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弘度睚眦必报的冰冷预言,如同悬在头顶的冰锥,每一刻都在滴落着寒意。
短暂的喘息被彻底碾碎,残破坞堡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汗水和泥土混合的焦灼气息。
活命,得靠自己用血汗和石头垒出来!
“加墙!加墙!”
李琰嘶哑的吼声在山坳里回荡,如同铁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站在寨墙豁口处,脚下是刚刚搬运来的沉重条石,肩上旧伤在重压下隐隐作痛,却被他强行压下,“豁口全堵死!用石头垒!用泥浆糊!加高!加厚!不够硬?不够硬就拿命填!”
全寨能动弹的人都被驱赶起来。
汉子们赤膊上阵,肩扛手抬,沉重的条石、粗大的硬木被源源不断运到墙下。
石头成了绝对的主力,碗口粗的原木在他肩上仿佛没有重量,每一步踏下,地面都在微微震颤。
豁口处,新的石块被艰难地垒砌在旧墙基上,缝隙用粘稠的黄泥混合着碎石死死填塞。墙内,李琰指挥着用砍伐的硬木搭建起简陋的“跑马道”——沿着墙根内侧用木桩和厚木板搭起半人高的平台,方便守墙人快速移动支援。
“木签!削尖了!浸屎!晒硬了再洒!”
老梁瘸着腿,在寨墙外的陡坡上吆喝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狠厉的光。
妇人和半大孩子被组织起来,用石刀将硬木枝削成尖锐的木签,前端浸入污秽的粪水中,再放在寒风中晾晒。
这些浸染污秽、坚硬尖锐的木签,被密密麻麻地洒在寨墙外陡坡的枯草碎石下,如同潜伏的毒蛇。
还有用坚硬荆棘条编成的蒺藜球,布满尖刺,同样被大量抛洒在敌人可能的攀爬路径上。
寨墙高处,滚木礌石被重新堆放,比之前多了数倍。叶七娘带着人日夜赶工,将砍伐的硬木截成段,削尖,堆在墙头。
储备!储备!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是活下去的希望!整个坞堡如同被抽紧的发条,在死亡的阴影下疯狂运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沉重的喘息声、粗粝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生存的战歌。
“赵六!”李琰叫住正抱着块石头、累得龇牙咧嘴的赵六。
赵六一个激灵,差点把石头扔脚上:“爷…爷您吩咐…”
“下山!去最近的集镇!摸清崔家的动向!”李琰的眼神锐利如刀,刺得赵六脖子一缩,“崔家这次会派多少人?带什么家伙?什么时候来?还有…县衙的兵,有没有动静?给老子把耳朵竖起来!眼睛睁大点!”
赵六苦着脸,却又不敢违抗,只得换上件破烂的流民衣裳,脸上抹上泥灰,揣着几个干硬的野菜饼子,像受惊的老鼠般,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溜下了山。
内部的弦,同样绷紧。
寨子里涌入了十几个崔家退兵后投奔来的零星流民,面黄肌瘦,眼神闪烁。李琰和老梁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猛,刘三。”李琰叫过两个最信任的汉子,声音压得很低,“盯着点新来的。看看谁干活偷懒,谁眼神不对,谁总往寨墙豁口和库房那边瞄。”
老梁则拖着伤腿,脸上挂着老兵油子特有的市侩笑容,凑到那些新来的流民堆里,递上水囊,拉着家常:“兄弟,打哪儿来啊?家里遭了啥灾?唉,这年头,都不容易…对了,路上看见官兵没?听说崔家庄那边动静挺大?”他看似随意地闲聊,浑浊的眼睛却像鹰隼般捕捉着对方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气氛在无声无息中变得紧张。
新来的流民感觉到若有若无的审视目光,干活更加卖力,说话也更加小心。
熟识的流民被要求相互作保。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信任在生存的挤压下变得脆弱。
山下的风,裹挟着更冷的寒意和更毒的流言,顺着蜿蜒的小路,爬上了荒山。
“听说了吗?崔老爷在县衙大发雷霆!说要请县尉大人发兵剿匪!踏平那山窝子!”
“何止啊!我表亲在县衙当差,亲耳听见的!说那寨子里藏了朝廷通缉的要犯!窝藏者…诛九族啊!天爷…”
“诛九族?那寨子里的人…还有救吗?”
恐慌如同瘟疫,在那些新来的流民中迅速蔓延。几个胆小的妇人夜里偷偷抹泪,看人的眼神都带着惊惧。有人干活时心不在焉,眼神总往山下瞟。一股暗流在疲惫的人群下涌动,仿佛随时会冲破那脆弱的堤坝。
萧玉璃变得更加沉默。
她依旧帮忙训练那几个稍有射箭天赋的汉子,指点他们张弓搭箭的姿势和发力技巧,但话语更少,眼神更冷。更多的时候,她独自一人,登上寨子最高处那段残存的角楼断墙,迎着凛冽的山风,久久伫立。目光穿透层叠的远山,投向西北方向——那是洛邑的方向。寒风吹动她深青的衣袂,猎猎作响,背影显得格外孤峭。
一次黄昏,李琰巡视寨墙,登上角楼。夕阳的余晖给断壁残垣镀上一层凄艳的血色。萧玉璃背对着他,站在墙垛边,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到来。她微微垂着头,手中握着一件物事,在血色的残阳下,反射着温润却冰冷的微光。
那是一块玉佩。
材质极佳,温润如脂,即使在暮色中也流淌着内敛的光华。
上面雕刻着繁复的纹路——李琰的目力极好,瞬间捕捉到了那纹路的核心:一只隐现于云纹之中的龙形!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龙形透出的威严与尊贵,绝非寻常人家可有!
萧玉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佩,眼神复杂得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有追忆,有痛楚,有刻骨的恨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李琰的脚步声惊动了她。她猛地回神,五指瞬间收紧,将玉佩紧紧攥入掌心,迅速收入怀中。再转身时,脸上已恢复了一贯的清冷和平静,仿佛刚才的失神从未发生。
只有那双明亮的眸子深处,残留着一丝未来得及完全敛去的波澜。
“有事?”她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看看防御。”李琰目光扫过她收起的右手,没有追问,语气同样平淡,“风大,小心着凉。”
老梁拖着伤腿,找到了正在指挥加固寨门内侧支撑木的李琰。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挥之不去的忧虑,将李琰拉到一边僻静的角落。
“阿弃,”老梁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沙哑的沉重,“崔家要是真豁出去,勾结了县衙,调来几百号披甲持弩的正规官兵…就凭咱们这墙…”他摇了摇头,没把话说完,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就算石头再猛,也挡不住箭雨!还有…”他迟疑了一下,浑浊的眼睛瞥向角楼方向,“那位萧姑娘…身手是好,箭术通神,可…她看人的眼神,太深了。老汉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贵人…她身上那劲儿,不像流落江湖的,倒像是…背着天大的干系。别是个…招祸的根苗啊!”
李琰沉默着。
山风卷起他破烂的衣角,寒意刺骨。老梁的话像冰冷的针,扎在他紧绷的神经上。官兵的威胁如同沉重的磨盘,压力如同实质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几乎要将他挺直的脊背压弯。
就在这时,寨门方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变了调的嘶嚎!那声音惊恐到扭曲,如同厉鬼索命!
赵六!他回来了!
但不是溜回来的,而是像一只被猛虎追赶的兔子,连滚带爬,手脚并用地窜上山坡!他脸色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哆嗦着,裤裆湿漉漉一片,连滚带爬地扑倒在李琰脚边,手指死死抠进冰冷的泥土里,上气不接下气,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完全变了调:
“阿…阿弃哥!坏…坏了!完了!全完了!”他涕泪横流,混杂着泥灰糊了满脸,“崔家那老狗…崔弘度…他…他亲侄子!崔鹏!带着…带着二十骑家兵!都…都骑着马!拿着明晃晃的刀!还有…还有县城里!调来了整整五十个…披着铁甲的弓手!带着硬弓!那箭头…寒光闪闪啊!他们…他们就在山下扎营了!说明天…明天天一亮…就要…就要攻山剿匪!鸡犬…鸡犬不留啊!”
短暂的喘息被彻底碾碎,残破坞堡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汗水和泥土混合的焦灼气息。
活命,得靠自己用血汗和石头垒出来!
“加墙!加墙!”
李琰嘶哑的吼声在山坳里回荡,如同铁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站在寨墙豁口处,脚下是刚刚搬运来的沉重条石,肩上旧伤在重压下隐隐作痛,却被他强行压下,“豁口全堵死!用石头垒!用泥浆糊!加高!加厚!不够硬?不够硬就拿命填!”
全寨能动弹的人都被驱赶起来。
汉子们赤膊上阵,肩扛手抬,沉重的条石、粗大的硬木被源源不断运到墙下。
石头成了绝对的主力,碗口粗的原木在他肩上仿佛没有重量,每一步踏下,地面都在微微震颤。
豁口处,新的石块被艰难地垒砌在旧墙基上,缝隙用粘稠的黄泥混合着碎石死死填塞。墙内,李琰指挥着用砍伐的硬木搭建起简陋的“跑马道”——沿着墙根内侧用木桩和厚木板搭起半人高的平台,方便守墙人快速移动支援。
“木签!削尖了!浸屎!晒硬了再洒!”
老梁瘸着腿,在寨墙外的陡坡上吆喝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狠厉的光。
妇人和半大孩子被组织起来,用石刀将硬木枝削成尖锐的木签,前端浸入污秽的粪水中,再放在寒风中晾晒。
这些浸染污秽、坚硬尖锐的木签,被密密麻麻地洒在寨墙外陡坡的枯草碎石下,如同潜伏的毒蛇。
还有用坚硬荆棘条编成的蒺藜球,布满尖刺,同样被大量抛洒在敌人可能的攀爬路径上。
寨墙高处,滚木礌石被重新堆放,比之前多了数倍。叶七娘带着人日夜赶工,将砍伐的硬木截成段,削尖,堆在墙头。
储备!储备!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是活下去的希望!整个坞堡如同被抽紧的发条,在死亡的阴影下疯狂运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沉重的喘息声、粗粝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生存的战歌。
“赵六!”李琰叫住正抱着块石头、累得龇牙咧嘴的赵六。
赵六一个激灵,差点把石头扔脚上:“爷…爷您吩咐…”
“下山!去最近的集镇!摸清崔家的动向!”李琰的眼神锐利如刀,刺得赵六脖子一缩,“崔家这次会派多少人?带什么家伙?什么时候来?还有…县衙的兵,有没有动静?给老子把耳朵竖起来!眼睛睁大点!”
赵六苦着脸,却又不敢违抗,只得换上件破烂的流民衣裳,脸上抹上泥灰,揣着几个干硬的野菜饼子,像受惊的老鼠般,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溜下了山。
内部的弦,同样绷紧。
寨子里涌入了十几个崔家退兵后投奔来的零星流民,面黄肌瘦,眼神闪烁。李琰和老梁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猛,刘三。”李琰叫过两个最信任的汉子,声音压得很低,“盯着点新来的。看看谁干活偷懒,谁眼神不对,谁总往寨墙豁口和库房那边瞄。”
老梁则拖着伤腿,脸上挂着老兵油子特有的市侩笑容,凑到那些新来的流民堆里,递上水囊,拉着家常:“兄弟,打哪儿来啊?家里遭了啥灾?唉,这年头,都不容易…对了,路上看见官兵没?听说崔家庄那边动静挺大?”他看似随意地闲聊,浑浊的眼睛却像鹰隼般捕捉着对方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气氛在无声无息中变得紧张。
新来的流民感觉到若有若无的审视目光,干活更加卖力,说话也更加小心。
熟识的流民被要求相互作保。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信任在生存的挤压下变得脆弱。
山下的风,裹挟着更冷的寒意和更毒的流言,顺着蜿蜒的小路,爬上了荒山。
“听说了吗?崔老爷在县衙大发雷霆!说要请县尉大人发兵剿匪!踏平那山窝子!”
“何止啊!我表亲在县衙当差,亲耳听见的!说那寨子里藏了朝廷通缉的要犯!窝藏者…诛九族啊!天爷…”
“诛九族?那寨子里的人…还有救吗?”
恐慌如同瘟疫,在那些新来的流民中迅速蔓延。几个胆小的妇人夜里偷偷抹泪,看人的眼神都带着惊惧。有人干活时心不在焉,眼神总往山下瞟。一股暗流在疲惫的人群下涌动,仿佛随时会冲破那脆弱的堤坝。
萧玉璃变得更加沉默。
她依旧帮忙训练那几个稍有射箭天赋的汉子,指点他们张弓搭箭的姿势和发力技巧,但话语更少,眼神更冷。更多的时候,她独自一人,登上寨子最高处那段残存的角楼断墙,迎着凛冽的山风,久久伫立。目光穿透层叠的远山,投向西北方向——那是洛邑的方向。寒风吹动她深青的衣袂,猎猎作响,背影显得格外孤峭。
一次黄昏,李琰巡视寨墙,登上角楼。夕阳的余晖给断壁残垣镀上一层凄艳的血色。萧玉璃背对着他,站在墙垛边,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到来。她微微垂着头,手中握着一件物事,在血色的残阳下,反射着温润却冰冷的微光。
那是一块玉佩。
材质极佳,温润如脂,即使在暮色中也流淌着内敛的光华。
上面雕刻着繁复的纹路——李琰的目力极好,瞬间捕捉到了那纹路的核心:一只隐现于云纹之中的龙形!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龙形透出的威严与尊贵,绝非寻常人家可有!
萧玉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佩,眼神复杂得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有追忆,有痛楚,有刻骨的恨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李琰的脚步声惊动了她。她猛地回神,五指瞬间收紧,将玉佩紧紧攥入掌心,迅速收入怀中。再转身时,脸上已恢复了一贯的清冷和平静,仿佛刚才的失神从未发生。
只有那双明亮的眸子深处,残留着一丝未来得及完全敛去的波澜。
“有事?”她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看看防御。”李琰目光扫过她收起的右手,没有追问,语气同样平淡,“风大,小心着凉。”
老梁拖着伤腿,找到了正在指挥加固寨门内侧支撑木的李琰。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挥之不去的忧虑,将李琰拉到一边僻静的角落。
“阿弃,”老梁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沙哑的沉重,“崔家要是真豁出去,勾结了县衙,调来几百号披甲持弩的正规官兵…就凭咱们这墙…”他摇了摇头,没把话说完,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就算石头再猛,也挡不住箭雨!还有…”他迟疑了一下,浑浊的眼睛瞥向角楼方向,“那位萧姑娘…身手是好,箭术通神,可…她看人的眼神,太深了。老汉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贵人…她身上那劲儿,不像流落江湖的,倒像是…背着天大的干系。别是个…招祸的根苗啊!”
李琰沉默着。
山风卷起他破烂的衣角,寒意刺骨。老梁的话像冰冷的针,扎在他紧绷的神经上。官兵的威胁如同沉重的磨盘,压力如同实质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几乎要将他挺直的脊背压弯。
就在这时,寨门方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变了调的嘶嚎!那声音惊恐到扭曲,如同厉鬼索命!
赵六!他回来了!
但不是溜回来的,而是像一只被猛虎追赶的兔子,连滚带爬,手脚并用地窜上山坡!他脸色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哆嗦着,裤裆湿漉漉一片,连滚带爬地扑倒在李琰脚边,手指死死抠进冰冷的泥土里,上气不接下气,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完全变了调:
“阿…阿弃哥!坏…坏了!完了!全完了!”他涕泪横流,混杂着泥灰糊了满脸,“崔家那老狗…崔弘度…他…他亲侄子!崔鹏!带着…带着二十骑家兵!都…都骑着马!拿着明晃晃的刀!还有…还有县城里!调来了整整五十个…披着铁甲的弓手!带着硬弓!那箭头…寒光闪闪啊!他们…他们就在山下扎营了!说明天…明天天一亮…就要…就要攻山剿匪!鸡犬…鸡犬不留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最新章节,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最新章节,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