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头,洪武十三年中秋的风却吹不散城墙上、街巷里黑压压人群心头的寒冰。
那悬于九天之上的巨幅天幕,正流淌着未来的血色。
画面里,残破的“盛”字帅旗在泥泞中半卷。
河水湍急,正是淮水!无数身着简陋皮甲或棉甲、头戴红缨笠盔的燕军士卒,正嘶吼着从上游乘着密密麻麻的渔船、舢板,甚至抱着门板圆木,舍生忘死地强渡!
箭矢如飞蝗般从对岸的明军阵地射来,不断有人中箭落水,染红一片浊浪,但后续者依旧踩着同袍的尸身和血水,疯狂涌向对岸。
一个魁梧的身影跃上南岸湿滑的滩涂,手中长刀泼风般砍翻两个迎上来的明军哨兵,溅开的血珠在阳光映照下红得刺眼——正是大将朱能!
他身后,丘福也带着另一彪悍卒成功登陆。
登陆点远离盛庸主力布防的正面,燕军如同两把淬毒的尖刀,狠狠捅进了南岸明军防线的腰眼!
“五月初九……上游渡河……朱能、丘福……”
兵部尚书看着天幕上浮现的血色大字,声音干涩地念出,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周围官员的心坎上。
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御座方向,龙椅上的朱元璋如同一尊铁铸的雕像,只有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寒光如刀锋般扫过殿中每一个噤若寒蝉的大臣。
天幕画面再转:
盱眙城头,燕字大旗粗暴地取代了明军的日月旗。
紧接着,影像飞速南掠——扬州西北五十里的天长镇已插上燕军旗帜,时间定格于五月十一至十七日。
最后,画面定格在扬州城。城楼守军寥寥,城门洞开。
一个身着青色七品文官鹭鸶补服、发髻散乱的中年官员,只穿着贴身小衣,狼狈不堪地被几个衙役模样的汉子五花大绑,从一处冒着热气的澡房里拖拽出来,嘴里塞着布团,只能发出呜呜的绝望声响。
一行大字带着冰冷的嘲讽浮现:“五月十八,扬州不战而降。监察御史王彬,缚于沐浴之时。”
奉天殿外一角,平安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在灵璧之战中,身陷重围、甲胄染血,最终被几个燕军悍卒死死按倒在地的自己——那个未来的俘虏影像。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拳头紧握,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耻辱!奇耻大辱!” 平安的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在低吼,脖颈上青筋暴起,“俺平安……俺平安本该学那西楚霸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自刎乌江!岂能……岂能如此窝囊地被俘?!”
他猛地抬头望天,眼神里是不甘的狂怒,“为何?!为何俺当时不拼死一战?!”
一只同样粗糙有力的大手按在了他紧绷如铁的肩膊上。好友花景,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旁。
花景的目光扫过天幕上扬州投降的画面,又落回平安那痛苦扭曲的脸上,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剖析一具无形的枷锁:
“平保儿,怨不得你。换谁,被上面那位建文皇帝,当成拉磨的驴、挡刀的盾,没日没夜地驱赶着东挡西杀,刚在德州喘口气,又被一道金牌催去小河,小河的血没流干,灵璧的死地又在眼前……是人,心都得凉透了!再滚烫的忠心,也经不住这么往冰窟窿里一遍遍地砸!”
花景的话,像一把生锈的钝刀子,缓慢而沉重地割开了平安心头那层被狂怒和羞耻蒙蔽的硬痂。
平安脸上激烈的愤怒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茫然。
是啊,灵璧之前那几个月,天幕虽未细说,但盛庸、何福、自己……他们这些将领,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在山东、河北、淮北的战场上疯狂旋转,没有片刻停歇。
建文皇帝和他的“智囊”们,似乎只把他们当成了消耗朱棣力量的棋子。
看着平安眼中翻涌的痛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花景拍了拍他结实的后背,语气带上了一点笃定:
“把心放回肚子里吧。这是老朱家叔侄俩抢龙椅,你平安,不过是个奉命打仗的将军,尽了本分,流了血汗。”
“燕王赢了天下,要杀要剐的,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那些撺掇建文削藩、断了人家活路的读书人!至于你这种忠心耿耿、能打能杀的猛将……”
花景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洞悉世情的、略带讽刺的弧度:
“他朱棣敢动你一根汗毛?除非他老朱家日后不想消停了!他就不怕自己蹬腿闭眼之后,他儿子们争那把椅子的时候,底下的将军们也有样学样?忠臣猛将都没个好下场,谁还替他朱家卖死命?”
如同一道刺破阴霾的光,花景这番赤裸裸却又无比通透的剖析,让平安脸上的阴云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那紧绷如岩石般的嘴角,极其艰难地向上扯动了一下,一个混合着苦涩、无奈和一丝隐秘轻松的笑容,慢慢爬上了他的脸庞。
他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憋闷许久的浊气,抬头望向天幕上那支正势不可挡扑向应天的燕军洪流,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却低低地、带着点狠劲儿地哼笑出声:
“嘿…嘿嘿……说得对!有其父必有其子!老朱家的种儿,都他娘的是狠角色!”
他撞了下花景的肩膀,眼中竟闪烁起一种近乎看热闹的奇异光芒,“老子倒真想看看,这‘热闹’后面还能唱出什么大戏!只盼着这该死的天幕,靖难完了也别收摊!”
花景咧开嘴,无声地笑了,露出两排被劣质烟草熏得微黄的牙齿。那笑容里,有着同样的混不吝和对未来“热闹”的期待。
天幕的光芒冷冷地洒在奉天殿前宽阔的广场上,也映照着下方一张张惨白失色的官员面孔。
扬州陷落,王彬被缚……天幕上这最新的“战报”,在应天的朝堂上激起的涟漪却远不如最初那般汹涌。
恐慌如同瘟疫,但此刻,这瘟疫似乎找到了它最明确的目标——那三个被反复提及、如同诅咒般的名字。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一个户部郎中低声念叨着,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种事不关己的疏离感,“这……这都是些什么人?从未听闻朝中有此等重臣啊!”
他身边的同僚同样一脸茫然:“是啊,齐泰?这个名字听……是闻所未闻!天幕所指,莫非是十年后得势之人?”
恐惧并未消失,而是像水流一样,朝着这几个“未来”的名字疯狂汇聚。
无数道目光在殿前扫视、探寻,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和审视,试图从同僚中找出哪怕一丝与这三个名字相关的蛛丝马迹,最终却徒劳无功。
大家面面相觑,确认彼此都非此三人,心中的石头才稍稍落下一点。
“监察御史王彬……” 又有官员低声议论,随即带着明显的侥幸摆摆手,“这名字太普通了!或许是同名同姓,或许是未来才入仕的。眼下要紧的,是那三位‘祸首’!”
旁边立刻有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语气急促,像是在说服自己:“正是!正是!天幕所示,乃数十年后事!彼时风云变幻,我等如今恪尽职守,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只要不沾那三个名字的边,想来……想来应是无碍的!”
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下,一种扭曲的“轻松”感弥漫开来。天塌下来,总有个子更高的顶着!
这未来的滔天血海,似乎只与那三个尚未显山露水、甚至不知此刻在何方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有关。
至于那个倒霉的未来扬州御史王彬?名字太普通了,谁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的倒霉蛋?没人关心。百官们的心思,都集中在那三个仿佛被天幕打上“祸国殃民”烙印的名字上,暗自庆幸自己此刻与之毫无瓜葛。
天幕上,“直趋应天”四个巨大的血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痛了每个人的眼睛。
这四个字代表的,是燕王朱棣那无可阻挡的兵锋,正踏着建文朝臣的鲜血和尊严,一步步碾向这座帝国的中枢!
在这四个字带来的巨大压迫感下,百官们只盼着那三个“未来奸佞”能牢牢吸引住未来的燕王以及现在的洪武皇帝的怒火。
那悬于九天之上的巨幅天幕,正流淌着未来的血色。
画面里,残破的“盛”字帅旗在泥泞中半卷。
河水湍急,正是淮水!无数身着简陋皮甲或棉甲、头戴红缨笠盔的燕军士卒,正嘶吼着从上游乘着密密麻麻的渔船、舢板,甚至抱着门板圆木,舍生忘死地强渡!
箭矢如飞蝗般从对岸的明军阵地射来,不断有人中箭落水,染红一片浊浪,但后续者依旧踩着同袍的尸身和血水,疯狂涌向对岸。
一个魁梧的身影跃上南岸湿滑的滩涂,手中长刀泼风般砍翻两个迎上来的明军哨兵,溅开的血珠在阳光映照下红得刺眼——正是大将朱能!
他身后,丘福也带着另一彪悍卒成功登陆。
登陆点远离盛庸主力布防的正面,燕军如同两把淬毒的尖刀,狠狠捅进了南岸明军防线的腰眼!
“五月初九……上游渡河……朱能、丘福……”
兵部尚书看着天幕上浮现的血色大字,声音干涩地念出,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周围官员的心坎上。
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御座方向,龙椅上的朱元璋如同一尊铁铸的雕像,只有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寒光如刀锋般扫过殿中每一个噤若寒蝉的大臣。
天幕画面再转:
盱眙城头,燕字大旗粗暴地取代了明军的日月旗。
紧接着,影像飞速南掠——扬州西北五十里的天长镇已插上燕军旗帜,时间定格于五月十一至十七日。
最后,画面定格在扬州城。城楼守军寥寥,城门洞开。
一个身着青色七品文官鹭鸶补服、发髻散乱的中年官员,只穿着贴身小衣,狼狈不堪地被几个衙役模样的汉子五花大绑,从一处冒着热气的澡房里拖拽出来,嘴里塞着布团,只能发出呜呜的绝望声响。
一行大字带着冰冷的嘲讽浮现:“五月十八,扬州不战而降。监察御史王彬,缚于沐浴之时。”
奉天殿外一角,平安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在灵璧之战中,身陷重围、甲胄染血,最终被几个燕军悍卒死死按倒在地的自己——那个未来的俘虏影像。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拳头紧握,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耻辱!奇耻大辱!” 平安的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在低吼,脖颈上青筋暴起,“俺平安……俺平安本该学那西楚霸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自刎乌江!岂能……岂能如此窝囊地被俘?!”
他猛地抬头望天,眼神里是不甘的狂怒,“为何?!为何俺当时不拼死一战?!”
一只同样粗糙有力的大手按在了他紧绷如铁的肩膊上。好友花景,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旁。
花景的目光扫过天幕上扬州投降的画面,又落回平安那痛苦扭曲的脸上,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剖析一具无形的枷锁:
“平保儿,怨不得你。换谁,被上面那位建文皇帝,当成拉磨的驴、挡刀的盾,没日没夜地驱赶着东挡西杀,刚在德州喘口气,又被一道金牌催去小河,小河的血没流干,灵璧的死地又在眼前……是人,心都得凉透了!再滚烫的忠心,也经不住这么往冰窟窿里一遍遍地砸!”
花景的话,像一把生锈的钝刀子,缓慢而沉重地割开了平安心头那层被狂怒和羞耻蒙蔽的硬痂。
平安脸上激烈的愤怒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茫然。
是啊,灵璧之前那几个月,天幕虽未细说,但盛庸、何福、自己……他们这些将领,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在山东、河北、淮北的战场上疯狂旋转,没有片刻停歇。
建文皇帝和他的“智囊”们,似乎只把他们当成了消耗朱棣力量的棋子。
看着平安眼中翻涌的痛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花景拍了拍他结实的后背,语气带上了一点笃定:
“把心放回肚子里吧。这是老朱家叔侄俩抢龙椅,你平安,不过是个奉命打仗的将军,尽了本分,流了血汗。”
“燕王赢了天下,要杀要剐的,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那些撺掇建文削藩、断了人家活路的读书人!至于你这种忠心耿耿、能打能杀的猛将……”
花景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洞悉世情的、略带讽刺的弧度:
“他朱棣敢动你一根汗毛?除非他老朱家日后不想消停了!他就不怕自己蹬腿闭眼之后,他儿子们争那把椅子的时候,底下的将军们也有样学样?忠臣猛将都没个好下场,谁还替他朱家卖死命?”
如同一道刺破阴霾的光,花景这番赤裸裸却又无比通透的剖析,让平安脸上的阴云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那紧绷如岩石般的嘴角,极其艰难地向上扯动了一下,一个混合着苦涩、无奈和一丝隐秘轻松的笑容,慢慢爬上了他的脸庞。
他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憋闷许久的浊气,抬头望向天幕上那支正势不可挡扑向应天的燕军洪流,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却低低地、带着点狠劲儿地哼笑出声:
“嘿…嘿嘿……说得对!有其父必有其子!老朱家的种儿,都他娘的是狠角色!”
他撞了下花景的肩膀,眼中竟闪烁起一种近乎看热闹的奇异光芒,“老子倒真想看看,这‘热闹’后面还能唱出什么大戏!只盼着这该死的天幕,靖难完了也别收摊!”
花景咧开嘴,无声地笑了,露出两排被劣质烟草熏得微黄的牙齿。那笑容里,有着同样的混不吝和对未来“热闹”的期待。
天幕的光芒冷冷地洒在奉天殿前宽阔的广场上,也映照着下方一张张惨白失色的官员面孔。
扬州陷落,王彬被缚……天幕上这最新的“战报”,在应天的朝堂上激起的涟漪却远不如最初那般汹涌。
恐慌如同瘟疫,但此刻,这瘟疫似乎找到了它最明确的目标——那三个被反复提及、如同诅咒般的名字。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一个户部郎中低声念叨着,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种事不关己的疏离感,“这……这都是些什么人?从未听闻朝中有此等重臣啊!”
他身边的同僚同样一脸茫然:“是啊,齐泰?这个名字听……是闻所未闻!天幕所指,莫非是十年后得势之人?”
恐惧并未消失,而是像水流一样,朝着这几个“未来”的名字疯狂汇聚。
无数道目光在殿前扫视、探寻,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和审视,试图从同僚中找出哪怕一丝与这三个名字相关的蛛丝马迹,最终却徒劳无功。
大家面面相觑,确认彼此都非此三人,心中的石头才稍稍落下一点。
“监察御史王彬……” 又有官员低声议论,随即带着明显的侥幸摆摆手,“这名字太普通了!或许是同名同姓,或许是未来才入仕的。眼下要紧的,是那三位‘祸首’!”
旁边立刻有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语气急促,像是在说服自己:“正是!正是!天幕所示,乃数十年后事!彼时风云变幻,我等如今恪尽职守,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只要不沾那三个名字的边,想来……想来应是无碍的!”
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下,一种扭曲的“轻松”感弥漫开来。天塌下来,总有个子更高的顶着!
这未来的滔天血海,似乎只与那三个尚未显山露水、甚至不知此刻在何方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有关。
至于那个倒霉的未来扬州御史王彬?名字太普通了,谁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的倒霉蛋?没人关心。百官们的心思,都集中在那三个仿佛被天幕打上“祸国殃民”烙印的名字上,暗自庆幸自己此刻与之毫无瓜葛。
天幕上,“直趋应天”四个巨大的血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痛了每个人的眼睛。
这四个字代表的,是燕王朱棣那无可阻挡的兵锋,正踏着建文朝臣的鲜血和尊严,一步步碾向这座帝国的中枢!
在这四个字带来的巨大压迫感下,百官们只盼着那三个“未来奸佞”能牢牢吸引住未来的燕王以及现在的洪武皇帝的怒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