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天幕的红光泼洒在冰冷的金砖上,如同流淌的鲜血。
巍峨的金陵城墙轮廓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巨大的燕字王旗如同贪婪的巨兽之口,正从四面八方缓缓围拢吞噬这座帝国的都城。
旁白之音冰冷地宣告着最终时刻的逼近:“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城破在即。”
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徐达依旧跪在御阶之下,额头死死抵着地面,宽厚的肩膀微微起伏,如同负伤的巨兽。那背影,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气。李文忠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额角却渗出细密的冷汗。
韩国公李善长位置离御座极近。他花白的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紫色蟒袍庄重挺括。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天幕上那末日般的景象,扫过那些在混乱中奔逃、抵抗或跪降的模糊人影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绕上他的脊椎,越收越紧。
不对!
很不对!
此前天幕多聚焦战场厮杀,他身为文臣之首,还能自我宽慰:战阵凶险,刀枪无眼,那是武将勋贵们搏命的地方,我李家儿孙,当以文墨安邦,不显于兵戈之影亦是常理。只要大明江山稳固,韩国公府的富贵便稳如泰山。
可如今……刀锋已经架在了应天的脖子上!改朝换代只在顷刻之间!
天幕上,那些决定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些在城破之际或投效新主、或顽抗身死、或销声匿迹的身影中……为何独独没有他李家的人?!
他的儿子李琪呢?未来的韩国公!
李琪可是尚了临安公主!临安公主虽非马皇后嫡出,但她是陛下的长女,第一个女儿!自幼在宫中也是极受宠爱,连带着他这个驸马都尉的父亲也圣眷优渥。
论身份尊贵,论与皇室的亲厚,李琪绝不逊于此前天幕中出现过的、尚了宁国公主的驸马梅殷!
梅殷,天幕可是点得清清楚楚!为何李琪……如同人间蒸发?
李善长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宽大袖袍中的手指死死攥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将他淹没:难道……难道我儿李琪,竟如那徐辉祖一般,是个死忠于建文皇帝的愚忠之臣?要跟如日中天的燕王朱棣死磕到底?!
可……徐辉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个当燕王妃的亲姐姐!是未来皇子的生母!
有这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在,徐辉祖就算把建文供起来拜,朱棣为了大局,为了安抚徐皇后和两个外甥,也未必敢动他魏国公的根本!
他李家呢?他李善长虽是开国第一文臣,韩国公位极人臣,但说到底,与燕王朱棣……有什么过命的交情?有什么不得不保的血亲纽带?临安公主?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罢了!在泼天的皇权更迭面前,这点情分,薄如蝉翼!
冷汗,无声无息地浸透了李善长内里的中衣,冰凉地贴在脊背上。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越收越紧,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窒息的疼痛。
天幕上金陵城破的血光,仿佛已经映照出了韩国公府未来的一片晦暗。
李善长内心的惊涛骇浪并非孤例。那股冰冷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勋贵重臣之间无声蔓延。
宋国公冯胜眼角的余光,下意识地、极其隐蔽地扫过殿外广场。隔着敞开的殿门和层层侍卫,依稀能看到永昌侯蓝玉那高大张扬的身影,正被一群勋贵围着,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姿态依旧跋扈。冯胜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蓝玉是确定无疑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被剥皮了,还连累了一万五千人,但这一万五千人都有谁,却谁也不知道?
天幕中,耿炳文、吴良、吴复这些老将都出现了,说明他们至少活到了建文朝,没在洪武年间被清洗掉。
可……他冯胜呢?
他身边站着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
他们这些洪武十三年还站在这里、享受着无上荣光的开国勋贵,在建文四年那决定家族命运的天幕回放里……为何也如同李善长之子一般,踪迹全无?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答案呼之欲出——要么,他们早已不在人世!
要么,他们的家族在洪武二十六年以后的惊涛骇浪中,没能及时站队,或者……站错了队!以至于在燕王入主金陵的关键时刻,彻底失去了发声的资格,甚至可能已经遭到了清算!
陛下为了给太孙允炆铺路,会举起屠刀清洗勋贵……这早已是勋贵圈中心照不宣的隐忧。
天幕的出现,只是将这种可能以最残酷的方式具象化了。
蓝玉那骄狂的身影还在殿外晃动,像是一块随时可能砸下来的巨石,提醒着他们未来的血腥。而此刻天幕中他们家族的“缺席”,更像是一份提前送达的、无声的死亡通知书!
年初涉及了胡惟庸案而一直心情忐忑的陆仲亨脸色比李善长还要难看几分,他死死盯着天幕上涌动的燕军,眼神空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家族在未来的覆灭。费聚的呼吸粗重,宽厚的胸膛起伏不定。
赵庸、郑遇春等人,无不面色灰败,眼神闪烁,一种末日将近的绝望感在彼此无声的眼神交流中传递、发酵。
殿内死寂得可怕。只有天幕上隐隐传来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以及……龙椅方向传来的,那一声声极有规律的、沉闷的敲击声。
“笃……笃……笃……”
那是朱元璋的手指,正用指节,一下,又一下,不轻不重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龙椅扶手。
朱元璋依旧面朝那幅悬于天际的巨幕,背对暖阁内的太子朱标和侍立的太监。天幕猩红的光芒勾勒出他如山岳般沉凝、又如刀锋般锐利的背影。
朱标侍立在侧,忧心如焚。他清晰地感受到父皇身上散发出的那股近乎实质的寒意和压抑的暴怒。
天幕上,他四弟朱棣的兵锋直指他儿子允炆的皇座,这本身已是锥心之痛。而此刻殿内殿外勋贵们那无法掩饰的恐慌和各自的心思浮动,更是在这伤口上狠狠撒了一把盐。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暖阁的死寂。那声音低沉沙哑,像是砂纸摩擦着生铁,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疲惫和一种更深沉的冷酷,“看到了吧?人心……比战场上的刀枪,更难测,更叵测。”
朱标心中一凛,连忙躬身:“父皇……儿臣……”
朱元璋没有回头,只是抬了抬手,止住了朱标的话。他的目光依旧死死锁在天幕上,锁在那些象征着崩溃和背叛的画面上,仿佛要将那流动的影像彻底冻结。
“徐达跪着,”朱元璋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像冰珠砸落,“是替他那个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姐夫当内应的儿子请罪。他怕。怕咱现在就宰了徐增寿那个小兔崽子,断了他老徐家一门双国公的美梦!”
他发出一声极短促、极冷的嗤笑,充满了洞悉一切的嘲讽。
“李善长站着,”朱元璋话锋一转,声音更冷,“可他心里,怕是比跪着还难受!他在找他儿子李琪的影子,找他韩国公府在建文朝末日的站队!他找不到……所以他现在慌得,怕是连站都站不稳了!”
朱标听得心惊肉跳,父皇对臣下心思的把握,精准得可怕。
“还有冯胜、陆仲亨、费聚那帮老杀才……”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戾气,“他们也在找!找他们自己,找他们子孙的名字!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现在心里想的,不是怎么替咱、替允炆守住这江山,而是在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咱给允炆腾位置的刀下鬼!”
最后几句话,几乎是低吼而出,带着雷霆般的震怒。暖阁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朱标感到一阵窒息。
就在这时,朱元璋猛地转过身!
那双深陷的眼窝里,此刻燃烧着两团幽冷的火焰,如同九幽地狱的寒冰在燃烧。
那目光锐利如刀,带着洞穿一切的审视和令人骨髓冻结的威严,没有落在朱标身上,而是穿透暖阁的窗棂,仿佛要直接刺入奉天大殿,刺穿李善长强装的镇定,刺破冯胜等人内心的恐慌,最终……牢牢钉在殿外广场上,那个此刻正因“一门双国公”赌局而喧哗、尚不知大祸临头的永昌侯蓝玉身上!
那眼神,不再是看一个臣子,更像是在看一个……祭品!一个注定要用鲜血来洗刷未来背叛、为子孙铺平道路的祭品!
朱标被那目光中蕴含的恐怖意味骇得倒退半步,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毫不怀疑,若非天幕仍在,若非此刻是洪武十三年,父皇那道目光所及之处,早已是血流成河!
“笃……笃……”朱元璋的手指,再次轻轻敲击在窗棂上,声音比在殿内更轻,却更冷,如同丧钟的余音,在暖阁死寂的空气中幽幽回荡。
巍峨的金陵城墙轮廓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巨大的燕字王旗如同贪婪的巨兽之口,正从四面八方缓缓围拢吞噬这座帝国的都城。
旁白之音冰冷地宣告着最终时刻的逼近:“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城破在即。”
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徐达依旧跪在御阶之下,额头死死抵着地面,宽厚的肩膀微微起伏,如同负伤的巨兽。那背影,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气。李文忠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额角却渗出细密的冷汗。
韩国公李善长位置离御座极近。他花白的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紫色蟒袍庄重挺括。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天幕上那末日般的景象,扫过那些在混乱中奔逃、抵抗或跪降的模糊人影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绕上他的脊椎,越收越紧。
不对!
很不对!
此前天幕多聚焦战场厮杀,他身为文臣之首,还能自我宽慰:战阵凶险,刀枪无眼,那是武将勋贵们搏命的地方,我李家儿孙,当以文墨安邦,不显于兵戈之影亦是常理。只要大明江山稳固,韩国公府的富贵便稳如泰山。
可如今……刀锋已经架在了应天的脖子上!改朝换代只在顷刻之间!
天幕上,那些决定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些在城破之际或投效新主、或顽抗身死、或销声匿迹的身影中……为何独独没有他李家的人?!
他的儿子李琪呢?未来的韩国公!
李琪可是尚了临安公主!临安公主虽非马皇后嫡出,但她是陛下的长女,第一个女儿!自幼在宫中也是极受宠爱,连带着他这个驸马都尉的父亲也圣眷优渥。
论身份尊贵,论与皇室的亲厚,李琪绝不逊于此前天幕中出现过的、尚了宁国公主的驸马梅殷!
梅殷,天幕可是点得清清楚楚!为何李琪……如同人间蒸发?
李善长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宽大袖袍中的手指死死攥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将他淹没:难道……难道我儿李琪,竟如那徐辉祖一般,是个死忠于建文皇帝的愚忠之臣?要跟如日中天的燕王朱棣死磕到底?!
可……徐辉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个当燕王妃的亲姐姐!是未来皇子的生母!
有这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在,徐辉祖就算把建文供起来拜,朱棣为了大局,为了安抚徐皇后和两个外甥,也未必敢动他魏国公的根本!
他李家呢?他李善长虽是开国第一文臣,韩国公位极人臣,但说到底,与燕王朱棣……有什么过命的交情?有什么不得不保的血亲纽带?临安公主?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罢了!在泼天的皇权更迭面前,这点情分,薄如蝉翼!
冷汗,无声无息地浸透了李善长内里的中衣,冰凉地贴在脊背上。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越收越紧,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窒息的疼痛。
天幕上金陵城破的血光,仿佛已经映照出了韩国公府未来的一片晦暗。
李善长内心的惊涛骇浪并非孤例。那股冰冷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勋贵重臣之间无声蔓延。
宋国公冯胜眼角的余光,下意识地、极其隐蔽地扫过殿外广场。隔着敞开的殿门和层层侍卫,依稀能看到永昌侯蓝玉那高大张扬的身影,正被一群勋贵围着,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姿态依旧跋扈。冯胜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蓝玉是确定无疑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被剥皮了,还连累了一万五千人,但这一万五千人都有谁,却谁也不知道?
天幕中,耿炳文、吴良、吴复这些老将都出现了,说明他们至少活到了建文朝,没在洪武年间被清洗掉。
可……他冯胜呢?
他身边站着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
他们这些洪武十三年还站在这里、享受着无上荣光的开国勋贵,在建文四年那决定家族命运的天幕回放里……为何也如同李善长之子一般,踪迹全无?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答案呼之欲出——要么,他们早已不在人世!
要么,他们的家族在洪武二十六年以后的惊涛骇浪中,没能及时站队,或者……站错了队!以至于在燕王入主金陵的关键时刻,彻底失去了发声的资格,甚至可能已经遭到了清算!
陛下为了给太孙允炆铺路,会举起屠刀清洗勋贵……这早已是勋贵圈中心照不宣的隐忧。
天幕的出现,只是将这种可能以最残酷的方式具象化了。
蓝玉那骄狂的身影还在殿外晃动,像是一块随时可能砸下来的巨石,提醒着他们未来的血腥。而此刻天幕中他们家族的“缺席”,更像是一份提前送达的、无声的死亡通知书!
年初涉及了胡惟庸案而一直心情忐忑的陆仲亨脸色比李善长还要难看几分,他死死盯着天幕上涌动的燕军,眼神空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家族在未来的覆灭。费聚的呼吸粗重,宽厚的胸膛起伏不定。
赵庸、郑遇春等人,无不面色灰败,眼神闪烁,一种末日将近的绝望感在彼此无声的眼神交流中传递、发酵。
殿内死寂得可怕。只有天幕上隐隐传来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以及……龙椅方向传来的,那一声声极有规律的、沉闷的敲击声。
“笃……笃……笃……”
那是朱元璋的手指,正用指节,一下,又一下,不轻不重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龙椅扶手。
朱元璋依旧面朝那幅悬于天际的巨幕,背对暖阁内的太子朱标和侍立的太监。天幕猩红的光芒勾勒出他如山岳般沉凝、又如刀锋般锐利的背影。
朱标侍立在侧,忧心如焚。他清晰地感受到父皇身上散发出的那股近乎实质的寒意和压抑的暴怒。
天幕上,他四弟朱棣的兵锋直指他儿子允炆的皇座,这本身已是锥心之痛。而此刻殿内殿外勋贵们那无法掩饰的恐慌和各自的心思浮动,更是在这伤口上狠狠撒了一把盐。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暖阁的死寂。那声音低沉沙哑,像是砂纸摩擦着生铁,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疲惫和一种更深沉的冷酷,“看到了吧?人心……比战场上的刀枪,更难测,更叵测。”
朱标心中一凛,连忙躬身:“父皇……儿臣……”
朱元璋没有回头,只是抬了抬手,止住了朱标的话。他的目光依旧死死锁在天幕上,锁在那些象征着崩溃和背叛的画面上,仿佛要将那流动的影像彻底冻结。
“徐达跪着,”朱元璋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像冰珠砸落,“是替他那个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姐夫当内应的儿子请罪。他怕。怕咱现在就宰了徐增寿那个小兔崽子,断了他老徐家一门双国公的美梦!”
他发出一声极短促、极冷的嗤笑,充满了洞悉一切的嘲讽。
“李善长站着,”朱元璋话锋一转,声音更冷,“可他心里,怕是比跪着还难受!他在找他儿子李琪的影子,找他韩国公府在建文朝末日的站队!他找不到……所以他现在慌得,怕是连站都站不稳了!”
朱标听得心惊肉跳,父皇对臣下心思的把握,精准得可怕。
“还有冯胜、陆仲亨、费聚那帮老杀才……”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戾气,“他们也在找!找他们自己,找他们子孙的名字!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现在心里想的,不是怎么替咱、替允炆守住这江山,而是在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咱给允炆腾位置的刀下鬼!”
最后几句话,几乎是低吼而出,带着雷霆般的震怒。暖阁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朱标感到一阵窒息。
就在这时,朱元璋猛地转过身!
那双深陷的眼窝里,此刻燃烧着两团幽冷的火焰,如同九幽地狱的寒冰在燃烧。
那目光锐利如刀,带着洞穿一切的审视和令人骨髓冻结的威严,没有落在朱标身上,而是穿透暖阁的窗棂,仿佛要直接刺入奉天大殿,刺穿李善长强装的镇定,刺破冯胜等人内心的恐慌,最终……牢牢钉在殿外广场上,那个此刻正因“一门双国公”赌局而喧哗、尚不知大祸临头的永昌侯蓝玉身上!
那眼神,不再是看一个臣子,更像是在看一个……祭品!一个注定要用鲜血来洗刷未来背叛、为子孙铺平道路的祭品!
朱标被那目光中蕴含的恐怖意味骇得倒退半步,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毫不怀疑,若非天幕仍在,若非此刻是洪武十三年,父皇那道目光所及之处,早已是血流成河!
“笃……笃……”朱元璋的手指,再次轻轻敲击在窗棂上,声音比在殿内更轻,却更冷,如同丧钟的余音,在暖阁死寂的空气中幽幽回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