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吏吴有德带来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磐石堡内部的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骤然激增的人口如同一锅滚油,稍有不慎便是炸锅之局。短短几日,叶七娘手上的丁口册便记下了数起斗殴,三五桩偷窃,更不乏磨洋工、偷奸耍滑之辈。新开垦的荒地急需照料,工分制度刚刚推行,人心浮动,秩序如绷紧的弦。
议事堂内,油灯昏黄。
李琰面无表情地听着老梁和叶七娘的禀报。
“堡主,昨儿夜里,西区草棚又丢了两袋豆渣!抓了个现行,是李家坨那批流民里的一个老油子!”
老梁气得胡子直抖,“下手忒快,专偷吃食!按老规矩,鞭二十?”
叶七娘揉着发胀的额角:“伐木队那边,两个壮劳力磨洋工,被监工的揪出来,还差点动手打人!工分扣了,可影响太坏!还有那些拾柴的孩子,也有浑水摸鱼溜出去玩的…”
李琰的手指在粗糙的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
声音不大,却让议事堂的空气更加凝重。
“堡规,该细了。”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乱世用重典!活命,就得有活命的规矩!”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钉楔入:
“第一条,偷窃!”
“偷窃口粮、盐铁、工具者——初犯,鞭三十!罚三日无食!再犯,剁其一手!逐出堡门!生死不论!”
“第二条,斗殴!”
“无论缘由,动手者双方皆罚!鞭二十!罚三日重劳役!伤及无辜或致人伤残者,加倍!”
“第三条,怠工!”
“核查属实,一次警告,扣当日工分!再犯,扣三日工分!屡教不改者,逐出堡门,自生自灭!”
“第四条,设立‘戒律堂’!”
李琰的目光落在老梁身上:“梁叔,此事你亲自抓!从戍卫队抽人,组成巡查队!遇事,当场拿下!情节清晰者,依规处置!若有争执不明,带回戒律堂,由你、叶总管、石头三人,召集涉事区域代表,公开审理!是非曲直,当众论清!判决结果,公示于寨墙!让所有人都看着!”
四条禁令,如同冰冷的枷锁,瞬间套在了近六百人的脖颈上。议事堂内一片寂静,连呼吸都放轻了。老梁眼神凌厉,重重点头:“好!老汉这把骨头,就钉在戒律堂上!”石头握紧了刀柄。叶七娘在震惊之后,眼神也渐渐坚定。
乱世求存,仁慈换不来秩序。
新规如同惊雷,迅速传遍堡内每一个角落。
随之而来的,是老梁带着新组建的巡查队,以及那块悬挂在寨墙最高处、墨迹淋漓的戒律堂告示。
一场公开的惩戒紧随其后:那个偷豆渣的老油子,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被扒去上衣,露出瘦骨嶙峋的脊背!
“偷盗口粮,初犯!鞭三十!罚三日无食!行刑!”
蘸了盐水的硬皮鞭撕裂空气!
啪!啪!啪!
皮开肉绽,血痕交错!凄厉的惨嚎在山坳中回荡!看得所有人心头发寒,尤其是新来的流民。
紧接着,那两个在伐木队斗殴的壮汉,也被拖了上来,同样挨了鞭子,罚去搬运最重的石头。
规矩的血腥味,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刻入骨髓。堡内浮躁的气息,被这当头棒喝强行压了下去。秩序的铁齿,开始艰难地嵌入混乱的肌体。
秩序是基石,生存和发展才是根本。李琰的目光,再次投向叶七娘精心整理的那份丁口册。他的手指在那些歪歪扭扭的记录上划过:
“王陶,朔州窑头村…曾为陶工…”
“张奎,青州皮货行…鞣皮匠人…”
“刘氏,刘大丫,刘二丫…清河刘家集…善纺麻…”
这些淹没在流民潮中的名字,此刻在李琰眼中,闪烁着比黄金更耀眼的光芒!
“清理寨子西边那几间挨着的半塌石屋!”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兴奋,“立刻!”
“叶总管,调拨人手、工具!”
“王陶!张奎!刘氏姐妹!来见我!”
磐石堡的核心区域,迅速腾出了一块地方。
几日忙碌,几间原本破败的石屋被清理干净,石块加固,屋顶修补,简陋的木门装上。新的区域被划分出来,门口钉上了粗糙的木牌。
第一间,陶坊。
瘦小的王陶被带到李琰面前时,手足无措,满脸惶恐。他原以为那个“曾为陶工”的记录,会被当成吹嘘忽略掉。“堡…堡主…”
“王师傅,”李琰将一块潮湿、带着粘性的黄土拍在他面前,“看看这土!能烧吗?”
王陶一愣,下意识地接过土块,用手指捻开,搓揉,又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放出光来:“能!堡主!这是…这是上好的陶土!就是…就是杂质多了点,得淘洗!还得找石英砂掺和,不然烧出来脆!”
“给你人手!给你地方!需要什么工具,画出来!需要什么材料,报给叶总管!”李琰指着清理好的石屋,“这间陶坊,归你了!我要陶罐!陶碗!水缸!火盆!烧火用的窑,你自己带人选地方垒起来!越快越好!”
第二间,皮坊。
一脸风霜、手指关节粗大的张奎,看着李琰推到他面前的一堆带着血污和腐味的兽皮,激动得嘴唇哆嗦:“堡…堡主…这些皮子…硝制好了,能做皮甲!做靴子!做皮囊!可比布结实多了!挡风!”
“好!张师傅!这间皮坊,归你!”李琰抓起一张狼皮,“需要什么?石灰?芒硝?油脂?还是人手刮油膜?只管开口!我只要东西!”张奎看着满屋子的皮子和李琰信任的眼神,浑浊的老眼瞬间湿润了,猛地一拍胸脯:“堡主放心!老汉…老汉绝不糟蹋东西!”
第三间,织坊。
刘氏姐妹互相搀扶着,怯生生地站在李琰面前。她们不过二十出头,却已被苦难磨砺得如同老妇,粗布衣服上打满补丁,但手指却意外的灵巧。
李琰指着库房里堆放的、叶七娘带人收集来的成捆葛麻和一些零星的野棉绒:“大丫,二丫,这些东西,能纺成线,织成布吗?”
刘大丫鼓起勇气,上前拿起一把葛麻,熟练地捻开纤维,点点头:“能!堡主!就是慢…纺车…得有纺车…梭子…织机…”
“画样子!要木头让伐木队去砍!要工具让铁匠铺帮忙打零件!”李琰指着最后一间石屋,“织坊,交给你们姐妹!堡子里几百号人等着穿衣御寒!先纺麻线!再想办法织布!”刘氏姐妹看着那间属于她们的“坊”,眼泪扑簌簌往下掉,用力地点着头。
陶坊最先燃起希望。王陶带着几个分给他的半大小子,在山溪边挖坑淘洗陶泥,一遍遍过滤杂质。
孙瘸子按他画的图样,敲打出简陋的陶轮框架和修坯刀。一座用石块和粘土垒起的、歪歪扭扭却冒着浓烟的土窑,很快在寨子西北角立了起来。第一批粗陶胚子在窑火中经受着考验。
皮坊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张奎带着人架起大木桶,用石灰水浸泡兽皮,刮去腐肉油脂,再用芒硝鞣制。硝好的皮子挂在支架上晾晒,散发着皮革特有的腥膻与坚韧气息。
织坊里最是安静。刘氏姐妹带着一群妇人,坐在石屋门口的光亮处。她们用简陋的木棒和自制的陶纺锤,将处理过的葛麻纤维,一寸寸捻成细细的麻线。嚓啦…嚓啦…纺锤旋转的声音单调而执着,编织着未来的希望。
叶七娘根据李琰的指示,制定了详细的工分奖励细则。工匠不同于普通劳力。王陶烧出一窑合格的陶器(哪怕只有一半能用),工分翻倍!张奎硝制出一张上好的皮革,工分翻倍!刘氏姐妹带人纺出足量的麻线,工分也远超拾柴、挖土!
“干得好!工分多!口粮足!还有额外奖励!”叶七娘的声音在工坊区回荡。
重赏之下,工匠们的眼睛都红了。王陶守在窑口几天几夜不合眼,张奎刮皮子刮到手抽筋也不肯停,刘氏姐妹捻线捻得手指渗血,缠块破布接着干。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自己荒废已久的手艺,变成养活自己、也养活堡子的金疙瘩!
几天后,第一窑粗陶出窑了!
虽然歪歪扭扭,颜色灰黑,甚至有些带着裂缝,但当王陶颤抖着捧着一个勉强能称为“罐子”的粗陶器,送到李琰面前时,整个磐石堡都轰动了!
“出陶器了!咱们堡子能烧陶了!”
紧接着,张奎捧着一件用硝好的鹿皮简单缝制、勉强看得出是坎肩的皮甲坯子走了出来。
刘氏姐妹也将第一批纺好的、粗细不匀却足够结实的麻线卷,小心翼翼地呈上。
东西粗陋无比,甚至有些可笑。
但意义,重**钧!
这代表着磐石堡,终于跳出了仅仅依靠狩猎、采集和原始耕作的求生模式!迈出了手工业艰难而坚实的第一步!希望的光芒,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照亮了每个人饱经风霜的脸庞。堡子里的沉闷气氛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的、带着汗水和期盼的干劲!
萧玉璃抱着手臂,静静地站在匠作区边缘的阴影里,看着那热火朝天的景象:陶坊窑口的火光还在闪烁,皮坊晾晒的皮子在风中微微晃动,织坊门口捻麻线的嚓嚓声不绝于耳。她的目光落在人群中央那个身影上——李琰正仔细端详着那个粗陶罐,脸上带着罕见的、真切的笑意。
她无声地走到李琰身边。
“聚流民,垦荒地,立规矩,兴百工…”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在李琰耳畔响起:“李堡主,你做的这些,越来越不像个只想带着一群苦哈哈在乱世里挣扎活命的流民头子了。”
李琰放下陶罐,脸上的笑容收敛,目光转向萧玉璃深邃的眼眸,反问道:“那萧姑娘觉得,像个什么?”
萧玉璃嘴角微微勾起一个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目光投向远处忙碌的工坊和更广阔的苍茫山野,沉默片刻,最终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转身飘然离去。
未解的谜题还在心头萦绕,王陶便一脸愁苦地找了过来。他脸上还沾着窑灰,搓着沾满泥巴的手,语气惶急:
“堡主…不好了!”
“咱们寨子附近那点能用的黏土…快要挖光了!烧不了几窑了!再要找合适的黏土…”
他咽了口唾沫,眼神里带着恐惧,指向北面层峦叠嶂的深处:
“就得去…去黑风岭那边挖!可那地方…那是黑云寨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匪的地盘啊!”
骤然激增的人口如同一锅滚油,稍有不慎便是炸锅之局。短短几日,叶七娘手上的丁口册便记下了数起斗殴,三五桩偷窃,更不乏磨洋工、偷奸耍滑之辈。新开垦的荒地急需照料,工分制度刚刚推行,人心浮动,秩序如绷紧的弦。
议事堂内,油灯昏黄。
李琰面无表情地听着老梁和叶七娘的禀报。
“堡主,昨儿夜里,西区草棚又丢了两袋豆渣!抓了个现行,是李家坨那批流民里的一个老油子!”
老梁气得胡子直抖,“下手忒快,专偷吃食!按老规矩,鞭二十?”
叶七娘揉着发胀的额角:“伐木队那边,两个壮劳力磨洋工,被监工的揪出来,还差点动手打人!工分扣了,可影响太坏!还有那些拾柴的孩子,也有浑水摸鱼溜出去玩的…”
李琰的手指在粗糙的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
声音不大,却让议事堂的空气更加凝重。
“堡规,该细了。”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乱世用重典!活命,就得有活命的规矩!”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钉楔入:
“第一条,偷窃!”
“偷窃口粮、盐铁、工具者——初犯,鞭三十!罚三日无食!再犯,剁其一手!逐出堡门!生死不论!”
“第二条,斗殴!”
“无论缘由,动手者双方皆罚!鞭二十!罚三日重劳役!伤及无辜或致人伤残者,加倍!”
“第三条,怠工!”
“核查属实,一次警告,扣当日工分!再犯,扣三日工分!屡教不改者,逐出堡门,自生自灭!”
“第四条,设立‘戒律堂’!”
李琰的目光落在老梁身上:“梁叔,此事你亲自抓!从戍卫队抽人,组成巡查队!遇事,当场拿下!情节清晰者,依规处置!若有争执不明,带回戒律堂,由你、叶总管、石头三人,召集涉事区域代表,公开审理!是非曲直,当众论清!判决结果,公示于寨墙!让所有人都看着!”
四条禁令,如同冰冷的枷锁,瞬间套在了近六百人的脖颈上。议事堂内一片寂静,连呼吸都放轻了。老梁眼神凌厉,重重点头:“好!老汉这把骨头,就钉在戒律堂上!”石头握紧了刀柄。叶七娘在震惊之后,眼神也渐渐坚定。
乱世求存,仁慈换不来秩序。
新规如同惊雷,迅速传遍堡内每一个角落。
随之而来的,是老梁带着新组建的巡查队,以及那块悬挂在寨墙最高处、墨迹淋漓的戒律堂告示。
一场公开的惩戒紧随其后:那个偷豆渣的老油子,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被扒去上衣,露出瘦骨嶙峋的脊背!
“偷盗口粮,初犯!鞭三十!罚三日无食!行刑!”
蘸了盐水的硬皮鞭撕裂空气!
啪!啪!啪!
皮开肉绽,血痕交错!凄厉的惨嚎在山坳中回荡!看得所有人心头发寒,尤其是新来的流民。
紧接着,那两个在伐木队斗殴的壮汉,也被拖了上来,同样挨了鞭子,罚去搬运最重的石头。
规矩的血腥味,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刻入骨髓。堡内浮躁的气息,被这当头棒喝强行压了下去。秩序的铁齿,开始艰难地嵌入混乱的肌体。
秩序是基石,生存和发展才是根本。李琰的目光,再次投向叶七娘精心整理的那份丁口册。他的手指在那些歪歪扭扭的记录上划过:
“王陶,朔州窑头村…曾为陶工…”
“张奎,青州皮货行…鞣皮匠人…”
“刘氏,刘大丫,刘二丫…清河刘家集…善纺麻…”
这些淹没在流民潮中的名字,此刻在李琰眼中,闪烁着比黄金更耀眼的光芒!
“清理寨子西边那几间挨着的半塌石屋!”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兴奋,“立刻!”
“叶总管,调拨人手、工具!”
“王陶!张奎!刘氏姐妹!来见我!”
磐石堡的核心区域,迅速腾出了一块地方。
几日忙碌,几间原本破败的石屋被清理干净,石块加固,屋顶修补,简陋的木门装上。新的区域被划分出来,门口钉上了粗糙的木牌。
第一间,陶坊。
瘦小的王陶被带到李琰面前时,手足无措,满脸惶恐。他原以为那个“曾为陶工”的记录,会被当成吹嘘忽略掉。“堡…堡主…”
“王师傅,”李琰将一块潮湿、带着粘性的黄土拍在他面前,“看看这土!能烧吗?”
王陶一愣,下意识地接过土块,用手指捻开,搓揉,又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放出光来:“能!堡主!这是…这是上好的陶土!就是…就是杂质多了点,得淘洗!还得找石英砂掺和,不然烧出来脆!”
“给你人手!给你地方!需要什么工具,画出来!需要什么材料,报给叶总管!”李琰指着清理好的石屋,“这间陶坊,归你了!我要陶罐!陶碗!水缸!火盆!烧火用的窑,你自己带人选地方垒起来!越快越好!”
第二间,皮坊。
一脸风霜、手指关节粗大的张奎,看着李琰推到他面前的一堆带着血污和腐味的兽皮,激动得嘴唇哆嗦:“堡…堡主…这些皮子…硝制好了,能做皮甲!做靴子!做皮囊!可比布结实多了!挡风!”
“好!张师傅!这间皮坊,归你!”李琰抓起一张狼皮,“需要什么?石灰?芒硝?油脂?还是人手刮油膜?只管开口!我只要东西!”张奎看着满屋子的皮子和李琰信任的眼神,浑浊的老眼瞬间湿润了,猛地一拍胸脯:“堡主放心!老汉…老汉绝不糟蹋东西!”
第三间,织坊。
刘氏姐妹互相搀扶着,怯生生地站在李琰面前。她们不过二十出头,却已被苦难磨砺得如同老妇,粗布衣服上打满补丁,但手指却意外的灵巧。
李琰指着库房里堆放的、叶七娘带人收集来的成捆葛麻和一些零星的野棉绒:“大丫,二丫,这些东西,能纺成线,织成布吗?”
刘大丫鼓起勇气,上前拿起一把葛麻,熟练地捻开纤维,点点头:“能!堡主!就是慢…纺车…得有纺车…梭子…织机…”
“画样子!要木头让伐木队去砍!要工具让铁匠铺帮忙打零件!”李琰指着最后一间石屋,“织坊,交给你们姐妹!堡子里几百号人等着穿衣御寒!先纺麻线!再想办法织布!”刘氏姐妹看着那间属于她们的“坊”,眼泪扑簌簌往下掉,用力地点着头。
陶坊最先燃起希望。王陶带着几个分给他的半大小子,在山溪边挖坑淘洗陶泥,一遍遍过滤杂质。
孙瘸子按他画的图样,敲打出简陋的陶轮框架和修坯刀。一座用石块和粘土垒起的、歪歪扭扭却冒着浓烟的土窑,很快在寨子西北角立了起来。第一批粗陶胚子在窑火中经受着考验。
皮坊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张奎带着人架起大木桶,用石灰水浸泡兽皮,刮去腐肉油脂,再用芒硝鞣制。硝好的皮子挂在支架上晾晒,散发着皮革特有的腥膻与坚韧气息。
织坊里最是安静。刘氏姐妹带着一群妇人,坐在石屋门口的光亮处。她们用简陋的木棒和自制的陶纺锤,将处理过的葛麻纤维,一寸寸捻成细细的麻线。嚓啦…嚓啦…纺锤旋转的声音单调而执着,编织着未来的希望。
叶七娘根据李琰的指示,制定了详细的工分奖励细则。工匠不同于普通劳力。王陶烧出一窑合格的陶器(哪怕只有一半能用),工分翻倍!张奎硝制出一张上好的皮革,工分翻倍!刘氏姐妹带人纺出足量的麻线,工分也远超拾柴、挖土!
“干得好!工分多!口粮足!还有额外奖励!”叶七娘的声音在工坊区回荡。
重赏之下,工匠们的眼睛都红了。王陶守在窑口几天几夜不合眼,张奎刮皮子刮到手抽筋也不肯停,刘氏姐妹捻线捻得手指渗血,缠块破布接着干。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自己荒废已久的手艺,变成养活自己、也养活堡子的金疙瘩!
几天后,第一窑粗陶出窑了!
虽然歪歪扭扭,颜色灰黑,甚至有些带着裂缝,但当王陶颤抖着捧着一个勉强能称为“罐子”的粗陶器,送到李琰面前时,整个磐石堡都轰动了!
“出陶器了!咱们堡子能烧陶了!”
紧接着,张奎捧着一件用硝好的鹿皮简单缝制、勉强看得出是坎肩的皮甲坯子走了出来。
刘氏姐妹也将第一批纺好的、粗细不匀却足够结实的麻线卷,小心翼翼地呈上。
东西粗陋无比,甚至有些可笑。
但意义,重**钧!
这代表着磐石堡,终于跳出了仅仅依靠狩猎、采集和原始耕作的求生模式!迈出了手工业艰难而坚实的第一步!希望的光芒,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照亮了每个人饱经风霜的脸庞。堡子里的沉闷气氛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的、带着汗水和期盼的干劲!
萧玉璃抱着手臂,静静地站在匠作区边缘的阴影里,看着那热火朝天的景象:陶坊窑口的火光还在闪烁,皮坊晾晒的皮子在风中微微晃动,织坊门口捻麻线的嚓嚓声不绝于耳。她的目光落在人群中央那个身影上——李琰正仔细端详着那个粗陶罐,脸上带着罕见的、真切的笑意。
她无声地走到李琰身边。
“聚流民,垦荒地,立规矩,兴百工…”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在李琰耳畔响起:“李堡主,你做的这些,越来越不像个只想带着一群苦哈哈在乱世里挣扎活命的流民头子了。”
李琰放下陶罐,脸上的笑容收敛,目光转向萧玉璃深邃的眼眸,反问道:“那萧姑娘觉得,像个什么?”
萧玉璃嘴角微微勾起一个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目光投向远处忙碌的工坊和更广阔的苍茫山野,沉默片刻,最终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转身飘然离去。
未解的谜题还在心头萦绕,王陶便一脸愁苦地找了过来。他脸上还沾着窑灰,搓着沾满泥巴的手,语气惶急:
“堡主…不好了!”
“咱们寨子附近那点能用的黏土…快要挖光了!烧不了几窑了!再要找合适的黏土…”
他咽了口唾沫,眼神里带着恐惧,指向北面层峦叠嶂的深处:
“就得去…去黑风岭那边挖!可那地方…那是黑云寨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匪的地盘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最新章节,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最新章节,寒江磐石:流民到山河之主 圣墟小说网!