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展开,又换成了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的河北大地。残冬的寒意尚未褪尽,肃杀之气已弥漫在夹河两岸。
【二月初九,燕王棣祭阵亡将士,悲愤焚袍,三军泣血,誓雪前耻!】
画面闪过朱棣在简陋祭台前,亲手将代表王爵尊荣的锦袍投入烈火的决绝身影,以及台下黑压压燕军将士眼中燃烧的复仇火焰。
【二月十六,棣再出师!南军盛庸拥兵二十万屯德州,吴杰、平安驻真定,势若铁壁!棣洞察其隙,决意先破盛庸!】
庞大的南军营地与如长蛇般蜿蜒北上的燕军形成鲜明对比。
【三月二十,探得盛庸结阵夹河!棣率军抵近,距敌四十里扎营!】
【三月廿二,大战启!盛庸布坚阵,火器强弩密如林!】
天幕清晰地映出南军严整的阵型,黑洞洞的枪口、寒光闪闪的弩箭对准了前方,杀气腾腾。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洪武时空的看客们嘴角抽搐,连议论的兴致都提不起来了:
只见年轻的燕王朱棣,竟只带着寥寥数名轻骑,如同挑衅般,策马从南军森严的阵前疾驰而过!
马蹄踏起的烟尘几乎扑到前排南军士兵的脸上!那姿态,嚣张至极,视二十万大军如无物!
而更令人无语的是,面对这送到枪口下的“大礼”,盛庸军阵中,那些紧握火铳、引弓待发的士兵们,脸上却充满了憋屈和无奈!
枪口微微颤抖,最终竟无一人敢扣动扳机!只因为那道如同紧箍咒般的圣旨——“勿使朕负杀叔之名!”
盛庸脸色铁青,只得派出小队骑兵象征性地追赶。
朱棣几人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甩开追兵,扬长而去。侦查目的,完美达成。
南军的士气,却在这滑稽而屈辱的一幕中,肉眼可见地跌落谷底。
“唉……”广场上不知是谁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充满了无力感。
连龙椅上的朱元璋,看到此景,眼角也狠狠抽搐了一下,捏着扶手的指节泛白。蠢!蠢不可及!
---
天幕画面急转,杀声震天!
画面中,朱棣身先士卒,挥舞长槊,亲卫如狼似虎,却一次次被南军密集的枪林箭雨和顽强的抵抗击退,人马在阵前堆积。
一员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的燕军骁将,怒吼着脱离主阵,如同下山猛虎,带着一彪人马狠狠撞向盛庸军阵!
画面另一侧,一名同样悍勇的南军将领,手持大刀,浑身浴血,死死抵住谭渊的猛攻,半步不让!
正是庄得!他声嘶力竭地呼喝着,竟生生将谭渊的攻势遏制,并成功引动盛庸中军一部前来夹击!
刀光一闪,血光迸溅!谭渊魁梧的身躯轰然坠马!燕军攻势为之一挫!
就在南军因围杀谭渊而出现一丝混乱的刹那,朱棣与大将朱能捕捉到了战机!两支精锐骑兵如同黑夜中的闪电,从侧翼狠狠刺入南军相对薄弱的腹地!
画面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血腥。朱棣的长槊精准地刺穿了刚刚斩杀谭渊、还未来得及喘息的庄得!庄得怒目圆睁,不甘地倒下。
天幕定格在暮色中尸横遍野的战场,以及被亲兵抬下、盖着白布的谭渊遗体上。字幕清晰地宣告了此战的结局——一场惨烈的平局,但燕军折损了一员不可替代的猛将。
天幕的光芒映照着奉天殿前勋贵班列。短暂的沉寂后,响起一个带着几分庆幸、几分自嘲的大嗓门:
“哈哈哈!吴杰?是老子儿子!安陆侯府的!”安陆侯吴复拍着大腿,笑得胡子乱颤,引来周围一片侧目。
他浑不在意,反而得意地环顾左右,“瞧瞧!瞧瞧!吾儿能活蹦乱跳到建文朝,还能统领大军跟燕王对阵!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子安陆侯府福泽深厚,没被那劳什子蓝玉案给牵连进去!哈哈哈!赚了!赚大发了!”
他这没心没肺的笑声,在肃杀的天幕氛围下显得格外突兀,却也冲淡了几分沉重。
经历过天幕展示的蓝玉剥皮实草、铁铉守济南等骇人场面,勋贵们的心态早已被锤炼得有些“豁达”——
跟那些比起来,自家子弟能在未来战场上露个脸,似乎真不算什么大事了。不少勋贵看向吴复的眼神,甚至带上了点羡慕:是啊,能活到建文朝,还掌着兵权,可不就是“赚了”么!
唯有站在吴复不远处的江阴侯吴良,脸色如同吞了黄连。他死死盯着天幕上“吴杰”的名字,眼神复杂得能拧出苦水。
他之前还下意识以为是自己另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毕竟长子吴高刚因守永平不利被削爵),结果闹了半天,是人家安陆侯府的麒麟儿!再想想自己家……吴良觉得也不错,至少也活得了建文年间,虽然被削爵,但总算保住了命。
而在北平,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山卫将领班列中, 一个身材壮硕、穿着燕山卫副千户服色的中年汉子——
老谭,正死死盯着天幕上儿子谭渊战死的那一幕,牙关紧咬,腮帮子上的肌肉不住跳动。
他身边,一个才十三四岁、却已长得虎头虎脑、骨架粗大的半大小子,正是少年谭渊!
小谭渊看得两眼放光,非但没有半分悲伤,反而兴奋地拽着父亲的胳膊,压低了声音激动道:“爹!爹你看见没!是我!未来的我!多威风!砍了南军大将庄得!虽然……虽然最后也战死了……”
他顿了顿,小脸上满是憧憬,掰着手指头算,“可我是为燕王殿下战死的!燕王殿下以后是要当皇帝的!爹你说,到时候殿下当了皇帝,念着我的功劳,还有咱家世代忠勇,怎么着也得给您孙子,我儿子,封个伯爵吧?最不济也得是个流爵……”
“伯爵?!我让你伯爵!!”老谭正憋着一股邪火没处发,听到儿子这没心没肺、甚至已经开始盘算“死后哀荣”的话,气得七窍生烟!
他猛地抬手,照着少年谭渊结实的后脑勺和屁股就是狠狠两巴掌!力道之大,打得小谭渊“嗷”一嗓子跳了起来。
“小兔崽子!毛都没长齐就想着战死?!想着封爵?!”
老谭压低声音怒吼,额角青筋直跳,“你才多大?十三!十三!给老子好好练武!好好活着!等你娶了媳妇儿,生了崽子,再想那些有的没的!老子还没死呢!这冲锋陷阵、搏命换前程的差事,还轮不到你这小崽子!”
他嘴里骂得凶,可看着儿子揉着屁股龇牙咧嘴、却依旧眼神发亮不服气的样子,一股深沉的悲哀却悄然涌上心头。
作为洪武朝的世袭军官,他太清楚这军功爵禄背后的血腥了。
副千户?在洪武皇帝手下,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想给儿子稳稳当当地承袭下去,不拿命去填,几乎不可能!
他老谭自己,恐怕就注定要倒在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路上,用这条命,给儿子换一个稳稳袭职的机会。
至于孙子……他看了一眼还在憧憬“伯爵”的小谭渊,心中苦涩更甚。
天幕已经昭示,儿子终究也逃不过战死的命运,或许……真能用命给孙子搏个爵位?
这个念头让他心如刀绞,只能化作更重的巴掌落在儿子身上,仿佛想把这残酷的未来打醒、打跑。
天幕的光芒同样照在大明的平凉卫。一位身着指挥使常服、面容刚毅的中年将领,正沉默地望着光幕上自己(庄得)浴血奋战、最终被朱棣一槊刺穿倒下的画面。他正是现任平凉卫指挥使,庄得。
没有愤怒,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憋屈。
“为朝廷战死……是武人本分。”
庄得在心中默念,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然而,看着天幕上建文朝廷那一道接一道的昏聩旨意,看着盛庸军士兵面对朱棣侦查时那敢怒不敢言的憋屈表情,再想到自己未来就是为这样一个束手束脚、优柔寡断的朝廷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一股难以言喻的郁气堵在庄得的喉咙里,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战死沙场后,南军依旧在“勿伤朕叔”的枷锁下节节败退,最终江山易主。
那自己的死,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成全建文帝那点可怜的“仁德”名声?成为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力战而亡”?
“憋屈啊……”庄得闭上眼,将一声沉重的叹息压在心底。这仗打得,太窝囊!这血流的,太不值!
【二月初九,燕王棣祭阵亡将士,悲愤焚袍,三军泣血,誓雪前耻!】
画面闪过朱棣在简陋祭台前,亲手将代表王爵尊荣的锦袍投入烈火的决绝身影,以及台下黑压压燕军将士眼中燃烧的复仇火焰。
【二月十六,棣再出师!南军盛庸拥兵二十万屯德州,吴杰、平安驻真定,势若铁壁!棣洞察其隙,决意先破盛庸!】
庞大的南军营地与如长蛇般蜿蜒北上的燕军形成鲜明对比。
【三月二十,探得盛庸结阵夹河!棣率军抵近,距敌四十里扎营!】
【三月廿二,大战启!盛庸布坚阵,火器强弩密如林!】
天幕清晰地映出南军严整的阵型,黑洞洞的枪口、寒光闪闪的弩箭对准了前方,杀气腾腾。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洪武时空的看客们嘴角抽搐,连议论的兴致都提不起来了:
只见年轻的燕王朱棣,竟只带着寥寥数名轻骑,如同挑衅般,策马从南军森严的阵前疾驰而过!
马蹄踏起的烟尘几乎扑到前排南军士兵的脸上!那姿态,嚣张至极,视二十万大军如无物!
而更令人无语的是,面对这送到枪口下的“大礼”,盛庸军阵中,那些紧握火铳、引弓待发的士兵们,脸上却充满了憋屈和无奈!
枪口微微颤抖,最终竟无一人敢扣动扳机!只因为那道如同紧箍咒般的圣旨——“勿使朕负杀叔之名!”
盛庸脸色铁青,只得派出小队骑兵象征性地追赶。
朱棣几人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甩开追兵,扬长而去。侦查目的,完美达成。
南军的士气,却在这滑稽而屈辱的一幕中,肉眼可见地跌落谷底。
“唉……”广场上不知是谁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充满了无力感。
连龙椅上的朱元璋,看到此景,眼角也狠狠抽搐了一下,捏着扶手的指节泛白。蠢!蠢不可及!
---
天幕画面急转,杀声震天!
画面中,朱棣身先士卒,挥舞长槊,亲卫如狼似虎,却一次次被南军密集的枪林箭雨和顽强的抵抗击退,人马在阵前堆积。
一员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的燕军骁将,怒吼着脱离主阵,如同下山猛虎,带着一彪人马狠狠撞向盛庸军阵!
画面另一侧,一名同样悍勇的南军将领,手持大刀,浑身浴血,死死抵住谭渊的猛攻,半步不让!
正是庄得!他声嘶力竭地呼喝着,竟生生将谭渊的攻势遏制,并成功引动盛庸中军一部前来夹击!
刀光一闪,血光迸溅!谭渊魁梧的身躯轰然坠马!燕军攻势为之一挫!
就在南军因围杀谭渊而出现一丝混乱的刹那,朱棣与大将朱能捕捉到了战机!两支精锐骑兵如同黑夜中的闪电,从侧翼狠狠刺入南军相对薄弱的腹地!
画面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血腥。朱棣的长槊精准地刺穿了刚刚斩杀谭渊、还未来得及喘息的庄得!庄得怒目圆睁,不甘地倒下。
天幕定格在暮色中尸横遍野的战场,以及被亲兵抬下、盖着白布的谭渊遗体上。字幕清晰地宣告了此战的结局——一场惨烈的平局,但燕军折损了一员不可替代的猛将。
天幕的光芒映照着奉天殿前勋贵班列。短暂的沉寂后,响起一个带着几分庆幸、几分自嘲的大嗓门:
“哈哈哈!吴杰?是老子儿子!安陆侯府的!”安陆侯吴复拍着大腿,笑得胡子乱颤,引来周围一片侧目。
他浑不在意,反而得意地环顾左右,“瞧瞧!瞧瞧!吾儿能活蹦乱跳到建文朝,还能统领大军跟燕王对阵!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子安陆侯府福泽深厚,没被那劳什子蓝玉案给牵连进去!哈哈哈!赚了!赚大发了!”
他这没心没肺的笑声,在肃杀的天幕氛围下显得格外突兀,却也冲淡了几分沉重。
经历过天幕展示的蓝玉剥皮实草、铁铉守济南等骇人场面,勋贵们的心态早已被锤炼得有些“豁达”——
跟那些比起来,自家子弟能在未来战场上露个脸,似乎真不算什么大事了。不少勋贵看向吴复的眼神,甚至带上了点羡慕:是啊,能活到建文朝,还掌着兵权,可不就是“赚了”么!
唯有站在吴复不远处的江阴侯吴良,脸色如同吞了黄连。他死死盯着天幕上“吴杰”的名字,眼神复杂得能拧出苦水。
他之前还下意识以为是自己另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毕竟长子吴高刚因守永平不利被削爵),结果闹了半天,是人家安陆侯府的麒麟儿!再想想自己家……吴良觉得也不错,至少也活得了建文年间,虽然被削爵,但总算保住了命。
而在北平,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山卫将领班列中, 一个身材壮硕、穿着燕山卫副千户服色的中年汉子——
老谭,正死死盯着天幕上儿子谭渊战死的那一幕,牙关紧咬,腮帮子上的肌肉不住跳动。
他身边,一个才十三四岁、却已长得虎头虎脑、骨架粗大的半大小子,正是少年谭渊!
小谭渊看得两眼放光,非但没有半分悲伤,反而兴奋地拽着父亲的胳膊,压低了声音激动道:“爹!爹你看见没!是我!未来的我!多威风!砍了南军大将庄得!虽然……虽然最后也战死了……”
他顿了顿,小脸上满是憧憬,掰着手指头算,“可我是为燕王殿下战死的!燕王殿下以后是要当皇帝的!爹你说,到时候殿下当了皇帝,念着我的功劳,还有咱家世代忠勇,怎么着也得给您孙子,我儿子,封个伯爵吧?最不济也得是个流爵……”
“伯爵?!我让你伯爵!!”老谭正憋着一股邪火没处发,听到儿子这没心没肺、甚至已经开始盘算“死后哀荣”的话,气得七窍生烟!
他猛地抬手,照着少年谭渊结实的后脑勺和屁股就是狠狠两巴掌!力道之大,打得小谭渊“嗷”一嗓子跳了起来。
“小兔崽子!毛都没长齐就想着战死?!想着封爵?!”
老谭压低声音怒吼,额角青筋直跳,“你才多大?十三!十三!给老子好好练武!好好活着!等你娶了媳妇儿,生了崽子,再想那些有的没的!老子还没死呢!这冲锋陷阵、搏命换前程的差事,还轮不到你这小崽子!”
他嘴里骂得凶,可看着儿子揉着屁股龇牙咧嘴、却依旧眼神发亮不服气的样子,一股深沉的悲哀却悄然涌上心头。
作为洪武朝的世袭军官,他太清楚这军功爵禄背后的血腥了。
副千户?在洪武皇帝手下,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想给儿子稳稳当当地承袭下去,不拿命去填,几乎不可能!
他老谭自己,恐怕就注定要倒在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路上,用这条命,给儿子换一个稳稳袭职的机会。
至于孙子……他看了一眼还在憧憬“伯爵”的小谭渊,心中苦涩更甚。
天幕已经昭示,儿子终究也逃不过战死的命运,或许……真能用命给孙子搏个爵位?
这个念头让他心如刀绞,只能化作更重的巴掌落在儿子身上,仿佛想把这残酷的未来打醒、打跑。
天幕的光芒同样照在大明的平凉卫。一位身着指挥使常服、面容刚毅的中年将领,正沉默地望着光幕上自己(庄得)浴血奋战、最终被朱棣一槊刺穿倒下的画面。他正是现任平凉卫指挥使,庄得。
没有愤怒,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憋屈。
“为朝廷战死……是武人本分。”
庄得在心中默念,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然而,看着天幕上建文朝廷那一道接一道的昏聩旨意,看着盛庸军士兵面对朱棣侦查时那敢怒不敢言的憋屈表情,再想到自己未来就是为这样一个束手束脚、优柔寡断的朝廷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一股难以言喻的郁气堵在庄得的喉咙里,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战死沙场后,南军依旧在“勿伤朕叔”的枷锁下节节败退,最终江山易主。
那自己的死,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成全建文帝那点可怜的“仁德”名声?成为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力战而亡”?
“憋屈啊……”庄得闭上眼,将一声沉重的叹息压在心底。这仗打得,太窝囊!这血流的,太不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