比。”
画面随即拉近汉王府正堂。朱高煦身着亲王常服,昂然立于巨幅《秦王破阵乐》壁画之前。
壁画上,李世民金甲玄氅,跃马弯弓,睥睨六合。朱高煦的手指,正无意识地、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摹仿姿态,轻轻抚过腰间那柄镶嵌着宝石的佩剑剑柄。
他微微侧首,目光与壁画上李世民的视线仿佛交汇,嘴角噙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志得意满的笑意。那眼神,灼热、锐利,充满了对至尊之位的渴望与自诩,仿佛在无声宣告:看,这便是孤之楷模!孤亦当如此!
旁白音适时插入,带着洞察的锐利:“然汉王得此殊荣,其心非止于荣宠!常于府中效仿秦王破阵乐舞,言谈举止,更以唐太宗李世民自诩!其僚属、护卫,亦多有阿谀附和者,称其为‘今之秦王’!天策卫之赐,本为恩宠,于汉王眼中,却似一柄指向东宫、染指大宝的利刃之鞘!其志……已非藩王所应有!”
校场上,“天策卫”的呼喝声震天动地。正堂内,朱高煦凝视壁画,野心昭然。这御赐的荣光,此刻却像一剂致命的毒药,滋养着一颗不甘人下的心,在永乐朝的盛世帷幕下,投下一道狰狞的阴影。
--
“混账东西!”
一声炸雷般的怒喝,猛地从奉天殿龙椅上炸开!朱元璋须发戟张,一掌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笔架砚台一阵乱跳!他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死死盯着天幕上朱高煦那副自比唐皇的骄狂模样。
“天策卫?!他朱高煦也配?!”老皇帝的声音如同淬了火的钢刀,刮得殿内人人耳膜生疼,“他爹朱老四,是头能撕碎猎物的头狼!他朱高煦算什么?充其量是条仗着他爹威风、只会跟在后面捡腐肉的鬣狗!也敢学李世民?!我呸!”粗鄙的怒骂,毫不掩饰对孙辈的鄙夷与震怒。
阶下,马皇后眉头紧锁,看着天幕上那跋扈的汉王,又想到未来那个体弱多病的太子朱高炽,忧心忡忡地低声道:“重八,老四家这俩小子……老大(朱高炽)仁厚,有治国之才,可那身子骨……天幕上三百斤的胖子,走路都喘,怕是熬不过老四。老二(朱高煦)呢?能打是能打,可你看他那性子,骄横跋扈,目无尊上,让他当了皇帝……”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寒意,“怕不是另一个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她抬眼看向怒气未消的朱元璋,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直白:“老四……他总不会真存了心思,等他百年之后,把老二也一并带走吧?就像……”
后面的话,她没说完,但殿内几位重臣都心知肚明——就像陛下您处置那些可能威胁江山的勋贵一样!
朱元璋闻言,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马皇后的话,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忧虑。他何尝不怕再来一场“靖难”?
天幕上朱高煦那毫不掩饰的野心,对侄子朱瞻基的轻蔑(“再来一次靖难又如何”),都让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朱棣的翻版,却又远不如朱棣的雄才大略!
“玄武门?”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冷笑,带着浓浓的不屑,“他朱高煦有李世民的本事?李世民十六岁救隋炀帝于雁门,十八岁晋阳起兵定关中!他朱高煦算个什么东西!离了他爹的兵,他屁都不是!至于老四……”
老皇帝的语气复杂起来,有骄傲,更有深深的忌惮,“老四比李渊强百倍!就是李世民重生,对上咱家老四,在沙场上也未必讨得了好!”
他猛地顿住,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太子朱标,又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天幕上的朱棣,一股寒意陡然升起。他最怕的,不是朱高煦学李世民,而是自己的标儿和老四,会不会……真的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
殿内文臣们噤若寒蝉,脸色同样阴沉如水。
天幕揭示的未来,如同一片厚重的、孕育着雷霆的乌云,沉沉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老大短命,老二凶暴,太孙年幼……这几乎是个无解的死局!一场新的、可能比靖难更惨烈的风暴,似乎已在永乐朝的穹顶之下,悄然酝酿成形。
--
应天,燕王府。气氛与奉天殿的凝重压抑截然相反。
宽敞的庖厨里,弥漫着面粉的甜香和馅料的鲜气。
巨大的案板前,燕王朱棣罕见地脱去了亲王蟒袍,只着一身利落的窄袖常服,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正卖力地揉着一大团光滑的面团。
他脸上沾着几点白粉,额角沁出细汗,神情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甚至带着点……憨厚的笑意?
“用力!再用力揉!这面揉透了,饺子皮才劲道!”朱棣一边揉,一边中气十足地指挥着。
旁边,小胖子朱高炽正笨拙地跟着一个厨娘学擀皮,小胖手沾满了面粉,鼻尖上也白了一块,虽然动作慢,却做得极其认真。
徐王妃则带着几个侍女,麻利地调着三鲜馅料,满眼温柔地看着丈夫和长子。
襁褓中的朱高煦被安置在一旁铺着厚软棉垫的竹篮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热闹的景象。
天幕的光芒透过窗棂,将外面世界的风云变幻投射进来一角。
当朱高煦自比唐皇、设天策卫的画面闪过时,朱棣只是抬头瞥了一眼,鼻腔里发出一声极轻的、近乎嗤笑的“哼”,便又低下头,更加用力地揉搓起面团,仿佛要将那面团当成天幕上那个让他糟心的次子狠狠揉扁。
“争?争什么争?”朱棣突然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看透后的豁达,又像是在对天幕上未来的自己喊话,“老子现在只想早点回北平!辽东的纳哈出还在蹦跶,漠北的元廷还在做复国梦!蓝玉那厮,指不定正憋着劲儿想抢头功呢!”
他停下动作,抹了把额头的汗,目光炯炯地扫过家人,最后定格在正笨拙擀皮的朱高炽身上,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豪气干云:
“老大,好好学!以后给爹管好家!老二……”
他顿了顿,似乎想找那尚在襁褓的次子,却发现小婴儿正努力地试图把一只沾了面粉的小拳头塞进嘴里啃,憨态可掬。朱棣眼中的锐利瞬间被一丝老父亲的笑意取代,他提高音量,仿佛在宣告一个无比重要的决定:
“高煦!别学那些没用的!等你再大点,跟爹骑马挎弓,去辽东!咱爷儿俩抢在蓝玉前头,封狼居胥!那才叫真本事!那才叫痛快!包饺子哪有打胜仗香?辽东的饺子,比应天的香!”
豪迈的笑声在庖厨里回荡,盖过了天幕的低语。
案板上的面团被揉捏塑形,如同洪武十三年这位燕王,正亲手揉捏着与未来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
至于那“天策卫”的阴影?且让它留在天幕里吧。此刻的朱棣,只想揉好这团面,包一顿热腾腾的饺子,然后,策马北望,心向辽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